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13部分

大唐再起-第413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享用食物不久,来自于济州的消息,终于是传来了。

    兵败了——

    五千兵马,逃回来的不过五六百人,其他不是被俘,就是死伤。

    “陈元超呢?”高怀德强行压抑心中的愤怒,问道。

    “陈都使因为铠甲太亮眼,且唐军穷追不舍,只能被俘了。”

    逃回来的都头,颤抖地说道:“招讨,济州城,济州城中,至少有两三万人,唐人数倍兵力攻我,才尽数溃败如此。”

    “不可能,唐军怎么有这般兵马在外?”高怀德首先怀疑自己遭受了欺骗,这是为战败找的借口,唐军主力都在兖州城,其他地方哪有数万精兵?

    随即,他又找寻了一些溃兵问询,皆回答是数万兵马,寡不敌众才被击败。

    到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兖州城内,只是个诱饵,自己中计了。

    随即,斥候来报,兖州西南方向,三十里外,尘烟滚滚,旗帜招展,一眼望不到边,起码也得两三万之数。

    “气煞我也!”高怀德心中极为愤怒,己方在消息方面,根本比不了对方的射声司,与之相比,就是聋子,瞎子。

    宋军在这地界,仿佛是外军一般,受到百姓的抵制,粮食募集困难,乱民还不断的进行捣乱,而兖州这般兵卒充沛,诱饵兵力不多,肯定是那些城内百姓选择助贼。

    孤军,这是高怀德心中的想法。

    “来人,收兵,敌人终于来了——”

    高怀德摒弃那些杂乱的想法,无论无何,他以及这数万大军,只有一个想法——胜利。

    无论是屠城,还是募粮,甚至烧杀抢掠,都在所不惜。

    李威领着三万兵马,以及大量的粮草辎重,缓缓而行,从济州来兖州,他不再掩饰,选择了决战。

    在济州,一万对五千,硬生生的抵挡住了宋军的攻击,然后防守反击,击溃了宋军,俘虏了陈元超,只有数百人溃败而逃。

    虽然只有五千人,但却激起了唐军的悍勇,士气。

    宋禁军,是整个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军,这不是南方的弱兵可以相提并论的,其凶猛,哪怕是万人,也是打的艰辛。

    若不是唐军韧性强,没有被其突破中军,不然结果就颠倒了。

    经历了一番称之为胜利的战斗后,宋军死伤近三千余人,心气被激发,好似脱胎换骨了一般。

    而且,自己的位置也被透露,只能选择进击兖州,将这数万宋军,围困在兖州城下。

    骑着马,望着官道两旁残破的村落,荒废的麦田,杂草与麦穗难以区分,昔日肥沃的,百姓群居的兖州,丁口已然百不存一。

    “宋人真是造孽啊!”李威摇了摇头,感慨道。

    随着他的言语,身后跟从而来的义军将校们,则脸色漆黑,神色凝重,愤恨不平之心,溢于言表。

    见此,他心中一笑,面上却是愤怒道:“前有征粮,后有军粮,夏粮未熟,那些贪官污吏们却破门而入,拿走口粮,种子,牛羊,甚至以人抵粮,昔日富庶的地界,已经荒无人烟,恍若鬼域。”

    “河南道苦宋久矣——”

    “河南道苦宋久矣!”一旁的义军们则义愤填膺,附和地喊道,一种名叫愤怒的情绪积攒在他们心中。

    他们妻离子散,屋舍毁坏,田园荒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官吏造成的,若不是没有活路,他们但凡有一口饭吃,也不会杀官造反。

    所以,即使兵败,但因为仇恨,粮食,依旧有大量的义军聚集在唐军周边,保守估计,超过了万人。

    因此,他这次带的,则是四万兵马。

 第九百三十四章

    如鱼得水,说的就是李威此时的状态。

    刺探消息,有射声司负责,对于兖州的境况一直了解。

    而,在他打出“剿宋助周”的旗帜后,还没等他散发粮食,那些义军们就如闻到血肉的苍蝇一般聚集过来,短短数日,就有了数千人。

    一路走,等于是一路聚人,到了兖州,那些义军就超过了万人,对于宋军愤恨的百姓,听闻是打宋兵的,连忙指路。

    地方的豪右地主们,也深受其害,甚至主动贡献粮食,蜂拥而来的文人也越来多,幕府的文士也越来越多。

    必须说的是,文宣公孔宜,也被招入幕府,挂个录事参军的头衔,自由还是可以保证的。

    有鉴于此,他越发的宽容了,对于那些文人们礼遇有加,甚至听从幕府的建议,进行送粮,走一路,送一路。

    也不多,每户二十斤。

    几百里路,散发给流民的,也不过三四千石,但却聚敛了大量的人气。

    从梁山泊转运的粮食,流民们虽然觊觎万分,但却没有一人劫掠。

    而,听闻郓州也被梁山泊拿下事,李威这才信心万丈:宋军的粮路已然断绝。

    除非其主动南下就粮,不然就得活活困在兖州城下。

    面对唐军突然而来的进军,高怀德毫不畏惧,立马收缩兵力,盯住兖州城,虽然损失了五千兵,攻城折损了些,但他依旧四万精锐大军。

    唐军的战力,他心中已经有了底,所以面对这般的对战,他信心十足:“那群南兵,躲藏多日,心中想必就没有底气,还未交战就矮小一筹,只要正面对战,一举击溃其主力,河南道就会不战而平——”

