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33部分

大唐再起-第33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勒!”小伙计眼珠子动了动,连忙点头。

    李嘉一路上也不说话,直到一家肉铺前停下了脚步,那肉铺原本门面足足有两三丈宽,露出半边空荡荡的肉案来,几只红头苍蝇在肉案上盘旋着,一个膀大腰圆的屠夫正躺在肉案后的竹椅上,打着呼噜。

    “屠户,屠户!”李嘉走到肉案前,拍了两下门板喊道。那屠户正睡得半梦半醒,睁开眼来不耐烦的说“肉已经卖完了,明日再来吧!”

    “你这肉铺这么早便卖完了?生意还做不做了?”

    那屠户看到李嘉衣衫整洁,神情大方,知道不是寻常人,站起身来嘟囔道

    “食猪肉的少了,这番客一多,生意就差了,过上几日,咱就得转换行当了,不然养家糊口都难!”

    “牛肉可有渠道?”李嘉瞧了瞧,随口问道。

    “这白沙港,可少说有两万人,莫说是牛肉,便是各色山珍海味也有的是,不过耕牛贵重,食的少!每月不过两三头。”

    “有门路就行!”李嘉笑了笑,从褡裢里掏出一把银豆,放在肉案上,屠户双眼瞬间放光。

    “你回去说下,我需要,五百头耕牛,这些是你的佣金!”

    。

 第七十一章大为不易

    “这路上乞丐怎地那么多?”逛着街,李嘉皱起了眉头,心中不知琢磨着什么。

    “出海虽然一本万利,但三出归一,海盗猖獗,进港的商船总会从海上带回来两三个倒霉蛋,走海的人总有定数,且海上人对命数很有看法,他们走了霉,哪有船敢要他们?”

    小伙计不屑地看了一眼那些破烂不堪的乞丐们,话语略显得有些刻薄。

    “那这些木棚又是什么?”

    码头周围,除了宽阔且繁多的商铺货栈外,更多的,反而是一个个狭窄简陋的木棚,或是一家几口,或是几个汉人,聚居一起。

    三两块木板搭建起来,用稻草加固,一堆稻草当做床铺,透过裂缝的门板,依稀能见走动的人影。

    “这些都是那些从闽地,汉国,跑来的破落户,码头的脚夫就是他们!看着船过日子,一日不开工,全家就得挨饿!”

    听到这,李嘉的心思瞬间活泛起来,如此看来,整个琼州并不缺乏人手,各地的破产农民源源不断地补充着,但却因为环境恶劣,人数增加的并不明显。

    “来到琼州,为何不开垦土地?想来朝廷也是愿意的吧!”

    “土地开垦并不容易,没有铁器、耕牛,一家人不忙活一年半载,休想开出几亩地来,当了脚夫,日不停歇,老幼又怎开垦,且虎狼野兽繁多,再加上蛮僚虎视,没有几人能开垦的!”

    小伙计听到这,不得不为这位郎君的天真而折服,但他收敛着,脸上依旧摆着恭敬地表情。

    “况且,这些人能来这,不是倾家荡产,就是贷了许多钱,哪有精力去开垦土地。”

    “你懂的挺多的,读过书?”李嘉有些好奇,什么时候一个小伙计懂了那么多了,除非是读过书,有点见识,长了眼界。

    “读过几年书,家里穷,就出来了!”小伙计眼神颇为明亮,脆声说道。

    “不错,不错!多读书,总是好的!”李嘉点点头。

    小伙计说的并不错,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在李嘉看来,还是海南的粮种出了问题,粳稌的产量极低,所得的收益与香料相比差距太大,所以海南之地以香料换取粮食。

    他望了一眼这一大片的木棚区,密密麻麻,粗略的估计,得有上千个,哪怕一间三人,得有数千人之多,若加上客商,以及白沙港本地人,两万之数不再话下。

    “回去吧!”李郎君笑着说道。

    “居琼州易,得琼州难——”回到货栈,躺在床榻上,李嘉感慨道。

    作为贸易繁荣的地界,琼州及海南,皆因海商而起,所以地方县衙的势力却极度萎缩,客商的却往往占据主动。

    数个商会在琼州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制定行商规则,维护海港的秩序,帮助海商抵抗朝廷,震慑海盗,可以说,若是没有这几个商会,琼州想来哪能如此发展?

