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326部分

大唐再起-第326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定都开封最直接的原因。

    有钱粮,才有军队。

    所以,他忧虑钱粮不足,并不是担心饿死东京百姓,而是担心军队不稳,屁股不稳。

    有了一笔应急的钱粮,他瞬间安定下来,说道:

    “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告病乞骸骨,相公们怎么看?”

    王溥、范质、魏仁浦等人闻言,互相看了看,王溥首先说道:

    “臣等已经知晓,依臣所见,无外乎请罪罢了,老将军疏漏,以至于郑王被伪唐弑,自行愧疚,所以请辞!”

    郑王郭宗训以及太后都被唐国人劫持而走,众人虽然都知晓其还活着,但为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依旧信慕容延钊之言,装聋作哑,皆言郑王和太后都被杀害。

    哪怕郭宗训被封为嗣周王,但他们仍旧装做不知,一口咬定被杀害,其定是掩人耳目的假货。

    “我自当省得!”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慕容延钊的毕竟年老体衰,五十一岁了,让他看住江陵一带,也是难为他!”

    几位宰相心中瞬间一动,这是要临时换将啊!

    不过,这是属于枢密使赵普的活,几个宰相们装作不知,也不言语,就那么坐着看着,等待着这对君臣的商议。

    “慕容老将军年岁高,听闻近些时日已经力不从心,疾病缠身,请陛下让其回京师养病,延请太医医治,至于山南东道节度之任,还得另有人选才是!”

    赵普思虑片刻,立马就发言。

    对于慕容延钊的处置,自然不能太重。

    毕竟其作为禁军老将,曾担任禁军殿前副都点检,作为赵匡胤的副手,一向与其亲善,在禁军中的影响很大。

    哪怕不顾及其影响,也要顾及到皇帝的心思,定然是轻轻放下的。

    这也是这几年来朝廷对于这些禁军大将一贯的处理方式,错误再大,也不能杀人,毕竟皇帝的皇位,是众人抬上去的,若是太严苛,怕是众将以为卸磨杀驴,军队不稳了。

    “就让他来东京养病吧!”赵匡胤点点头,说道:“正好我与慕容将军多年未见,叙叙旧也不错!”

    “卸下山南东道节度之任,就加其为枢密副使、检校太尉!”

    “喏——”几位宰相连忙起身应下。

    这几个职位一看就知道是闲职,荣衔,不过地位高,将这位老将军养起来再好不过。

    “山南东道,乃监控江陵之要地,非大将不可守之!”

    赵匡胤沉声说道,几位宰相闻言,面面相觑,这又是赵普的活。

    “臣以为,泰州团练使,潘美,潘仲询,有勇有谋,可担任此任!”赵普思虑一会儿,心中就有了人选。

    潘美不仅是禁军的后起之将,而是与皇帝之间关系亲厚,陈桥兵变,皇帝就派遣潘美宣扬圣旨,晓喻朝内外。

    更何况,其在南征李重进之时,担任石守信之助手,担任行营都监。

    扬州平定后,潘美留任为巡检,以行使镇抚之事,因功授为泰州团练使。

    “可——”赵匡胤思量一会儿,满意地点点头,赞叹道:

    “潘仲询的才干,我自然是相信的,只是其资历不足,贸然担任节帅,恐众将不服!”

    “臣惶恐——”赵普一脸惶恐地拜下,他低下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你毕竟是文臣,难免有些疏漏之处,这本为常事,何罪之有?”

    赵匡胤连忙安抚道,然后思量片刻后,说道:

    “山南东道不出所料,乃是用兵之地,须得好好经营一番才是,让边光范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担任兵马使!”

