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496部分

大唐再起-第496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狄剑的到来,他飞快地露出激动的神情,抢先几步上前,对着狄剑道:“臣等盼天使,如盼甘露,近百年来,沙州百姓,终于见到大唐天使了!”

    说着,其老泪纵横,颇为伤怀。

    狄剑很明白政治诀窍,立马就从身后,拿出被木匣中珍藏的圣旨,不由得摊开,高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曹元忠,世代守土于西边,尽心与王室……”

    “特,授予曹元忠归义军节度使之职,特加河西观察使之任,赐予锦袍银授,并加以西宁侯之位……”

    “微臣叩谢皇恩——”曹元忠口中言语,但却一时间没有起身。

    他正奇怪,圣旨开头,怎么没了中书门下字样,面色立马些不虞,他以为这是白板圣旨,对他来说,是一种羞辱。

    “族长,并非白板,中原圣旨都是这般样式!”曹庄看着跪下的曹元忠一时间没起来,立马就明白了其心思,连忙解说道。

    “陛下隆恩,臣等不胜感激!”

    被搀扶着,曹元忠笑容满面地起身,轻声道:“朝廷圣旨样式变了,在下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

    “哦!”狄剑也反应过来,看着周边人异样的目光,他不由得解释道:“大唐再复后,朝廷圣旨就不再以中书门下开头,西北闭塞,怕是不曾知晓。”

    这般,周边的官吏这才展露了笑容。

    随之,节度府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宴请,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到了,对于唐使的到来,可谓是极为热情。

    而曹元忠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当众问道:“朝廷不曾忘却我等遗民,我等万分激动,敢问天使,朝廷几时打通西域,再复安西四镇?”

    狄剑见到众人期盼目光,沉吟片刻,他不由得说道:“陛下对于西进,一向是极为看重的,灵州的冯节度,也不停地厉兵秣马,关中也在不断地增兵,只要有了合适的时机,必然会有所行动。”

    虽然没有明确的诉说时间,但却强调朝廷的准备,表现一直在努力,只是等待时间,准备着。

    “真是太好了!”即使没有明确的回答,但这番话,已经让曹元忠感到满意,他不由得感怀道:“某已经年迈,不知何时就会进土,只是张公恢复的国土,归义军的十数万百姓,不能再被吐蕃回鹘人蹂躏。”

    “只要大唐愿意西进,我等归义军,会为之流尽最后一滴血。”

    众人也是欢喜,在在战争不断的西北,拥有一个庇护,是多么的难啊!

 第1122章于阗

    一觉醒来,狄剑就怀中就抱着一位娇小的美女,这是昨夜床榻上自带的,他憋了几个月,一股脑的发泄出来。

    再者说,来到沙州,待不少的日子定然是要有个女子服侍。

    “恩,眼珠不是褐色的,不是蕃婆子。”

    狄剑点点头,对于所谓的西域胡姬,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还是汉人女子好,一手可握,温柔似水。

    “奴家服侍您!”少女也不羞涩,瞪大眼睛,似乎想看看天使有何不同,直挺着身子为他穿衣,然后轻声道:“自今日起,奴家就服侍您了,天使您认为如何?”

    “行罢!”狄剑瞅了一眼床榻上的梅花,事实上,处不处的无所谓,咱大唐不忌讳这个,能生儿育女就行,不过锦上添梅花,还是让人舒服的。

    “你暂且歇息吧,我去说说!”

    狄剑也没有儿女情长,直接甩了甩裤腰带,就直接离去。

    偌大的节度使很是宽敞,一眼望去,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黄色,似乎沙漠中,总是逃脱不了这个颜色,他看的都厌烦。

    一路上,侍女仆人很是恭敬,狄剑走路带风,出了府邸后,带着肉食酒类,回到属于骑兵的营地。

    一边犒赏,狄剑一边拎起酒水,说道:“这葡萄酒,与咱们的酒不同,甜滋滋的,吃的痛快,应有尽有,也不虞喝醉,大家尽情的吃,休息几日。”

    “指挥使,咱们以后真的在这黄沙满地的地方住下?”某个都头满脸犹豫道。

    “这还有假?”狄剑知晓,众人离乡多日,对于西北还是待不惯,不由得鼓励道:“只要大家伙多多杀敌,某就做主,一人找个婆姨,汉人,胡人都行。”

    “要我说,还是胡人好,屁股大能生儿子!”

    “指挥使,那绿眼睛的,夜里醒来,不得吓死人勒!”

    “人家奈子大,儿子吃个痛快能长个!”

