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341部分

大唐再起-第34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怎么回事?”周老太爷胡子颤抖,脸色发白:“玩大发了,大发了,咱们可从来没说要造反啊!”

    “是啊,我们可不会造反,这武昌县令,到底做了什么?整个鄂州的兵马都来了!”

    仅次于周家的王家家主,王魁,此时哪有之前的霸气外露,反而浑身不可抑制地发抖,害怕。

    “一定是那高墨,不识好歹,他将武昌县城紧闭,让咱们都没了耳目,去往鄂州传信,以至于鄂州巡检营都围过来了!”

    其他的豪族们纷纷惊慌失措,恐惧不已。

    他们这些兵卒,不过是壮声势罢了,其实根本就不堪一击,打几百人的巡检营还可以,跟数千人的正规军打,那岂不是上吊吗?

    “要不,咱们把兵卒们散了吧,没了兵,军队就没了目标,自然就会散去……”有的豪族小声的建议道。

    “狗屎,人家几千兵马,就凑在一起来武昌玩耍的吗?”王魁被这话,差点活活气死,合着几千正规矩,就是来玩的。

    “朝廷出动兵马,想必是有了主张,怎能轻易撤回,鄂州上下定然要吃挂落的,想必洪州已然得了消息,就算咱们散去兵马,也没得机会了!”

    “没了这兵马,咱们就是伸出脖子让他们砍,万贯家财,必然被其得去,子女为奴为婢!”

    王魁的一番话,让豪族们瞬间冷静下来,自断臂膀的事,几乎没有人能干出来,干的也只是傻子。

    “难道咱们真的要打不成?怎么打得过呢?”有的人颤抖道。

    “是啊,真要一打,那就货真价实的造反了!”

    “兵过如筛,这些官吏,军队,不就是为了钱财吗?咱们凑一凑,拿出几万贯,破财免灾,人只要在,钱财迟早会回来的。”

    周老爷子叹了口气,咳嗽一声,说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好,这法子好,我赞成——”

    “我也同意——”

    很快,大家就同意了这项买命的法子。

    “上下打点,起码得五万贯,不多不少!”

    “我家拿出五千贯,其他的,你们随意吧!”

    周老爷子轻声道。

    “我王家也拿出五千贯!”王魁眉头一皱,高声道,这时候,就不能低头。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几千贯的出,十六家,报出来的数字,就达到了六万贯,超过了五万贯。

    “六万贯就六万贯,多点,也安全一些!”周老爷子看出有人想退点,连忙压下话。

    其他人走后,最后,只留下王魁。

    “这多出的一万贯,咱们两家分了!”

    周老爷子眯着眼睛,目光中满是忧虑。

    “怎么?老爷子你没信心?”王魁问道。

    “官兵来势汹汹,怕是难以善了,咱们必须留点后路,你家铁矿里人多,我家船多,咱们将家眷收拾,一起退去东湖,然后转道去汉阳军,亦或者直接去黄州,武昌县留不得了!”

    周老爷子眉头紧锁,沉声道:“这次,万万没想到,这高墨竟然是这般阴险奸诈之徒,竟然敢掀桌子,这五万贯,怕是也会打水漂,咱们也分了,先拿万贯试探一下,若是大军退去,就拿剩下的给鄂州!”

    “您这法子好!”王魁对于出卖其他豪族,毫无心理负担,不过,他想的比较多,沉声道:“其他亲近的几家,咱们也要一起运走,人多力量大,到时候多些人,去哪里都好混一些!”

    “也对,那就把你我亲近的几家一起运走,其他人当靶子,朝廷我了解,这军队没点收获,绝对是不肯罢休的。”

    “好——”

    就在武昌县上报的第二天,两千余人的巡检营,就直接来到武昌县,接管了城池,然后准备一举扑灭乱民。

    “巡检,这两千豪族,不像是要造反!”幕僚分析情况,对武昌县所言的豪族造反,感到很奇怪:“这两千乱兵,不曾攻略乡镇,更是没有谋夺县城,只是聚集在大桥乡,基本的操练都没有。”

    “更奇怪的是,他们仿佛是在赶集一般,来去自如,手里只有一些锄头,木棍,还贩卖着东西,若是不晓得的,只以为是一场大集市呢!

    鄂州巡检孙宝庆是个三十多岁的大汉,本是禁军都头,为了谋求升官,就来到鄂州当州巡检,文书、奏本,官场接待往来,都是学问,他自然不会,所以只能招幕僚。

    听到幕僚这般说,他摸了摸脑袋,然后又混不在意地说道:“反正武昌县有了其勾结宋人的书信,其造反与否,已经不重要的,反正鄂州上下,认定其造反了!”

    “咱以及兄弟们,也要靠他们的人头升官发财!”

