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来,也是在间接说明,其李煜名为宗室,实质上却并不是,毕竟国号为齐,又不是唐,点出了这一笔。
这种春秋笔法,史学家们已经运用的很是纯熟。
李嘉仔细回想,微微一笑,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很好,就这么写吧!”
“对于其他的小国,也莫要忽略,如岐,燕,闽等,也要好好思量,删减,虽然不一定要所有人满意,但一定要真实!”
“微臣明白!”赵诚点头,沉声道:“一定保持真实。”
“嗯,退下吧!”李嘉摆摆手,笑道。
随之赵诚的离去,李嘉这才缓了口气。
说真的,实在是太热了,尤其是穿着这一身衣服,在这般时期,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我这个皇帝,实在是太称职了。”
休息了一个中午后,王溥则找了过来,主要是想商量一下《大唐刑统》法律的编撰。
前面也说了,郭荣是个英明有为的皇帝,其编撰的《大周刑统》,可谓是封建时代典型的法律典型,大唐刑统基本上是按照其来编撰的。
比如,大周刑统最先进的一条,应该是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的盗窃类犯罪行大三次改过制度。
所谓三次改过,就是政府给盗窃犯三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并曾经官司推问伏罪者,不问教前后毗小多,并决杀”。
偷一次,坐牢悔过;偷两次,坐牢悔过;偷三次,哪怕只偷一钱,杀!
郭荣的逻辑非常清楚:我给了你两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你都置之不理,那么不会再给你第三次机会。
郭荣对犯人非常严厉吗?其实不是,郭荣有一点其实做得非常好,那就是他非常尊重犯罪分子在监狱中的人权。
甚至可以说,犯罪分子在周朝监狱中的生活是幸福的,某种程度上,周朝罪犯的生活水准要强于被美化过度的宋朝百姓,至少他们不会饿肚子。
江南一带,一开始是为杨行密所建的吴国(902),定都扬州。
后来,建国第五年,徐温发动政变,次年弑杀第二任吴主杨渥,立杨隆演为主。
之后,顺义七年(927年)徐温死,养子徐知诰继任其权位,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
徐知诰,就是李昪。
天祚三年(937年),李昪称帝,国号齐,后来恢复本姓为李,国号为齐。
说实话,李昪继承的是徐温的政治遗产,他以养子的身份继承,与郭荣继承后周江山,是一模一样的。
五代养子具有继承权,这是公认的。
但,李昪登基为帝后,却把自己的姓氏改回为李,这就相当于过河拆桥,令人窒息,挑战传统的操作。
所以,实话实说,所有人是很鄙夷的。
而如今,史书中,却把南唐,国号默认为齐,也就是后齐,这就意味深长了。
一来,是不认可李昪的行为,进行拨乱反正。
二来,也是在间接说明,其李煜名为宗室,实质上却并不是,毕竟国号为齐,又不是唐,点出了这一笔。
这种春秋笔法,史学家们已经运用的很是纯熟。
李嘉仔细回想,微微一笑,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很好,就这么写吧!”
“对于其他的小国,也莫要忽略,如岐,燕,闽等,也要好好思量,删减,虽然不一定要所有人满意,但一定要真实!”
“微臣明白!”赵诚点头,沉声道:“一定保持真实。”
“嗯,退下吧!”李嘉摆摆手,笑道。
随之赵诚的离去,李嘉这才缓了口气。
说真的,实在是太热了,尤其是穿着这一身衣服,在这般时期,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我这个皇帝,实在是太称职了。”
休息了一个中午后,王溥则找了过来,主要是想商量一下《大唐刑统》法律的编撰。
前面也说了,郭荣是个英明有为的皇帝,其编撰的《大周刑统》,可谓是封建时代典型的法律典型,大唐刑统基本上是按照其来编撰的。
比如,大周刑统最先进的一条,应该是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的盗窃类犯罪行大三次改过制度。
所谓三次改过,就是政府给盗窃犯三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并曾经官司推问伏罪者,不问教前后毗小多,并决杀”。
偷一次,坐牢悔过;偷两次,坐牢悔过;偷三次,哪怕只偷一钱,杀!
