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08部分

大唐再起-第408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淮南的粮食勉强够用,但襄州那边,也有五六万人,山南东道不及淮南一半的富庶,供给是极为不足的,所以仍旧需要朝廷补给。

    一少一补,几人一估量,这粮食,竟然不足三个月的用处。

    而若是用兵河南,没有三四万人去是肯定不行的,这开拔费,外加粮食,这下,东京的储粮竟然不够两个月。

    若是往外讲,谁都不相信,堂堂的大宋国,粮食竟然不够两个月的用度,简直能令人发笑。

    但现实就是那么滑稽,大宋国如今可谓是缺钱又缺粮。

    淮南扬州两万禁军,庐州寿州三万人,外加襄州派遣去的两万,东京城的禁军,竟然只有十二余人,但依旧耗费大量的钱粮。

    说来好笑,中原王朝,几乎间接被粮食所难倒的。

    后唐,就是因为李存勖克扣粮草?所以成德军造反?身死而亡;后晋则因为贡献大量的钱财与契丹,石重贵自己又只顾享受?虽然有骨气?但禁军在与契丹人耗费颇多,旱灾时仍旧搜刮军费?以至于内外交困。

    后汉更不用说,郭威平乱河北?历时一年多?朝廷不堪重负,钱粮不多,以至于刘承佑为夺权,受蛊惑而杀郭威全家?有了兵变?后汉灭亡。

    直接或间接,都因为钱粮而亡,可以说,这是中原所需要面对的困境。

    历史上的宋朝,刚建国没两三年?就三个月灭了后蜀,吃了个十足的新人大礼包?以至于钱粮之困远去。

    如今的宋国没有灭蜀,缺粮的困境依旧只是缓解?而不能根除。

    赵匡胤也是心累,这几年来?他这个皇帝仗没打几次?就天天钻脑袋想着怎么搞钱粮?可谓是精疲力竭。

    中原残破,所以没有精力来修建水利,于是只是任由其恢复,也因为钱粮不多,所以宋初对于五代时期的杂税乱税,并没有废除,反而全盘继承。

    甚至北宋更进一步,对于酒,盐,茶,醋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进行垄断,这是中国封建王朝,继盐铁后,第一次不要脸的与民争利。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北宋最富裕的,就是朝廷,最穷的,也是朝廷。

    “还有其他法子吗?”赵匡胤声音也有沙哑,他饮了口茶,说道:“只要撑过夏收,就好了。”

    “臣弟听闻,许多南商觊觎东京的富庶,许多生意。,”

    赵匡胤与赵普等人,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的缺粮,迫在眉睫的缺粮。

    一百石,看着多,但实际却很小。

    整个东京数十万人,每月耗费的粮食,就上百万石,如今少了淮南的粮食,每个月起码有二三十万的缺口,这就得从朝廷这补。

    而且,淮南的粮食勉强够用,但襄州那边,也有五六万人,山南东道不及淮南一半的富庶,供给是极为不足的,所以仍旧需要朝廷补给。

    一少一补,几人一估量,这粮食,竟然不足三个月的用处。

    而若是用兵河南,没有三四万人去是肯定不行的,这开拔费,外加粮食,这下,东京的储粮竟然不够两个月。

    若是往外讲,谁都不相信,堂堂的大宋国,粮食竟然不够两个月的用度,简直能令人发笑。

    但现实就是那么滑稽,大宋国如今可谓是缺钱又缺粮。

    淮南扬州两万禁军,庐州寿州三万人,外加襄州派遣去的两万,东京城的禁军,竟然只有十二余人,但依旧耗费大量的钱粮。

    说来好笑,中原王朝,几乎间接被粮食所难倒的。

    后唐,就是因为李存勖克扣粮草,所以成德军造反,身死而亡;后晋则因为贡献大量的钱财与契丹,石重贵自己又只顾享受,虽然有骨气,但禁军在与契丹人耗费颇多,旱灾时仍旧搜刮军费,以至于内外交困。

    后汉更不用说,郭威平乱河北,历时一年多,朝廷不堪重负,钱粮不多,以至于刘承佑为夺权,受蛊惑而杀郭威全家,有了兵变,后汉灭亡。

    直接或间接,都因为钱粮而亡,可以说,这是中原所需要面对的困境。

    历史上的宋朝,刚建国没两三年,就三个月灭了后蜀,吃了个十足的新人大礼包,以至于钱粮之困远去。

    如今的宋国没有灭蜀,缺粮的困境依旧只是缓解,而不能根除。

    赵匡胤也是心累,这几年来,他这个皇帝仗没打几次,就天天钻脑袋想着怎么搞钱粮,可谓是精疲力竭。

    中原残破,所以没有精力来修建水利,于是只是任由其恢复,也因为钱粮不多,所以宋初对于五代时期的杂税乱税,并没有废除,反而全盘继承。

    甚至北宋更进一步,对于酒,盐,茶,醋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进行垄断,这是中国封建王朝,继盐铁后,第一次不要脸的与民争利。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北宋最富裕的,就是朝廷,最穷的,也是朝廷。