    让文人担任节度使,这是赵匡胤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边光范乃五朝老臣,在后唐,担任户部员外郎,在后晋,担任权知开封府事,筹措粮草,礼部侍郎等职务,后汉时,其又改检校刑部尚书、卫尉卿。

    后周时,礼部侍郎、户部侍郎等,都担任过,在地方检地卓有成效,受到周世宗的称赞。

    赵匡胤对他的印象,则在于出征淮南时粮草不济,边光范担任转运使,很快就筹备郑、洛、汝、孟、怀等州的粮草,让禁军有粮可用,这才能征伐淮南。

    所以,他就计划让边光范在襄州好好的治理百姓,屯田积粮,为之后的南下做好准备。

    至于潘美,就驾驭军队,好好防范唐国。

    “陛下圣明!”赵普思虑片刻,就清楚了皇帝的谋划,立马赞叹不已。

    “如今淮南之乱,正渐渐恢复,但朝廷用度依旧吃紧,诸位相公,可有好法子为朝廷开源?”

    赵匡胤无可奈何地问道。

    钱粮的缺乏,真的让他格外的难受,稍微出点事,府库就空,然后四处想法子筹措,皇帝当的太可怜了。

    所谓的开源,其实只是加税的隐晦说法。

    农税自然加不了,因为农民的负担实在太重,早上再加,就官逼民反了,所有人也不会做这种蠢事。手机端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但商税也难。

    酒、盐、醋、矿等,许多都是专卖,而且,许多税都是到了极限,也没有再加的空间了,总不能让商业崩溃吧!

    凡能见到的货物,都有了税,再想别的,还真是伤脑筋啊!

    “陛下,兴元府纳入以来,臣听闻,其茶树甚多,可纳茶税!”

    赵普眼睛一亮,连忙说道。

 第七百三十八章气急

    茶这种东西,其实在唐朝以前一直没有形成具体的风潮。

    说白了,之前就是一小撮人的爱好,其诞生于四川,然后上贡到了关中,从而延绵到了各地,以至于出现了《茶经》。

    唐朝时,由于其开阔宽松的民族政策,来往于长安的各国人士极多,再加上北庭都护府等纳入,使得饮茶之风盛行于世。

    吐蕃人,突厥人,党项人,契丹人等,都察觉到了饮茶对于他们这群食肉者的好处,解油腻,利于健康。,所以就有了奶茶,酥油茶等。

    某种层度来说,除了盐、铁以外,中原控制草原的手段,又多了一样——茶。

    对于赵匡胤而言,他只喜欢喝酒,喝茶那是文弱书生的勾当,作为武人,只能喝酒,才能显露出男子汉的气魄。

    所以才会有杯酒释兵权,而不是杯茶释兵权。

    对于茶他不了解,但一听到能收得到税,他立马就精神了,黑脸上满是兴奋,言道:“茶也能收税?能收多少?”

    “嗯,咱太激动了,这不是想着朝廷能轻松些许吗!”

    感觉到宰相们诧异的目光,赵匡胤尴尬的笑了笑,随口解释一句。

    “陛下,茶之初,就盛行与蜀地,汉中也隶属于巴蜀,茶树种植也是应有之事,之前朝廷并不知晓,如今崔部署知晓我爱茶,所以就送了些茶叶与我!”

    赵普轻声道:“中原之茶,大部分来自于湖南、江南一带,国朝内并无茶树,获利不多,如今汉中在手,料想茶树甚多,朝廷既可以从根本上掌控茶叶,赚取钱财,又能打击南地之茶,可谓是一举两得!”

    湖南和江南二地,如今都在唐国之手,这不就等于是资敌吗?

    达官贵人自然舍不得茶叶,朝廷也不想损失这部分税,但是若用汉中茶替代唐茶,就显得格外的适合,且不突兀。

    南唐之前的朝贡中,就包括了十万斤茶,某种意义来说,这对于培养中原的好茶之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赵匡胤甚是欢喜,拍手赞叹道:“此法甚好,一举两得,某最喜欢了!”

