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41部分

大唐再起-第44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骑已经奔溃,让骑兵们去追杀吧!”

    李嘉冷笑一声,开始吩咐道。

    剩余的万骑,虽然打不过宋骑,但追杀心理奔溃的骑兵,倒是可以的,有章法对付没有章法的,肯定是手到擒来。

    “不过,即使吃了大补丸,步兵也休想超越——”

    李嘉冷哼一声,随即吩咐道:“让神威大将军,对准敌方步兵,我倒是要看看,其能坚持到几时。”

    “诺——”

    曹彬、刘光义等人,在一旁围观,看的那叫胆颤心惊,被那神威大将军干得人仰马翻,宋骑已经奔溃。

    随即,在他们的目光下,己方修养片刻的骑兵,心气十足地跨越出军阵,然后迫不及待地追杀那些逃窜的骑兵。

    这个时候,火炮已经停下,甚至调转炮口,瞄准了东门前的宋国步兵,但宋骑之间的恐慌,依旧难以停滞,不断地蔓延开来。

    而伴随着唐骑的乘虚而入,终于,宋军绷不住了,炸裂开来,毫无抵抗的心思,人心胆寒。

    “神威大将军,果真是神威啊!”

    刘光义嘴唇发抖,刚才还耀武扬威的宋骑,此时却是一边倒的溃败,局势逆转了太过于厉害,以致于他们还难以相信。

    曾经横扫中原的铁骑,就这般败了?

    “也不知何时有了这般东西。”曹彬也脸色煞白,呢喃道:“这要是在襄州城用了,怕是早就攻克了,何苦熬那么久?”

    “那时拿出来,岂有如今这般震撼?”刘光义听到这话,不由得说道:“这番,打得宋人措手不及,才效果最佳啊!”

    “是啊!”曹彬不由得点点头,附和道:“无论是之前的棺材轰城,还是如今的火炮,不仅宋军被打懵了,就连咱们,也稀里糊涂。”

    “也不知道后面,陛下还有多少手段没用上,怎能不心惊胆颤?”

    “有了这番神威将军,契丹人怕是威风不再了,很好——”

    刘光义想得更远,思维散发开来。

    果然,这时火炮调转炮口后不久,宋骑大溃败,被唐骑一边倒地追杀,甚至许多人扭头归降,想加入胜利的一方,享受胜利的果实。

    宋骑也不愧是禁军出身,深得五代精髓,打不过,那就只能加入了,也能成为胜利者。

    唐骑就成了招募一般,一伙又一伙的骑兵主动归降,规模越聚越大,清剿那些逃窜抵抗的宋骑,越发得心应手。

    李嘉的目光就不再局限与此,而投入到了前方步兵的对抗中。

    桀骜不驯的禁军,即使面对全副武装的唐兵,依旧不低下头颅,仍旧大肆对抗,拼杀,两方都死伤了不少人。

    李嘉看的心痛,御营可是他统治的根基,绝不能折损太多。

    而这时,火炮也开始准备,瞄准,皇帝一声令下,神威大将军,再次显露出巨大的威力。

    青铜炮的有效射程,约莫在两里到五里之间,极限的话,能有十里,但效果不大。

    这番,为了支援步兵,神威大将军炮口抬地老高,形成了一个极大宽大的抛物线,狠狠地砸向了宋兵中。

    即使宋兵身着重甲,但巨大的铁球,伴随着威势,在密集的步兵阵型中,显露出更可怕的威力。

    骑兵们距离拉的很开,随意死伤不多,但却被吓得不清,心理崩溃的不在少数。

    而步兵们则必须维持阵型,所以人挨人,人挤人,才能在对战中形成互助。

    这样一来,火炮就像是砸入了蚂蚁窝,又像是铁犁一般,一瞬间,就清除了一大片空白之地。

    一颗铁球,着落点,加上弹跳,起码能伤害上百名身着铠甲的重步兵。

    更令人绝望的是,拥挤的阵型,让他们逃无所逃,只能被动地忍受袭击,清扫。

    一颗,两颗,三颗……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威大将军又发射了三轮,总共落下六十枚铁弹,导致了数千名宋军伤亡。

    伤亡率,接近两成。

    而且,只是挨打不能还手的那种。

    唐兵们则不断地威逼,拼杀,让他们的士气飞快地降落。

    谁都不想打一场这样憋屈的战争。

 第九百九十七章胜之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打仗,除了硬实力外,士气占据了主要因素。

    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及二战时期,日本打国党,一个大队撵一个师,亦或者,数万意大利人向数百英国人投降,顺便还帮自己修个俘虏营。