    其中,四海商会,鹿鸣商会,通源商会,三鼎而立,稳定了琼州的局面。

    琼州甚至有——大事不决问官府,小事不绝问商会的传言。

    李氏商会却居中游,雇佣数十人,平常也不过两三艘大船运货,在他来之前,就是个大虾米罢了。

    而李嘉自量,最大的四海商会,雇佣了上千人,船舰不过十几条船,但加盟的却有二十来条,用不了几个月时间,超越不是问题。

    但,李氏商会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若是想要掌控琼州,至少得达到三大商会一个级别,而他们却已经数十年扎根琼州,势力及影响力非同小可。

    “我该如何呢?”李嘉肚子里开始冒坏水了。

    …………

    儋州,自决定将儋州当作秘密基地后,儋州港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李嘉手里,进出的船只得到了严格的把控。

    陆陆续续的运送一些疍民后,整个儋州的疍民数量,已经突破千人,大部分成年男子,都被训练成水手,从而真正的控制这些千料大船。

    这天,儋州港来了一艘六百料的大船,但诡异的是,并不是往常的疍民,反而是一群精悍的矮小的汉人。

    他们手中拿着特别的铁锹,背着绳子,扎着绑腿,普通人极其不同,浑身散发着泥土味,码头的人十分奇怪。

    随后,他们接见了目前掌控儋州事务的王宁王总管。

    “卸岭都?”

    “是的,总管!”卸岭都的都头,名唤妙石道人,年龄不过三十来许,胡子拉碴的,手里拿着罗盘,扎着头发,穿着道士的衣服,王宁越看越迷糊。

    “既然是郎君的意思,那么,需要我做什么?”王宁开口说道,这群人的来历,他也不想管太多,毕竟知道的太多,并没有好处。

    “我们需要一些粮草,一个当地的向导,以及一只军队的保护,我们卸岭都并不擅长对阵搏杀!”

    “郎君带去了大部分飞虎都的人,只能派遣百来人伴随你们!”

    “如此最好了!”妙石道人点了点头,转身就是离去,不懂什么人情世故。

    “这些人,什么来头?”目送此人的离去,王宁嘀咕了一声。

    “都头,郎君为甚要我等来这荒芜之地?”

    “郎君明言,建武镇铜银矿产虽多,但极难勘采,我等勘探再多,也是无用,而儋州附近,尤其是昌化县,为重中之中。”

    “铁矿为先,铜银次之!”看着众多兄弟对儋州环境不满,妙石眉头一皱,沉声说道。

    “若是找到铁矿,郎君说了,除了铜钱之外,每人可在儋州得田五亩,我等必不能辜负郎君的信任,贫道虽然吃斋,但手中的鞭子可不吃,听到了吗?”

    “明白——”一百来号人齐声应下,对于郎君的承诺,众人可是极为相信的。

    卸岭都成立之初,李嘉不管什么来历,只要有本事的,都塞了进来,道士,小偷,盗贼,盗墓的,等等,三教九流都在。

    半载时间而过,经过一些时间的磨合,卸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露天的小铜矿,寻到了两条,只是含铜量不高罢了;铁矿也有数条,埋藏太深,不合算。

    对此,李嘉突然想起,海南的铁矿似乎很多,而且开采条件不错……

 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影响力,李嘉直接在白沙港附近,买下了数座山头,以及其周边的数千亩荒地,仅仅耗费了不到三百贯,极为便宜。

    由于码头的脚夫很多,人力充足,数天时间,一座山庄就草草的建立起雏形。

    而之前定制的那五百头耕牛,也随之而来,每头牛差不多五贯铜钱,李嘉的资金差不多消耗殆尽。

    不过,值得高兴的,邕布的质量确实不错,加上李氏商会多年来经营的人脉关系,半个月的功夫,数千匹邕布就售卖一空。

    为此,甚至成立了几间布铺,专门售卖邕布。

    而那五百头耕牛,一半送到了儋州,留下的一半,开垦那荒地,整个商会的人都懵了,郎君千里迢迢来琼州,就是买地的?

    “如何,收了多少粮食?”立在田边目视着眼前这数千亩荒地的开垦,李嘉脸上维持着淡淡的笑意。

    “琼州的琼山,乐会两县,约三十七个粮铺,总共买了近一万石粮食,琼州的粮价一时间每斗涨了数文!”

    小伙计名唤吴青,二十来岁,此时却是大变样,原先的短衫已经变为了对襟的半臂装,显得格外精神。

    由于长时间的流连于市井之中,所以很是机灵,办起事来,也显得格外的麻利,李嘉很愿意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

    于是,暗地里收购粮食的任务就交给了他。

    “没有被发现吧?”

    “禀郎君,小的很小心,都是派的数十个比较亲近的兄弟挨个买着,借着想走商僚人的名义,您放心!”吴青很珍惜这个机会,连忙解释道:

    “每石米三百文,您给五千贯还余下许多!”

    南汉依旧执行着唐朝的度量衡,每石不过59公斤,一万石粮食,不过是琼州数万人十天的口粮,看起来多,其实也并不多。

    况且,秋收之际也不远了,来自于雷、化两州的粮船将跨过窄窄的琼州海峡而来,此时收购粮食,很显然是个很傻的事情。

    “十天?差不多够了!”李嘉自言自语地说道。

    “继续收购,无论是陈粮还是旧粮,我都要!”李嘉口气很大,语气却不容置疑,目光炯炯地说道。

    “五千贯钱全部花完为止,我的山庄很大,存得下,记住,宁可速度放慢些,也不能露出马脚!”

