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长所言甚是!”赵光义拱拱手,作恍然大悟状。
“除此之外,粮草的运转也是重中之重!”
赵普微微一笑,补上一刀。
“关中残破,兴元地窄,难以养军,朝廷府库虽然充盈了一些,但终究难以负担千里转运,北上东汉,粮草也能便宜一些!”
“好了,吃酒!”赵匡胤笑道,岔开了话题,“则之,钱粮也时候转运了!”
这几年来,虽然东汉(因为在河东,所以称东汉)不怎么南下但河东这个位置太过于紧要,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直捣中原,可谓是心腹之患。
只要具备长远意识的君主,能够意识到其中的危险,与之相比,蜀地虽然富庶,但之前用兵不利,失去了先机,已经难以再动兵了。
“陛下,太原城坚,不可力峙,以快击之,让契丹人都反应不过来,咱们就已经兵临城下,甚至已经攻破太原,以城拒之。”
赵普郑重其事道。
“正如我心意!”赵匡胤突然站起,神情自若,朗声道:“李继勋(义社十兄弟之一)为昭义军节度(昭璐二州),日夜操练,俺相信他的带兵水平,立马让其北上,我们带着大军紧随其后,定要一战灭太原!”
说着,他直接离去,想来是回宫草拟书信去了。
赵光义则口中吃着肉,见之,楞了一会儿,再连忙吐出去,拱拱手:“钱粮就拜托相公了!”
说完,就冒雪离去。
“论快,也不是这般快法,这可是上好的羊肉啊!”
赵普笑了笑,吃了一口炙烤的羊肉,晃悠着离去:“可惜了,将这些赐予奴仆们吧!”
“是!”赵普之妻则温柔地应下,让人收拾起来。
东京城的繁华,举世无双,曾经的神都洛阳,随着东京都截留,日趋的衰落,只有一些五代以来的遗老遗少蜗居着,政治经济中心,无可争辩地就在开封。
张瑜如同往常一般,赶着驴车,穿梭于街头小巷,将来自于城外的酒水,输送到城中的各大酒楼酒肆,哪怕盖的严严实实,但一路上飘香的酒味,依旧吸引了许多人。
“去,一边去!”张瑜甩着鞭子,驱赶准备占便宜的酒鬼,然后慢慢地来到一处上下二楼的酒肆,吆喝着,让几个伙计过来搬运。
建隆二年下诏:“应百姓私曲十五斤者死,酿酒入城者三斗死”,但后来为维持庞大的财政支出,朝廷就逐渐松驰“禁酒”,并且将酒业收归中央,从而可抽取税收。这种对酒类进行专卖的制度,称作“榷酒”。
当然,榷酒是赵光义时期开始的,如今北宋在建隆二年造酒曲律,家家户户还是可以酿酒的。
他作为酒贩,走街串巷运送酒水,虽然累些,但赚的钱多,自然不算苦楚。
“你们掌柜的在哪?”张瑜随口问道。
“后院呢,你找他算账是吧!”伙计笑道。
“那是,这几桶酒,可值好多钱呢!”张瑜随口说道,然后施施然地去往后院。
“赵掌柜,算账呢?”张瑜见到一个八撇胡的中年人拿着账本,悄悄地将大门关上。
“今日我怎么感觉不大对劲?”张瑜轻声问道。
“你来的正是时候!”赵掌柜看其一眼,沉声道:
“今日来了几个禁军,叫个包厢饮着酒,伙计送菜时听到,太原,契丹几个字,某猜测,怕是宋人要出兵北汉了!”
“怕是如此!”张瑜思索道:“得让老家人知道!”
“而且,北上,必定购粮,兴许粮价会涨,我得多买些粮酿酒!”
“不用了,怕是到时候直接会禁酒了!”赵掌柜摇摇头,说道:“你倒是提醒了我,我得多买些粮食,不然粮商都听得信,涨价可得吃大亏了!”
“抠门的家伙,快结钱给我,三桶酒,一百五十斤,十五贯钱!”
张瑜随口说道。
“这就与你!”赵掌柜笑了笑,随即让人抬出了一大箱铜钱,约莫九十来斤,驴车倒是没有空返。
“那么多钱,要是银钱,怕是只有几枚罢了!”
感慨了一声,张瑜出了城,来到自家的酿酒厂,将消息传出去。
很快,快马加急,飞鸽传书,不消两日功夫,就传到了长沙城。
第八百一十七章飞鸽
对于射声司来说,情报系统最关键的,就是输送线。
一般常用的,乃是飞鸽和跑马,在敌国境内,则由必要的商队运输,辅以飞鸽。
就算是飞鸽,一般也是三只齐用,毕竟鸟类天敌太多,甚至人类也是其中一名,有鉴于此,基本上都是紧急情况才用。
这封紧急军情,由东京,直入随州,然后再来到邓州,襄州,两日功夫后,终于来到了江陵。
信使刚到江陵,而飞鸽传书,已经来到了长沙。
“咕噜噜”一只灰白色的鸽子,展翅而飞,越过高大的长沙城,它歪着脑袋,疑惑地徘徊着,几个月没回来,怎么变了那么多?
