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老是称作禁军,与中原的有些重复,反倒是不美了,自然就有改变的道理。
而此时,潘崇彻也渐渐回过味来,都督府不知不觉,竟然失去了禁军之权,自己作为目前都督府最高的官员,竟然没反应过来。
事已至此,还能如何?
瞧着皇帝优哉游哉地钓鱼,他哪里敢放出一字来?惊扰了皇帝,脑袋不够砍的。
“练兵大营,就交给兵部吧!”皇帝轻声道:“反正兵部粮食多些,就算不多,去户部要也轻便许多。”
“是!”两人哪敢不从,只能应下。
得,练兵权,又被剥夺了,五军都督府损失惨重。
随即,两人退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有的忙,分割权力,与兵部交接,提设大营,总而言之,虽然皇帝说的简单,但权力的事,自然千头万绪,一时半会还真忙不过来。
“李学士,这般看来,不忙碌个几个月,还真的下不来!”
潘崇彻苦笑道。
“此次御营使司的确立,倒是关键的紧,军机处到时候会帮忙的,潘都督莫要焦虑!”
李淮摇摇头,笑道。
“这便好!”潘崇彻笑道:“某粗识文字,刚上任不久,哪里能懂这些,等几个都督就任前,还是多麻烦学士了!”
拱拱手,潘崇彻这才离去。
李淮看着其虎背熊腰的身影,笑着摇摇头,心道:识时务,又粗中有细,难怪能爬到现在的高位。
待其两人离去后,李嘉这才道:“这些时日,让射声司和皇城司仔细盯着御营!”
“诺!”田忠应下。
……
李淮从皇城中离去,上了马车,一阵冷风袭来,他浑身打了个冷颤,不知不觉,内衣已经湿透了:“回家吧!”
“是!”马夫快步而去,
一脸疲惫坐下,李淮感觉这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刚才皇帝虽然说把禁军放在军机处下,话虽然好听,但实际上却暗藏了不少杀机,其中的警告意味,也分外的浓厚。
说到底,军机处只是参谋,涉及军队太多,容易引起忌讳,平日无事,战时显威,就是这般道理。
一路上,京城分外的喧闹,来往穿戴长袍的格外的显多,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景象。
“人怎么那么多了?”李淮情不自禁地问道。
“老爷,四月可是春闺,进士考试呢,天下的举子都汇聚在京师,当然热闹地紧。”
马夫笑着说道。
“神武五年的春闱,想必是热闹许多!”
李淮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笑道。
待他回到了家中,就见自己儿子,一个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温润如玉,模样俊秀,浑身满是读书气,望之就觉得欢喜。
“父亲!”李夏迎接道。
“进屋再说吧!”李淮摇摇头,说道。
很快,父子两人就来到了书房。
李淮。也毫无避讳的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讲给儿子听,然后问道:“可知为何分拆都督府?”
“依儿子所猜想,无外乎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太甚了!”
李夏沉声道:“尤其是即将迎来一些地方上的大将,如李信等人,他们要军功有军功,要人脉有人脉,若是还让他们掌控都督府,怕是军队就得易主了。”
“你说的没错!”李淮赞叹道:“自古以来,权力就是在制衡的,若是失控,对于朝廷来说就是莫大的伤害。”
“宰相势大,乃有尚书省分权,后又设中书省,再是门下省,如今倒是中书门下合一,总是反反复复,这就是权势罢了!”
与儿子分析了一波形势,见其面色冷静,若有所思,李淮这才问道:“今科可有把握?”
“你今年也不过十七,学问虽然长进的很快,到底是磨练不过那些读了十几年书的,今科不中,可待来科,莫要坏了身子。”
“父亲放心,今科反而是更容易一些。”
李夏微笑道:“这几年虽然增多了不少的举人,但估摸着也不过两百来位,录取进士名额,可有近六十位,殊为难得!”
“而若是等到下一科,那举人又得增多,越发得难了。”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李淮沉声道:“如今这两年,朝廷扩土数千里,如江南、蜀地这般的精粹之地,文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竞争怕是更大了。”
“说到底,咱们岭南湖南,也不过是蛮荒之地罢了,有学问没多少,国子监去年也不过五六个举人,十来个秀才,成材何其难也!”
第八百四十二章
春闱,整个大唐的空前盛况!
