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55部分

大唐再起-第455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绝对不能随便的一裁了之,更不能以为发点钱财就好了,这样反而是害人。

    “卿家可有良策?”

    “微臣以为,北方残破,荒田无数,可并其为地方屯田。”赵普提了个循规蹈矩的意见。

    “屯田?”李嘉微微点头,算是认可这个建议,不过,他又摇摇头,说道:“中原虽然残破,土地荒芜的也多,但料想修养生息数载,就可恢复,到时候屯田反而成了与民争田,成为弊政。”

    说到这,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双目发亮,笑道:

    “不过,中原虽然不可以,但关中却是可行。”

    “偌大的关中,沃土千里,百姓十不存一,正好可以屯田养民,顺便也能抵御蛮夷,一举两得。”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厘清

    关中从安史之乱到现在差不多两百年了,昔日近百万户口的关中,如今不过二三十万户,人口不过百万。

    土地荒芜了,那些山川也开始慢慢繁盛,不过,人口的减少,并没有让观众粮食自足,反而是藩镇杂多,更是贫穷,劳动力严重不足。

    所以,关中填补一些人口还是有必要的,堂堂的西京长安,不到十万人,说来也可笑。

    况且,从战略角度来看,河西地区,以及西域,都是以关中来作为基地的,关中人口不足,对于西域,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定然会不足。

    北宋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宋初人口不足,汉人让出了生存空间,党项人就会占据了,从而压缩汉人。

    李嘉越想,越觉得可行。

    关中的土地富裕,这些宋兵去关中,他也不可能吝啬,让他们三五成群,建立庄落,开垦荒地,增加赋税。

    能够解除忧患,还能加强对于关中的控制,实在是太好了。

    不过,这事不急,没有高效的官僚系统维持,好事都能变坏事,如今还只能将养着。

    “未来的建设兵团,西域,河西走廊,都可以沿用。”

    越想越美,李嘉感觉自己太过于天才。

    不过,如今养着二十万俘虏,又有三十万的唐军,压力实在太大。

    “陛下,从长沙而来的钱财,已经抵达汴梁,可先奖赏淮南的江南之兵,让其回归故里,如此即可解十万负担。”

    孙钊连忙诉苦道,言语这些江南兵卒,将淮南都快吃空了,还是赶快赏点钱与他们,让他们回家吧。

    李嘉也不得不听从。

    “政事堂与军机处,尽快厘清淮南的功勋,尽快发放赏钱,淮南不能再被糟蹋。”

    李信手底下的浙江府,江宁府以及江西府的兵马,超过了十二万,再加上归降的数万宋军,规模超过了十五万。

    粮食消耗只是一个借口,实在是他的手上掌握那么多兵马,朝廷上下寝食难安,即使他忠心不二,但难保其他人忠心。

    一不小心,江南糜烂,那就是个笑话了。

    通过射声司,李信那里倒是一直安稳,没有什么不好的动静,不过射声司又不是万能的。

    况且,造反这种事,中下层的人物反而是最热心的,胁迫造反的又不是没有,骑虎难下也有之。

    所以,为了避免君臣隔阂,还是尽快地削其权吧!

    皇帝的疑心,永远是最多的,李嘉也不能免俗。

    赵诚率先领会其意思,连忙说道:“如今北伐大功告成,汴梁稳定,可召李侯爷归汴,厘清其功勋,也是应有之事。”

    “那就尽快厘清淮南兵卒的赏赐吧,然后就让兵马回归,劳累了大半年,也该让他们回去修养了。”

    李嘉摆摆手,他是个决策者,干事情还得政事堂来办。

    “说到兵马,某就想起,齐鲁地区,因为宋之苛政,乱民四起,李威并高怀德两人,还在平定,听说乱民的规模达到了百万之巨。”

    “陛下,还是粮食问题。”

    孙钊发言道:“微臣已经严令闽南府,江宁,浙江三府,发粮百万石以海而运,只要粮食一到,民乱自然就会平息。”

    “唉,辛苦江南百姓了。”

    李嘉感慨万千,又出兵马又出粮,还得出钱财,我江南百姓牺牲太多了。

    “为大唐复兴,我想,江南百姓定然不会委屈,反而欢喜异常。”

    赵诚以岭南人的身份,代表江南百姓发表感言。

    众人纷纷颔首,表示江南人值得嘉奖,不过,免税是不可能的,这头大唐奶牛养精蓄锐数十年,该付出时,绝不能怂。

    我北方打了几十年的仗,残破不堪,正需要江南奶牛来接济。

    “就免除江南三府三年的徭役吧!”

    免税的话,到了嘴边,李嘉硬生生地咽了下去,汴梁的供应,洛阳的重建,都离不开江南。

    “陛下英明!”