郭荣的逻辑非常清楚:我给了你两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你都置之不理,那么不会再给你第三次机会。
郭荣对犯人非常严厉吗?其实不是,郭荣有一点其实做得非常好,那就是他非常尊重犯罪分子在监狱中的人权。
甚至可以说,犯罪分子在周朝监狱中的生活是幸福的,某种程度上,周朝罪犯的生活水准要强于被美化过度的宋朝百姓,至少他们不会饿肚子。郭荣对犯人非常严厉吗?其实不是,郭荣有一点其实做得非常好,那就是他非常尊重犯罪分子在监狱中的人权。
甚至可以说,犯罪分子在周朝监狱中的生活是幸福的,某种程度上,周朝罪犯的生活水准要强于被美化过度的宋朝百姓,至少他们不会饿肚子
第1127章八议
大周刑统体现了郭荣的仁义一面,而同为蓝本的宋刑统,也体现了赵匡胤的仁。
比如,赵匡胤将流徒杖笞等刑罚折合为相应的脊杖或臀杖,俗称折杖法。
也就是说,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换成臀杖或脊杖,笞杖刑一律折换成臀杖,杖后释放;徒刑折换成脊杖,杖后释放……
换句话来说,其实相当于减轻了刑罚,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
对此,李嘉倒是认同的,封建时代的刑罚,着实太过于残酷,些许错误,就是家破人亡。
不过,在流放一这方面,李嘉却并不打算缓解,亦或者说,他准备将流放扩大规模。
一般流放的人,都是谋反,谋逆等罪行,但李嘉却认为,一定要将贪污受贿的官吏,也要流放。
王溥不解,因为这是对官员的重刑,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他这个位置,自然要为同阶层的人考虑。
而李嘉,也需要在法律上浓墨重彩的留下一笔,让后人谨记。
“贪污民脂民膏,还有理呢?”
李嘉愤愤不平道:“这些人岂能一罢了之,既然享受了多年的福分,那么就得还回来,再享受多大的苦楚。”
王溥也搞不清楚皇帝为何这般仇怒,贪污受贿也不是啥大罪,太过于严酷,反而动摇根基。
委婉劝说了一番,但皇帝丝毫不领情,反而义愤填膺道:“在我看来,自曹魏始,整个法律,就丧失了根本,公平公正全无,唯独成了皇亲国戚,勋贵高官的庇护之地,岂能纵容?”
“此次刑统,我有一言,你须得听之!”
皇帝双目炯炯有神,配合棱角分明的脸,显得格外的有气势。
“臣下岂敢不遵?”王溥低头拜下。
“好!”李嘉点点头,说道:“在法律这方面,某懂的不多,但却知晓,其有一条“八议”之法,可谓是顽疾,你须得与我去掉。”
“大唐刑统中,不得有这一条。”
“这……”王溥心神荡漾,激动莫名,情绪都难以控制。
“八议“是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
庇护统治阶级成员的罪行,规定如议亲(皇亲国戚)议能(有大才能者)议功(对国家有大功者)等八种人,给予减免刑罚特权的特别审议。
于是。在封建时代,“八议”之法便成为皇亲国戚功贤故旧贵族官僚等八议之人逃避和减轻封建法律制裁的护身符,八议之人犯罪可以堂而皇之有法可依地享有“议请减当免”的特权。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在古代,根本就是个笑话。
所以,你在古代,见到的官吏被杀,都是大不逆等大罪,因为贪污而被杀的几乎没有。
到了朱元璋时期,“八议”就成了笑话,杀官如屠狗,比如驸马贩盐,在唐宋,根本就没人管,就算有罪,罚酒三杯完事,这是议亲。
老朱则不管,直接让自己女儿当了寡妇,这在当时是何等的卧槽。
这个时候,八议某种程度就被废黜了,例如廷杖,明朝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而明朝皇帝想打就打,根本就没理由。
八议被废了吗?
并没有。
八议由常态,变成了特权,一切均由皇帝“临时酌量特予加恩”的皇恩浩荡。
维护贵族官僚特权的“八议”之法,就再也没有了。
这也能解释唐宋时期,为何党争剧烈,却少有人死,不是领头的不想,而是法律设置了门槛。
有八议在,官员死不了。
扯远了……
对于政治家来说,八议的存在,实际上就破坏了法律的公平,也是相当于给朝廷养硕鼠。
官吏还在其次,皇亲国戚,勋贵们才是大头,因为官吏至少有御史监督,而他们并没有。
所以,王溥听闻这话,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说道:“陛下,如此一来,怕是引起朝野议论,平添几分波折。”
“怕个甚?”李嘉摆摆手,说道:“他们没有资格指三道四,刑统乃是按照我的意思来书写的,他们敢逾越不成?”
