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博一个好前程?”
宋兵闻言,叽叽喳喳议论不停,显然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李营正闻言,在高延寿耳边嘀咕了几句,高延寿这才朗声道:“若是你们随我杀敌,每人赏赐三十贯钱”
“愿意为将军效力”
“我等拼了”
“杀啊,砍杀宋狗”
一瞬间,宋兵卒们激动万分,跑得贼快。
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
襄州,北面是邓州,东面是随州和郢州,也就是春秋时期的楚国的郢都,在东汉属于南郡。
换句话说,就是襄州附近都是土地肥沃的地方,只有西面的房州穷山峻岭,襄州就是山岭与平原的中间过渡带。
实际上,潘崇彻的孤岛战术,刚实施没几天,就宣布半失败了,因为襄州地面太难挖了,崎岖丘陵,等于是石头上挖坑,效果接近于无。
耗费就极大的人力物力,却只有这般效果,潘崇彻感觉自己有点下不来台,这时,突然传开邓州被拿下的消息。
他闻言,浑身一震,喜从天降,连忙问道:“是哪个夺下了邓州?多少人马?”
“部署,夺下邓州者,乃是骑兵中的一个都头,叫高延寿,所用之兵,不过百人。”
“什么?”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这可是州城,而且还是钱粮重地的邓州,竟然如此轻易地就夺下了?
他们这群人,数万兵马,却奈何不了一个襄州,这般对比,岂不是显得无能?
潘崇彻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但他作为统帅,并非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更何况,这还解了自己的尴尬。
“如此将才,岂能辜负?”
部署一言语,所有人自然争相奉承,恭维,对于这番大胜,潘崇彻觉得必须树立标杆,鼓舞士气。
“传令,将此事宣扬出去,就直接言语百骑夺城,然后报捷与长沙,争取上邸报——”
“另外,高延寿,立马赏钱千贯,拔为营正,以资鼓励。”
“再派遣三千步卒过去,好好守住邓州,绝不能被夺。”
一番言语,直接就定了性,众人不敢多言,这个高延寿,怕是会直达天听,前途无量啊!
曹彬、刘光义则相互对视了一阵,这个人他们熟悉,是骑兵中的刺头,胆大心细,没想到竟然还一跃而起,成了营正,果真是世事难预料。
随即,他们又满心欢喜,骑兵几乎都是他们两人,带着一些宋兵训练而成的,基本上大部分军官都相熟,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人表现出色,人脉不就这般建立了?
即使他们二人不在骑兵,但多许多朋友,实乃好事。
潘崇彻则彻底领悟,孤岛,并不只要挖掘沟渠来围困襄州,也可以将襄州附近的州县占据,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孤岛,断绝襄州的粮草。
自己派遣骑兵来断粮道,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那些州县还在,粮食就会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襄州,即使堵塞,但难免有漏网之鱼。
所以,他不再纠结骑兵,而是准备派遣大量的步兵,准备将襄州附近的随、唐、房等州,一一占据,甚至他还准备打通均州,与关中建立联系。
无他,就是想给关中输送一些粮食。
朝廷钱粮再多,也经受不住蜀道的折磨,运送的不及亏损的,况且兵马太多,蜀道的供应难以为继。
武关道虽然也崎岖,但比蜀道好太多,刘邦就是从这入秦的。
于是,不过四五日功夫,时间来到了神武七年的五月二十六日,襄州附近的州县损失殆尽,钱粮通道接近断绝。
这就让石守信很难受了,打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纯武力的竞逐,而是对钱粮,时势的应对。
这让他疲于奔命,求援的书信,几乎连日运送,拥兵五万的襄州城,反而作茧自缚。
情况传到了东京,赵匡胤明白,襄州绝对不能失陷。
襄州一失,东京西南面瞬间大开,一马平川,根本就阻拦不了唐兵,最后只能在京畿附近进行决战。
敌国都打到了国都,这还怎么守?开封城也无险可守。
于是,赵匡胤别无他法,直接命令韩重赟留下些许兵马攻打潼关,带领大部分的兵马南下,支援襄州。
而韩重赟只能听从,带却要求粮草调配,因为大军南下,没有运河的调配,根本就没有粮草可用。
赵匡胤无奈,只能偷偷摸摸变卖宫中的金银,又挪用百官的俸禄,才凑足一万石粮食,让其南下支援襄州。
“石守信怎么搞的,竟然连襄州都守不住。”
韩重赟带领两万禁军南下,一路上倒是没骚扰百姓,就是对州县的府库掠夺一空,充当军饷。
从虢州到邓州,五六个县都被搬运一空,官吏们欲哭无泪。
“快开门——”大军抵达邓州,韩重赟连忙派人呵斥道。
“将军,邓州听闻已经被唐人攻占了。”
“什么?”韩重赟感觉难以置信:“邓州可在襄州北面,怎能被占?”