    众人齐齐歌颂,在场没一个江南人,自然也没有帮忙说话的。

    关中从安史之乱到现在差不多两百年了,昔日近百万户口的关中,如今不过二三十万户,人口不过百万。

    土地荒芜了,那些山川也开始慢慢繁盛,不过,人口的减少,并没有让观众粮食自足,反而是藩镇杂多,更是贫穷,劳动力严重不足。

    所以,关中填补一些人口还是有必要的,堂堂的西京长安,不到十万人,说来也可笑。

    况且,从战略角度来看,河西地区,以及西域,都是以关中来作为基地的,关中人口不足,对于西域,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定然会不足。

    北宋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宋初人口不足,汉人让出了生存空间,党项人就会占据了,从而压缩汉人。

    李嘉越想,越觉得可行。

    关中的土地富裕,这些宋兵去关中,他也不可能吝啬,让他们三五成群,建立庄落,开垦荒地,增加赋税。

    能够解除忧患,还能加强对于关中的控制,实在是太好了。

    不过,这事不急,没有高效的官僚系统维持,好事都能变坏事,如今还只能将养着。

    “未来的建设兵团,西域,河西走廊,都可以沿用。”

    越想越美,李嘉感觉自己太过于天才。

    不过,如今养着二十万俘虏,又有三十万的唐军,压力实在太大。

    “陛下,从长沙而来的钱财,已经抵达汴梁,可先奖赏淮南的江南之兵,让其回归故里,如此即可解十万负担。”

    孙钊连忙诉苦道,言语这些江南兵卒,将淮南都快吃空了,还是赶快赏点钱与他们,让他们回家吧。

    李嘉也不得不听从。

    “政事堂与军机处,尽快厘清淮南的功勋,尽快发放赏钱,淮南不能再被糟蹋。”

    李信手底下的浙江府,江宁府以及江西府的兵马,超过了十二万,再加上归降的数万宋军,规模超过了十五万。

    粮食消耗只是一个借口,实在是他的手上掌握那么多兵马,朝廷上下寝食难安,即使他忠心不二,但难保其他人忠心。

    一不小心,江南糜烂,那就是个笑话了。

    通过射声司,李信那里倒是一直安稳,没有什么不好的动静,不过射声司又不是万能的。

    况且,造反这种事,中下层的人物反而是最热心的,胁迫造反的又不是没有,骑虎难下也有之。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横切与竖切

    河南府,山东府,这是目前大唐控制最强的地方,一个是洛阳所在,驻兵二十万,一个人乱民四起,李威不断地镇压中,豪右们自然心思朝廷。

    “陛下,为何山东府名山东?”胡宾王沉默了太久,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个三十出头的男子,从进士,到转运使,再到总转运使,不过十年,就距离宰相一步之遥。

    朝野瞩目。

    听到其之问询,众人纷纷抬头,双目中也满是好奇。

    “其山东地界,古时泰半属于齐国,而地多在泰山以东,所以就叫做山东府。”

    李嘉心想,我哪里知晓,后世习惯了,就这样来呗!

    索性,他对于地图山脉倒是了解颇多,研究了好一会儿了,这才随口说道。

    众人恍然,这个解释倒是颇为合理。

    随即,众人又商议如何处理关中地区。

    关中八百里山河,若是归纳为一府,就容易形成割据势力,还是分隔为好。

    李嘉却不赞同,他言语道:“关中多年来战乱频繁,虽然地方广大,但人烟稀少,而是,其水渠纵横,无论是修缮治理,都要齐心协力,分割开来,更不容易治理。”

    “潼关,武关尽归河南府,关中虽然四塞之地,但也不见得多么危险,反而容易成腹心之地。”

    于是,李嘉又将秦凤四州之地,划归兴元府,又将通远军,保安军,庆州,灵州等,成立陇右府,治在灵州。

    冯继业依旧驻守灵州,而李嘉却没有多放心,直接参沙子,将几个藩镇州县合并成府,派遣知府监督。

    剩余的地方,则以长安为中心的十三县,成立京兆府,剩余的地界,则以耀州为府治,为陕西府,取名自陕州以西。

    而河东地区,包括晋州,绛州,慈州,璐州,麟州、府州(折家军)等,包括北汉这一片地界在内,为山西府,顾名思义为太行山以西。

    取消了河东的命名。

    河东这个鬼名字,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至于河中府,以及解州,因为其存有解池,大量的盐,所以直接划归河南府,河中府改名为河中州。

