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4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千三百人,烧伤一千多人。”副将低着头,神色黯淡。
“也就是说,一万八百万,只活下四千人?”李信咬着牙,看着远方的扬州城,压抑着心中的愤怒。
他知道,如今到这个时刻,愤怒是没有用的,只有尽可能的收尾,把军心拾缀好,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
“敌方守将是谁?打到现在,谁会相信他是叫王深之?让射声司好好的打探。”
李信重重地吐了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此战虽败,但却让咱们长了教训,宋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难道容易,潘都督,比想象中更难。”
“而且,此次活着回来中,让宪兵司进行甄别,军纪如铁,哪怕其活着,但只要违背了,就要接受惩戒,反正已经死了六千人,再死一些也无所谓了。”
“部署,如今士气低落?再杀人?怕是引起军心动荡啊!”副将忧心忡忡地说道。
“此次损失惨重,除了火灾?就是军纪被无视的祸?若是他们遵守军纪,有序退出?最起码能少死一半人。”
李信冷酷地说道:“我就是想要告诉他们,无论何时?军纪必须得遵从?也必须听从宪兵,这般死难,昔日牢固的军律军纪,宪兵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我需要重新帮它建立起来。”
“所以,人命,就是浇灌其的最好方法……”
副将闻言,瞠目结舌,这般冷血的话?他实在有些难以接受但却不得不承认,其言语的正当性。
随后?活下来的四千人中,又有一一千多人被同伴佐证违背军律?甚至有人从军中大夫的病床上拖拉而来,被宪兵当众处斩?以儆效尤。
一时间?原本的低沉涣散的士气?被畏惧所占据,那些伤兵,败兵们,再也不敢唉声叹气,唯恐管不住自己的嘴,被斩首。
不过,李信也知晓,过犹不及的结果,所以,有了刚,自然就有了柔。
由于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粮食自然不缺,所以唐军依旧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炊烟生起,埋锅造饭,干饭酱菜,配合着鱼汤,其间还有青菜豆腐。
虽然昨天打了败仗,但一锅热腾腾的饭菜,让士气提升了不少,加上宪兵们的督促,军心并没有涣散。
李信则甚至连夜派人从金陵润州请来了几百名道士和尚,为惨死的兵卒们进行超度。
所以,好吃好喝了一顿,又经过一番超度仪式,再经过之前的恐惧,所有人都安稳下来,松了口气。
看到士气的稳定,李信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吩咐辎重营,中午煮上鱼肉,再用豆油炸一些小鱼当零食发下去。
到了晚上,李信又让人给每个兵卒添上一个煮熟的鸡蛋,到了第二天,则又换成了鸡腿,中午又添了肉汤,晚上,再煮上红烧肉。
这般循环渐进,对于食物的期盼,取代了战败的影响,至此,一连数天,战败影响终于降到了最低。
李信这才松了口气,等待着来自于浙江府的援军,到时候,再去报仇。
“部署,射声司传来消息,经过画像甄别,终于认出,其大概就是保信军节度使王审琦。”
“王审琦?”李信诧异道:“其不在庐州吗?”
随即,他又醒悟:“没想到宋人,竟然也玩这种把戏了,果真是无耻。”
“那庐州的又是谁?”
“射声司言道并不清楚。”副将轻声道:“宋人此次对于消息隐瞒地十分彻底,射声司哪怕耗费大量钱财,都难以获得消息,其,恐怕早就被射声司忌惮颇深了。”
“哼!”李信不得不承认射声司的厉害,岂止是宋人,他这个都督,也忌惮的很,生怕失声说错话,所以才越来越谨慎。
他言道:“咱们对射声司依赖太深,一旦被遮掩,就容易吃大亏,所以,这次就是个教训。”
他心中思量,我得上奏本给皇帝,这是大事,况且,这也能间接地解释,甩锅。
而在扬州城上,王审琦与李处耘一起,也观察着不远处小周城的境况。
由于军营被毁,他转回扬州城,但依旧掩饰着自己的身份,毕竟能有一点是一点吧。虽然昨天打了败仗,但一锅热腾腾的饭菜,让士气提升了不少,加上宪兵们的督促,军心并没有涣散。
李信则甚至连夜派人从金陵润州请来了几百名道士和尚,为惨死的兵卒们进行超度。
所以,好吃好喝了一顿,又经过一番超度仪式,再经过之前的恐惧,所有人都安稳下来,松了口气。
看到士气的稳定,李信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吩咐辎重营,中午煮上鱼肉,再用豆油炸一些小鱼当零食发下去。
到了晚上,李信又让人给每个兵卒添上一个煮熟的鸡蛋,到了第二天,则又换成了鸡腿,中午又添了肉汤,晚上,再煮上红烧肉。
这般循环渐进,对于食物的期盼,取代了战败的影响,至此,一连数天,战败影响终于降到了最低。
李信这才松了口气,等待着来自于浙江府的援军,到时候,再去报仇。
“部署,射声司传来消息,经过画像甄别,终于认出,其大概就是保信军节度使王审琦。”
“王审琦?”李信诧异道:“其不在庐州吗?”
