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崇彻震惊了。
八万军队,十万民夫,区区西川府的府库,就可以维持三个月,蜀地的富庶果然超出所料。
一旁的转运使则微微一笑,自己的功劳可不小。
“那就可以打了!”潘崇彻振奋道:“军队这边,去年就换上的秋衣,军械也时时替换,弩箭可用月余,抛石机也弄了六辆过来,操练也不曾懈怠,正是用兵之时。”
“招讨若是能春耕前结束战事,那就再好不过了!”
杜文和轻声道,然后继续道:“府衙这边,三天内,将送两千头猪,牛羊各百头,五千坛酒,为禁军壮行!”
“好!”潘崇彻大喜,有了府衙的鼎力支持,后勤就不再有困难了,可以尽全力北上攻城了。
“府衙如此相助,攻下兴元府后,某定然在奏本上,为府君请上一功!”
“这本就是某的职责!”闻言,杜文和面露喜色,这潘崇彻,还是会来事的。
第八百二十一章应对
建隆二年,二月初五,天气阴。
潘美身着一身戎袍,屹立在襄州城墙上,一片绿色的丘陵,大片的稻田,其中已经长了不少野草,冰冷的天气,赶走了不少的农夫。
再勤奋的人,也架不住在这般气候中劳作,寒风一吹,单薄的衣衫,直接能把人送走。
只有几个枯瘦的妇女,或者孩童,在田埂中反复翻找,希冀能寻到些许吃食,但往往在没有结果之前,人就已经倒下了。
这几日,潘美已经见到城内不少的百姓家中,挂起了白幡,显然已经穿麻戴孝,送走老人了。
他征战沙场,本就见多了生死,但在这春寒料峭中,或知朝廷北上用兵的消息,他心情越发的寂寥,又有些紧张。
与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粗犷的武将不同,潘美出生将门,识字读书,甚至还取了字,这在武将中寥寥无几,更是显得他与众不同。
他一直深信,读书才是武将未来的出路,也是封侯拜相的基石,尤其是后周以来,武将掌枢密的情况不复存在,他就更晓得读书的重要性了。
“朝廷这般动静,怕是南国按耐不住啊!”潘美摇摇头,然后又自信满满地说道:
“襄州城高池深,某再是废物,也是能守住,只是可惜了这片百姓,刚离了武患,又要面临兵灾了!”
不过,他又深思起来,若是能打败来犯之地,或许也能升迁,离开这江汉之地。
他不是耐不住湿冷的天气,更不是畏惧这里小麦不长,多以稻谷为生,他一个北人,天天吃大米饭。
而是这里下雨连绵,地面潮湿,不利于骑兵的扩展,对于他这样一个武将来说,在这里指挥骑兵,可谓是异常的辛苦,束手束脚。
而且,身强体壮的他,竟然得到脚气,痛也就罢了,关键是瘙痒难耐,让他这个一百五十斤的汉子,整夜的睡不着觉。
而且到了这个春季,蚊虫又滋生起来,又痒又痛,睡觉时蜘蛛掉落,长虫爬行,偶尔还能听到白蚁啃噬的声音,简直让他这个北方人痛不欲生。
“将军,还是下来吧,墙上风大,小心着凉了!”
一旁的亲兵为他加了一件袍子,轻声说道。
“走下去吧!”看着冻得直哆嗦的几个亲兵,潘美笑了笑,说道:“在南方,加再多的衣服也无用,这风无处不在,有条缝都能钻进来!”
“况且,在我看来,有了厚实的女墙挡着,比屋内缓和多了!”
牵着马,潘美舍不得让其奔跑,这天气出了汗,可得大病一场,一行人来到了节度府,边使君,则饮着热茶,正与幕僚们仔细讨论着。
“仲询,你来的正好!”边光范一把年纪了,见到潘美到来,直接问道:
“军队中近况如何?春寒如潮,兵卒们染病的多少?大夫、草药可够?戎袍可足?”
“回禀使君,两万余兵卒,如今柴火充足,还算凑合,若是不出军营还尚可,但唯独于秋衣,极其不足,近半的士兵瑟瑟发抖,难以出战!”
“某尽量会筹措的!”边光范点点头,然后对着一旁的幕僚说道:“将府库中储存多年的的一千余匹麻布,全部与出来,让城中的百姓裁撤成冬衣!”
“另外,再用两千匹绢,去布行,至少换成六千匹麻布,给将士们做秋衣!”
“仲询,这七千匹麻布,虽然依旧单薄了些,但好歹也多添置了些衣服,能让将士们出动了!”
边光范咬咬牙,沉地说道:“我再与你三万贯钱,作为奖赏,若是打退了南军,府库还拿出五万贯与你,一并做奖励!”
“现在你告诉我,能有多大把握打退南人?”