    咱们对啊三的反击战,四人击溃数百人,甚至发出,敌人非但不肯投降,竟然向我反击的名言。

    这些无不自是在说明,古代,与现代军队,士气尤其重要。

    这也解释了,为啥百万头猪三天三夜也抓不完,而百万大军一天就能了结的道理,没了士气,兵卒就只想投降,发给他武器,他都不会用。

    而在如今这个十世纪,粮食不够,主将苛待兵卒等,都会影响士气,但,战争折损,才是主要原因。

    火炮的铁球,即使是在地面上蹦跳,也杀伤不来多少人,但,就是这种恐惧的,无法抵挡的伤害,让宋军士气大跌。

    这是从未遇见的武器,也是随机性太大的武器,即使你小心翼翼,它也可能砸死你,或者灼伤你。

    防不胜防啊——

    头上有火炮,前面有唐军拼杀,宋军到了这个地步,自然战心皆无,士气大跌,惶恐散布在所有的心头。

    到了这时,投降反而成为了最好的方法。

    不对,这叫归正,拨乱反正。

    赵匡胤站立在墙头,看着溃散的兵卒,不由得脸色涨红:“让后军有序入城,前军与中军掩护。”

    他当然知晓,此时一旦开启城门,乱哄哄的步兵,定然会蜂拥而来,拥挤和踩踏,将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这场战争算是真败了。

    但,保存有生力量,就代表着希望和卷土重来,哪怕牺牲再多,也是值得的。

    而李嘉一见之,就明白其心思,他连忙对刘光义,曹彬说道:“让骑兵们,以及步兵,用官话喊,归降不杀,这些宋兵,如今,已经改姓李了。”

    “诺——”诸多将领轰然应诺,随着神武大将军的出现,战争局势逆转,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即将结束,众人极为欢喜。

    于是,一个个骑马弯弓,奔入战场,不断地招呼着,呐喊着。

    随着唐军的威逼,以及投降不杀的言语,宋军的士气加快瓦解,这个时候忠诚已经飘散,唯独活命保留在大脑里。

    许多人跪下投降,一排又一排,随着骑兵的全面胜利,步兵们也同样走向了胜利,巅峰。

    而这时,战场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来自于西门的一万援军,也迫不及待地出现在战场上,让宋军士气达到冰点。

    再无一丝抵抗。

    “怎会如此之快?”援军诧异不已,不是说东门有诈,宋军主力在东门吗?怎么看上去那么容易就击溃了?

    赵匡胤此时,也只收拢了三四千残兵,然后灰溜溜地关上城门,严守状态。

    这时,城外的宋军完全被抛弃了,认命的选择归降,眨眼间,硝烟弥漫的场景,就消失不见了。

    李嘉颇为欢喜,也不再管洛阳城内的赵匡胤了,他带领骑兵,以及一万多步兵,奔赴南门。

    张维卿打的很辛苦。

    果然,这边的宋军还不知晓东门情况,只是耳闻一声又一声的轰鸣,如今看到唐军援军的到来,哪里不晓得是战事的失败。

    “不可能,绝不可能!”曹翰一脸的难以置信:“官家怎么会败呢?怎么会败呢!”

    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清醒。

    本来处于优势的宋军,突然遭受唐军的袭击,瞬间被打懵了。

    然后,就被围攻而打,南门的唐军,规模达到了八万,而宋军只有三万,而且援军还是士气高昂的生力军,这还怎么打?

    不消两刻钟,宋军大败,被八万人合围而堵在城墙下,但城门就是不敢开。

    这要是一开,唐军肯定会一齐进城。

    陷入到这般困境中,乃是曹翰万万没想到的。

    再不投降,他毫不怀疑,那些人会将他绑了去归降,还不如主动些,待遇兴许会更好。

    官家都败了,实在怪不得我啊!

    暗自感叹一声,他心力交瘁,无奈地晕了过去。

    显然是失血过多昏迷了。

    于是,一个时辰的僵持后,主将曹翰昏迷不醒,手下将校无奈地率领剩余的兵卒投降归唐。

    而这时,日已从天中移过,时间来到了未时。

    这时候,充任中马的潘崇彻,也带领俘虏的宋军,姗姗来迟。

    三路兵马,皆大胜之。

    清点俘虏,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而李嘉则一直精神饱满,亢奋不已,洛阳城,已经成了囊中之物了。

    “陛下,此战,从辰时,一直持续到未时三刻,约莫三个时辰,我军伤亡近四万人,其中,一万余骑兵,其他的,泰半损失的是关中兵马。”

    潘崇彻也极为兴奋,虽然自己贡献不多,但好歹也拿下了西门,他连忙汇报道:“其中,西门俘虏宋军九千余人,斩杀六千人左右。”

    “而南门,也俘虏宋军两万五千人,斩杀五千来人。”

    “东门,俘虏近三万,其中骑兵九千余人,步卒两万人,斩杀共计一万两千人,逃窜的兵马无算。”

    “也就是说,咱们俘虏了六万五千人,斩杀了两万三,还有一两万人在洛阳城据守咯?”