经过去年秀才举人的考试,从上千万人中,也不过选出了一百多个举人,再加上前两年的积累,这科进士考试,竞争倒是不怎么激烈。
毕竟,六十个名额,已经足够宽容了。
说到底还是选拔人才倒是其次,归根结底还是收买读书人,使得占有的地界更稳固一些。
李嘉则不在意这些,或者说,科举制本来就是有自己的流程,他早就选派好了考官和同考官,在派遣一些密探盯着,也就无事了。
不可否认,作为当今天下最大的抡才大典,长沙城此番,可谓是整个天下的中心。
北宋这几年也举办过科举考试,但每次随从前唐,不过是十几人,受到的关注,还不及长沙半分。
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不能小觑。
李嘉也得到消息,去年举办的秀才举人试,导致许多中原的百姓迁移南下,大部分是豪强读书人,加入大唐的户籍,就是为了获得功名。
掌控着科举,就相当于掌控了天下读书人的命脉,再加上邸报舆论的引导,四月份的长沙城,反而有些燥热。
对李嘉而言,反而没有刚开始的激动了。
毕竟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没有了新鲜感,虽然重视,但终究难以束缚到他。
“走,出城去!”很快,皇帝就做出了决定。
上了马车,呼溜溜地跑出了宫城,看着一片热闹祥和的街道,宽阔,干净,井然有序,完全没有所谓的城市病,让李嘉一场地满意。
长沙城作为国都,可以说是天下之重,也是权力制衡用到极致的地方。
比如,可以名正言顺管理长沙的,有长沙县衙,潭州衙,长沙府衙,管理火患等,集消防、城管、卫生为一体的巡捕营,也是能掺和一手。
除此之外,金吾卫负责长沙城的巡查,专门处理一些大案。
又有巡城御史,负责监察工作,以及夜间的宵禁。
这几个衙门权力重叠的厉害,但又相互制衡,达成了平衡。
李嘉目视之,扩建后的长沙府,也进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人数估摸着达到了三十万了,但是下水道依旧没有堵塞,可见其还算尽忠职守的。
而此时,天公不作美,竟然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索性坐着马车,倒是不虞淋雨。
“郎君,今天有雨,要不就算了吧!”田福轻声劝说道。
“怕个甚,下雨当晴天!”
李嘉不以为意,这点小雨,又能算的了什么?
“虽然南方没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道在这时节,多些雨水,倒是合适的。”
见此,田福也不敢再言语。
皇帝就嘴皮子厉害,谁也怼不过。
马车走了一个多时辰,就来到了一处地界,遍地都是黑烟囱,以及来来往往的车辆,哪怕已经下了小雨,但这里依旧热闹。
“郎君,小心些!”田福不知何时,掏出来一双鹿皮靴,而毕竟新奇的是,鹿皮靴的下面,竟然是一颗颗小钉子。
“这?”李嘉惊奇。
“这是军械司琢磨出来的钉鞋,下雨天出来,穿上这个,就不易滑倒,爬山什么的,倒是便捷地很!”
田福一边帮皇帝穿靴,一边说道。
“这倒是不错!”李嘉点点头:“这种钉鞋,很适合军队,尤其是像咱们南方,天天下雨,地面湿滑,这鞋用处很大!”
“奴婢也是这般想的!”田福笑道:“宫里许多人近两日都买了些,也没多少人滑倒了,耽误娘娘们的大事!”
“这就很不错!”
披上裘衣,再由宦官们撑开巨大的雨伞,李嘉抬头,认真地看着这片被黑烟笼罩的地方,不由得感慨万千。
眼前的这处地界,乃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钢铁厂。
上百根烟囱冒着烟,不断地喷着热气,来往的许多工匠,哪怕在寒冷的日子里,也依旧赤裸着上半身,冶炼着刚铁。
湖南这个地方,别的不提,就是矿场多,尤其是铁矿,更是数不清了。
李嘉很清醒,在古代,很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就募集了许多工匠,建造了一个钢铁小城,每日出铁万斤,全力供应军械司的兵器打造。
要知道三十万军队,哪怕每个人一把长枪,枪头算一斤,也得有三十万斤,加入十几斤的铁甲,更是消耗巨大。
哪怕钢铁厂全力以赴,但对于钢铁的数量,依旧供不应求。
或者说,在工业发展之前,钢铁的数量一直就供不应求,整个封建社会对于钢铁的消耗,是难以计量的。
“郎君,小心些!”田福不知何时,掏出来一双鹿皮靴,而毕竟新奇的是,鹿皮靴的下面,竟然是一颗颗小钉子。
“这?”李嘉惊奇。
“这是军械司琢磨出来的钉鞋,下雨天出来,穿上这个,就不易滑倒,爬山什么的,倒是便捷地很!”
田福一边帮皇帝穿靴,一边说道。
“这倒是不错!”李嘉点点头:“这种钉鞋,很适合军队,尤其是像咱们南方,天天下雨,地面湿滑,这鞋用处很大!”