    “还有其他法子吗?”赵匡胤声音也有沙哑,他饮了口茶,说道:“只要撑过夏收,就好了。”

    “臣弟听闻,许多南商觊觎东京的富庶,许多生意。,”以,某种程度来说,北宋最富裕的,就是朝廷,最穷的,也是朝廷。

    “还有其他法子吗?”赵匡胤声音也有沙哑,他饮了口茶,说道:“只要撑过夏收,就好了。”

    “臣弟听闻,许多以,某种程度来说,北宋最富裕的,就是朝廷,最穷的,也是朝廷。

    “还有其他法子吗?”赵匡胤声音也有沙哑,他饮了口茶,说道:“只要撑过夏收,就好了。”

    “臣弟听闻,许多以,某种程度来说,北宋最富裕的,就是朝廷,最穷的,也是朝廷。

    “还有其他法子吗?”赵匡胤声音也有沙哑,他饮了口茶,说道:“只要撑过夏收,就好了。”

    “臣弟听闻,许多

 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怀德

    军队,对于赵匡胤来说,绝对是逆鳞。

    以禁军夺天下,当初有多么意气风发,如今就有多少忌惮。

    以前的禁军,是一个个军头联合的集体,赵匡胤联合义社兄弟,成为最大的军头势力,随后,成为皇帝,他又将这群拥护自己的兄弟们赶去地方,对其宽恕有加,就是为了赎买禁军之权。

    自己成为了禁军最大的军头后,禁军反而越发的重要,接连不断地派遣入地方,让他信心也日趋减少。

    赵普不愧是自己的心腹,多年掌书记,一下子就提醒了自己。

    赵匡胤面色凝重,点头道:“虽然战事紧要,但外重内轻可要不得。”

    赵光义也悚然一惊,他也清楚意识到,东京的禁军,是朝廷的底牌,万不可动摇,不知不觉,这底牌的实力竟然遭受这般削弱。

    “这般,伪汉一向胆怯,契丹人也坐山观虎斗,就从河北道召集些许人马过来吧,每州弄些人,凑个一万左右吧。”

    赵匡胤凝神说道:“西京向拱那边,也召集些许人过来。”

    想到洛阳,他突然又想起了关中的局势,说道:“郭从义坐镇京兆府,也不知如何。”

    “郭从义乃是沙场老将,虽然兵马不多,但稳重干练,王彦超也是悍将,想必是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赵普宽慰道。

    赵匡胤闻言,点点头,面无表情,也不知心里想着什么。

    赵光义听着,心中轻叹,四月以来,南方数十万大军北上,四面开花,朝廷兵马上倒是不惧,唯有钱粮短缺,以至于束手束脚,甚至东京的粮食都不足。

    果然,南方的潜力不可小觑。

    又商量了一阵子大事,赵匡胤虽然恨不得轻赴战场,但却知晓君王身份的贵重。

    将领败了,顶多损失点人马,补充些钱粮就能安稳,皇帝若是败了,且不说俘虏受伤等事,只是一个败仗,就能让皇帝的权威大损。

    高怀德坐守归德府,听闻东京皇帝相招,连忙策马奔腾而出,见到了皇帝后,述说些许旧情,然后就提点兵马,奔赴战场。

    高怀德,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数代都是沙场悍将。

    其祖父高思继,五代十国名将,四季拳创始人,天下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

    而高怀德也不遑多让,号称勇冠三军,在北伐幽燕时,更是与韩通夺得数关,契丹人为之胆寒。

    所以,论及在禁军中的影响力,其也极大的,一经任命,全军上下没有不服的,其同僚、下属,故旧,更是纷纷拥戴,几日功夫,就如臂挥使,上下一心。

    钱粮上,赵普更是不敢克扣,如数发放一月之粮,剩下的就无能无力,只能让其去地方就食了。

    虽然有五丈河就行运送,但高怀德知晓这是朝廷的钱粮命脉,片刻耽误不得,所以指挥兵马,向着东面前进。

    待到他来到曹州时,见到了彰信军节度使袁彦,此人乃是郭荣的亲味出身,对于朝廷不满,所以被迁移曹州,被东京就近看管。

    所以,高怀德念在同僚之谊,见了两面,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正待其准备离去时,突然就传来兖州城失陷,白重赞兵败。

    局势如此恶劣,完全出乎了高怀德所料,但他一向自持勇武,与契丹人对仗多年,对于南兵看不眼,心里虽然警惕,但面上却一如既往地平淡。

    见此,禁军上下也随之平稳下来,继续前行。

    而高怀德却派遣信使,去打探大名府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的消息。

    兖州一失,真可谓是石破天惊。

    话说,白重赞拒绝唐人的拉拢后,立马来说闭城修缮,囤积粮草,为长久的守城做准备。

    作为五代老将,白重赞对于赵匡胤满是怨言,对于后周怀念有加,但他是极有分寸的,但对于归降唐人一事,却是极为抗拒。

    赵匡胤虽然烂,但肉还烂在锅里,若是让唐人占据天下,他这个藩镇还有个好?

