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南道所领秦巴山地、荆襄地区,既是核心地带之一,又是关中的南部门户及巴蜀的前大门,在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就在众人以为可定时,突然有人发声,引起众人疑惑。
赵诚目光投射而去,发觉是孙光宪这个老家伙,眉头瞬间一皱,对于这个老道的官僚,他心中颇为不喜。
“臣以为,北汉不足为虑,宋国唯一可惧的,就是契丹人!”
孙光宪作为老官僚了,经历过契丹乱中原的事件,大局观极为清晰,他一语中的,说到了重点。
“哪怕宋兵攻城拔地,但只要契丹人来了,定然会无功而返的,骑兵速度极快,或许只有几个月就会见分晓!”
“所以,朝廷要是乘虚而入,定然要好好思量了!”
“哦?”李嘉来了兴致,忙问道:“卿家之前主政荆南,想必对于山南道很了解咯?”
“老臣不敢称了解,但却知晓,山南道初设时,其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可谓是战略要地,但高氏据荆南以来,数十年不得寸进!”
孙光宪面对众人的尖锐目光,淡淡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是为何?无它,山南道,本就是形胜之地,因“山川形便”而设,山地极多,光是襄州,臣就听闻,边光范就任后,多加修缮,城高已达四丈,又废苛政,民心多归附。”
“若是朝廷取之,哪怕有火炮之属,抛石车之远,至少也需要十万大军,数月之围!”
“东京距襄州,不过数百里之远,禁军疾驰,数日可至,到时候北汉之战,恐怕早就结束了,朝廷白白辛苦了一场!”
闻言,其他人想反驳,却找不出理由,只能作罢。
“相公所言,其就是于兴元府吧!”这时,李淮则微微一笑,打破了沉寂。
“没错!”孙光宪点头,笑道:“大学士见识长远!”
“启禀陛下!”孙光宪看着皇帝,认真地说道:“朝廷用兵,无外乎三处,但唯有兴元府,最为妥当!”
“其一,兴元府本就是蜀地门户,宋国残兵据之,可以随时南下,席卷蜀地,以至于潘爵爷拥兵八万以守之,而我国夺之,才可北上关中,复我旧都!”
哗啦啦——
复旧都这话一出,大家瞬间就激动起来,这政治意味太深远了,占据长安,等若是宣告天下:咱大唐又回来了——
正统之位牢不可破。
第八百一十九章
唐朝国度在哪?
长安。
唐朝列祖列宗的皇陵,都在长安。
走了长安,才算是大一统王朝。
你看中原,定都汴梁开封,这几十年,就没长久的。
虽然大家心头不说,但国都定在长沙,所有人心里头总有一种草头王,不长久的味道。
哪怕是定在金陵,虽然寓意不好,短命了些,但好歹也是百年国运啊!
但,如今若是回复旧都于长安,大家瞬间就心气足了:咱们肯定是个数百年国运的帝国,统一天下不是梦。
仿佛拿下了长安,就取得了天下一般。
“咳咳——”见到大家思绪被这句话打乱,神游物外,心驰神往之时,皇帝不由得咳嗽一声,言语道:
“某晓得旧都事大,你继续说,其二呢?”
“其二,就是关中残破,兴元府距离东京上千里之遥,用兵艰难,而咱们三峡而过,数日即到,方便迅捷,无论是增兵,还是指挥,皆很方便!”
孙光宪尴尬地笑了笑,继续说道:“其三,潘将军都督八万兵马,养军劳费颇多,蜀地乱了一阵子,大半钱粮都在用与养兵,若是解决了兴元府,到时候朝廷定然积蓄更广一些,日后的度田,也更容易!”
“此话在理!”孙钊不由得赞同道:“西川养兵八万,东川也有两三万,国朝三成的兵力,都在蜀地,一日不解决兴元府,忧患一日难平!”
李嘉又看向其他人,大家似乎还沉浸在恢复旧都的想法中不可自拔。
“你们觉得如何?”
“臣等赞成!”
“微臣思虑不周,还是孙相公更加周到一些!”赵诚一脸惭愧地说道。
“议事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查缺补漏,哪怕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有更加适宜的罢了!”
皇帝语重心长地说道,众人纷纷赞叹,认同。
他看了一眼孙光宪,轻声说道:“孙相公的谋划,倒是恰当的!”
“兴元府之地,古为汉中,汉太祖因之成有帝业,汉昭烈因之而三分天下,无有汉中,巴蜀之地就是不完整。”
“如果将大唐比喻成一个用木板箍成的木桶,那么蜀地,就是最短的一张板子,无论木桶的水灌注再多,也会从短板那里源源不断的漏出,待到不漏时,朝廷也就是没了!”
