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51部分

大唐再起-第45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嘉则认为,还是自己模样俊俏,又会怜惜人,尤其是前两天狠狠的满足了这位久旷空虚的女人,让其如飘如仙。

    口头满足了,自然也就是满足了。

    随即,李嘉回到书房,又开始处理政务。

    当然,对于整个中原地区的政务,李嘉差不多委托给了开封府,他忙碌的,就是整个长沙朝廷的搬迁工程。

    毋庸置疑,政事堂以及六部,都督府,军机处,这几个是最重要的部分,只需皇宫中的妃嫔们,则不着急。

    政事堂的搬迁,已经到了邓州,过不了十来天,就会到达汴梁,从而正式的统御整个天下。

    而借由这套班长,李嘉也不再依赖于那些前朝旧臣,如臂挥使地运用整个南方的资源,源源不断地支持整个北方。

    军事上,李威与高怀德一起,开始平定整个山东半岛,将那些乱民们一一平定,这也是为赵匡胤收拾烂摊子。

    淮南,则是李信处置,搜罗军队,维持州县的运转,第一批,近三万的禁军俘虏,已经开始运送至汴梁。

    当然的筛选一番,然后淘汰,再整合。

    当然的筛选一番,然后淘汰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赎买

    召集天下藩镇入京的诏令没两日,来自于澶州,镇宁军的罗彦环,迫不及待地前往汴梁,可以说是马不停蹄。

    何来?实在是大兵压境,不得不快。

    为了威逼河北,李威的部分兵马,直接进入了澶州,这让罗彦环胆颤心惊。

    澶州,南边就是黄河,位于汴梁北方,大名府旁边,过了黄河就是一马平川,后来宋真宗亲临,并且签订澶渊之盟,实在是逼到了眼前,跟满清打到大沽口一样。

    驻守在此,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见赵匡胤对其的信任。

    而罗彦环其人,有别与符彦卿这种武将世家,其实在是纯粹的武夫,或者说,他是乱世中,武夫的代表。

    他本来是在石晋时,本来押送马匹北送契丹,结果半路转投了刘知远,混成了开国将领。

    后周时,罗彦环迁敢员都虞侯,后来因为王浚嚣张跋扈被连累贬职,到了郭荣时淘汰禁军,他因为勇敢而选出。

    到了北宋,他乃是陈桥兵变的参与者,入了汴梁,王溥等见赵匡胤不拜,范质甚至指责赵匡胤忘恩负义,赵匡胤受制于相威,一时不知所措。

    而这时罗彦环直接拔刀,即“挺剑而前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

    就此让赵匡胤获得君臣之义。

    由此,平定李筠,抵抗北汉,一举升任为镇宁军节度使,镇守澶州。

    李嘉一见其资料,就直感觉一个字:跳。

    无论是在哪一朝,他都混的风生水起,依靠着横跳与勇武,见风使舵,一直在升官,总能战到胜利者的一方。

    这样的人,让人欣喜,因为他是识时务的。

    “让他进来吧!”

    很快,一个孔武有力,面容多须,仿若李逵般的人物走了进来,瓮声道:“末将恭请圣安。”

    “朕躬安。”李嘉点点头,果然与履历一般无二,是个勇猛的大汉,他笑道:“将军来的是真快,众将中的第一人罢了。”

    “末将眼见着符王前来,本想朝见,但无有君令,末将实在不敢。”

    罗彦环恭敬地说道,与他的勇武极不匹配。

    “澶州乃是汴梁要道,有将军在,朕实在放心。”

    皇帝口不对心地说道。

    罗彦环立马就读懂了,连忙恭敬地说道:“末将本想继续为陛下效力,但征战乏年,已经年老体衰,难以当此重任,还望陛下准许老臣解甲归田,回家快活。”

    “唉!”李嘉笑了,果然是传统武夫,见风使舵的本事一流,他不由得为难道:“这怎使得,将军是来叙职,怎能解职呢?”

    罗彦环暗骂,到了这份上,还得要面子,太难为人了。

    但他又不得不配合:“末将年老体衰,早就力不从心,本就想颐养天年,还望陛下成全。”

    “将军一片赤诚之心,朕本想再用之,谁料天不假年,竟然箭伤复发,以致于疼痛难当,朕实心有不忍,着令太医前去,并带上名贵药材。”

    李嘉一副感动异常地说道:“即赐予罗将军正四品忠武将军,并赏钱百万(一千贯),布帛两千,金银各五百,以慰其劳——”

    罗彦环愣了愣,突然就有了箭伤,还是皇帝会玩。

    “末将,叩谢皇恩。”

    “唉!”李嘉故作感叹道:“本来想过些时日再厘清功勋,赏赐爵位的,但将军旧伤复发,某只能许诺,别的不提,一个男爵之位,将军是必有的。”

    罗彦环不了解唐国的爵位制度,但他从来没有爵位,如今有了意外收获,颇为欣喜地应下。

    “等等——”见罗彦环准备离去,李嘉突然就想到了什么,不由得继续说道:“至于卿家身上的镇宁军节度之位,依旧保留,军队事务,就交由兵马使,民政,就由州县代行,待日后痊愈,再行复任也不迟啊!”