    这次统帅鄂州八县巡检,让孙宝庆得意万分,镇压民乱,升官发财自不在话下,哪怕是假的,也得为真。

    “这到也是!”幕僚也笑了,幕主好多多了,他自然也会粘上一些,哪里管屁民的死活。

    “巡检,那伙乱民派人说,他们并不是造反,而是赶集,还派人,送了几箱的铜钱、金银币,约莫万贯!”

    这时,亲兵走了过来,汇报道。

    “人我就不见,钱就收下吧!”孙宝庆摇摇头,说道:“告诉他们,那么多人已经来了,总是要打一场的,看这钱财的份上,到时候与他们留个全尸!”

    “是——”亲兵低头而去。

    “巡检,这开头菜就是万贯,若是应允了,起码得数万贯,乃至于十万贯啊!”幕僚感叹道,一脸的肉疼。

    “哈哈哈,先生你着相了!”孙宝庆大笑道:“这些钱财算什么,只要拿下这伙乱民,他们的钱,都是咱们的,而且,咱还有人头战功可拿,岂不美哉?”

    “况且,就算我不想打,也由不得我了!”孙宝庆沉声道:“鄂州上下,都指望此获功,刺史明令与我,五日内解决民乱,不得扰乱秋收,不得不打了——”

    ps:求票,求订阅

 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

    对于整个唐国来说,鄂州的民乱,根本就不成气候,话说,哪个朝廷没有造反的,只要县城不乱,就只是土匪。

    巡检营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一天时间,就大破了豪族,数千乱民席卷一空。

    伴随的,就是十数万亩土地,矿产,家财,都进了鄂州上下的手里,武昌县甚至因此扩充了数千纳税百姓。

    升官发财,皆大欢喜。

    射声司虽然是这个时代领先的情报机构,但也摆脱不了局限性,打探的七七八八,已然算是了不起了。

    所以,呈现到皇帝面前的,就是豪族勾结宋兵,企图颠覆鄂州,而鄂州武昌县上下,及时捕获书信,巡检营又快速集合,花费数日功夫,就将这起民乱给镇压了。

    “看来巡检营还是有点用处的!”李嘉不知详情,看了一眼,笑道。

    “陛下圣明,裁撤地方团练,新设巡检,战力强上数筹,些许乱民,手到擒来!”田忠难得有机会伺候皇帝,连忙拍起了马屁。

    “归根结底,还是巡检营中有退下来的禁军支撑,不然与团练兵并无不同!”

    李嘉颇为得意,他感觉设置巡检营,简直是神来之笔。

    地方孱弱的团练兵裁撤,再加上一些禁军将校,足以成为镇压地方的基石。

    地方巡检营,县三百,州五百,钱饷只有三百钱,隶属于地方,但却归属五军都督府管辖,训练只差禁军一筹,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而且,巡检营,还可以安置那些年岁大的禁军,以及退下来的军官将领,不仅提高战斗力,也可以让这群人得到恰当的归宿,不至于一退下来就当土匪。

    毕竟当兵杀人惯了,真让他们种田,还难为人,落草为寇非常正常,这也是为啥古代兵卒终身制的缘故,朝廷宁愿养到死,也不想让他们回到地方祸害。

    如今有了巡检营,也算是有了退路。

    得意片刻后,李嘉作为皇帝,天然疑虑又起来了:鄂州刺史可以指挥数千巡检营镇压民乱,那么岂不是也可以造反?

    而知府是刺史的上司,是不是可以说直接集合全府,上万巡检兵,进行其他的操作呢?

    安史后的地方割据,可不能小觑。

    毕竟巡检营就是靠地方财政过活,某种意义上,就是地方的自留军。

    “看来,得在地方设置统管机构,与州县一同管辖,乱时,也可以齐整军队镇压。”

    由于没了县尉一职,某种意义来说,巡检营就是县尉,只是没了统帅地方民壮的权力。

    况且,这次鄂州县巡检营,其实并没有上下等级之分,只是品级等差罢了,县是从六品,州也不过正七品罢了,统军大将由州巡检担任,其实并不合格。

    “县、州、府,打仗有卫军,镇压民乱的巡检营,也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统率系统,明确的上下等级之分。”

    李嘉嘀咕着,地方权限,总归有划分了,明朝的地方三司不错,只不过,到他这,则是四司了。

    负责赋税征收转运使司、负责地方军队的都指挥使司、负责司法的按察司,以及地方行政的布政司。

    四司平日互不干涉,但明清的教训却告诉他,到了紧要时,这种分权的行为,会导致条条分割、运转不灵,最后还得设置巡抚进行分而统之。

    权力就是这样,从分而合,再到分,总是持续不断的。

    伤脑筋啊!

