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26部分

大唐再起-第426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路上的尸体横七竖八,面露狰狞,但依稀能够见到其面黄肌瘦,以及那连衣服都称不上的破布,瘦骨嶙峋,比野狗还要不如。

    “可能是饿得不行吧!”某个军官沉声道。

    “走吧!”呼延赞摇摇头,他知晓如今山南东道征粮过急,但却没有办法,战事优先。

    一行近五百骑兵,加上运粮的民夫千人,人人着蓑衣,又牵着粮车,就算骑着马,在这雾雨缭绕的梅雨时节,的确容易让人误会。

    战马打着喷嚏,冒着热气,呼延赞丝毫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即使那些民夫们已经浑身沾满污泥,气喘吁吁,甚至有的倒地不起,但他依旧冷血地催促。

    这并非不是他天生冷血,而是最近粮食紧张,粮道经常被劫掠,逼迫他这个厢主亲自运送接应。

    “快点——”挥舞着马鞭,呼延赞心情颇有些急切,此地距离襄州城只有三十余里,越是距离近,就越容易被发现。

    骑兵缺乏的苦楚,宋军终于遇到了,随时面对劫粮,缺粮的危机,着实让人苦不堪言。

    急忙催促,幸好,今天下雨,对方骑兵较少外出,一行人平安的回到了襄州城。

    呼延赞换了一身衣物,来到了州衙,面见石守信。

    至于潘美,此时地位还不如他,他可是一厢之主,潘美不过是防御使,不及他这个禁军大将尊贵。

    “招讨——”呼延赞沉声道。

    “回来了?”石守信扭了扭脖子,看着其浑身湿漉漉的,不由得问道:“运回多少粮食?”

    “均州粮食无多,邓州倒是有些,两百五十辆车,三千石粮食。”

    “好!”石守信颇为欢喜道:“这般又能足用五日了。”

    “过不了多久,就是夏收,到时候就能有不少的粮食。”

    “招讨,还需再调拨一些民夫与我?”呼延赞轻声道。

 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

    战争,是对于社会生产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民夫,粮食,木材,都取与百姓,纪律形同虚设,劫杀掳掠更是常事,即使英明如郭荣,也看管不住禁军,从而不得不三征淮南,激起民愤,起义军此起彼伏。

    换句话来说,自从北宋建立以来,军队就承袭了五代时期的陋习,吃空饷,劫掠百姓,杀良冒功,赵匡胤只能分权,而无法杜绝这种陋习。

    刘邦的约法三章,朱元璋的严苛军纪,北宋是一点也无,或许是和平继承的缘故,让北宋毫无开国的气象,奢侈,腐败,建国不到六十年,就必须变法求存(庆历新政)。

    而这段时间,汉朝时,正是文景之治,唐朝时是高宗的永徽之治,明朝是仁宣之治,就算是清朝,也有康乾盛世。

    同样的建国,都是数百年国运,唯独北宋特殊,刚开国就显得老态龙钟,疲软,数十年来陋习,弊端,北宋一应继承。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如此削权,又让赵光义担任储君的缘故,他这个王朝如同建立在沙石上,他能建,人家照葫芦画瓢,也能再弄。

    高延庆是粗人,进了一趟讲武堂,那些兵书虽然看的不多,但却听了一箩筐的故事,对于那些军纪严明的军队,一向佩服的紧。

    因为权力这东西着实是个好玩意,尤其是军权,几十号人,就能劫掠村寨,身家倍增。

    去了一趟讲武堂,他明白军民之间的关系,但感受不到,直到他来到邓州时,第一次这般强烈的感受到百姓拥护的感觉。

    他不过是率领弟兄们,击溃了掳掠粮草百姓的宋军,将粮食百姓放回,就获得了附近百姓的一致拥戴。

    那些宋军的踪迹,他总是提前了解,从而伏击,很是杀了上百号人,立下不小的功勋。

    “都头,听说这次是运粮队?”一旁的老兵,隐藏在人高般的草丛中,笑着问道。

    “废话!”高延寿吐了一个字,随即说道:“得亏了宋兵残暴,才让百姓们争相泄露,不然咱们怎么能立下这般的功劳?”

    “你小子这几天,弄了七八颗人头了,等回去,就升你当队正。”

    “嘿嘿,多谢都头!”老兵笑嘻嘻地应下,然后谨慎地说道:“都头,咱们才七八十号人,宋兵运粮,每次起码也得三四百人,咱们是不是得叫些友军过来?”