    “末将,末将叩谢皇恩——”罗彦环咬着牙,低头叩首。

    好狠的心啊!

    人家赵匡胤还是得等人死才消镇,自己人还没死,就被迫病退,保留个节度使的头衔,权力却被完全分割,真是太可怕了。

    脚步有些踉跄,罗彦环匆匆而去。

    一个爵位,将军号,些许钱财,就把他的权力赎买了,亏大发了。

    回到家中,罗彦环长吁短叹,真是太莽撞的。

    他回过神来。

    自己以为第一个进京,能够向皇帝表明忠心,结果孤家寡人,他本来想交出镇宁军,换个军镇快活,结果皇帝顺水推舟,保留他的节度使衔,光荣的病退了。

    说什么痊愈就复任,完全是糊弄鬼的,权力都分没了,回去不就等于成傀儡吗?

    “老子下注转舵多年,不曾想,反倒是着了道了。”

    “老爷,宫里派太医来,说是给您看箭伤——”这时,管家连忙说道。

    “看个屁——”罗彦环破口大骂,还真是一环又一环,不给喘息的机会。

    然后又无奈地解衣,看着迷糊的管家,不由道:“看什么?还不帮我解衣,你重伤了不躺床榻?”

    “老子是箭伤复发,你说是大腿,还是胸前?”

    “老爷,为何不是背后呢?”管家疑惑道。

    “那老子不就是逃兵了?”罗彦环不喜道:“我勇猛一世,几时怯懦过?”

    而这边,李嘉在罗彦环离去后,哈哈大笑,后脚就派太医前去,就把他的病退给定实了。

    在边境,穷苦之地,李嘉还能对藩镇忍耐一番,但是腹心之地,怎么可能再容纳藩镇存在,一不小心就威胁京畿。

    罗彦环,实属于瞌睡送枕头,镇宁军比邻大名府,黄河,怎么可能再存在。

    等过几年,兵马使改名指挥使,就成了地方守军了。

    “不过,这种事情,还得慢慢来,南方的忠武军,保安军等,有的忙咯!”

    李嘉颇有自知之明,一下裁撤太多,容易让节度使们串通一气,一齐抵制,还得分化拉拢,闲赋的闲赋,移镇的移镇,分门别类。

    至于容纳入御营,那绝对不行,他宁愿贬斥他们去地方,那种旧军阀的思维,余风,绝对不能带入。

    “京兆府长安,乃是重中之重,还须符彦卿才能镇住,至于大名府,就废黜罢了。”

 第一千零二十章

    “好了,好了——”

    洛水入黄河的两百余里的河道,数以万计的兵卒,穿着短衣褐服,充当着纤夫,拉拽着洛水上的船只。

    洛水上的船只,尾巴处,吊着数个铁做的钉耙,个头大,用绳子系在船尾,然后纤夫们就拉拽着船只,向黄河方向艰难地拖拽着。

    这是清理洛水中的淤泥。

    这样的船只来回疏通,洛水中心部分的淤泥,自然就堆积到善后两端。

    这时候,就让船只去装填淤泥,卸到岸边,加固河堤。

    而聪明的百姓们,以及机智的豪右,则拖家带口地将淤泥装卸回家,进行肥地。

    本来,张维卿还想发挥商贾念头,售卖这些淤泥,但却被幕僚劝下:

    “大唐新复,正是施恩与洛阳百姓之时,些许淤泥,不值多少钱财,而且又是宋军旧卒辛苦所得,咱们若是售卖,彼辈定然怨言,而咱们若是分下去,他们又嫌弃太少,这样左右为难,何苦来哉?”

    张维卿闻言觉得很有道理,索性就任由百姓取舍,而不阻,一时间百姓们赞叹不已,这样的宽仁之官,几十年来少见了。

    见到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百姓欣喜地挑着数十斤的淤泥,张维卿不由得感慨道:“百姓何其苦也,些许小事,就已经满足,可见乱世之艰难,官吏的贪渎。”

    洛水之事,自然不用他亲自督促,偶尔的看一眼,也就行了,他最重要的,还是与潘崇彻一起,监督宋军,以及坐镇河南府,洛阳。

    提到洛阳,张维卿就不由得头疼。

    洛阳的境况,土地兼并格外的严重。

    洛阳在唐亡以来,就是西京,大量的落寞勋贵,就迁居与此,这样一来,虽然造就了洛阳的繁荣,但对于地方的百姓来说,却是苦难的开始。

    这群人虽然失去了权势,但到底是官宦人家,虽然斗不过官府,但欺负一下小百姓还是非常简单的。

    所以,洛阳周边大量肥沃的土地,被他们兼并,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自耕农沦落为佃户,朝不保夕。