    ……

    谈起女人,众人的思乡之情就淡了许多,狄剑又多多安慰,为众人娶妻的心思,越发的浓厚起来,只有在这里安了家,才算真正的安稳。

    在沙州城中,他这个兵马使,也有自己的衙门,他故意要在军营附近的,日常操练也方便些。

    城内的居民,这几日都是好奇之色,议论之声不绝,箪食壶浆者不再少数。

    而更多慰问的,反而是和尚寺庙。

    沙州的寺庙,源源不断地送上酒肉过来,许多牛羊,骆驼,堆满了军营,毫无吝啬之意。

    狄剑很是疑惑,按照道理来说,和尚对于大唐的旗号,应该是最淡然的才对啊!

    不过,他连续问了几次,这才隐隐约约有避讳,护佛等词,让他更加的疑惑。

    无奈,他只能找到了曹庄,这位去往中原的使臣,算是他唯一的朋友了。

    曹庄沉吟片刻,这才说道:“所谓的护佛,说的喀喇汗国。”

    原来,在中亚以锡尔河畔的怛罗斯为中心的喀喇汗国,原本信奉信奉佛教与摩尼教,可在神武元年(960),穆萨·阿尔斯兰汗,竟然强制国民信奉绿教,二十万帐突厥人一夜改信。

    这让于阗国王李圣天格外不满,回鹘人与于阗王国都信奉佛教,也是佛教同盟。

    于是,在神武三年(962),在喀什噶尔的佛教徒求救下,于阗的唐式步兵与高昌回鹘派来的骑兵一起,包围了喀喇汗国的首都。

    由此,也拉来了喀喇汗于阗战争。

    于阗人收留大量的唐兵,保持着安西时代强大的步兵方阵,高昌回鹘,也称作西州回鹘,则擅长轻骑兵,一静一动,相互配合之下,保持着上风。

    但,喀喇汗国实在是兵马强健,又是绿教加成,两国联合才能占据上风,单独对战,可想而知。

    所以,眼见着喀喇汗国越发的强势,即使相隔上千里,归义军的佛教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绿教并不像摩尼教,也不像拜火教,其天然的赶尽杀绝特性,让归义军惶恐不安。

    所以自然而然,大唐这个粗腿,就成了佛教的救命稻草。

    多一个援兵,也是好上一分。

    “喀喇汗国?”狄剑疑惑道,他从来没听过这个国家,绿教也不曾听闻,不过,自小就对佛教熟悉的他,对于这个所谓的绿教,自然就天然的厌恶起来。

    打心底,他就绝对此国划入了敌对行列。

    “可惜,先于阗国王李圣天殿下逝去,不然哪有喀喇汗国的威风。”

    曹庄摇摇头,一脸无奈。

    “对了,您到来,让整个西域为之震撼,于阗国王殿下,高昌回鹘,怕是都会派遣使臣过来,你要有所准备才是。”

    “西域,虽然久不曾听闻大唐之声,但却大唐的威势,却久久不曾散去。”

    果然,此话不假,于阗使臣第一个来到沙州,一见到狄剑,就满脸喜色:

    “于阗国李褚星,见过大国天使——”

    所谓的大国,乃是称呼唐朝的尊称,于阗前国主李圣天在位时,不仅尉迟姓改成李姓,还在国内移风易俗,推行汉化。

    狄剑一见其使,只见其褐眸黑发,鼻梁高挺,五官突出,须发茂盛,戴着一顶璞头,穿着宽松的汉袍,整个人看起来极为怪异。

    但,周边的人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他也只能认下。

    “于阗国久盼大国,前国主心心念念多年,不闻大国消息,一直深为抱憾,直至数年前,又传闻说大国已再起于南方,前国主大笑而去……”

    “今日得见天使大驾,真是三生有幸?”

    “某代陛下收下贵国好意。”狄剑尴尬地摆摆手,然后颇为豪爽道:“虽然在中原,但却对于于阗国早就有所耳闻,皇帝陛下再三称赞,某也是心系良久。”

    随即,狄剑当着众人的面,又将皇帝乃睿宗长子,薛王李业之后的宗谱说了出来,然后又将其一统中原的事迹夸赞不已。

    到了这时,为了恢复大唐的威势,他大声道:“如今,大唐有民三千万,精兵百万,正在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意图打通西域,恢复通商,某只不过是来打个前站罢了!”

