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32部分

大唐再起-第32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着这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黄勇揉了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房屋周边,甚至有勤恳的女人开垦了菜地,正洒着水,种下了希望。

    远处,上百个精壮的汉子,正不断地敲石裂山,一块块碎石从山顶滚落,灰尘扑天而起,隔着老远,依旧能感受到那巨石的威力,黄勇目光为之一凝。

    “几日不见,怎地变化如此之大?”黄勇很是吃惊。

    “郎君派了船,将那些疍民的亲属给接了过来,上千人,此地还算少的呢!”

    在场管事的,见到那么多僚人被抓来了,立马跑了过来,一脸兴奋地说道:

    “疍民再多,也难以满足需求,这些僚人可来的真及时,那边正修着营寨,人手正是不足啊!”

    “咱是按郎君的吩咐抓人的,若是想要,得需郎君的同意!”黄勇扯着脖子,一脸傲娇地说道。

    “是也,是也,一会儿我就向郎君禀告!”管事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这些僚人从哪里来的?”这时,恰巧路过的韩旭韩指挥,终于养病成功,骑着骡子,正准备巡逻一番,显示本指挥的风采。

    此时,他突然就瞟到了一大票僚人,这些可都是功劳,就这么白花花的摆在面前,他心中饥渴难耐。

    “嘿,你这厮,这些僚人,从哪里来的?”

    “哼,阿耶从林子里抓的,怎地?”黄勇斜眼瞟了一眼这个骑着骡子的军官,想着儋州军的孱弱,不屑地说道。

    “哦?尔等竟然有如此本事?”韩旭惊异道。

    “想来你们儋州军数年不见功,僚人是甚模样,恐怕都难以清楚了吧!”黄勇摇了摇头,讽刺道。

    “呸!你这厮,怎地意思?”韩旭气急了,脸色涨红,这蛮人,李郎君和李使君也就罢了,你这蛮人也瞧不起自己,这等侮辱,平生未见。

    “无甚意思,就是你们儋州军,未曾抓获过僚人罢了!”

    “哼,等着瞧吧!”这一刻,韩旭抬起头,用不屑地目光瞧着这些野蛮人,挺起胸脯,目视前方而行。

    我定要你们这些蛮人瞧瞧,我韩旭的本事,前一阵子失去的面子,我一定要找寻回来……

    想到这里,他脑海中不由得浮现起,自己掳掠数千僚人归来,李使君及那李嘉的惊异的面容,甚至害怕的身体发抖。

    自己则高抬下巴,不屑一顾地看着他发白的脸色,啧啧地说道“老虎不发威,尔等当我病猫不成?”

    “小三子,让兄弟们准备一下,过几日去寻那僚人的晦气!”韩旭朗声说道,气势十足。

    “指挥,咱兄弟前阵子被伤了,再修养些许时日吧!”亲兵小三子直感觉脑壳痛,哆嗦地说道。

    “那就过几日吧!”韩旭想了想,气势莫名地下沉了。

 第六十九新的展望

    “阿姊,你看,这地方好多树啊!”

    刚一上岸,江小鱼就看见自己的弟弟,就跟疯了似的,在整个草地上不断地跑着,甚至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欢喜的不行。

    “自从我那么大,我就没这么跑过!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草地”

    “阿姊,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吗?”说着,阿弟一脸渴望地回过头,对着自己的姐姐江小鱼问道,他心底还有些不确定。

    “是的呢!”江小鱼轻轻地踩着草地,生怕把这些花草给弄坏,她脸上满是欢喜,瞧着不远处的鸟儿,心里高兴极了。

    “呐——”青葱一般的手指对着那一排粗糙的木屋说道,“那里有一栋是我们的,等过段时间咱们造个更漂亮的,如今暂且住在那吧!”

    “阿鱼,雀儿——”另一边,大病初愈的父亲,被四肢粗大的母亲搀扶着,也从船上下来,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几百个曾经的邻居。

    “阿大,阿母!”雀儿猛地跳起,从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捧到父亲的鼻尖,高兴地说道:

    “阿大,咱们以后再也不用住在船上,再也不怕台风了!”

    “是的,阿大,听说李郎君还给我们分地呢,咱们就跟那陆上人一般了,种地养菜,不用再捕鱼了!”江小鱼开心地说道。

    从小开始,她就面对着那些陆地上小孩的嘲笑,哪怕她捉到了很大的鱼,但那些陆上的孩童拿着兔子,嘲笑她只是个鱼仔……

    虽然她很喜欢大海,但对于陆地,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她希望身上不再拥有鱼腥味,也不希望,面对台风的肆虐。

    “捕鱼是咱祖传的活计,不出海,哪有吃食?”父亲病怏怏,虽然被搀扶,但说的话,却掷地有声。

    “阿鱼,住在陆地上,咱祖辈不知多少代,都巴望着,今个终于实现了,但,这是咱们吃饭的家伙,从大海上生的,不能忘记!”

