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29部分

大唐再起-第429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怀恩是前朗州刺史,迁都长沙后,首相崔泉罢免,次相赵诚上任,前荆南知府孙光宪完成任务,从而进入政事堂。

    其治理朗州不错,又归顺的及时,所以就恰逢成了荆南知府。

    准确来说,知府这个词,全称是知某府事,民政、军事一把抓,但实际上却只是品级上高出通判、军都司一筹,从四品,与六部的侍郎平级。

    所以,听到皇帝的赞叹后,李怀恩心中一喜,知府再往上,就是六部侍郎,跨级为尚书也不过分。

    “都是诸多同僚的扶持,微臣尺寸之功,不敢当得。”李怀恩满怀激动地心情应下。

    “后勤工作重中之重,你能做好,这是你的本事。”

    李嘉微微一笑,让察言观色的众人心头格外地舒畅:“徭役之苦,难以言表,朝廷规定冬日才可征调民夫,但如今战事频繁,才破例而行。”

    “而其中的安抚工作若是没做好,就是暴政,苛政,其猛如虎,不可马虎才是。”

    李怀恩瞬间心头一紧,然后又是一松,后背不知何时就生满了细汗。

    原来,皇帝还未至荆南,就已经派遣人手调查,应该是射声司吧。

    这皇帝眼睛太过于明亮,也着实不算好事。

    “启禀陛下,百姓苦于徭役,一则吃不饱,穿不暖,而体力繁重,二则耽误农事,离家数百里,百姓家小地薄,经不起折腾。”

    李怀恩立马振奋起来,述说自己的为政之术,这是他能否提拔的重要的关卡了:“所以,微臣将徭役之路,分成数段,民夫也分成数批。”

    “离江陵越远,则路途越短,如第一段路,约莫两百里,至荆门军,荆门又至襄州数百里,则多者不过百里,少者不过三十,所以路程长短不一,民夫自然无所怨恨。”

    “当然,还得钱财开路,再辅以管束。”

    “好法子!”李嘉闻言,赞叹不已,果真是个人才,乱世中,果真是如锥入囊,锋芒毕露。

    “接力而行,省却气力,又离家越远,丘陵越多,路途越短,又保证了公平,再加上毫不吝啬钱财,百姓自然毫无怨恨。”

    其他几人望着知府的目光中,满是羡慕,不用说,入了皇帝之眼,这肯定得提拔。

    不过,李嘉也没有在他身上停留太久,对于转运使、通判,也过问了些许案件以及税收情况,关注民生,符合勤政为民的人设。

    那么多军队,治安肯定是大好,这没什么可问的。

    至于户口增加,土地开垦了多少万亩,其实都没有保证平稳,支持战争来的重要,荆南府是绝对不能乱的。

    慰问了近半个时辰,该了解的都了解后,李嘉这才歇息片刻,接见潘崇彻。

    “末将参见陛下——”潘崇彻跪下行礼。

    “起来吧!”李嘉懒洋洋地说道:“潘爵爷不在襄州,怎地来了金陵?”

    “末将,末将恰好督促辎重粮草回江陵,碰见銮驾……”潘崇彻吞吞吐吐地说道。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真是恰好啊!”李嘉笑了,无所谓地摆摆手,说道:“你是不是特地来江陵拦住我,生怕我去了襄州?”

    “末将怎么敢!”潘崇彻低着头,尴尬地笑了笑。

    “也是,这也属正常!”

    李嘉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打得好好的,突然有人压着,又要顾虑皇帝的安危,束手束脚,打着也不痛快,关键在于,皇帝要是喜欢乱插手,反而打破计划,造成溃败……”

    “末将不敢!”潘崇彻越发尴尬,遇到一个啥都明白的,自己此番行为,还真的是挺出丑的。

    “你且放心。”李嘉直坐而起,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不仅不会瞎指挥,甚至,我都不会到襄州去。”

    “荆门,我会到襄州逛一圈,鼓舞士气,皇帝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之后,我会停留在荆门,帮你坐镇后方,记住,军队都交于你了,莫要让我失望!”