    紧锣密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决战,高怀德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本来前日到达的粮队,直到今日也不曾到。

    “粮路被堵塞了?”高怀德心中大惊,他连忙问道:“是哪北面还是西面?”

    背面是郓州,西面是曹州,都是他主要的粮草来源,兖州就不要想了,已经霍霍完了,一片狼藉。

    “是西面那一路!”粮官咽了咽口水,紧张地说道。

    “定是那曾经围困曹州的宋军堵住了道路,过上一两日,待曹州疏通后,就可好了。”

    高怀德微微松了口气。

    “可是,招讨,本该今日到的北面粮食,但如今太阳快要西斜,还不见粮队的踪影。”

    “嗯?”高怀德心中翻江倒海,他有个不绝对不可能的猜想:郓州与曹州一般,被围困,或者,其两地已经被攻占。

    “还有几日的存粮?”高怀德皱起眉头,问道。

    “不足十日。”粮官凝声道。

    “你下去吧——”高怀德面无表情地说道:“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乱说——”

    如鱼得水,说的就是李威此时的状态。

    刺探消息,有射声司负责,对于兖州的境况一直了解。

    而,在他打出“剿宋助周”的旗帜后,还没等他散发粮食,那些义军们就如闻到血肉的苍蝇一般聚集过来,短短数日,就有了数千人。

    一路走,等于是一路聚人,到了兖州,那些义军就超过了万人,对于宋军愤恨的百姓,听闻是打宋兵的,连忙指路。

    地方的豪右地主们,也深受其害,甚至主动贡献粮食,蜂拥而来的文人也越来多,幕府的文士也越来越多。

    必须说的是,文宣公孔宜,也被招入幕府,挂个录事参军的头衔,自由还是可以保证的。

    有鉴于此,他越发的宽容了,对于那些文人们礼遇有加,甚至听从幕府的建议,进行送粮,走一路,送一路。

    也不多,每户二十斤。

    几百里路,散发给流民的,也不过三四千石,但却聚敛了大量的人气。

    从梁山泊转运的粮食,流民们虽然觊觎万分,但却没有一人劫掠。

    而,听闻郓州也被梁山泊拿下事,李威这才信心万丈:宋军的粮路已然断绝。

    除非其主动南下就粮,不然就得活活困在兖州城下。

    面对唐军突然而来的进军,高怀德毫不畏惧,立马收缩兵力,盯住兖州城,虽然损失了五千兵,攻城折损了些,但他依旧四万精锐大军。

    唐军的战力,他心中已经有了底,所以面对这般的对战,他信心十足:“那群南兵,躲藏多日,心中想必就没有底气,还未交战就矮小一筹,只要正面对战,一举击溃其主力,河南道就会不战而平——”

    紧锣密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决战,高怀德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本来前日到达的粮队,直到今日也不曾到。

    “粮路被堵塞了?”高怀德心中大惊,他连忙问道:“是哪北面还是西面?”

    背面是郓州,西面是曹州,都是他主要的粮草来源,兖州就不要想了,已经霍霍完了,一片狼藉。

    “是西面那一路!”粮官咽了咽口水,紧张地说道。

    “定是那曾经围困曹州的宋军堵住了道路,过上一两日,待曹州疏通后,就可好了。”

    高怀德微微松了口气。

    “可是,招讨,本该今日到的北面粮食,但如今太阳快要西斜,还不见粮队的踪影。”

    “嗯?”高怀德心中翻江倒海,他有个不绝对不可能的猜想:郓州与曹州一般,被围困,或者,其两地已经被攻占。

    “还有几日的存粮?”高怀德皱起眉头,问道。

    “不足十日。”粮官凝声道。

    “你下去吧——”高怀德面无表情地说道:“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乱说——”定是那曾经围困曹州的宋军堵住了道路,过上一两日,待曹州疏通后,就可好了。”

    高怀德微微松了口气。

    “可是,招讨,本该今日到的北面粮食,但如今太阳快要西斜,还不见粮队的踪影。”

