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峡之中礁石盛行,许多暗礁也是防不胜防,转运使司也不能坐视不管,可以想方设法的清除掉,这样一来不仅利国,而且还利民!”
“昔日灵渠中也是如此,暗礁丛生,只要用火药,以及不惜成本的烧制,定然能成功的,出蜀的道路,也能更畅通一些……”
实际上,俗语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哪怕谋夺了蜀地,但李嘉依旧不放心,割据势力太强大了。
所以,三峡的通畅,更方便中央转运军队,增强控制。
赵诚立马就想到了这一层,他目光一亮,说道:“转运使司衙门若是困难,可以与工部合作,至于具体的费用,户部想必是能拨下钱来!”
“自当如此!”孙钊义正言辞地应下。
“那就这样办吧,争取神武四年内将那些碍事的家伙一股脑的砸掉!”
李嘉点头赞同。
不过,比起这些宰相们,他又想起这个时代,两税制下的弊端:租庸制与两税的混行。
意思很简单,租庸制的核心就是租、庸、调,租代表人丁税,庸代表徭役军役等,调则是地方供奉,如产糖多的地区要献糖。
而两税制则是将乱七八糟的税都合并,百姓们只要交税,其他的都不用管。
这就是两税制的优越性。
但,事实却是,朝廷再三的违背承诺,不仅税照收,而且要求土贡,还要服徭役。
理论上而言,目前施行的徭役,就是对于两税制的背叛,让百姓雪上加霜。
好玩的是,直到北宋王安石变法,行免役法,只要交钱就免除徭役,也就是说,将本就应该属于百姓的权力,让你又花钱赎买过去,然后一直施行到清朝。
司马光后来尽废新法,但免役法下,依旧阻力重重,苏轼都当面质疑,直到蔡京帮忙,才勉强废掉。
得益于在岳麓山的避暑修养,让李嘉更加深刻的了解两税制,对于这项遗留问题,终于决定进行调整就。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诸位宰相凝神静气,一脸恭敬的模样,他心中越发的镇定,自己是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就该为后世扫除障碍,造福百姓。
“如今,两税法已经实行近两百年了吧!”
李嘉感叹道。
“可是,两税之法施行多年,其弊端越来越大,甚至不再是利民,而是害民了!”
“陛下因何出而此言?”赵诚一脸疑惑,两税法行了这么多年,不是正好证明其好的一面吗?
“别的不说,就说今年各地上贡的躺来说,仅仅半年时间,内廷就收到了百石的上好白糖,而平日里,内廷所用的香料,麝香、沉香、白胶香、甲香、詹糖香等,少则百斤,多者万斤,价值虽然参次不齐,但总数,起码超过了万贯!”
李嘉毫不避讳地说道:“甚至你们这些宰相,那些州县之官,想必也少不了你们的贡奉,以求拉近关系,对于我这个皇帝来说,更是不敢懈怠,以至于不上土贡,都难为官了!”
几位宰相为之赧然,低头不语,这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也是他们作为宰相的福利,用来治罪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却事关操守,儒家的道德观,让他们不得不感到羞耻。
当然,你要是把这番话放在中原,那些节度使、高官们,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乱世与太平多年的风气,终究是不同的。
“这些本就是以往的规矩,我也不好责怪你们,毕竟我这个皇帝带的头,要罚也只能罚我!”
李嘉平淡地说道,语气毫无愤怒之色。
“臣等有错——”
四位宰相及胡宾王连忙跪下,看上去很是害怕。
但李嘉却清楚,这些都是假象,他们几十年的官僚生涯,这些普通的很,心中不以为意。
“起来吧,朕也不能无罪而诛不是?”
李嘉笑了笑,语气突然就沉重了许多:
“忆昔天宝年间,关中养不活荔枝树,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口腹之欲,从岭南到关中,跑死了几匹马,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天宝年间,安禄山每月必定进奉驼马,鹰犬,以博取皇帝、后宫信赖,从而稳固自己的造反根基……”
皇帝冷笑一声,对于玄宗皇帝,毫不敬畏地说道:“满足了一时的欢喜,却让整个天下陪葬!”
对于这位实际上导致盛唐结束的皇帝,李嘉毫不留情的批判,反正他的祖宗又不是他,而是玄宗的大哥。
所以,理论上来说,批判唐玄宗,某种层度是一种政治正确。
不然怎么证明皇位落到他这一支系上的正确性?
闻言,这些人精们都不敢说话只是低着头,听皇帝言语,他们知道,其中必定有埋伏。
第七百三十一章废除土贡
“朕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他人,地方每献上一贯钱,百姓们至少就得被扒皮十贯,至于闹得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反正是为皇帝办事!”