皇帝神色严肃,郑重其事地说道:“况且,屯重兵与巴蜀,钱粮耗费,俗话说的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天长日久,怕是有不谐之事发生,咱们要防患于未然!”
“荆襄虽重,但不及巴蜀,吴越虽富,手到擒来,接下来,朝廷全力以赴,定要在北国战休之前,拿下兴元府!”
“臣等谨遵圣谕!”诸多宰相无论心中怎么想,如今皇帝一锤定音,将出兵的方向定在了兴元府,那再多的算计也就打水漂。
朝廷重战,功勋爵位皆由战出,如此提前得之,那么安排一些亲朋好友去西川赚取功劳,也是正常的。
“陛下,凡战事,皆虚实结合,臣以为,咱们可以学习一下北宋的突袭之策,先假攻襄州,吸引其注意,然后让潘将军兵出兴元,到时候定然能成!”
李淮连忙献策。
“这主意倒是好!”李嘉点点头,赞同道。
“陛下,李学士此策甚好!”
赵诚连忙出声说道:“但战事变幻莫测,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从江陵出兵北上,若是兵力少了,宋人则不信之,但多了,朝廷的耗费就太大了一些!”
“不如咱们两面皆实,若是山南道兵力虚弱,有机可乘,到时候咱们不仅能夺取兴元,还能将荆襄全括!”
“就算无所收获,也能测试一番其虚实,稍有难为将来用兵,多作一些谋算!”
“好,这主意不错!”
听闻后,李嘉不由得赞叹道,对于这位首相,倒是有些刮目相看。
“如今朝廷钱粮可曾足够?”
“回禀陛下,朝廷府库充盈,绰绰有余!”孙钊叹了口气,随即言语道:“哪怕是西川,地方也有数十万石粮食,哪怕事有不暇,也能从东川输送,定然不会有钱粮短缺发生!”
“这般就好!”李嘉点头,随即对着李淮说道:“军机谋划,由军机处筹算,兵部、五军都督府、户部,你要统筹兼顾,像拿下江南一般顺利!”
“到时候,记你一功!”
“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李淮连忙激动地跪下,这么多时间,咱终于派上用场了,又得立功了。
“微臣以为,伐兴元之事,一切在于潘将军,是统帅八万大军,若是他心中无有把握,也不好行之!”
李淮连忙泼了一盆冷水,让众人心头一滞。
“没错,你的思虑是正确的!”
李嘉点点头,认真说道:“说句难听的话,咱们远在长沙,对于我来说,巴蜀的一州,不及长沙府一县来的实际,所以咱们在这纸上谈兵,终究没有多大用处,还得问问潘崇彻才是!”
“陛下圣明!”
“陛下,纸上谈兵?这等词语,可是闻所未闻!”随后,赵诚突然发声说道。
“是吗?意思到就行了!”“回禀陛下,朝廷府库充盈,绰绰有余!”孙钊叹了口气,随即言语道:“哪怕是西川,地方也有数十万石粮食,哪怕事有不暇,也能从东川输送,定然不会有钱粮短缺发生!”
“这般就好!”李嘉点头,随即对着李淮说道:“军机谋划,由军机处筹算,兵部、五军都督府、户部,你要统筹兼顾,像拿下江南一般顺利!”
“到时候,记你一功!”
“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李淮连忙激动地跪下,这么多时间,咱终于派上用场了,又得立功了。
“微臣以为,伐兴元之事,一切在于潘将军,是统帅八万大军,若是他心中无有把握,也不好行之!”
李淮连忙泼了一盆冷水,让众人心头一滞。
“没错,你的思虑是正确的!”
李嘉点点头,认真说道:“说句难听的话,咱们远在长沙,对于我来说,巴蜀的一州,不及长沙府一县来的实际,所以咱们在这纸上谈兵,终究没有多大用处,还得问问潘崇彻才是!”
“陛下圣明!”
“陛下,纸上谈兵?这等词语,可是闻所未闻!”随后,赵诚突然发声说道。
“是吗?意思到就行了!”
第八百二十章来事
待得到朝廷发来的问帖,潘崇彻倒是颇为心喜:
“某如今年岁渐大,早就惦记着兴元之事,如今能够得偿所愿,再好不错!”