    “况且,李郎君钟意咱,还不是我们海上的本事!”

    “住在陆上,活在海里!”

    “住在陆上,活在海里?活在海里!”听到这,江小鱼目光放光,不断地重复呢喃着,眼眸越来越明亮。

    江小鱼一家的欢喜,自然不是个例,而且上百户疍民的喜悦,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

    陆地上的农民梦寐以求的,不过是耕地,而海里的疍民,则只是想要一个不怕台风,死后可以下葬的方片之地,仅此而已。

    而往往,这个微不足道的愿望并不会得到满足,从未纳税,但一贫如洗的疍民们,受到了官府的恶意,以及农民的鄙视。

    所以,看到这土地后,许多疍民痛哭流涕,甚至将地上的泥土,放在嘴巴中反复的咀嚼,好似获得了新生一般,卸下了重重负担。

    如果李嘉有个系统的话,他就会发现,那些来到海南岛的疍民,忠心值已经达到了满格。

    但,我们的李郎君,却格外的忧愁,他需要为这次大搬迁而买单。

    “运送而来的一万五千石粮食,消耗的速度出乎所料,预计消耗三个月,目前不过十天,已经消耗过半了!”

    一个书卷气的中年人,立在李嘉面前,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名唤王宁,是邕州本地的读书人,曾因清贫,多年未能凑足路费前往番禺,参加尚书省的‘省试’,而等他去了番禺,才发觉朝堂上的官员,不过是傀儡罢了,幕后的主持者,是宫廷内的宦官。

    儒士多年的节操,迫使他不得不遗憾而归,在家结庐而居,为邻乡子弟教书读文。

    正所谓矮个子里拔高个,邕州这个文化荒漠中,这样的人才自然被李嘉积极拉拢,掌管着民生事务,以及各种物资。

    “怎地如此之快?”李嘉很是惊讶,这可是计划三个月的。

    “近几日,特别派遣队,已经前往密林多次,总计俘虏了五百余人的僚人,再加上后一批来的疍民,总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三,而之前,我们才一千两百余人,几乎快翻了一番!”

    王宁一板一眼地述说道。

    “且,扩码头,营寨,挖石,建船厂等事,需要消耗大量的肉食,所以就用粮食与儋州民众交换了肉食,这才坚持下来!”

    干重活必须吃肉,管饱,人力资源本来就已经匮乏,再进行浪费,与傻子无异。

    “既然粮食不足,就派人出海,多捕鱼,抓紧时间开垦荒地,自力更生为要,邕州的粮食不能调出太多,下一批会有三万石,这是今年最后一批了……”

    李嘉叹了口气,邕州荒凉不是假话,民少田稀,虽然一年两熟,但库存的粮食并不多,还要预备荒年,抽调太多,影响民生。

    “那些捕获的僚人,又怎么处理了?”这几天瞧这瞧那,李嘉这也才想起,捕获的僚人已经达到了五百人之数。

    “一开始桀骜不驯,所以就饿了他们三天,现在每天一碗粥吊着,想来脾气已经消磨了不少!”

    对于如何对付那些俘虏,古人自然有一套成熟的方式,自然无需操心。

    “人手不足,过几天就让他们出来干活,将就着用吧!不能让他们天天白吃白喝!”李嘉义正言辞地说道,毫不理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让他们一无所有的。

    “儋州这里也无甚事了,按部就班就行!”

    “过几天我将去往琼州一趟,那里才是海南的最繁华之地,正巧从邕州运送些几千匹邕布过去,试试水!”

    儋州作为大本营,李嘉并不准备安放太多的人,几百户疍民,以及军队就足够了,这里将是船厂,军营,军械厂等机密的所在地。

    而发展的真正养料,则是在琼州,这个海南的最繁荣港口,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们,将这里当作中转站,然后北上中原、辽地,高丽,倭国,南下钦州、交趾、占城等。

    由于没有强力的管制,这个自由的贸易港口,发展的愈发繁荣,海盗将这里当作销金窟,商人当作物品的出口处。

    无数的二道贩子也赶到这里,挑选自己钟意的商品,运往各地。

    南汉朝廷甚至设置了市舶司,收敛钱财。

    李嘉则对其饶有兴趣,因为在这里,有钱能买到大部分东西。

    粮食,奴隶,弓箭,武器,匠人,乃至于朝廷的官印,辽人的骏马,以及倭人的唐刀……

    而且,火药,在这里也并不稀奇……

 第七十章白沙港

    从儋州往琼州而去,陆路山重水复,虽直径不过两百来里,但却是最麻烦的,海运反而是最快的方式。

    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角,而琼州(海口)则是东北角,海路走了不到三个时辰,就到了。

    白沙港,今海口港,此时是南来北往商人必来之地。

    “琼郡自昔号为乐土,而以易治闻于天下也,旧矣。……奇香异木,文甲之产,商贾贸迁,北入江淮闽浙之间,岁以千万计,其物产饶也。”又云,“海口,是为港门,帆樯之聚!”