到处都是树,到处都是鸟,我家在周边也有许多鸟,不,不可能,我家只是有几个我兄弟,不可能有别的鸟。
这不是我家,一定不是……
小脑的容量着实有些低,跑了好几圈,它终于见到了几个灰袍人影,这跑下来,找到了熟悉的笼子,鸟食,以及撒尿做记号的瓦片。
“这鸟是傻了吧!”其中一名灰袍拿出鸟食,一边说道。
“鸟没人靠谱,但方便!”另一人取出了鸟腿上的纸信,然后快速地离去,来到一处人员颇多的书斋,这里人人着灰袍,开始比对起字来。
射声司终究没司法权,抖露不出后视锦衣卫那般的威风,为了打探情报,所以灰袍,低调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很快,他就翻译出来。
瞬间脸色一变。
快步来到院落的深处,这里是射声司核心部门,只有几个掌院在此,以及射声司指挥使吴青。
由于经过改革,设立了八大院,掌管诸国情报监察的是第二院,他急匆匆而来,敲响了大门。
“何事?”里面响起声音。
“宋国来的紧急消息!”
“进来——”
很快,他就进来院子,见到了眼神犀利的掌院使,递交情报。
“嗯?”初一见,掌院大惊失色,连忙起身:“你跟我来,去见指挥使!”
“不用了,我已经来了!”话音刚落,一个身材单薄的年轻人走了进来,直接将情报拿走,目不转睛地看将起来。
掌院大惊,连忙拜下行礼。
“书信是刚到的信鸽抄录过来的,这是信鸽身上的来信!”
吴青这才抬起头,将其来信仔细看了一遍,这才缓缓说道:“没错,你比照的很准确!”
密码本他早就烂熟于心了,尤其是关于宋国的,更是一清二楚,根本就不需要密码本,他就是翻译出来。
“赶快备马,我要去往皇宫!”
吴青轻声吩咐道,收拾一番,就急忙走出了院落。
射声司由于紧要部门,其所在,距离皇城很近,不过二三里路,但吴青等不及这点时间,直接骑马而去。
整个衙门所有人对此不以为意,仍旧有条不紊的处理消息,每隔个十天半个月,指挥使总是要纵马狂奔于大街之上,他们已经习惯了。
宫城的守卫已经熟悉了其人,检查了一下令牌和搜身,就让其通过,不一会儿,吴青就被宦官带到了皇宫中,来到了皇帝近处。
而这边,皇帝则闲情雅致地钓起鱼来,寒风刺骨,而亭中又烤着火,温酒,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遥看……”
他仔细一看,原来在皇帝身边,站立着一个浑身裹的鼓鼓的孩童,走路都有些费劲,他脸色涨红,正鼓足劲,背诵着诗句。
另外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则害怕的站立在一旁,等候着考究。
“遥看瀑布挂前川——”皇帝等了遥看几遍了,这才无奈地言语道。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皇子一口气,将后面的诗句背出来,然后一脸紧张地看着皇帝,等候他的批示。
“还是不太熟练,要知道你已经五岁了,识字开蒙也有大半年了,怎么还不熟练?是不是偷懒了,要知道,天气虽寒,但也不能松懈,知道吗?”
皇帝的话不轻不重,但仍旧让几位皇子心惊胆颤,尤其是被训斥的大皇子,更是快哭了。
“孩儿知道了!”带着哭腔,大皇子连连点头。
“嗯,记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咱们李家,不能出文盲!”
李嘉点头道,这时,一旁服侍的田福连忙走了过来,在其耳边轻声道:“射声司有紧急军情!”
“心哥儿,你二弟三弟,接下来由你考究,我待会回来复查!”
李嘉随即摆摆手,几个皇子在侍女宦官的带领下,离开了亭子,吴青这才走上前,沉声道:
“陛下,开封传来消息,北宋似乎准备北伐太原,禁军已经开始动员了,想来时日已经不远了!”
“刚过完年,赵匡胤就耐不住寂寞,准备北伐了?”
李嘉颇有些惊诧,这操作,后勤可难做啊,不过,他又仔细一思量,明白过来:“他这是准备打人家一个猝不及防啊,而且,也是为了避免与契丹人对战!”