    “友军来了,咱们吃屁呢?”高延寿叼着一根狗尾巴草,轻蔑地说道:“小爷我这次准备弄个大的,升官板上钉钉的,唯独爵位,却稀少的紧。”

    “老子就看上那个骁勇校尉,拿下这个,到时候请大家喝酒——”

    “好嘞——”“多谢都头——”

    见到众人响应,高延寿这才点头道:“让兄弟们看好马,马嚼莫要漏了,竟然了宋兵,老子剥了你们的皮——”

    他看了一眼卧下的战马,心中有底,然后又看向了官道。

    不一会儿,就待天空乌云盖顶时,终于迎来了一只队伍,约莫五百号兵卒,数倍其量的民夫,以及近两百辆的粮车,让高延寿极为兴奋。

    这般,岂不是从邓州城运出的粮食?

    “冲——”见到只有数十步远,高延寿立马喊道。

    随即,战马在主人的指令下,纷纷站起,马嚼解开,穿戴好马甲,一个个登鞍上马,直接冲上了官道。

    而宋军这边正悠哉的运送到粮草,乎闻前方一阵喊叫,然后就是快速冲击的战马,许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直接被斩杀。

    八十余骑一阵冲杀,就带走了数十人的姓名,那些兵卒们直接被吓破了胆,抵抗不得,就直接落荒而逃。

    高延寿哪里肯饶过他们,又调转马头继续冲杀。

    佩戴铠甲的重骑兵,对于步卒来说,就是一边倒的屠杀,战马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就击溃了其反抗。

    半刻钟后,地面上就是上百具尸体,其余的宋兵抱头而蹲,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之心。

    民夫们则蹲在官道两侧,脸上满是畏惧,以及对求生的渴望。

    “你们是邓州来的?”高延寿扭了扭脖子,将铠甲缝隙的血肉拍出来,这血腥的场面,吓得宋兵脸色煞白。

    “将军饶命!”军官模样的宋兵双腿颤抖,不住地说道:“我们的确是邓州出来的,这是运送去襄州的粮食。”

    “我们只是邓州的武胜军,小的也只是普通的营正,平日里从没对咱们唐军打过……”

    “好了——”高延寿烦躁地挥挥手,说道:“你们这一趟运送了多少粮食?”

    “约莫两千多石,我们七八日一运,平日里都是一营运送,一营守城,根本就不敢与军爷打斗,您就饶了我吧!”

    军官弯着腰,话语中还有颤音。

    “等等,你说邓州城内只有一营人?”

    高延寿瞬间大喜,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我说了吗?”宋军营正愣了愣,面对高延寿吃人的眼神,无奈地说道:“邓州的确只有五百人了。”

    随后,高延寿仔细的了解下,这才明白,邓州本有两千五百人,号武胜军,一千精锐抽调去了襄州守城,剩余的五百吃了空饷,只有近千人守城。

    押送粮食时,就五百人轮换着来,暗地里却弄起精壮来滥竽充数。

    闻之详情后,高延寿大喜,邓州在古时为南阳,汉光武的根基之地,如今更是山南东道的粮仓,是少有富庶之地。

    襄州城泰半的粮食,都来自于邓州,若是占据邓州,就如同断其一臂,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

    只是,他如今不过八十骑,攻占邓州等于吃人说梦。

    “不过,也不无可能!”他将视线扫过这些民夫,沉声说道:“我有事需要你们,若是跟从,每人领十石粮。”

    本来瑟瑟发抖等候处理的民夫们,听闻到这句话,面露不可思议之色,满脸怀疑。

    这时,有个老头起身,壮着胆说道:“军爷可是唐国人?”

    “正是!”高延寿心中奇怪。

    “为唐军办事,咱们不求粮食!”老头话语掷地有声。

    “对,听闻唐军从不欺压咱们,还帮咱们打官兵,我们帮忙,不要粮食——”

    “您尽管吩咐,只要能用到我们,我们就去帮忙——”

 第九百六十四章

    出乎高延寿的意料,民夫们一听说是唐军,瞬间就踊跃参加,甚至许多人都不愿意要粮。

    高延寿诧异,他们纪律虽好,但小民贪婪,怎会舍弃这般粮食?

    随即他好奇地问道。

    “三日前,我们村被征粮,我兄弟被官兵杀了,多亏了你们帮忙报仇,还粮劫走的粮食还我们”

    “哪怕为我老母,我也得帮忙”

    民夫们义愤填膺,一一诉说着邓州官兵衙门的暴行,以及唐军的救援,报仇。

    显然,唐军这些时日以来,一直分散各地,打击着宋国衙门的征粮,运粮,不知不觉,就间接的救助了许多人,施下恩德。

    所以,这些民夫们大部分都主动愿意帮忙,而不求回报。

    这种情况最好不过。

    如果强求的话,突袭中若是有人不满泄露,那就前功尽弃了,如今人人自愿,再好不过。

    “即使大家愿意,某也不做这般恶人。”

    统计下,约莫有四百号人同意,高延寿很满意,他沉声道:“离开的人,我会发一石米,剩下的粮食,将均分给大家,以做补偿。”