    “末将定然攻克襄州!”潘崇彻心中信服,声音洪亮。

 第九百七十章渐渐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潘崇彻彻底地放下了心。

    他连夜回到了襄州城下,准备迎接事宜。

    皇帝则紧赶慢赶地来到襄州城下,散发些酒肉之后,就走缓缓地回到荆门,表达对战事的不干涉原则。

    这让站墙头看好戏的石守信韩重赟潘美几人大失所望。

    “近十万兵马,泰半又是御营,竟然这般放手,这南国皇帝,果然不是个好相与的。”

    石守信粗声道,言语中满是失望。

    “凭空打下半壁江山,总不能是无能之辈!”韩重赟凝重道:“本来寄希望于其坐镇指挥,使得军令两出,君将失和,不曾想其果断如斯,真的只是过来压阵的。”

    潘美看得透彻,说道:“自古以来,不曾有过阉人当皇帝的,这潘崇彻在南汉时饱受打压,如今一朝得用,自然尽心尽力,李氏自然放心。”

    “没错,阉人!”石守信闻言,不由感慨,似乎想起什么,说道:“在皇帝的眼中,只有阉人才值得信任,哪怕是兄弟,也透露着忌惮。”

    韩重赟听出来什么,沉默不语。

    潘美也装作啥也没听到,继续说道:“唐军着甲极多,箭弩也多,战力不下与我,可以说,强行对阵,咱们占不到什么好处,要么突袭,要么据城反击。”

    “不下与我?”韩重赟摇头,轻笑道:“其本就是南国精锐禁军,甲械具利,应该是高于咱们了。”

    “换句话来说,还得求援军?”石守信笑道。

    “人数不占优势,甲械不占优势,打起来半斤八两,守城则粮食不足,只有求援,无论是粮食,还是兵马,亦或者甲械。”

    潘美一脸凝重地说道:“之前若不是韩将军南下,破了邓州,咱们襄州早就被困死了。”

    “求援是必须的。”

    韩重赟点点头,认真说道:“不过,襄州还是太狭窄,我的兵马都放置不下,粮草也无多。”

    “所以,我认为,兵分两城,我带领兵马去往邓州,那里是粮仓,更是咱们的后路,不能有所闪失,必要时援救也方便。”

    “你不会是怕了吧?”石守信嘲笑道:“给自己找退路?”

    “怕?老子眼里就没有怕这个字。”韩重赟颇有些生气:“南兵再厉害,能有契丹人厉害?”

    “好了!”石守信摆摆手,说道:“就算你不说,我也准备这样做,粮食不足,城池太窄,我这些兵马足够守城了。”

    “不过,你一定要保障咱们的退路,邓州绝不能丢。”

    见着石守信郑重地语气,韩重赟点头道:“你放心,邓州绝不可能会丢。”

    潘美深深地看了一眼韩重赟,没有言语。

    这些乱世起来的将领,时刻将保命当作第一要务,朝三暮四,重利轻义,这句话能有多少信誉,他心里着实没底。

    但没办法,在如今,不分兵不行。

    随后,韩重赟连忙点起自己的两万兵马,出城去往了邓州,速度是极快的。

    “走的挺快的。”石守信站在墙头,身材魁梧,披着斗笠,轻笑道:“雨那么大,看来咱们的韩指挥早就有所准备了。”

    “南国皇帝到来,攻城就停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潘美语气平淡地说道。

    “话也不能这样说,这是优点。”

    石守信摇摇头,说道:“这么多兄弟,只有他还留在禁军,就是胆小这个优点,这是个优点。”

    说着,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潘美也不住地笑着,两人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不在言语。

    果然,第二天,唐军就恢复了以往的攻城步骤,甚至,冒着雨水,大规模地抛射石块,铅弹,袭扰着襄州城。

    可以指出,历史上,元朝的回回炮的确厉害,但却不是襄阳失陷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襄阳被围,粮草缺乏,坚持三年左右,无奈投降。

    如今的襄阳虽然不及后来的南宋,但依旧位置险要,城坚兵多,唯一的束缚,依旧是粮食的不足。

    索性韩重赟打开了缺口,输送了不少粮食,勉强足够半月之食了。

    即使他知晓这是邓州城百姓死亡为代价,也毫不在意。

    黄昏已至,天空中的雨水也渐渐停歇下来,太阳终于吐露出面容,散下光亮,让整个襄州城勉强缓了口气。

    唐军已然撤下,结束了一天的攻城时间,军营里燃起了一束束炊烟。

    而襄州城,经过多日的战火洗礼,早就显得破败,许多兵卒无奈地躺在血水浇灌的城头,微微地喘口气。

    城下的伙夫们则送来了吃食,两个菜饼,以及一碗青菜汤,这是劳累大半天的兵卒们的晚食。

    兵卒们并不晓得细嚼慢咽,大口地吃着菜饼,舀着菜汤,恶狠狠地吃食着,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能够在明天活下来。

    而最凄惨的,则是襄州城的百姓。

    来自城外的投石车,源源不断地投射石头,这对于城墙来说只是挠痒痒,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屋舍倒塌,一家人被埋的事件,数不胜数,战争带来的附加伤害,让他们苦不堪言。

    这也就罢了,虽然没有全部围城,但半围城,依旧让襄州城的粮价一日三涨,斗米千钱,已经算是便宜的了。

    就算如此艰难,但禁军依旧不改自己恶习,不住地骚扰劫掠百姓,每日的案件数不胜数。

    石守信不耐烦这些,只是负责军队,而其余的民事,则交给了潘美处理,每日的禁军与百姓的冲突,让他颇为烦躁。

    若是严苛,他在禁军威望不足,容易引起禁军哗变。

    但若是放松,他手下的三万本地兵马,肯定会离心离德,毕竟襄州是他们的家长,父母妻儿,亲朋好友都在。

    拿捏这般分寸,着实太难。

    “停了吗?”耳边听不到声响,潘美随口问道。

    “唐军已经停下!”