    罢了,建立都司后,巡检由地方与都司一同兼管吧,一个管日常,一个监督。

    随后,李嘉招来了军机处的李淮,将自己的设想讲与他听,让他进行完善。

    “以臣愚见,县巡检,可为从六品,州巡检为从五品,以府设都指挥使,从四品,略低与知府,同知二人,再有辎重司管后勤、宪兵司管军纪、经历司,管筹公文往来,如此,每府添置的人员不过数十人,就可让巡检营上下协调,遇事则有主张!”

    李淮听到皇帝的话,哪里不晓得,这是鄂州事件后,皇帝心中大起疑虑,警惕心迸发的结果,这也是君主的特有的对权力的敏感,是在所难免。

    他脑海里转溜一圈,瞬间就参照军队,进行分权,将平日的宪兵、辎重都加了上去,保证都司的分权与统一。

    而且,他将州县巡检,品级调到只比地方县令、刺史低半级,虽然受其节制,但依旧有不小的自主权。

    这就是权力的对立与统一了。

    这一下子,地方军权就清晰明了,权责各分,鄂州刺史一声令下,全州巡检营集合听命,任其拿捏的情况,就不再成为事实了。

    说白了,就是巡检营也是有组织的人了,调兵遣将,总要手续和步骤的,不再是刺史、知县的一言堂。

    “此事可行,你写个条子,去往政事堂吧!”李嘉思量片刻后,感觉这是文武界限彻底的划分,了结,文武殊途,可以更好的集权,州县为国的情况,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他实在难以理解,地方百姓都要为州县主官避讳,这何尝不是地方割据的残留呢?

    “喏!”李淮松了口气,他看了一眼沉思中的皇帝,犹豫片刻,言语道:“陛下,微臣觉得,此次民乱,确实有所蹊跷!”

    “这与荆南府那次不也一样吗?顶多是发生在江西鄂州,勾结宋军罢了,哼,宋人贼心不死,老子迟早要收拾它,没耽误秋收最好不过了!”

    李嘉不以为意摇摇头,江西去年刚纳入,造反很正常。

    “可是,据臣所知,汉阳军也不过区区数千人,哪有胆量,宋国也一样太平无事,东京依旧歌舞升平……”

    李淮抬起头,目光炯炯。

    “你是说?”李嘉瞬间醒悟,他心中无名的起了一阵火,连忙喊道:“让射声司把汉阳军的动静,以及鄂州,尤其是武昌县这几个月的情况,找出来!”

    这个时代没了计算机,储存数据只能靠纸张,吴青折腾了大半天,才一身灰尘地走过来,直接跪下:

    “臣下有罪——”

 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折制度

    “哦?你何错之有?”

    到了这时,李嘉气消得差不多了,大半天过去,再生气,迟早得高血压。

    但他得理不饶人,适当的敲打一下手下,尤其是射声司这般雇佣数千人,声势浩荡的部门,更是有所必要了。

    “之前鄂州发来的消息,并不正确!”吴青硬着头皮说道,他其实感觉自己并没有多少过错,射声司并不是万能的,大概了解个七七八八,已经算是有本事了,况且如今注意力大半都集中宋国和契丹。

    “臣查看了汉阳军探子传来的消息,汉阳军的确收到了来自武昌县豪族的信件,但却被汉阳军使吕京否了,操练一切如常,并无接应的痕迹。”

    “至于武昌县,豪族聚兵与大桥乡,多为威慑,只是为了反制东湖上的税卡,并无造反的意思。”

    “而数个时辰前传来的消息,这些豪族的家产被鄂州上下吞并一空,尤其是武昌县令,与其转运使武堂二人,吞下了最大的盐矿和铁矿,而举报乱民造反,就是武昌县令高墨所出的。”

    吴青轻声诉说道,其中意思很明确。

    这场民乱,很有可能是武昌县令逼迫所为,乃是货真价实的官逼民反。

    “也就是说,本来只是一场威逼的戏码,然后就被夸大成造反,官场上下皆得利!!”

    李嘉感觉这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官场作为,哪怕家丁数千的豪族,也能被普通的县令灭门,果然,百里侯,不是假话。

    “上下官吏有了钱拿,巡检营有战功,县里多了许多户籍,朝廷赋税大增,果然各个有所得,自然不会揭穿!”

    就连自己,也知晓了巡检营的错漏之处,进行修改,某种层度来说,也是获利者。

    唯一的倒霉,只有那群豪族们。

    这般动作,都是根据真实的猜测,没有证据,写书信的豪族死光了,死无对证。

    李嘉就是想治罪,都没得法子。

    “太狡猾了!”李嘉呢喃道,这群官老爷,简直天下最聪明的人,科举制就是把天底下的聪明人汇聚到朝廷的旗帜下,治国有一套,上下勾结,鱼肉百姓自然更有一套。

    “陛下,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吴青低声说道。

    听闻这句,李淮瞬间就惊了,扭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