    那些本来以为会得到惩罚,或者一无所得的民夫,闻言大喜过望,但又颇为遗憾,两边对比太过于强烈。

    十石以上的粮食,足以用性命来拼的。

    可惜,就算他们再愿意,高延寿也不愿,剩下的民夫加上他们,正好差不离。

    骑兵们留下几人看顾马匹,其余人都装作宋兵,被迫当民夫的宋军与民夫加在一起,数目差不离。

    “记住,你若是配合我们,肯定会升官发财,但若是泄露半分,导致出错,我敢肯定你会第一个死。”

    高延寿露出凶狠地模样,那营正露出苦笑,胆怯地应下。

    随即,营正哭丧着脸,在一旁带路:“将军,此地距离邓州不过二十余里,有官道,好走一些,只要两个时辰就到了。”

    “那正好!”高延寿望着刚刚从天中向西走去的太阳,心中愈发的有信心,到时候就是太阳西斜,蒙混过关的机会更大。

    “那,那,我该怎么说?”营正颤抖地说道:“毕竟一大早才刚出城,不如换个法子吧,您可以试试,邓州城很好攻克的,一攻就破”

    显然营正已经猜出了他们的计策,太过于浅显了,哪怕是毫无见识的民夫,也隐隐约约察觉了一些,许多人脚步打着哆嗦。

    高延寿无所谓地说道:“理由有的是比如你今天刚好碰到唐军劫杀粮车,所以提前回来了,等候个好时机再出发。”

    “你保住了粮食,城中必定不会怀疑,而且,都是熟人,出不来错的。”

    高延寿斜瞥了一眼走动的宋兵,其刀枪全部都被卸下,唯有自己等人才有兵器,威慑力极强。

    “是,您想的真好!”营正哭丧着脸,心里已经开始骂娘,这真是一点缝隙都不给留啊!

    其他宋兵也是无奈地前行,到了天黑时分,终于赶到了邓州城。

    “是谁?城门已关,明天再来吧!”

    眼瞅着乌泱泱的一片人,还打着火把,城卫吓了一跳,以为是唐兵来攻城的。

    “王老三,是老子我,快开门!”

    营正无奈的站出,被高延寿用刀顶着,高声喊道。

    “原来是李营正,您老不是押送粮草去了吗?”

    “押送个屁,这世道,道路不安,刚走没多远,就碰到唐人劫道,那唐人真的狠啊,杀人不眨眼,不听话就用刀顶着,那刀亮得闪眼,一刀就能要命”

    “说正题”高延寿用刀顶了顶,低声呵斥道。

    “把老子吓得够呛,不对,是老子为了保存粮食,就直接折回来了,等选个好时辰再走,毕竟这粮食不好弄,老子也算是立下大功了。”

    李营正话音有些颤抖,楼上听得好笑,都以为他被吓着了,不由得笑问道:“您老怎么话有些抖呢?”

    “屁,老子是冻着了,出了一身汗,快开门,耽误了,仔细你的皮。”

    听到这话楼上也不敢再耽误,开了城门,高延寿大喜,带领兄弟们入了城门,斩杀了守兵,然后让民夫们守护城门,他带着宋兵,以及自己的百八十兄弟们,一气冲向了州衙。

    “将军,我都带你们进城了,就放了我吧!”李营正求饶道。

    “嘿嘿,你小子想得美!”高延寿大笑,随即说道:“你已经上了我们的船还想下来?”

    “这次都是我们胜了,你小子还有功,若是我们败了,你就是里通外敌,一家子的命都保不住,如今退去吗?”

    李营正呆住了,他也怎么没想到这一茬。

    而,为了拉拢这群宋兵,高延寿大喊道:“如今你们算是里通外敌,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砍头,连累家人,还不如与我一同杀去,博一个好前程?”

    宋兵闻言,叽叽喳喳议论不停,显然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李营正闻言,在高延寿耳边嘀咕了几句,高延寿这才朗声道:“若是你们随我杀敌,每人赏赐三十贯钱”

    “愿意为将军效力”

    “我等拼了”

    “杀啊,砍杀宋狗”

    一瞬间,宋兵卒们激动万分,跑得贼快。

    听到这话楼上也不敢再耽误,开了城门,高延寿大喜,带领兄弟们入了城门,斩杀了守兵,然后让民夫们守护城门,他带着宋兵,以及自己的百八十兄弟们,一气冲向了州衙。

    “将军,我都带你们进城了,就放了我吧!”李营正求饶道。

    “嘿嘿,你小子想得美!”高延寿大笑,随即说道:“你已经上了我们的船还想下来?”

    “这次都是我们胜了,你小子还有功,若是我们败了,你就是里通外敌,一家子的命都保不住,如今退去吗?”

    李营正呆住了,他也怎么没想到这一茬。

    而,为了拉拢这群宋兵,高延寿大喊道:“如今你们算是里通外敌,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砍头,连累家人,还不如与我一同杀去,博一个好前程?”

    宋兵闻言,叽叽喳喳议论不停,显然七上八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