    而河北府,则治在冀州北为幽州,西为赵,邢,磁,相等州,比邻太行山,约为二十一州,算是规模最大的府了。

    最后,就只剩下淮海地区了。

    基本上就是后世安徽与江苏的地界。

    到这时,众人有了两种建议。

    以孙钊为首的人认为,这一片淮海平原,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方,土地肥沃,百姓富庶,为了更好的收税,可以将其划归为一府,为淮海府。

    至于府治,则在庐州,其处于正中,又拥有巢湖,极为便利。

    但,首相赵诚却明确反对:“庐州,扬州等淮泗之地,地方千里,坐拥两河,而且,又拥有厚利的淮盐,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要紧之力。”

    “再之,淮海之地,又有丹阳兵古今闻名,钱、兵两得,若是不管不顾,怕是会遗祸子孙。”

    “微臣以为,可以徐州为治,颖,泗,亳,寿,庐州等为州,设立淮海府,再以扬州为府治,以舒州,黄州,无为军,滁州,和州,泰州等,成立淮扬府。”

    “如此,即可安稳如山。”

    听到这番话,李嘉莫名的想笑。

    赵诚不愧是江南的民意代表,上千年来,帮徐州圆了独立建省的梦,把江苏一分为二,安徽一分为二,极为碎片化。

    如此,富庶的淮海地区,一分为二,差不多横切,把淮河南边附近,沿着合肥的那条线,切了一刀。

    终于,谁都有入海口了。

    不过这样一来,带来了麻烦也不少。

    因为,这样不是沿着山川来分的,治理困难。

    比如,徐州管辖着庐州,濠州,光州,还得跨越淮河,那是相当的费劲,容易造成地方离心力,不容易收税治理。

    而淮盐之利,又都汇聚到了扬州,反而造就所谓的淮扬府更加膨胀富庶,而其,其西达安,黄二州,东达扬、泰,长度跨域两千多里,怎么治?

    况且,李嘉从后世来,已经看惯了安徽与江苏的地图这般横切,是极为不痛快的。

    思量再三,李嘉直接让人把地图拿出来,按照记忆中的地界,直接用手指道:

    “把浙江府的苏州,湖州,秀州,划归与江宁府。”

    众人抬目一瞧,这是在削弱吴越国的影响力,很好。

    “又将徐州,海州,泗州,与扬州,泰州,楚州,通州,涟水军,共八地,组成淮扬府,治在扬州。”

    “随即,又以宿州,亳州,颖州,光州,舒州,濠州,庐州,无为军,滁州,组成淮江府,治在合肥。”

    安徽与江苏的雏形出来了,李嘉松了一口气,强迫症终于好了。

    至于后来的南京,镇江,常州,苏州等江南,就组成江宁府。

    安徽没了皖南,江苏没了苏北,苏南与皖南凑成了一对,组成了淮扬府。

    看起来淮扬府很强大,但在徽商没有起来的时代,皖南山地多,属于穷地方,一穷一富,搭配起来很合适。

    “至于汉阳军,鄂州,蕲州,光州,黄州,安州,郢州,复州,全部划归到荆南府,不对,荆南得改名,叫湖北府,意为洞庭湖之北。”

    湖北的襄阳以北地区,则属于河南府,京畿之地。

    “呼——”李嘉松了口气,他么的,终于恢复了熟悉的面目了,真是太痛快了。

    一旁的中书舍人,则马不停蹄地记录着,这是皇帝御口亲言,不出意料的话,就会成为事实上的府。

    几位宰相目瞪口呆,皇帝如此草率的划分,让他们格外的怀疑。

    如果赵诚是横切,那皇帝就是竖切,一样的令人怀疑人生。

    “这——”赵诚结巴了几句,说道:“陛下,这是否有些草率了?”

    “不草率!”李嘉摇摇头,说道:“淮海地区淮盐之地太盛,不宜一体,分为东西江半最为合适,山川为隔,在这里并不适合。”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适合的,就这样办吧!”

 第一千零三十章无题

    如此一来,偌大的北方,就被划分为河北府,山东府,山西府,京兆府,陕西府,陇右府,河南府,淮海府,淮扬府,共九府,如果包括还没收复的幽州府,那就是十府。

    在南方,则是巴东府,兴元府,西川府,湖北府,长沙府,湘西府,江西府,江宁府,浙江府,闽南府,岭东府,广州府,岭西府,十三府之地。

    共约二十三府。

    如果加上黑水都护府,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如此就形成了二十六个一级行政区。

    换句话来说就是需要二十六套班子。

    以府来算,最顶级的五人,以知府为核心,掌管民政,军都司指挥使掌管驻军,转运使掌管钱粮转运,通判掌管督察诉讼审案,以及巡检司掌管巡检兵卒维护治安。

    知府为正四品,其余的四人为从四品,平日里各管一摊,紧急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