“城中有多少兵马?”
“约莫三四千人。”
“这点兵马,小菜一碟——”
韩重赟满不在乎地说道。
随即,两万人分批次攻城折腾了两三天功夫,还没有拿下,这就让韩重赟难受了:“折损了多少兵马?”
“约莫三四千人,不过依末将看,邓州已经山穷水尽,再努力一把,就能拿下!”副将说道。
“你说的没错!”韩重赟点点头,说道:“不拿下邓州,咱们就后路被封,断绝粮道,两日没,必须攻下邓州城,在所不惜——”
襄州城危在旦夕,又缺乏粮草,韩重赟对于石守信这个结拜兄弟,倒是紧要的很。
“传我军令,先登者赏钱百贯,连升三级——”
韩重赟豁出去了,放出来激励政策,但禁军早就被这几天消磨了士气,颇有些无动于衷的样子,这让他颇为不爽。
“再传,拿下邓州,刀枪不禁三日——”
“万岁——”禁军们瞬间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朝着邓州城迈进。
韩重赟则摇摇头,虽然有些残忍,但他绝不后悔。
如今军队缺乏粮草,整个邓州拿下,绝对能填充不少的钱粮,这样才能支援襄州,顺便疏通粮道。
生龙活虎一般的禁军,迸发出极大的力量,高延寿带领剩下的兄弟,感觉难以为继。
近四千人,如今却剩下不过两千,但早就精疲力竭,难以抵抗了,他无奈地带领骑兵,以及剩下的步兵撤离邓州城。
宋军争相掳掠,顾不得他们,突围而出。
“我一定会报复回来的。”望着身后火光冲天的邓州城,高延寿心有不甘地说道。
第九百六十六章亲征
“他大爷的,这还怎么打?”
潘崇彻难得地暴躁起来,听到高延寿的述说,他清楚的明白,宋人又增援了,而是邓州也失去了。
这不是打他脸吗?
他之前还言之凿凿的,厚着脸皮向皇帝要个邸报的版面,就是为了给他中路加分,毕竟多日来不见动静,不符合他的身份。
前面刚举大旗,后面就陷落了,怎么交代?
这也就罢了,本来襄州就如同落入陷阱的猎物,挣扎无力,转眼就迎来了援兵,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部署息怒——”曹彬等人立马劝导:“韩重赟南下,那么潼关就稳定了,没有咱们中路,关中怎能这般稳妥?”
“话虽如此,但咱心有不甘啊!”
潘崇彻叹了口气,毫不忌讳地说道:“总共四路兵马,就咱们这有禁军,粮草资秣不缺,成果反而是最少的,咱何有颜面去面君,会见同僚?”
“部署,这其实也不愿怨咱们!”
刘光义大大咧咧地说道:“襄州城坚,其兵马甚至达到五万,如今又增加了两三万,数目与咱们相差无几,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咱们的兵马什么不及敌方,怎么围,弄不好反而被围咯!”
“是啊,部署,这与你无关——”
“谁来也解决不了——”
将校们连忙劝说,安抚颇为受伤的潘崇彻。
一番劝说,潘崇彻这才放下了心,他高声道:“就他么宋人有援兵?咱们也有。”
随即,潘崇彻就去往长沙一封信,想让巴东府的军队,调遣到江陵来,从而压制住宋军的嚣张气焰。
当然,他隐晦地说明了一下邓州的情况,请罪了一番。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他的来信,与军机处并政事堂的宰相们开始讨论这件事。
“襄州城的宋军,规模至少有七万人,其中三万地方军,四万禁军,虽然说属于那种二流兵马,但依旧不可小觑。”
李嘉拿捏着信,一边走着,一边说道:“韩重赟南下,换句话来说,潼关就安稳了,襄州的兵马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关中的消息传来了吗?”
“回禀陛下!”李淮连忙起身,恭敬道:“张部署传来消息,言语董遵诲、赵赞等地方藩镇,皆不为所动,但也不曾反对咱们,京兆府如今安稳的很,就是粮食短缺,毕竟汉中距离长安,也有七百余里。”
“的确是够远的。”李嘉点点头,说道:“看样子这些藩镇旧习不改,依旧想骑墙,当墙头草,等到大局落定,就拜服。”
“不过这样也好,暂时安抚他们,待到攻陷开封,再做处置。”
传达着自己的意思,中规中矩,宰相们则表示认可。
“东路军呢?又如何?”