随即,他又醒悟:“没想到宋人,竟然也玩这种把戏了,果真是无耻。”
“那庐州的又是谁?”
“射声司言道并不清楚。”副将轻声道:“宋人此次对于消息隐瞒地十分彻底,射声司哪怕耗费大量钱财,都难以获得消息,其,恐怕早就被射声司忌惮颇深了。”
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莱
死了六七千人,或许对于吴越北汉这种小国来说,属于动摇根本的大事,但在李信眼中,不过是总兵力的一成,如果用它来收买教训,就再好不过了。
国与国之间,打拼的就是国力。
无论是李信,亦或者王审琦,都不会认为这场火灾,就是一个跨不过去的槛。
相反,失去了城外的营地,某种程度来说,损失更大。
五日后,来自与浙江府的三万精兵,乘船来到了扬州城外,与之一起的,还有江西府的五千人。
这时,围困扬州城的总兵力,包括水师在内,超过十万,堪堪将这座城池围困住。
李嘉在长沙城得知死伤六七千人时,与其他的宰相一样,都认为是一场不足挂齿的损失。
因为吸取了整个吴越国的十万兵力后,大唐上下,御营加上地方军队,以及突破了五十万,尤其是吴越国,十万大军淘汰老幼,依旧有六七万人,不消耗一下,长沙实在不放心。
整个大唐,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一千五百万,五六千人在这里,极不显眼。
三处战场,关中部分属于猛然突进,获取大散关;荆南府,则五六万人集中在江陵城内,等候良机,御营也在伺机而动。
淮南部分,正围困扬州,处于僵持状态。
这时间一过,就到了四月中旬,钱粮如水般洒去,差不多用了半成。
当家做主那么多年,李嘉颇有些心疼。
不过,一想到北宋,他就舒缓太多了:“如今正值春耕,咱们战场就集中在中原境内,再坚持几个月,怕是其就得破产了。”
事实与李嘉预想中的一样,东京城的确不堪重负。
“由于淮南粮草转运至扬州、庐州,寿州,如今青黄不接之时,东京的粮价,已经涨了数成,斗米近两百钱。”
赵普作为唯一的宰相,哪怕有两个副相帮忙,但他依旧忙得焦头烂额,对于皇帝突如其来的巡视,他也清楚,无非是为了钱粮罢了。
“东京城数十万人,如今入京的粮食,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这粮价一涨,人心惶惶。”
赵匡胤也叹了口气,说道:“别的也就罢了,但禁军家小都在城中,若是他们的家小饥肠辘辘,乃至于饿死,这还如何打仗?”
闻听这般言语,赵普顿时心惊,脚底发凉,在这乱世,军队乱起来,就是改朝换代了,难怪皇帝突然来到政事堂,原来他已经察觉到其中的危机了。
只是,京城中的粮食,都是军粮,不可妄动,所以,只能去地方提取了。
“微臣惭愧——”赵普连忙请罪,然后给出了答案:“如今淮南之粮不能动,山南东道之将须补给襄州,如今唯有河南道补粮了。”
此时的河南道,包括河南地区,皖北,山东,以及苏北地区,极为广大。
“论及速度,由于运河所在,在平卢(山东),以及河北道,这两地才算快捷。”
“那就尽快去吧。”赵匡胤点头道:“能搬运的,都搬来。”
“可是,如今正是春耕……”赵普有些迟疑。
“管不了那么多了。”赵匡胤木着脸,说道:“东京不能乱,其他的地方,日后在补偿一二吧!”
“喏!”赵普心中叹了口气,拱手应下。
待赵匡胤走后,赵普明发政令,然后经皇帝签署,这才传令青徐、河北道,一时间,两地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众所周知,春耕时节,由于劳动力度大,由经过一冬的消耗,秋粮已经消耗殆尽,夏粮未收,所以又称作青黄不接。
这时候,粮价是最高的,田价,也是最贱的,人命同样如此。
按照道理来说,北宋只是让各州县将存粮运送到东京来,对于普通百姓伤害应该不大。
但,不要把官吏的节操看得太好。
你以为官仓的粮食,还是原来的样子吗?早就被那些硕鼠给吞噬个干净。
而朝廷逼迫甚急,需要粮食怎么办?