    “再继续下去,咱们坚持不了多久了。”潘美摇摇头,心中却想,襄州城虽然坚固,但抵抗一个多月,已经是尽力了。

    城内民心惶惶,援兵不知何时能到啊!

 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

    襄州城危机四伏,对于潘崇彻来说,皇帝在后方督战,简直就是头顶悬了一把剑,逼迫他不得不加快攻城力度。

    不过,梅雨天气下,唐军特有的夜袭优势,则完全发挥不出,战斗力大减。

    每天数十台抛石车不断地运行,但襄州城看上去依旧稳定。

    “看来这是在逼我啊!”潘崇彻望着襄州城,呢喃道。

    随即,他不得不再次依赖射声司,串通勾连,企图分离襄州守军与禁军,从而造就隔阂。

    可惜,曹彬为人细腻,处事公道,一场小叛乱,眨眼就平定了,对于襄州并没有造就多少损失。

    这不由得让他格外的气恼,但又不能强迫御营用血肉之躯强行攻城,不仅手下不答应,后方的皇帝更不愿意。

    就这般,僵持到了五月底,六月初,一个多月的功夫,襄州城依旧安然无恙。

    这时,射声司传来消息,开封为了支持襄阳,御敌与京城外,又再次派遣三万大军,并一万石粮草,输送入襄州。

    这可以算作一个好消息。

    因为开封的禁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五万人,虽然不至于危如累卵,但已经是很危险了,开封是平原地区,也是一座容纳四五十万人口的城市,五万人,连城墙都站不满。

    以古中国这样大的体量,人口,面积,国都百万人口是非常正常的,别的不说,唐朝中央官员,起码有万人,光是这些人的家属,奴仆,就超过了十万。

    人口一多,城池自然也大,从而造就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大而难守。

    无论是洛阳,长安,还是北京,亦或者开封,只要敌军一到都城附近,朝廷和皇帝就只能逃跑,因为国都守不住,这是事实上的人尽皆知。

    哪怕是长沙,最要紧的就是岳州,这是门户,李威驻守数年,不曾离开过。

    面对这样的消息,潘崇彻痛并快乐着。

    只要攻克襄州,开封等于是半开门,但同样,襄州越来越难守。

    “必须在援军到来之前,攻克襄州城!”潘崇彻越发的严苛起来,一向金贵的御营,也毫不吝惜。

    这样一来,怨声载道,御营一天功夫,就死伤了两三千人,这还得了?

    御营军官,哪个没有关系,一下子就捅到了皇帝跟前。

    书信中也十分卖惨,言语攻下襄州城,御营起码死伤泰半,而御营是护卫都城,皇帝亲信,这般情况继续,怕是得太阿倒持。

    李嘉虽然没有理睬,但心中着实有些不安:

    御营兵马折损太重,且不提日后攻略开封的事,就说,这般情况继续,肯定得外重内轻,如何压制那些外将?

    搞不好打下北宋,自己反而要被一群骄兵悍将包围。

    况且,前方无能,不就能显得自己英明神武吗?

    “看来,我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火炮的威力,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万能的,或者,威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李嘉神色自若,甚至略带些许得意:“襄州城,将在我手中打开,震惊天下。”

    “来人,给我准备十副棺材——”

    “这……”田福震惊了,嘴皮子都在颤抖:“陛,陛下,这东西不怎么吉利,怕是,怕是……”

    “我有大用——”李嘉自信满满地说道:“另外,告诉潘崇彻,朕准备亲临襄州,让他们做好迎驾准备。”

    “诺——”

    田福满脑门子的疑惑,心里又有些胆颤,棺材这东西,跟打仗有什么关系?

    而御驾再次亲临襄州的消息,让潘崇彻大为惊慌,这意味着,皇帝对他统帅这么多兵马,已经产生了怀疑。

    无论是怀疑他攻城不利,还是他手下兵马太多,这都让他惶恐。

    南方太长时间没有藩镇,无论是湖南,江南,吴越,亦或者南汉,中央的权势一个比一个强,根本就没有军队造反的土壤。

    所以,圣眷这个东西就足够重要,它意味着你的前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