“奴婢也是这般想的!”田福笑道:“宫里许多人近两日都买了些,也没多少人滑倒了,耽误娘娘们的大事!”
“这就很不错!”
披上裘衣,再由宦官们撑开巨大的雨伞,李嘉抬头,认真地看着这片被黑烟笼罩的地方,不由得感慨万千。
眼前的这处地界,乃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钢铁厂。
上百根烟囱冒着烟,不断地喷着热气,来往的许多工匠,哪怕在寒冷的日子里,也依旧赤裸着上半身,冶炼着刚铁。
湖南这个地方,别的不提,就是矿场多,尤其是铁矿,更是数不清了。
李嘉很清醒,在古代,很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就募集了许多工匠,建造了一个钢铁小城,每日出铁万斤,全力供应军械司的兵器打造。
要知道三十万军队,哪怕每个人一把长枪,枪头算一斤,也得有三十万斤,加入十几斤的铁甲,更是消耗巨大。
哪怕钢铁厂全力以赴,但对于钢铁的数量,依旧供不应求。
或者说,在工业发展之前,钢铁的数量一直就供不应求,整个封建社会对于钢铁的消耗,是难以计量的。
第八百四十三章生产
“如今铁匠七百二十人,每日熔炼普通的生铁五万斤,熟铁万斤,上好的钢铁,只有五千斤!”
匠作监轻声道。
铁分为生铁、熟铁、钢,都是由含碳比来决定的,含碳量》2的铁,叫生铁;含碳量小于004的铁,叫熟铁;含碳量005~2之间的铁,称为钢。
熟铁是生铁百般锤炼而成的,而钢,则是使用灌钢法,用熟铁和生铁相互锤炼而得成。
生铁比较脆而硬,所以经常用来铸剑,兵器;熟铁则比较软,但熔点高,所以就用来造铁锅。
这个铁匠城,若是全力以赴生产生铁,高炉倒是够了,年产五百万斤跟玩似的。
湖南别的不多,就是矿产多,煤炭更好敞开的供应,一年四季都不会缺乏,比中原那种用木炭好多了。
木炭虽然燃烧充分,但就是耗费太大,一百斤生铁,用煤只要两百斤,而用木炭则需要七百斤,而且煤开采效率高,燃烧温度高,大规模锻铁,是极为合适的。
铁匠城与军械司的区别在于,铁匠城只是一直打铁炼钢,生成一个个铁锭,然后运输到军械司,具体的铠甲兵器,都是由军械司的工匠门进行捶打。
说白了,就是对于铁的初级加工,像弩箭、抛石车、甲胄等,就具有技术堡垒,需要军械司进行专门制作,毕竟不是每一个铁匠,都会制造军械的。
铁匠城制作的铁锭,不只是军械司,而且还输送至民间,赚取钱财,提高生产力。
“嗯,还得继续加强!”
李嘉看着一个个挥汗如雨的铁匠们,又看着那一排排的铁锭,不由得说道:“如今朝廷军备紧要,对铁,尤其是钢的需求很大,军械司言语,其工匠多,就是钢锭少!”
“陛下,铁匠城的确是尽力了,每日的消耗煤炭上十万斤,但军械司犹嫌不足,这天底下,铁和钢,又怎会多过?”
匠作监无奈道。
李嘉望着飘散的黑烟,以及那一根根烟囱,天空中的云都被染黑了,他又看了一眼地上的泥土,也染着黑色,不知是煤还是雨。
“那就多招募些人,钢的需求很大!”
皇帝巡视着,对于这些抱怨不以为意,在这官僚时代,认真干活的,那叫能吏,懒散抱怨的,才是最正常的,他早就习惯了:
“那些板甲也就罢了,普通的兵卒自然不嫌弃,但普通的将校们可需要用钢来锻造,每天几千斤钢,又怎么够用?尔等还是须努力才行!”
普通的兵卒,对于简陋的板甲肯定不会嫌弃,比皮甲好太多,但对于有点身家的将校而言,用板甲太丢份了。
但朝廷却不会免费提供精密昂贵的明光甲,除非是获得大胜仗的奖励,亦或者缴获所得。
其他的情况,就需要自己提供金钱,找工匠锻造,如今则可以在军械司,耗费几百上千贯钱,让其细细地锻造一番。
毕竟如此大规模的钢材,一般工匠也买不到。
一套精密的铠甲,是可以当作家宝传世的,而简陋的板甲,就像个乌龟壳子,作为集体财产,就算你想传给儿子,军队也不会允许,人死了,铠甲得留下来。
“诺!”匠作监连忙应下。
“走吧!”李嘉走了半个时辰,发觉一切如常,自己的作用有限,反而干扰到了正常的秩序,他最后吩咐道:
“虽然说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