说着,其一脸认真地看着潘美,老迈的脸上,满是褶皱。
“使君,若是剿灭来犯的南人,臣不敢言语,但若是击退南兵,某可以与你立军令状,若是不成,提头来见!”
潘美闻言,激动地说道,拍起了胸脯。
“好!”边光范点点头,说道:“我虽然是个文臣,不懂得打仗,但好歹也知晓你潘仲询的名声,而且,官家派你来这里定然是信得过你的,我已经也信你!”
“拿着!”说着,边光范递上了军牌,认真说道:“即今日起,山南东道数州军队,皆由你掌控,不服者可先斩后奏,莫要拘束,我会为你递奏本入东京的!”
“多些府君!”潘美颇为感动。
事实上,在之前,他的确有些忧虑。
边光范作为节帅,有权力指挥所有军队,但其作为文臣,怎么可能会知兵?
“仲询,你来的正好!”边光范一把年纪了,见到潘美到来,直接问道:
“军队中近况如何?春寒如潮,兵卒们染病的多少?大夫、草药可够?戎袍可足?”
“回禀使君,两万余兵卒,如今柴火充足,还算凑合,若是不出军营还尚可,但唯独于秋衣,极其不足,近半的士兵瑟瑟发抖,难以出战!”
“某尽量会筹措的!”边光范点点头,然后对着一旁的幕僚说道:“将府库中储存多年的的一千余匹麻布,全部与出来,让城中的百姓裁撤成冬衣!”
“另外,再用两千匹绢,去布行,至少换成六千匹麻布,给将士们做秋衣!”
“仲询,这七千匹麻布,虽然依旧单薄了些,但好歹也多添置了些衣服,能让将士们出动了!”
边光范咬咬牙,沉地说道:“我再与你三万贯钱,作为奖赏,若是打退了南军,府库还拿出五万贯与你,一并做奖励!”
“现在你告诉我,能有多大把握打退南人?”
说着,其一脸认真地看着潘美,老迈的脸上,满是褶皱。
“使君,若是剿灭来犯的南人,臣不敢言语,但若是击退南兵,某可以与你立军令状,若是不成,提头来见!”
潘美闻言,激动地说道,拍起了胸脯。
“好!”边光范点点头,说道:“我虽然是个文臣,不懂得打仗,但好歹也知晓你潘仲询的名声,而且,官家派你来这里定然是信得过你的,我已经也信你!”
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
北汉,由于位于河东,所以又被宋国唤作东汉,尤其是南汉亡国后,东汉的称呼更加显著了。
河东之地,山河表里,高屋建瓴,即可直下中原,从太原到东京,也不过数百余里,地理位置是极为优越的。
因此,在唐亡后,独眼李克用依此对抗朱温,其子李存勖三箭立誓,灭亡后梁,建立了后唐。
后晋石敬瑭,也因之入主中原,后汉刘知远趁契丹劫掠中原之际,获得天下。
后来郭威建立后周,其实他也是河东将领,河东地区,宛若是沙陀将校的黄埔军校,源源不断地走出造反将领。
形成了所谓的“代北军事集团”,五代中的四代王朝,都是出自于此,虽然比不过关陇集团,但也是赫赫有名的。
由于几十年来的惯例,仿佛形成了一种夺得河东,就可以拥有中原的可能。
北汉创建者刘崇,乃是后汉建立者刘知远的弟弟,所以其对于中原一直具有某种意义的觊觎,因此,赵匡胤对这个腹心之患,极为忌惮。
初春的太原,万物寂寥,点点春色附着在荒野上,焕发着些许生机,但高大的太原城,表面却凹凸不平,巨大的城门紧密封闭,不留一条缝隙。
昔日深不见底的护城河,也堪堪填平,无数的尸骸暴露其上,黑色的泥土变成妖异的红艳,散发着扑鼻的臭味
赵匡胤登高望远,看着屹立在群山之中的太原城,不由得感慨万千。
太原三面环山,一面由汾水而过,可谓是易守难攻,数万将士用功数日,抛石车挪山之石,也难以动摇,其坚可见一斑。
他这是第二次来到太原,心情越发的不同。
第一次来到太原时,乃是一个小校,军中不见其名,跟随郭荣而来,威逼太原,城外厮杀掳掠一通后,待得知契丹人来援,大军就自退了。
当时只觉得太原近在咫尺,挥手就可拿下,但此时却觉得难如登天。
自隋唐始,太原(晋阳)城即日益成为维护中原地区的屏障,在防御突厥、回鹘等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袭扰的前沿阵地。
更由于其本身的地理条件,城防设施的日益完善,可以说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坚城,哪怕赵匡胤从唐人那里学来了抛石车,也难以动摇其半分。
当然,水滴石穿,天底下从来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但留给赵匡胤的时间却不多了。
“也不知郭为那里如何了?”