但终究,他顾忌到自己身份,没有专权独断,而是召集了自己的幕僚,以及西川知府、转运使等人,开始商议。
自从击溃入蜀宋军后,潘崇彻声望极具上升,在爵位上,他是开国阆州侯,属于朝廷顶尖的存在,除了那些亡君、宗室,就属他和李信几人爵位最高了。
权力上,他被加授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从三品),在西川品级最高。
又授西川招讨使、忠武军节度使(地盘在中原,虚授,赵匡胤之前的)、西川留守等职,可以说在西川,也只有知府能勉强抗衡于他。
这两年来,他勤于练兵,威望日盛,一朝呼唤,知府、转运使屁颠颠地就跑过来了,不消半个时辰。
首先而来的,乃是西川知府杜文和,以兵部右侍郎左迁知府,又挂着侍郎衔,为人绵柔,心思重,潘崇彻虽然不喜这般阴沉的官吏,但其比较知进退,勉强搭档还是可行的。
“潘战见过府君,父亲已经等候多时了!”杜文和正思量着潘崇彻葫芦里到底卖的何药,马车已经到了招讨府,大门中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礼仪周正,正恭候着。
“世侄多礼了!”眼睛一眯,杜文和瞬间笑道,上下瞧了其一眼,这才缓缓入了府邸。
“不曾想,潘崇彻的这个养子,多日不见,竟然多了几分书生气,与他不一般,看样子是个读书人!”
心中想着,杜文和心中松了口气。
潘崇彻在拿下湖南后,受封为伯,得到了皇帝养子可继承的默许后,开始挑选子嗣,终于在远方表亲那边,收养了一个男童为养子。
阉人和后继有人,这两种人的威胁人是不一样的,但其养子如今却是书生,不为武将,也就继承不了,他在军中的势力,威胁自然小了许多。
“年岁小,读书人,看来潘崇彻背后有人指点啊,不错!”
心情舒缓下来,杜文和还未至,就见到了迎接而来潘侯爷,不由得笑道:“鄙人何德何能,竟然劳烦爵爷亲自迎接,真是荣幸之至啊!”
“哪里的话!”潘崇彻闻言,大笑道:“杜府君来西川不过两年,民乱遂息,政通人和,已然与往年的天府之国一般无二,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右迁朝廷,添为尚书咯!”
“咱是个粗人,不会说话,只能提前巴结一下了!”
“哪里哪里!”杜文和谦虚地笑着,你哪里不会说话,简直是像是抹了蜂蜜一般,哪里像个五大三粗的武将!
主客融洽,相对而坐。
“令郎气质不凡,将来定然后来居上,出将入相!”杜文和恭维道。
“哎,府君说的太过了!”潘崇彻摇摇头,说道:“其不像我,更爱读书,咱本来就是一武将,只懂了军令罢了,哪里有学问可言,如今又请了先生,但却没一个钟意的!”
“今日见到府君,立马云开雾散了,还望府君看看,咱那愚钝的孩儿,可能学些什么!”
“某学问浅薄,平日里政务又繁忙,哪能能指点,况且,爵爷也应知晓,知府一般三年一任,某已经两载,明年就得迁职,学问得长久一贯,我怕是不适合!”
想都不想,杜文和直接拒绝。
这番话,可是明晃晃的拜师,与潘家扯上关系可不好,要知道,他如今挂侍郎衔,就是为了制衡潘崇彻的,岂能勾连?
“那就太可惜了!”潘崇彻遗憾地摇摇头,这时,门房通知转运使到了,迎接知府也就罢了,区区转运使,不值得他起身,也就应了一声。
随后,西川转运使走了进来,体型倒是臃肿,见到两人行了一礼,就自觉地坐下。
最后,通判也到了,西川府权力最顶尖的四人也就到齐了,涉及军、政、税、监察。
潘崇彻没过多言语,直接将朝廷的发下的密信拿出来,让众人传阅,虽然早已经知晓,但杜文和仍旧看了一遍,然后一脸肃然。
“朝廷发问与我动兵兴元的战事,军国大事,涉及千条万绪,这打仗也不能由我一人决断,所以就与大家商议一番,到底能不能打!”
潘崇彻看着三人一眼,沉声道,虽然话语很谦虚,但语气却极为肯定。
转运使和通判,就是过来凑人数的,所以目光直接看向了知府杜文和。
“打,肯定是能打的!”杜文和思量一番,看了几人一眼,随意地说道:“这两年各地的乱匪已经被清剿完毕了,西川也算恢复了正常,赋税也能恢复了旧日的七成,州县府库中的钱粮存余下不少,约莫有一百三十万石,足以支军半年之久!”
“至于民夫的话,如今正是春耕之前,可征徭役,但却跨越州县,也需要一笔的钱粮,这般的话,可征十万民夫,维持三个月!”
“也就是说,三个月内西川府无虞咯?”
潘崇彻震惊了。
八万军队,十万民夫,区区西川府的府库,就可以维持三个月,蜀地的富庶果然超出所料。
一旁的转运使则微微一笑,自己的功劳可不小。
“那就可以打了!”潘崇彻振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