“朕的名声坏了,他们却推的一干二净,甚至还赚了一大笔,丰富的家私!”
皇帝的话,瞬间让整个房间的温度急剧下降,几位宰相们感觉浑身都冷得慌。
这是皇帝的愤怒。
“日后还没人敢指责,毕竟是为皇帝效犬马之劳,一切为了皇帝嘛!”
李嘉脸上带着讽刺的笑容,让几位宰相感到不自在,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到底是明白了皇帝的深意。
“看来,土贡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
对于土贡制度如此的贬低,甚至将安史之乱的锅甩到其头上,皇帝的寓意不言而喻,肯定是对土贡不满了。
不过,政事堂的宰相们本就对这种满足后宫愉悦的制度很不满,其害处是极大的,只是土贡本就是皇帝的福利,若是贸然说出口,定然会惹得其不喜。
如今皇帝亲口这般说了,他们自然顺水推舟。
“陛下,前唐初年,下诏,曰: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取当土所产,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匹,并以官物充市,所贡至薄,其物易供,圣朝常制,于斯在矣。其有加于此,亦折租赋,不别征科!”
孙钊对于这个有发言权,他一清二楚,随即出声道:
“所谓的市价五十绢,但地方长吏却常讨好君上,横征暴敛,超是十倍,百倍,百姓不堪其扰,有的土贡,不过是些许犬虫之物,远在边疆,值不过数贯,千里迢迢而来,其雇佣的脚夫,就超过了百贯!”
“甚至有的飞鹰走兽,深藏高山峻岭之中,百姓为取土贡,舍命破家者数不胜数。”
“其弊之多,臣难以尽数!”
对于土贡的危害,李嘉自然是清楚的很,别的不说,南汉时为了获得珍珠,还特别把渔民设为媚川都,深入上百米深的海底捞取蚌壳,死伤数以百计。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和绅贡献的荔浦芋头,刘罗锅百般阻挠,就是不想让其成为贡品,让广西受灾。
隋末时,隋炀帝杨广一边建造运河,一边却派人记录运河地区的特产,从而列为土贡,对于运河周边的百姓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能有那么多人造反,也是正常了。
大禹制九鼎,划分九州,分纳地贡,从而土贡就成了赋税的一部分。
商朝的贡赋开始制度化,称为“殷助”。
周朝将其纳入《周礼》之中,并把土贡分成九种,“贡”成为田赋之外的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春秋战国更不必说,贡是各国献给中原霸主的财富,几乎占据小国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各国想当霸主的原因,不仅仅是名,还有利可图。
汉高祖来自民间,知晓土贡的危害,发布诏令要求地方诸侯国不再胡乱上贡,从而让土贡独立于赋税,危害却更大了。
因为土贡不再制度化。
皇帝的吃喝,衣物,宫殿,其实都是来自地方土贡,免费享受百姓的血汗,这也是为啥儒家反对帝王奢侈的根本。
因为皇帝属于白嫖,没拿出一个铜板购买。
“其年越深,其害越深!”李嘉摇摇头,一脸坚毅地说道:
“朕的内库,如今还是有点钱的,后宫的东西,就让少府去往各地采买吧,百姓本就穷困,就不让他们上贡了!”
几位宰相满脸的不可置信,好一会儿,他们一脸惊喜地拜下,发自内心地喊道:
“陛下爱民之心,臣等代天下百姓,感激涕零!”
“以后,转运使司衙门也就不再征收土贡了!”
对着胡宾王,李嘉轻声说道。
“喏——”胡宾王身躯一震立马拜下。
“土贡本就应该废除的,拖延到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朕在今日明言,后世子孙若不得再立土贡!”