“些许聒噪,莫要理会就是。”
作为开国皇帝,李嘉只是懒得进行大案,宣示权威罢了,一旦他想,朝堂清空他都不怕。
无他,三只腿的蛤蟆不好找,想当官的大把的都有。
像李信,潘崇彻这种,南方长期的崇文抑武,所以知道收敛,那群北方的将领隔了一层,更是不敢露出马脚来。
见到皇帝这般说,王溥才恍然,这些时日以来,他都快忘记了,皇帝是武将出身,只是长得脸嫩,像个文人罢了。
想到这,他不由得笑道:“有陛下撑腰,老臣自然全力以赴。”
皇帝点点头,说道:“下去罢!”
这场见面的话,自然没有透露出去,但王溥在修撰大唐刑统,即使再低调,但八议的抹除,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
高层武将,国公侯爵都不敢言语,文官态度不明,唯独那些皇亲国戚们颇有些难以接受。
而偏偏,这些皇亲国戚们,泰半都是亡国之君。
如荆侯,文安郡公,淮海郡王(蜀),长沙王府(吴越)等,皆为惶恐。
他们以为,皇帝废黜八议,准备向他们这些亡国之君开刀了。
对此,李嘉也有了应对,他借国丈周行武入宫探视皇后之际,随即向他说明,让其宽慰勋贵们的心。
对此,周行逢也不含糊,他直接召集这些人,满口言语道:“最近那些子流言,你们莫要信,莫要瞎想,越想越离谱。”
“八议之制,本就不符,如今罢黜,也是顺应民心的,只要你们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凭借着你们的爵位,哪个敢难为欺负你们?”
“你们不欺负别人就行了。”
“罢黜八议,就是想让你们莫要仗势欺人,普通的百姓容易吗?我就是农夫出身,种了几十年的田,最恨的就是仗势欺人之辈。”
周行逢粗鲁的这样一说,这些人才缓了口气,只要不是针对就行。
“哼,八议废黜,依法而行,莫要被抓,到时候,陛下的眼睛可揉不进沙子!”
第1128章中秋宴
神武九年的中秋节,依旧是规模浩荡。
这是在洛阳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新修缮而成的大明宫,也真正的让文武百官们见识到了。
巨大的宫殿群,占据了整个皇城的四分之一,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前朝的中心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内庭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30余所。
由于属复国,李嘉也没有心思瞎起名,也是为了昭示正统地位,李嘉完全按照前唐时期的宫殿来取名。
整个皇城,也如前唐一样,分为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处。
大明宫属于举办典礼所在,也是昭示大唐富足,皇帝权威,规模最宏伟壮观,皇帝和主要的后妃居住在此;太极宫则属于东宫所在,也是皇子们学习的地方,跑马场,书库等,也在于此。
最后的兴庆宫,则被李嘉认为是存储地,内库,书房,以及私人空间,都在这里,属于皇帝的私地,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更为重要。
外朝所在含元殿,则承担此次重任。
不过,此次中秋,除了文武百官,皇亲贵戚外,皇帝还下令,要求各州举荐三名地方孝义贤良入京,一同参与这项中秋宴会。
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与民同乐。
实际上,对于李嘉来说,他屁股坐在皇位,一举一动都具有深意。
地方贤良怎么来的?还不是靠州县官吏的举荐吗?
举荐的人,不用想,都是地方的实力派。
李嘉的心思也很明确,他想要稳定统治根基,就得拉拢这些地方实力派。
豪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听话的豪强,就是好人。
中秋晚宴,不过一些位置,就能拉拢地方,更是能够促羊皇帝的名声,惠而不费的事,李嘉一向喜欢做。
对此,许多人出声反对:“地方举荐之人,鱼龙混杂,一旦有所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而李嘉则不以为然,且不说这些人家族庞大,就说搜身等行为,就断绝了刺杀这种事,况且,皇位的位置高高在上,侍卫左右看顾,哪有那么容易刺杀。
在皇帝的一意推行之下,这件事很快地就通过。
只不过,局限于时间,覆盖范围也只是河南府,洛阳,河北府,陕西府,长安,这须地罢了。
都是属于北方,其寓意不言而喻。
虽然不过中午,但兴安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的马车,但却井然有序,不见丝毫的差错。
这时,一辆略显素色的马车,缓缓地来到,进行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