此次作战虽然稍显仓促,但赵匡胤还是做了全局的谋算,以郭进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河东道、忻代等州行营马步军都监,从北面围攻太原,阻击从雁门关而来的契丹铁骑。
而他,则让李继勋作为前头部队,兵临太原,然后他亲自率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棣州防御使何继筠、怀州防御使康延昭、建武节度使赵赞等各率所部,分别自潞(今山西长治市)、晋(今山西临汾市)二州进攻太原。
由此,不到十日功夫,集结到太原城下的军队,就达到了十万之巨,其中禁军就超过了半数,这几年来,朝廷累积的财阜,消耗一空。
“陛下放心,郭将军乃是北地名将,突袭得石岭关而守,定然能防住契丹人!”
一旁的李继勋则轻声说道。
“其不过数千人,而且又不是禁军,能守到几时?”
赵匡胤叹了口气,望着高耸的太原城,不由得说道:“派人去瞧瞧情况到底如何了,顺便再让几个人去太原城,说服其投降!”
“诺——”
血迹斑斑的城墙上,刘继业(杨业)不住地巡逻着,若是有宋人上来,他就立马斩杀而去,充当着支援作用。
说白了,就是游走。
也只有他才有这般本事,无敌将军的名号还是非常好使的。
嗅着铠甲上的血腥味,刘继业不由得失笑,若是夫人晓得,怕是又是一顿训斥了,自己几日未曾回家了?三日?五日?999)(
宋人来的太快,猝不及防,眨眼间,沁州,祁县,都已失去,朝廷还没反应过来,宋军就兵临城下了。
他一介骑将,憋屈在城池中,是极为难受的。
“使君,使君,快停歇一下——”就在他不辞辛苦地巡城时,突然后面就传来气喘吁吁的叫喊声,他扭头一看一个宦官带着几个将士,正急匆匆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
此时刘继业为雄军节度使,所以被称作使君,深受两代北汉皇帝信赖,赐姓刘,也就明证。
“可是官家有事?”刘继业连忙问道。
“正是,官家有急事相召!”宦官缓了口气,这才说道。
“你们仔细巡查,我去去就回!”刘继业扭头吩咐道,然后就跟随宦官而去。
踏足皇宫时,见着一座被巨石坍塌的宫殿,刘继业不由得皱起眉头:“这抛石车如此厉害,官家如何?”
“只是受了些许惊吓,已经移驾至云景殿去了!”
宦官轻声道。
刘继业微微颔首,继续行走。
正如太原城历史久远一般,太原城内的宫殿,也是前朝不知多年来的修建的,或许是隋朝,或许是北齐,反正刘继业不晓得是哪一年的。
由于北汉自建立起来,全部的钱财都耗费在军事上了,百姓不足十万户,养军却有五万之巨,负担极重。
走了许久,路过的宫殿墙壁都是斑驳陈旧的,些许杂草从缝隙墙角长出,配合着倒塌的宫殿,刘继业心中不由得沉重起来。
如今的国势,不恰如这皇宫吗?
面见皇帝刘均时,更是一所偏殿,久不修缮,甚至地面上的石砖都是破碎的,石柱上的龙爪都掉了金漆,初春时太阳无力,因为舍不得钱财,只有寥寥数个蜡烛位于龙座旁,整个宫殿都显得极为昏暗。
“末将参见陛下!”刘继业见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坐在龙椅上,他连忙跪下。
“起来吧!”刘钧很瘦弱,皮肤是一种灰白色,看上去就很不健康,见到刘继业一身的鲜血,不由得笑道:“我召将军来,是有事相问的!”
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岭关
刘钧继承皇位已经十年,年不过四十,但身体却日渐消瘦,久无子嗣,索性就收养了外甥为养子,以为皇嗣。
他自幼读书,明事理,比起其父刘崇的穷兵黩武,他治理国政越发的仔细,虽然以军立国,但北汉的民生却缓解了不少。
由于年纪比耶律璟小,但刘钧却称呼其为父,自称男,契丹又经常下旨称呼其为儿皇帝,让其心情郁结,又经常遭受潞州、镇州、府州等兵马骚扰,让他身体日趋衰弱。
由此,随着地位稳固,刘钧不像其父那般恭敬,所以契丹援助减少,却又经常谴使呵斥,让其越发的难受起来。
如今宋军又来围城,尤其是新得抛石车,竟然落下几颗石头到了皇宫中,把他吓得不轻。
见到自己名义上的弟弟刘继业这般辛劳,他心中的忌惮之心稍解了不少,关心道:“继业辛苦了,待宋兵退去后,某定然有所奖赏!”
“这是末将应尽的职责!”刘继业抬起头,沉声道。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