李嘉霸气地说道,似乎震撼了房梁。
“陛下圣明——”宰相们真心实意地赞叹道。
废除了土贡后,李嘉并不觉得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他必须让邸报大量刊登发行。
一来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立爱民如子的名声,从而让统一天下变得顺理成章。
二来也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吏欺上瞒下,为了敛财,私底下再次征收土贡,败坏自己的名声。
一旁服侍的田福听到皇帝的话,嘴角不住地抽抽,想张嘴说话,但见到宰相们不断的进行吹捧,他也不敢明言。
随即,i李嘉又询问了一下徭役,强调了两税制本来就综合了徭役,但地方衙门却有不得不为的苦衷,其存在必须是有道理可言的。
所以他也没有一刀切,直接罢免徭役,而是对徭役进行的强制细分。
比如,徭役服役的年龄,在十八岁至五十岁之间,女性不在其中。
徭役的范围,不得超过其县的范围,也就是说,百姓服役只是在其老家一县之地进行,从而珍惜民力,避免他们长途跋涉,劳命伤财。
徭役的时间,也进行了归纳。
一来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立爱民如子的名声,从而让统一天下变得顺理成章。
二来也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吏欺上瞒下,为了敛财,私底下再次征收土贡,败坏自己的名声。
一旁服侍的田福听到皇帝的话,嘴角不住地抽抽,想张嘴说话,但见到宰相们不断的进行吹捧,他也不敢明言。
随即,i李嘉又询问了一下徭役,强调了两税制本来就综合了徭役,但地方衙门却有不得不为的苦衷,其存在必须是有道理可言的。
所以他也没有一刀切,直接罢免徭役,而是对徭役进行的强制细分。
比如,徭役服役的年龄,在十八岁至五十岁之间,女性不在其中。
徭役的范围,不得超过其县的范围,也就是说,百姓服役只是在其老家一县之地进行,从而珍惜民力,避免他们长途跋涉,劳命伤财。
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
“豁免了如此多的土贡,怕是内侍省难以为继……”
田福低下头,轻声道。
“也对,田忠掌管内侍省,你作为义子,自然清楚一些!”李嘉点了点头,问道:
“我当然知晓内侍省的压力,但具体的,还是让你义父过来说吧!”
“喏——”田福连忙应下。
田忠之前虽然卸下皇城司的担子,但内侍省作为掌管整个后宫的衙门,依旧繁忙无比。
别的不提,虽然李嘉这几年来再也没有招募过宦官,从而保证地方劳作力的充足,但由于灭国太多,皇宫中的宦官宫女还是聚积不少。
如蜀国、南平、南唐,周楚等,成百上千,宫女还可以放出去成婚,但宦官没有一技之长,就只能在皇宫里过活。
这几个国家加在一起,再加上南汉自己的,长沙皇宫的宫女超过了千人,宦官则超过两千人大关。
为此,李嘉让不少宦官识字,分配到了少府寺,管理监督各地田庄,散去了不少人。
不过,田忠依旧忙活的脚跟不着地,平日服侍皇帝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义子田福。
这不,刚处理完事务,就听闻皇帝接见,立马就收拾一番,跑了过来。
“奴婢见过陛下!”田忠跪在地上,脸上满是笑意。
“起来吧,你也是大忙人,今次叫你过来,也是有事问你!”
李嘉见其汗流浃背,不由得有些怜惜,轻声道:
“先擦擦汗,我今日去宰相们一起,决定将所有的土贡豁免,不知内侍省能否支应?”
“陛下圣明,土贡的确是需要罢免了,突兀就罢免土贡,内廷虽然有不少存货,但日后的支出,怕是大起!”
田忠拿着布擦了擦汗,心中却对罢免土贡越发的愤恨,他喘匀了气,细细地为皇帝分析道:
“内廷所用的蜡烛,屏风,吃食,布料,桌椅板凳,香料,大半都是地方贡俸,乃至于此,内廷每月开销,就约莫五万贯,若是豁免了土贡,内廷外出采买,一月支出,就须得二十万贯!”
“也就是说,我平日里的吃用,大部分都是百姓们供奉的,内廷采买的很少咯!”
李嘉颇为吃惊,土贡竟然占据了内廷的大头。
难怪平日每月只有五万贯,嫔妃的月俸,加在一起就有万贯之多,再加上有品级的宫女宦官们,以及他们吃食,日用,五万贯的确不多。
罢黜土贡,用二十万贯也算合理。
皇帝脸上阴晴不定。
罢黜土贡,内廷的支出,一年起码得两百万贯,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果皇帝营造宫殿,亦或者爱好歌舞等其他活动,支出肯定大增。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明知道土贡害民,但依旧默不作声的缘故,无外乎财政压力罢了。
“陛下,别的不论,内廷香料需求的紧,各色香料在长沙虽然昂贵,但在地方却是便宜,差价百倍,罢黜其他的土贡,但香料可例外……”
似乎看出了皇帝心中的纠结,田忠小声的蛊惑道,脸上略微带着笑意。
李嘉心中的确犹豫。
平日里的佩戴的香料包,吃饭用的调料,驱虫的药,对于衣被的熏陶。
更大的用处的,则在于日常的熏香,唐代熏香非常盛行,朝堂宫殿、娱乐宴会、居室帷帐、处处弥漫着幽香,朝堂焚香已经成为宫廷礼仪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