草原人作战一般都是在秋高马肥,养膘之后,冬天作战,不止人会难受,马也会被冻坏,草原人一般不会这时候出动。
而赵匡胤就是预备契丹人这一习性,哪怕越冬作战,也在所不惜,况且北汉赖以生存的,不过是太原城和契丹爸爸的援兵,断其一臂,胜算很大啊!
“让你们的人好好打探一下,确定其真实性!”
李嘉随即说道,战略欺骗也有可能,出动禁军也有可能是南下。
随即,李嘉又快步来到了军机处,召集李淮前来议事。
“陛下,此事可能性倒是很大!”
李淮轻声道:“南方冬雨连绵,更是湿冷难耐,比北方更难熬,想必是北宋不会如此行事!”
“让你们的人好好打探一下,确定其真实性!”
李嘉随即说道,战略欺骗也有可能,出动禁军也有可能是南下。
随即,李嘉又快步来到了军机处,召集李淮前来议事。
“陛下,此事可能性倒是很大!”
李淮轻声道:“南方冬雨连绵,更是湿冷难耐,比北方更难熬,想必是北宋不会如此行事!”
第八百一十八章庙堂
数日后,射声司又传来消息,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统兵伐北汉,从潞州出发(古称上党),数千骑兵直驱辽州(今山西左权县),天下大动。
而出乎意料的是,二月初一,北汉辽州刺史杜延韬开城迎降,李继勋兵不血刃,就夺下了辽州,北汉上下惊恐,连忙求救与契丹人。
辽州与太原,只隔了一个隆州,不过数百里的距离,骑兵两日就可到达。
此时,镇守燕云的,乃是著名的契丹将领,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他坐守燕云多次支援北汉,最有名的就是忻口之战(954)击败后周符彦卿、李筠部,阵斩史彦超,使得郭荣无奈撤兵。
不过这本来就是高平一战的后续,郭荣使得刘崇溃败而逃,他根本就没想打下太原,至少现在不合适。
耶律挞烈与普通的契丹人不同,他四十岁才出仕,如今六十有五,当了十几年的南院大王,擅于治民,以至于有富民大王之称。
耶律挞烈得知辽州不战而降,宋人北上的消息,不由得大吃一惊。
前几年郭荣北上,兵临幽州城下,他可是见识到了中原人的厉害,如今又听闻其北上伐汉,以其强大的军力,岂不是轻易地就能囊括河东?
“绝不能让宋人得逞!”耶律挞烈沉声道,他不顾自己花白的头发,大声说道:“点齐三万骑兵,让二郎们好好准备一番,即可出兵太原!”
北汉一向是契丹人制衡中原的必要手段,让后周北宋欲死欲仙,待后来北汉灭后,又支持西夏,建立攻守同盟。
檀渊之盟后,虽然辽宋罢兵,但只要宋人不听话,西夏就会起兵,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宋朝不得不屈服,划地,增加岁币,契丹人的政治极为了得的,
况且,先有北汉,后有西夏,使得中原必须先根除这两国,才能谋夺幽云。
所以,守幽云,必须卫北汉,耶律挞烈毫不迟疑地起兵西去。
这下子,整个天下都动荡了,一下子就三国混战,李嘉想不清楚都不行。
到了这个时候,大唐必须凑个场子,不然就浪费了这般的时机。
这般的军国大事,军机处定然是决定不了的,其本来也不过是个总参谋部罢了,李嘉随即召开了御前会议。
几位宰相,转运使司,军机处,五六人,神色自若地听着李淮的解说,陷入了思考。
孙钊言语,情绪激昂,提及要灭吴越,吞并这个南方仅存的富庶国度,从而让财政大步跨越。
但朝廷吞二国还没两年,就已经消化不良了,如今灭吴越,岂不是得撑死,到时候中原南下,兵力反而不足了。
李嘉则摇摇头,一锤定音:“吴越国者,钱塘江而过,杭州城虽高,但海龙军逆流而上,一日可围之,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早晚会取得,不急于一时!”
而首相赵诚,则比较实际,言及囊括荆襄,“襄州宋人数万大军,快马加鞭,一日就可兵临江陵城,截断三峡夷陵,入蜀之路断绝,到时候不仅失去的是荆南府,还有整个东川西川二府,数百万人口!”
“只要将其山南道攻下,到时候向西就可入关中,向北可威逼东京,进可攻,退可守,万事在我!”
此言一出,立马就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
这是老成谋国之见,李嘉闻之,也不由的点点头。
借鉴历史经验,李唐皇室自唐初就形成了以关中、巴蜀、荆襄三地为战略核心地带以保障关中地区的安全地缘安全体系。
山南道所领秦巴山地、荆襄地区,既是核心地带之一,又是关中的南部门户及巴蜀的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