    更关键的是,天下一乱,官员们就没有了约束,土地兼并也就罢了,他们田地阡陌纵横,跨县连州,但却不缴纳赋税,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户口人丁税田消失。

    这对于官府的统治力,造成了重创。

    而且,这些年来,向拱为了避嫌,一直是垂拱而治,勋贵们更是贪婪无度,胥吏们也是横征暴敛,偌大的洛阳城,被这些水蛭吸食的饱饱的。

    来到了留守府,张维卿就见到了风尘仆仆而归的潘崇彻。

    “侯爷去哪了?”张维卿好奇地问道。

    “去往和陵了。”

    潘崇彻劳累道:“昭宗的和陵,本以为多年来无人照看,已经是杂草丛生,谁知道我今日去看,却是齐齐整整的,想来是有些人提前做好了准备罢了。”

    “还真是有心了。”

    “好了,好了——”

    洛水入黄河的两百余里的河道,数以万计的兵卒,穿着短衣褐服,充当着纤夫,拉拽着洛水上的船只。

    洛水上的船只,尾巴处,吊着数个铁做的钉耙,个头大,用绳子系在船尾,然后纤夫们就拉拽着船只,向黄河方向艰难地拖拽着。

    这是清理洛水中的淤泥。

    这样的船只来回疏通,洛水中心部分的淤泥,自然就堆积到善后两端。

    这时候,就让船只去装填淤泥,卸到岸边,加固河堤。

    而聪明的百姓们,以及机智的豪右,则拖家带口地将淤泥装卸回家,进行肥地。

    本来,张维卿还想发挥商贾念头,售卖这些淤泥,但却被幕僚劝下:

    “大唐新复,正是施恩与洛阳百姓之时,些许淤泥,不值多少钱财,而且又是宋军旧卒辛苦所得,咱们若是售卖,彼辈定然怨言,而咱们若是分下去,他们又嫌弃太少,这样左右为难,何苦来哉?”

    张维卿闻言觉得很有道理,索性就任由百姓取舍,而不阻,一时间百姓们赞叹不已,这样的宽仁之官,几十年来少见了。

    见到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百姓欣喜地挑着数十斤的淤泥,张维卿不由得感慨道:“百姓何其苦也,些许小事,就已经满足,可见乱世之艰难,官吏的贪渎。”

    洛水之事,自然不用他亲自督促,偶尔的看一眼,也就行了,他最重要的,还是与潘崇彻一起,监督宋军,以及坐镇河南府,洛阳。

    提到洛阳,张维卿就不由得头疼。

    洛阳的境况,土地兼并格外的严重。

    洛阳在唐亡以来,就是西京,大量的落寞勋贵,就迁居与此,这样一来,虽然造就了洛阳的繁荣,但对于地方的百姓来说,却是苦难的开始。

    这群人虽然失去了权势,但到底是官宦人家,虽然斗不过官府,但欺负一下小百姓还是非常简单的。

    所以,洛阳周边大量肥沃的土地,被他们兼并,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自耕农沦落为佃户,朝不保夕。

    更关键的是,天下一乱,官员们就没有了约束,土地兼并也就罢了,他们田地阡陌纵横,跨县连州,但却不缴纳赋税,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户口人丁税田消失。

    这对于官府的统治力,造成了重创。

    而且,这些年来,向拱为了避嫌,一直是垂拱而治,勋贵们更是贪婪无度,胥吏们也是横征暴敛,偌大的洛阳城,被这些水蛭吸食的饱饱的。

    来到了留守府,张维卿就见到了风尘仆仆而归的潘崇彻。

    “侯爷去哪了?”张维卿好奇地问道。

    “去往和陵了。”

    潘崇彻劳累道:“昭宗的和陵,本以为多年来无人照看,已经是杂草丛生,谁知道我今日去看,却是齐齐整整的,想来是有些人提前做好了准备罢了。”

    “还真是有心了。”而且,这些年来,向拱为了避嫌,一直是垂拱而治,勋贵们更是贪婪无度,胥吏们也是横征暴敛,偌大的洛阳城,被这些水蛭吸食的饱饱的。

    来到了留守府,张维卿就见到了风尘仆仆而归的潘崇彻。

    “侯爷去哪了?”张维卿好奇地问道。

    “去往和陵了。”

    潘崇彻劳累道:“昭宗的和陵,本以为多年来无人照看,已经是杂草丛生,谁知道我今日去看,却是齐齐整整的,想来是有些人提前做好了准备罢了。”

    “还真是有心了。”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扫

    洛阳城的扩建,最起码也得百万贯。

    按照皇帝的规划,洛阳城的建设,并不是像长安那般只顾规模宏大,而忽略防御。

    换句话来说,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建设三五个卫星小城,分散都城的人口,从而避免城市病。

    像唐朝长安,明清北京,人口规模太大,以致于粮食供应不足,燃料供应不足,大而难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