官吏们自然不会吧吃进去的吐出来,那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选择加派,征收苛捐杂税,顺便多捞一把。
把农民仅存的粮食掏出来,逼他们卖儿卖女,卖田卖身,与地主豪强们进行狂欢。
这也就罢了。
勉强度过的自耕农,积蓄被掏空,妻女典卖干净,侥幸逃过一劫,但,徭役还要把他们榨干。
因为粮食是需要运送至东京的,哪怕是水运,但仍旧需要大量的徭役,这些壮劳役,不得不离开自己家栽种的土地,任凭土地荒芜,去服徭役。
一项政策,无论好坏,只要官吏不正,就会变成苛政。
而事实上,朝廷没几个傻子,真正的苛政很少,但往往成为贪官污吏与地主豪强的狂欢。
许多人知晓这样的事,所以宁愿无为而治,不折腾,百姓就少点苦楚。
李威,从二月初开始准备,直到四月中旬,才时机成熟,乘坐着海龙军的船只,来到济州岛汇聚。
济州、金山、黑水都护府,共一万人,禁军一万,闽南府、承天府、岭东府共两万人,合约四万人,两三个月的汇聚。
得到指令后,他直接带领一万人,登陆登莱二州,轻易地就占据了这两座港口城市。
亦或者说,经过射声司的渗透,刚到登莱,还没得及杀人,两个州就直接投降了,让李威猝不及防。
“我还没用力,你们就降了!”
看着两州的官吏,以及一脸傲娇自己是头功的射声司探子,李威着实不知该说什么。
这样是接下来都这般,那他不就白来了?不艰辛一点,怎么凸出我的英武和功勋呢?
不过,他心里想着脸上却是喜悦主动与那些苦着脸的官吏们交谈,然后便得知,这群人竟然不是主动归顺,而是被射声司逼迫而降,家小都在其手中,兵卒也不在,被逼无奈。
即使如此,李威也热情相待,获得这番立足之地,省却了不知多少功夫。
况且,他本是个粗人,对于读书人分外的宽容,持礼得体,所以这番礼待,倒是收了不少民心。
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
山东地区,古青州所在,在唐末时期,乃是赫赫有名的藩镇,平卢军所在,亦曰叫淄青军。
其晚唐时,其与成德魏博军,号称三大反镇,极为不服中央,经常造反,驱逐节度使,后来李正己据有淄青,竟然传了四代,共计五十四年,桀骜不驯。
其最有名的大事件,就在于派遣刺客,刺杀于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其不幸身亡。
后来,经宪宗平定后,将其一份为三,分位三道,淄,青,齐,登,莱仍为淄青节度使;分兖,海,祈,密置兖海观察使;濮,曹,郓置天平节度使。
至此,直到唐亡,不复反叛,反而成为大唐的忠臣。
唐昭宗被朱温杀害后,最后一任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嚎啕大哭,痛斥朱温的叛逆行为?结果被讨伐?被迫投降。
然后由于朱温的侄子朱友宁在讨伐王师范时战死,王师范投降后被朱温灭族?甚为可惜。
所以?李威知晓,他来山东?不是为了夺取州县的,而是来争取民心的?这个孔孟之乡?天然的就具有保守性。
于是,第二天,他并没有用兵与周边,而是在登州?进行一场简陋而庞大的祭祀活动?其祭祀者,就是王师范,褒奖其忠诚与唐室的行为。
一时间,整个登莱为之一震,这种褒忠的行为?是符合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为皇帝身死?这是忠孝之道,完全是孔孟大地的主流。
虽然效果不显著?但李威却明显感觉到,周边人心的变换。
这时?东京的诏令?这才莽撞的来到莱州?李威这才知晓,宋国的昏招,他不由得大喜:“如此一来,此战,宜攻心为上,咱们须得延迟几日,才是最佳的出兵之日。”
射声司的实力超过李威的想象,岂止是登莱二州,就算是附近的青州密州,都在其控制中,只是不及登莱这般直接投降罢了。
刺探消息,封锁消息,对其简直是易如反掌。
“也就是说,青州的平卢节度使,自安审琦之后,就无人担任了?”
李威颇为诧异。
安审琦(扬州有个王审琦……)是沙陀人,乃是最后一任平卢节度使,其人威猛,被郭荣称赞为“国之元老”,对他颇为礼遇。
但这位猛将,却在显德六年正月七日(959年2月17日)夜间,其在沉醉中被仆人安友进安万合杀害,享年六十三岁。
之后,就是北伐幽燕,然后就是郭荣甚死,再是改朝换代,黄袍加身,所以平卢节度使一直没有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