 第1123章胡姬

    规模上千的队伍从洛阳出发,经过观众,又去往了灵州。

    陇右府,是朝廷目前设置最西的府,辖地也很狭窄,无外乎朔方镇的灵州,盐州,以及通远军,还有党项静难军罢了。

    事实上,在如此狭窄的地区,知府等官职根本就无人担任,也是为了顾及冯继业的想法,没有安排官吏。

    作为朔方仅存的两州,冯继业继承父业,担任朔方节度使近十年,如今年不过四十,可谓是年富力强。

    只是,如今冯继业感觉到自己统治地位,有些动摇,越发的力不从心了。

    当然,他也知晓,这一切在他弑兄夺位那一刻起,就让他丧失了大义的名分。

    所以,他事中原殷勤,就是想要皇帝来为自己背书。

    前不久,皇帝出使沙州的队伍到来,他可是极尽殷勤,面面俱到,补给,向导,甚至还发放书信,为他们保驾护航。

    只是,如今,他颇为惶恐的是,中高级的将领,都开始对他不满了。

    这下子,他终于慌了,灵州这地方也没多少油水,贫瘠不堪,还是得换个地方。

    有鉴于此,他特地派人去往环州通远军,请教新任半年的通远军防御使,郭守文。

    通远军,治环州。

    书信到的时候,郭守文正在带着兵卒,进行一场围猎。

    跑了一身汗,才觉察到了灵州的书信,对于冯继业这种想要移镇的心思颇为诧异。

    西北这地方虽然贫瘠,但地方财政自主,朝廷鞭长莫及,可谓是一方土霸王,自由快活的很。

    尤其是对于郭守文来说,三十多岁就镇守一方,担任节度使之职,要知道,在两年前,他不过是个团练使罢了。

    所以说,哪怕是半路上车,也是一种幸福。

    “移镇?”郭守文诧异道,随即又问向自己的推官,说道:“冯继业连灵州也待不下去了?”

    “冯节度,的确是快待不下去了。”

    推官闻言,不由得笑道:“且不提他弑兄夺位,就言语其贪鄙而吝啬的性格,就难长远。”

    “哦?怎么说?”郭守文有了兴趣。

    “这位冯节度,继位以来,最热衷就是敛财,而且,其尤喜欢,带领手底下的军队,去劫掠羌人,蕃人,党项人,掠夺了大量的牛羊,奴隶。”

    推官继续说道。

    “结果,其手底下的军队出动,累死累活,大部分的收获反而都进了他的腰包,如此一来,怎能获得兵卒的支持?”

    “在外,由于其贪婪无度,索取甚多,各部落羌人等,都厌恶其人,很是敌对。”

    “在这种情况下,内外交困,他冯继业,仅凭借着朝廷的力量,坚持如今已经实属不易了。”

    闻言,郭守文不由得愣了,他意外,这种人在中原,早就被推翻了,怎么可能还能坚持十年:“不曾想,冯继业如此吝啬,难怪朔方上下不满。”

    随即,他又看起来地图,冯继业这般作,还维持许久,还真是有道理的。

    灵州以西,为河西镇,六谷部所在,北面是党项人,南边是蕃人,羌人,只有东边是盐州,然后是通远军。

    在这种压力下,朔方军岂敢内斗,这是为异族找空隙,而且,冯继业虽然为人不咋地,但打仗却是凶猛,威名镇压一时。

    “会府可以帮他!”推官此时低下头,轻声道:“既然冯节度要离去,那定然阻拦不得,只能就坡下驴,会府作为中人,上一奏书,言语一二,可谓是一举两得。”

    “哦?”郭守文闻言,微微一愣,说道:“何来的一举两得?”

    “一来,冯节度虽说移镇,但朔方可谓是冯家几十年来的根基,其不亚于主动献土,定然会高爵厚禄,得一人情,岂不美哉?”

    “二来,西北边塞,乃是关中屏障,不可马虎,朔方乃是朝廷重镇,除了亲信重臣外,还得能力上佳,陇右府上下,除了会府,还有何人担任此任?”

    “你说的对!”郭守文越想,越觉得可行,他能文能武,又靠近朔方,岂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况且,你忽视了一点!”

    郭守文矜持的一笑,然后又掩饰不住激动地心情:“前不久千骑西去,如今又安抚关中,甚至恢复了军屯,想必是朝廷在储备粮草,恢复元气。”

    “这般,岂不是为了西北吗?此乃建功立业的桥头堡啊!”

    他如今不过3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立功勋,可得抓紧机会,小小的子爵,可不能让他满足。

    通远军治一州,而朔方治两州,地盘和实力,扩充了数倍,这就足以让他眼色了。

    这般想来,他提笔写信,将自己的意思直白地告诉冯继业,并且教授他正确的做法。

    冯继业收到郭守文的书信后,仔细研读了数次,不由得点头赞叹:“郭将军,可真是金玉良言啊!”

    说着,他不由得踱步而行,高兴道:“若是直白的上书,怕是朝廷都会起心思,如他这般,写我不耐风沙,气喘甚急,想必是一看就知晓我心思。”

    “况且,其言语,圣人年轻力壮,甚是贪欢,后宫佳丽三千,但哪能有胡姬风情?”

    “如此一来,定然会十拿九稳了。”

    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礼物,冯继业上书朝廷,诉说自己的期望。

    政事堂对于冯继业的上书,第一时间进行的商讨,然后联袂去往皇宫,找寻皇帝商议,

    朔方镇别看如今如此落魄,但可是与安西军共同组成了平叛大军,甚至占据主要兵力,后来也是由于势力庞大,不断地拆分,才形成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