    别的不说,据他打探的消息,唐国上下,根本就没几个节度使,藩镇根本就不见踪影,待其统一天下,自己还能得个什么?还不如此时呢。

    至于郭宗训,一个小屁孩,算个甚,郭威郭荣父子的恩德,这些年下来,早就磨灭了,如今他只剩下私心。

    果然不出其所料,唐人恼怒,率领大军,攻城略地,不消几日功夫,就兵临城下,将郓州围得水泄不通。

    白重赞毫不畏惧,望着唐军,他“啐”了一口,说道:“南人孱弱,多年来面对咱们,哪个不是束手就擒,老子打淮南时,那叫一个痛快,厮杀数十万人,早就看清南人的嘴脸。”

    “兄弟们,咱们守上几日,朝廷早就派遣兵马前来,而且,大名府就在咱们边上,兴许马上就来了,到时候有钱有女人,功劳人人有份。”

    此番话一出,城头一片欢呼,士气大涨。

    白重赞则摇摇头,看着城下那四万兵马,尘土飞扬,他心中越发地紧张。

    泰宁军本有四州之地,拥兵数万,如今却只有区区万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唐兵,他再怎么不屑一顾,也不可能以卵击石,只能坐守兖州,等待援军了。

    不过对于守城,他倒是具有极大信心,兖州城虽然不大,但却也坚固,一万人刘梦婷守得密不透风,唐人哪怕人数再多,也攻克不得。

    “兖州有多少人?”李威看着驻扎齐整的大军,沉声问道。

    “约莫一万人左右,其精兵,早就被搜刮入东京了,留下的精兵没有多少。”

    射声司的人轻声汇报道,脸上带有些许骄傲。

    这也难怪,这些时日以来,射声司可谓是大放光彩,收买了大量的官吏开城投降,对于地形城墙等消息,也是了如指掌。

    “兖州城的粮仓在哪里?”

    李威望着兖州城,目光凝重。

    “回禀部署,其粮仓在城北,紧临州衙。”

 第九百二十五章

    对于李威来说,此次受命登陆河南道,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地一次。

    他将独自来到宋国大后方。面对四面八方的宋兵围剿,更是第一次直接面对悍勇的宋国将领。

    而目前,也唯有潘崇彻打败过宋兵,其他人也只能仰望。

    他当然知晓,宋将与南方各国的区别。

    无论是吴越,湖南,江南,对于训练有素地唐兵来说,可谓是土鸡瓦狗,僵持不过半个时辰,那些所谓的精兵只能败退。

    所以在南方,守城战反而占据主流,无论是金陵,还是江陵,都是被迫无奈进行孤城闭守。

    来到河南道后,他时常彻夜难眠,万分焦虑自己耽误了皇帝的大业。

    李信谨慎,自信,冷酷,永远不知道畏惧,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与之同样出身与家奴的自己来说,出色太多。

    比如,事到如今,他依旧是个伯爵,而李信凭借着攻克金陵之功,已经封了上元侯,而另一个侯爵,只是潘崇彻罢了。

    这些年来,他艰难地阅读兵书,充实自己,对于一些理论与实际,来说慢慢地结合。

    名将一般有两种,要么是身经百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经历久了,自然知晓该怎么打,怎么做。

    而另一种,就是学习,也就是儒将,他如今,就是从怎么打仗,到为什么这般打的境界中延伸。

    所以,一看到兖州城,他就放弃了硬碰硬地攻城。

    他消耗不起,四五万人看上去很多,但为了莫名其妙的兖州,起码得消耗一两万人,不值得。

    计较得失之后,他第一时间,准备用间,让射声司帮忙夺城。

    但他一想,这些时日,射声司大出威风,这些宋人又不是白痴,怎么会没有防备。

    况且,作为部署,统帅一路兵马,让射声司大出光彩,让他失色不少,总不能一直以猛将示人吧。

    所以,一经分析,他就知晓敌军的弱点——粮仓。

    “既然其粮在城北,那么咱们就去打城南。”

    李威自信满满地说道:“两万攻城南,其他两个城门各一万佯攻,至于城北,乃重中之重。”

    “至于你们射声司,在兖州兵力调派紧张时,就点燃其粮仓,到时候,白重赞就不得不降了,我不相信其会为了赵匡胤陪葬。”

    “就算白重赞老儿真有忠心,早就在赵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