    《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在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家居住时,看到冯若芳会客,都会燃烧其劫取的从国外输入的香,每次高达一百多斤。香又名楝香,是中之最上者,也是当时海上贸易畅销物。

    由此足见,海南并无世人所见一般的荒芜,中转口岸的生意,如后世的香港一般。

    李嘉带着几艘千料大船来到神应港时,就见到这副景象

    一艘艘大船,自港口而出,装卸着参天大木,其中不乏来自于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沉重吃水,而白沙港又水浅,成百上千的纤夫,在岸边,洒着汗水,不停地拉拽着,皮肤呈现古铜色。

    而入港的,则是盐铁鱼米等物,甚是吃重,由于人口稀少,所以白沙港最为吃香的,就是纤夫。

    李嘉等人,自儋州而来,船上装载着除了些许布匹外,就是铜钱了,倒是不怎么吃重,所以不需要纤夫,自然会进入港口。

    千帆竟过,车水马龙,不是所谓的形容词。

    数以百计的帆船,来往不断,若不是有利益驱使,又怎会汗如雨下地辛劳呢?

    未见过如此繁荣古代港口,李嘉一时间看得津津有味,白沙港就如此繁荣,那传说的广州港,泉州,又该是如何的景象?

    “新来的?三艘千料大船,应缴纳一百五十贯!”税吏瞟了一眼三艘半空的大船,冷笑一声,手中用笔记着,随口说道。

    “怎地如此之多?”李嘉惊讶道。

    “这位郎君,白沙港每百料应缴五贯,您三艘千料大船,应缴一百五十贯!”

    税吏看着李嘉一身绸缎模样,气质又颇为不凡,语气瞬间软和了不少。

    “缴了吧!!”听到这,李嘉也不知道该骂自己蠢,还是要骂这市舶司的饕餮胃口。

    大庭广众之下,若是直接进行贿赂,李嘉是丢不起这个人。

    在周边人嫉妒的目光下,一箱铜钱抬了出来,随后数十个身材健硕水手带甲挎刀出来,炽热的目光瞬间收敛。

    “谁知道这收税,竟然不以物品价值而算,而是以船之大小而计,真是荒唐!船之运送,万物之价不齐,其税自然不齐,偷税漏税,国之大损啊!”

    李嘉感叹道。

    “郎君,一直至今,自是如此,官吏懒政,朝廷也为之奈何,如此办法,也不失为良策!”

    张维卿此时也跟着前来,练兵之策,此时依旧是循规蹈矩,真正的三才阵,还未形成。

    李威则留在儋州,指挥这几百水手士兵的活,则交给了张维卿。

    留下了必要的看守,李嘉带着百来号人,浩浩荡荡地登了岸。

    白沙港口并不大,一横一纵两大街,长约三五里,店铺鳞次栉比,玳瑁铺,皮料铺,酒铺、米铺、面铺、纱绢铺、漆器铺、瓷器铺等等,而最大的,最多的,则是粮铺及香料铺了。

    海南缺粮,而雷州半岛而来的商船,粮食虽比之香料较贱,但计税却又相同,粮价比之大陆,高了不止三成。

    港口狭小,操着各地方言的商客往来不绝,摩肩擦踵,挥汗如雨,并不止是形容词,极其之拥挤。

    不出意外的,客商最多的,依旧是阿拉伯商人,李嘉看得有些膈应。

    走了近一刻钟,李嘉才带着百来号人,来到了自己家的货栈,这里储存着从邕州运送而来,及从海南收购北运南下的货物。

    “郎君,这种货栈在白沙港很常见,就咱家这占地,光是这租金,每月就得数十贯!”

    瞅着李郎君左看看,右瞧瞧,负责海南事务的大掌柜笑着解释道。

    “占地倒是挺大的!”李嘉点点头,货栈前店后库,约足球场大小,来来往往的伙计约十来个,精神抖擞,搬起货物,颇有一副干劲。

    “咱船上待会儿得卸下些邕布等东西!”

    “早就知道您要来,地都腾出来了!”

    歇息了片刻,李嘉有了兴致,开始寻思着出去逛一圈。

    “您若有意,可以让他带路!”大掌柜挥了挥手,一个小伙计跑了过来,点头哈腰的,看着挺机灵的。

    “郎君——”

    “走吧!”李嘉挥了挥手,带了几人,踏出了门槛,走在石街上,他心中开始思量着下一步的行动。

    “您要去哪?”

    “先逛逛吧!”李嘉心思一动,随口说道。

    “好勒!”小伙计眼珠子动了动,连忙点头。

    李嘉一路上也不说话,直到一家肉铺前停下了脚步,那肉铺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