“李部署已经在庐州对峙,宋军兵力雄厚,依城据守,即使抛石车与火炮用上,效果也并不理想。”
李淮轻声道。
宰相们闻言,面色严肃,两路兵马停滞不前,这的确不是个好兆头。
皇帝却不置可否,他坐下,饮了一杯果酒,酸甜味,加了碎冰,去除了不少的暑热。
“陛下,可否再次动用浙兵支援?”
赵诚见了皇帝脸色,不由得说道:“反正浙江府安稳许多,还有不少浙兵呢!”
“算了吧!”李嘉摇头,轻蔑地笑道:“浙兵多年不习战争,早就废了,还不及咱们的巡检呢,依我看,还是让江西府再弄一万兵马北上吧!”
在坐的没有一个浙人,自然并无反对。
“诺——”李淮连忙应下。
李嘉皱起眉头,说道:“去往河南道的兵马,不见多少动静,让其截断漕运,开封不缺粮,我就心里不爽利。”
在坐的都知晓,这是皇帝担心李威的安全,毕竟是潜邸就跟从的老臣,着实不放心。
“李部署如今在河南道攻城略地,与高怀德进行追逃,想来并无差错。”
李淮自然清楚皇帝的意思,轻声述说道,心里反而羡慕不已,曾几何时见过皇帝主动关怀外臣,而且还是在公开场合。
微微放下心,李嘉这才继续问道:“关中缺粮,又该如何解决?”
这是个紧要的问题,关中的粮草缺乏不解决,这对于稳定关中绝对没好处,更遑论东出了。
“陛下,前唐开元时,运河江南,经汴梁,洛阳,再至长安,年入四百万石,关中才不虞缺粮,所以安史叛军一克洛阳,朝廷就迫不及待让大军东出潼关。”
孙钊连忙起身发言道:“如今长安残破,关中残破,无论是军民都不及前唐十之一,所以,供应数万大军,以及军民,以微臣的估计,起码也得四五十万石。”
“你想告诉我什么?”李嘉听着这番资料,有些疑惑。
“陛下,蜀道难以供应这番粮食,唯有打通武关,才可真正的占据关中,破关东出。”
孙钊连忙拜下。
“明白了!”李嘉醒悟,他沉声道:“襄州那边不能再拖,朝廷能拖,但关中拖不得,必须尽快地打下襄州,从武关输粮入关中,解燃眉之急。”
所以,诸葛亮没有采用子午奇谋,更是不走蜀道,而去陇右,就是因为就算打下,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守也守不住。
“李部署如今在河南道攻城略地,与高怀德进行追逃,想来并无差错。”
李淮自然清楚皇帝的意思,轻声述说道,心里反而羡慕不已,曾几何时见过皇帝主动关怀外臣,而且还是在公开场合。
微微放下心,李嘉这才继续问道:“关中缺粮,又该如何解决?”
这是个紧要的问题,关中的粮草缺乏不解决,这对于稳定关中绝对没好处,更遑论东出了。
“陛下,前唐开元时,运河江南,经汴梁,洛阳,再至长安,年入四百万石,关中才不虞缺粮,所以安史叛军一克洛阳,朝廷就迫不及待让大军东出潼关。”
孙钊连忙起身发言道:“如今长安残破,关中残破,无论是军民都不及前唐十之一,所以,供应数万大军,以及军民,以微臣的估计,起码也得四五十万石。”
“你想告诉我什么?”李嘉听着这番资料,有些疑惑。
“陛下,蜀道难以供应这番粮食,唯有打通武关,才可真正的占据关中,破关东出。”
孙钊连忙拜下。
“明白了!”李嘉醒悟,他沉声道:“襄州那边不能再拖,朝廷能拖,但关中拖不得,必须尽快地打下襄州,从武关输粮入关中,解燃眉之急。”
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
草长莺飞,梅雨连绵。
按理来说,这样的天气着实不适合征战,对于皇帝来说,也不适宜亲政。
在这样的中央集权时代,皇帝几乎是整个天下的象征,亲政若是败了,几乎是损害整个朝廷的威信,着实要不得的。
但,如今正是五代,它并不同以往,以及后来的朝代,这是个君权式微,军权强盛的时代。
换句话来说,襄州之战,李嘉不放心将那么多的御营兵马,交于其一人指挥,更是不想让自己错开灭宋之战。
如果缺席,这对于皇帝的威信是一种伤害,更是助长了将领的威望。
打个比方,以郭荣的雄才大略,无论是征淮南,还打北汉,燕云,他都参与,亲征,除了秦凤四州太偏远,他几乎参与到了后周的每一场战争。
后周的中央集权,朝廷威望,其实就是建立在郭荣的南征北战上的,几乎无年不战。
并非后周没有名将,如今的北宋将校,都是从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