    “嗯?”高怀德心中翻江倒海,他有个不绝对不可能的猜想:郓州与曹州一般,被围困,或者,其两地已经被攻占。

    “还有几日的存粮?”高怀德皱起眉头,问道。

    “不足十日。”粮官凝声道。

    “你下去吧——”高怀德面无表情地说道:“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乱说——”

 第九百三十五章决战(上)

    宋军使出的最常见的偃月阵,中间步兵,两翼骑兵,兵力部署成弧形状,具有强大的进攻效应。

    从古至今,骑兵的战术无非两种:正面突袭与迂回包抄。

    五千铁骑,在两翼包抄,只要能突破军阵,直下主帅,就能获取胜利。

    而唐军,则身着黑红戎袍,随着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唐军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漫漫黑红如同遍野松林,阵势沉重有序

    两军数目相差不离,与宋军相比,唐军的优势在于城内外相互配合,关键一击,可获得奇效。

    但,骑兵的缺乏,让唐军机动性远远不及。

    由于缺少骑兵,所以李威选择的防守反击,所以唐军结成外方内圆的厚阵。

    步兵克骑,最重要的,就是以军阵相抗,严密厚重的军阵,是克制骑兵的最好战略。

    背靠兖州城,唐军自然不需要担忧后方,唯一的担忧则在于两翼。

    前军以重步兵为主,皆着重甲以待,约莫万人,持丈八长枪,如同刺猬一般,凝神屏气,面对冲击。

    两翼则排成三纵列,以盾牌手为主,长枪兵为辅,其后又以弩弓手,长弓手远程射击,从而防止骑兵的拦腰截断。

    中军部分,则集中了大量的弓弩,以求射杀敌军,还有支援两翼。

    说白了,这套阵势,就是防御骑兵,从而抓紧时间,让精锐的前军,突破敌军防守线,从而让骑兵作无用功。

    从高怀德的视线来看,唐军慢吞吞地而出,红黑色的戎袍,简陋且覆盖广的铠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显眼,尤其是那一排全身甲的步兵,厚重而危险。

    “唐军着甲怎会如此高?”与其他的宋军一样,初见唐军,高怀德止不住地诧异,历经几十年来的征战,他从未见过如此着甲高的军队。

    而且,都是铁甲。

    皮甲与铁甲,虽然一字之差,但差别很大,一斧头可以砍死皮甲,但却只是对铁甲有轻伤。

    凝神静气,他活动了些脖子,眯着眼睛思量着:“唐军着甲高,那么骑兵的效果却达不到预期,但铠甲笨重,对于体力消耗大,只要时间长,就能活活拖死其人。”

    “张彦进,李广坤!”

    “末将在——”

    “你二人统帅骑兵,与其两翼游走,寻找时机破阵——”

    “诺——”

    “鲁贵己,刘进义,汪德武,你们三人指挥前军,务必要突破其阵,直捣中军——”

    几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出列。

    “是——”

    一一吩咐下去,高怀德骑着马,屹立在中军中,视线范围内,只见将士齐心,人皆振奋,毫无胆怯之意。

    兴许,大家以为这唐军,与昔日的南唐军队是一样的吧。

    他也没戳穿这个漏洞,鼓舞士气,信心足是种好事。

    李威也观察着宋军。

    宋军的步兵,也是重甲步兵,装备与唐军相差不离,只是,唐军的前军,泰半都是精锐的御营战士,操练多年,配合也相当默契。

    对此,他信心十足。

    两翼的步兵,则是济州、金山,以及岭东府的兵马,进攻不足,防守有余。

    所以,在没有骑兵的状态下,他将希望寄托在前军。

    所谓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

    一般而言,削弱骑兵机动性,最好用战车,“以车御骑”。

    但突然间,时间紧凑,战车难得,所以两翼步兵携带大量的拒马木,当作防御工事。

    也为了保护中军,也设了一圈拒马木。

    “遇见这般刺猬的阵势,骑兵无多大用处,只要前军突破,骑兵只能逃散,此战必胜——”

    李威冷哼一声,望着盛气凌人地宋兵,高喊道:“此战我军必胜,让宋人瞧瞧,咱们大唐的厉害——”

    “诺——”众将领命,一一而去。

    立在纛旗下,李威身躯宽大,仿若一座山岳,给予众人格外的信心。

    随着太阳的爬升,晨露已消,暖洋洋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各种铠甲在太阳下反光,显得格外的醒目。

    骤然之间,宋军鼓声号角大作,纛旗在风中猎猎招展,其兵马瞬间就出动。

    只见宋军两翼骑兵率先出动,中军兵士则跨着整齐步伐,山岳城墙班向前推进,每跨三步大喊“杀”,竟是从容不迫地逼近,人高马大之下,甚至有股泰山压顶的气势。

    与此同时,唐军也不甘落后,高昂广阔的的牛角号声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