    皇帝九九乘法表背得极溜,一瞬间就总结出来,不由得抢话道。

    “正是这般。”潘崇彻激动道:“经此一役,宋军从开封带来的主力部队,精锐已经全军覆没,而且,基本覆没在东门,陛下指挥得当,乃此战首功。”

    “就算如此,不过三个时辰,咱们也折损了四万人,尤其是御营骑兵,折损过半,教训还是太大。”

    皇帝收敛起笑容,语重心长地说道:“此战胜之易,咱们应当引以为戒才是。”

    张维卿点点头,看了一眼潘崇彻,再次低下了头。

    潘崇彻则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潘都督,一应的俘虏,由你照看,一定要处置好,莫要出了差错。”

    “诺——”潘崇彻兴奋地应下。

    “张都督,你则去照顾伤员,无论是唐军还是宋军,一律妥善安置。”

    “是!”张维卿应下。

 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

    这场浩大的决战,向拱并没有参与,而是与晋王赵光义一起,镇守洛阳城,防止这座城池发生混乱。

    当然,他也亲眼看见宋军如何在骑兵碾压,再到被一阵阵轰炸中,士气溃败,兵卒惶恐的。

    要他说,赵官家的指挥并没有错,方略战术,也极为合适,集中精锐,击溃东门的唐军,也就是唐帝的部队,哪怕牺牲其他两路,也是值得的。手机端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但,本以为马到成功,心想事成之时,突然急转直下,一个不知道什么的圆管,迸发出巨大的铁球,将士气高昂的骑兵打地溃败不堪。

    然后,其又再次调转方向,将艰难僵持的步卒士气击溃,再加上唐军重步兵稳中推进,外加城门紧闭,以及神来之笔的援军。

    东门外的数万精锐,不得不归降,哪怕顽强抵抗的骑兵,也是如此。

    陷入了合围,又被抛弃,不归降,难道誓死抵抗,让赵官家抚恤吗?

    别开玩笑了,禁军几十年来的优良传统的注定,不可能死战,这么多年的厮杀,已经对得起赵官家了。

    所以,禁军理所当然的,又不出意外的归降了,他们渴望成为胜利者,所以就只能归属于胜利的一方。

    中上层的禁军或许有着犹豫,但底层的禁军,可一直奉承着当兵吃粮的传统,只有按时发钱饷,哪里管是什么人。

    而,狼狈归城的赵官家,则一直封闭在自己的院落中,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令向拱惊诧,且心虑的是,这场商议,竟然将自己这个洛阳留守排除在外。

    这,意味着什么?

    “留守,朝廷大势已去,莫要再犹豫了。”某个老臣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这洛阳城,已经守不住了,与其当个被迫归降之臣,不如当个功臣,这样的待遇,可是天差地别啊!”另一个人劝说道。

    此时,在他的客厅内,聚拢着数十家勋贵代表,其中的关系盘根错节,与他联姻的,亲戚的,好友的,同僚的,尽在这里。

    在洛阳的六七年中,怎能不与这些人打交道,而一旦有了联系,就推脱不得。

    到了这时,这群人为了谋夺所谓的功勋,忙不迭为唐人做说客,不住地权劝导他。

    “诸位!”向拱摆摆手,苦笑道:“我明白你们的心思,但官家对我不薄,某咱们能背信弃义呢?”

    “呵呵!”某个老臣笑了笑,饮了口茶,不急不缓地说道:“恩情?这东西难道是平白无故就有的吗?”

    “若不是留守你在朝中广有人脉,军中同袍甚多,乃是世宗皇帝所看重,为东京看守西大门,你觉得赵官家,会如此恩遇你?”

    “恕我等直言,对留守你来说,赵宋之恩德,不及郭家之分毫,天差地别,您可得分清楚啊!”

    此话有些重了,向拱脸色骤变,颇有些恼羞成怒的样子。

    见此,其仍旧不慌不忙道:“咱们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如今所求的,也不过是想让子孙后代有个富贵罢了。”

    “而这乱世,已经够久了,久到我等厌烦,害怕,乃至于恐惧,洛阳城,绝对不能陷入战火之中。”

    这番话,似乎触动了向拱,亦或者,他终于表露出自己的意思:“某终究是臣子,欺辱皇帝,绝对是不能的。”

    向拱的意思,他们自然明白。

    一旦逼宫,就会沾染以下克上之名,无论在哪一朝廷,都会被厌恶,所以向拱不愿意背负这般恶名。

    “我等自有分寸。”老者笑着说道:“从梁至周,数十载,我们这些人,哪里有糊涂的,糊涂的人活不到现在。”

    “所以,此事,必然不会让您难做的……”

    向拱木然点点头,心中无奈。

    在这乱世,想要做个忠臣而不得,真是太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