    “南国的茶叶,在淮南那边,也要设立榷场,进行茶叶专卖与课税。”

    赵匡胤想的却更深,他决定彻底的将茶这一行当,垄断在朝廷手里,就如同淮盐一般。

    之前的茶只是交税就可以四处售卖,若是设立榷场,那么各地的茶叶,商人们只能低价卖给朝廷,朝廷空手套白狼,高价又转卖出去。

    “如此一来,一年可得利几何?”赵匡胤诚恳地问道。

    “约莫十几万贯还是有的!”范质沉声说道,心中却叹了口气,自此以后,再也喝不到便宜的好茶了。

    其他的几位宰相也是这般想法。

    “哈哈哈——”赵匡胤颇为得意,为自己的想法很是自豪。

    只是,他还没得意许久,就被一宦官打扰,让他心情极为不悦:“何事?难道没见到我与相公们论政事?”

    赵匡胤目光凶狠,宦官吓了一跳,连忙弯腰道:“回禀陛下,晋王求见,模样甚是急切!”

    晋王赵光义,是他稳定朝廷的重要助手,见识不浅,就是胆子太大些。

    “让他进来!”赵匡胤面色一沉,他瞬间就感觉,等待他的,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臣弟叩见陛下——”

    咯吱一声响,一个身材较为瘦弱,皮肤白皙男人快步地走了进来,脸色涨红。

    他上身穿着朱衣,下身即穿绯色罗袍裙,束以大带,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看上去文质彬彬,虽然慌乱,但一举一动皆符合礼节,雍容大方,并无逾矩。

    宰相们看之,心中赞叹,与粗犷不羁的官家相比,这位晋王倒是更有贵气一些,更像个上位者。

    现如今二十四岁的晋王、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加兼中书令,赵光义,对于大宋朝来说,就是天然的继承人。

    他不仅是赵官家在朝廷上的助手,更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聪颖好文,谋而善断,所有人都将其视为大宋的继承人,包括赵匡胤在内。

    毕竟郭宗训幼儿当国被篡夺的教训太惨烈了些,以至于让赵匡胤一直心有余悸,所以为了稳定人心,也是为了预防万一,将二弟任命为开封府尹一职。

    并且,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封王,只是让赵光义封晋王,这是再明显不过都暗示了。

    目前来说,两者并无嫌隙,忌惮更是没有,赵匡胤对其更是寄予厚望。

    当然,这是在自己儿子没成年的情况下……

    “起来吧,光义,慌慌张张而来,有甚么大事?”

    赵匡胤起身,看着他这位弟弟,连忙问道。

    “陛下,臣得到消息,吴越国上贡的铜钱、布帛,被伪唐水师截取,朝廷损失殆尽,一无所获!”

    赵光义低着头,述说着这个悲惨的消息,下巴上特意留下的胡须,微微颤抖。

    显然,他作为继承人,对于国库自然清楚万分,更是明白官家对这一批贡奉的期待有多深。

    “狗贼,匹夫,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果不其然,赵匡胤瞬间就暴躁开来,双眼似乎都在冒火,他感觉自己快被气炸了:

    “这可是价值数十万贯的东西,就那么被劫掠了,伪唐欺人太甚了,朕要灭了它,斩了它——”

    “陛下息怒——”几位宰相连忙跪下,口呼不止。

    这才让赵匡胤的心情平复了些许。

    赵匡胤不愧是枭雄,很快就收敛了脾气,沉声道:

    “某实在被气糊涂了,想想该怎么挽救吧!”

    几位宰相面面相觑,都被劫走,你还能要回来不成?

    “以臣观之,吴越国素来听话,况且此番被劫掠,恐怕与吴越国行事不密所致,可遣使让其再奉,并且周密一些,其定然是愿意的!”

    赵光义一路上就思量了许多,就想出来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吴越国素来富庶,又且听话,这也是个办法!”赵匡胤心中也感觉不好意思,属于无赖行径,他虽然是武人,还是要点脸皮的。

    最后,犹豫了半晌,又画蛇添足,补充了一句:“待日后宽裕了些,再还回去罢……”

    ps:感谢小哲夫的万赏,本书,终于有个堂主了,喜极而泣……(??》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