    “是——”满脑门子的疑惑,但吴青依旧点头应下。

    “水手们磨练了数月,也该是时候活动一番了!”李嘉心思涌动起来。

    九月底,十月初,是晚稻收割的季节,来自雷州半岛的雷、化两州早已经收割完毕,两地的粮商,也早已经在港口码头翘首以盼,往年签订的合同,让他们有稳定的货源。

    一辆辆牛车不停歇地将半岛的粮食运送到港口,然后又装卸上船,运送往番禺或者海南琼州,亦或者闽地。

    一本而言,商人们更喜欢海南,一则距离较近比较便利,二则虽然市舶司抽税重,但价格却比番禺等地高上两三成。

    “赵掌柜,您今年可收了不少的粮食啊!”码头,一艘八百料的货船正不断地装卸着稻米,农夫们也倍加珍惜这个获得外快的时间,动作十分的麻利。

    “哪里哪里,只不过合作的田庄今年多产了些,早日送去,我心也能早日安歇!”赵掌柜摸了摸胡须,对于眼前孙掌柜的夸赞,不以为意。

    四海商会在雷、化二州关系密切,每年总是第一个收好稻米,装卸到海南之后,第一个上市。

    作为琼州最庞大的商会,每年输入海南的粮食,超过十万石,而且往往是最先上市,效率最快的,作为第一商会,自然名副其实。

    “掌柜的,这四海商会年年第一,咱们怎么撵不上呢?”通源商会的孙掌柜叹了口气,一旁的伙计连忙走了过来,问道。

    “你看这几艘大船,是四海商会专门运粮的,整个海南数州,三成的粮食都是由他们供应,财大气粗,稳定,那些乡绅们自然愿意与他们合作!”

    “而我们通源商会及鹿鸣商会,往往需加价才能收购些许,加在一起,不及他们一半!”孙掌柜瞧了一眼自己家这船舱依旧空了近半,不由得叹了口气。

    “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生意难做啊!”

    “哼,希望他们碰到海盗,赔个血本无归!”小伙计气呼呼地说道。

    “哈哈哈哈!”孙掌柜笑了笑,说道:“且不说四海商会诺大的名声,你瞧过有海盗抢粮船的吗?若没有我等渠道,这些毛贼一粒粮食也卖不出去——”

    目送四海商会的粮船离去,话虽如此,但孙掌柜心中还是幻想着,有愣头青去劫掠一番,为他们通源商会缓口气。

    四海商会压力太大了……

    回到四海商会这边,数艘货船相伴而行,高高挂起的四海商会旗帜,昭显其的威风。

    “掌柜的,您瞧见没,通源商会脸都绿了!”

    “咱们四海商会年年居第一,用不了多久,琼州的粮食就被咱们包圆了,他们自然不舒服!”

    “这次回去,与大掌柜的说一声,琼州不需要那么多粮商了!”赵掌柜忍不住地摸了摸胡须,得意非常。

    负责粮食这一块数年,四海商会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这些功劳是抹杀不能的。

    就在他得意之时,目光中却出现了数个黑影,瞳孔不由得开始放大。

    “掌柜的,似乎是海盗啊!”

    “他们不知道我们是粮船吗?竟然敢打我们四海商会的主意,找死——”赵掌柜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

    “让兄弟们准备一下,给这些可怜的海盗们一点教训!”

    “是——”

    四海商会作为第一商会,自然是名不虚传的,三艘大船之上,除了水手,光是护卫就近三百人,加上船大而坚,普通的海盗望上一眼就无了信心。

    而这次竟然有小毛贼敢打他们的主意,非得给他们点教训不可。

    “咦——”赵掌柜心生疑虑,“这些人怎么停在数百步外,不再前行了?难道不跳帮吗?”

    奇怪的海盗,三艘六百料的大船,挂着奇怪的旗帜,停在一定距离外就不再前行了。

    “那些是什么?床弩吗?”

    “该死,这是海盗吗?不是朝廷的水师?”

    “他们竟然有军中禁械,什么开头?”

    疑惑藏于心头,面对着一只只巨大的弩箭,所有人心中一片寂静,尤其是箭头上带着不断燃烧的火焰时,他们大脑更是一片空白。

    “他,他们竟然想烧了粮船——”赵掌柜手脚冰凉,这可是粮船,遇火即燃,真是太大意了。

    “快走,快——”

 第七十三章关怀备至

    四海商会,一大早,四海粮铺就开了张,两县数个港口码头,十来许粮铺,开始如寻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