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521部分

大唐再起-第52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萧氏,则是因为耶律阿保机认为辅助自己乙室、拔里跟萧何一样,所以改其为萧氏。

    也算是个冷知识吧!

    “那我能有个什么姓氏?”拔里问道。

    “你们说弃里斤部,弃,不好听,那就以齐为姓吧!”

    男人随口说道,然后登记下齐拔里的名字。

    整个百户,每个成年男人都被登记,每一帐的人数,也详细记载。

    忙活了近一个月的功夫,杨廷璋则发书信来幽州向皇帝报喜:“不过月余,为王庭揽民五千帐,檀、儒、顺、蓟等州,连成一片,改名换姓不可胜数,幽云形势骤变,胡人不敢猖獗,汉人士气大涨,几近颠覆!”

 第1186章

    除了王庭外,因为年贡,也就是以丁抵贡的施行,这段时间内,幽云地区的部落,则有了近三千人。

    如此,粗略的计算的话,十比一,起码有三万帐牧民,在整个幽云地区生活。

    如果直接征召,弄个两三万人跟玩似的。

    但,披着劣马,没有军纪,以及意志力的骑兵,还算是军队吗?对付流民还行,欺负步卒也勉强,但对上真正的骑兵,就只是被虐了。

    “杨廷璋干的还是不错的!”

    李嘉轻声赞叹道,短短的月余功夫,就组建了一个五千户的王庭,这在草原上,也是一个中等部落了。

    不过,还不够,偌大的草原,部落就跟天上的星辰一样多,与契丹六部相比,更是差距明显。

    凝聚力也不强,属于那种一打就散的类型。

    “取汉姓还不够,还得改变他们的方式,让他们定居下来。”

    皇帝沉声说道,述说着自己的想法。

    而且,只有百户没有千户,无法进行统筹协调,还得派遣一些人手去,统御他们。

    李淮认真地听着,对于皇帝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他已经不再质疑了。

    至少,这能顶一些用处。

    “陛下何不用八旗?”

    李淮认真地说道:“在南方,那些蛮人们,因八旗趋势,蓄奴,占地,一个个都成了富翁,任由朝廷驱使,用在草原上,不是很好吗?”

    “你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合情理!”

    李嘉摇摇头,说道:“草原上的草场是有限的,他们若是立了功勋,必然会想要草场组建自己的部落,而不是跟蛮人一样,喜欢与汉人定居,待到我没有草地时,就是他们的反抗机会。”

    “况且,蛮人腐朽而定居,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增加编户,但胡人们腐朽,就是损失了一大战斗力,我并不想养废他们!”

    “拥有一支长期保持战斗力骑兵,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幸事。”

    李嘉轻声解释道。

    八旗外加宗教,再加上旗盟制度,这让蒙古草原部落被锁死,的确是把蒙古人驯服了,载歌载舞了,但却与北京城的八旗一样,都给养废了。

    后来面对咄咄逼人的哥萨克骑兵,蒙古骑兵立马就萎缩了,混吃等死,数不尽的财富送上门,怎能保持住?

    所以最终目的为腐朽的八旗,并不在李嘉的考虑之中。

    目前来说,不断地壮大骑兵,以及对胡人部落进行切割,才是主要目的。

    人为的将胡人,分割为王庭与非王庭,分而治之,互相拼搏,这样的平衡之术,才能保持草原的稳定。

    当然,对于自己治下的部落,李嘉就非常想要将他们纠集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凝聚一起,共同对付契丹人,在草原上开疆扩土,岂不美哉?

    除了王庭外,因为年贡,也就是以丁抵贡的施行,这段时间内,幽云地区的部落,则有了近三千人。

    如此,粗略的计算的话,十比一,起码有三万帐牧民,在整个幽云地区生活。

    如果直接征召,弄个两三万人跟玩似的。

    但,披着劣马,没有军纪,以及意志力的骑兵,还算是军队吗?对付流民还行,欺负步卒也勉强,但对上真正的骑兵,就只是被虐了。

    “杨廷璋干的还是不错的!”

    李嘉轻声赞叹道,短短的月余功夫,就组建了一个五千户的王庭,这在草原上,也是一个中等部落了。

    不过,还不够,偌大的草原,部落就跟天上的星辰一样多,与契丹六部相比,更是差距明显。

    凝聚力也不强,属于那种一打就散的类型。

    “取汉姓还不够,还得改变他们的方式,让他们定居下来。”

    皇帝沉声说道,述说着自己的想法。

    而且,只有百户没有千户,无法进行统筹协调,还得派遣一些人手去,统御他们。

    李淮认真地听着,对于皇帝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他已经不再质疑了。

    至少,这能顶一些用处。

    “陛下何不用八旗?”

    李淮认真地说道:“在南方,那些蛮人们,因八旗趋势,蓄奴,占地,一个个都成了富翁,任由朝廷驱使,用在草原上,不是很好吗?”

    “你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合情理!”

    李嘉摇摇头,说道:“草原上的草场是有限的,他们若是立了功勋,必然会想要草场组建自己的部落,而不是跟蛮人一样,喜欢与汉人定居,待到我没有草地时,就是他们的反抗机会。”

    “况且,蛮人腐朽而定居,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增加编户,但胡人们腐朽,就是损失了一大战斗力,我并不想养废他们!”

    “拥有一支长期保持战斗力骑兵,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幸事。”

    李嘉轻声解释道。

    八旗外加宗教,再加上旗盟制度,这让蒙古草原部落被锁死,的确是把蒙古人驯服了,载歌载舞了,但却与北京城的八旗一样,都给养废了。

    后来面对咄咄逼人的哥萨克骑兵,蒙古骑兵立马就萎缩了,混吃等死,数不尽的财富送上门,怎能保持住?

    所以最终目的为腐朽的八旗,并不在李嘉的考虑之中。

    目前来说,不断地壮大骑兵,以及对胡人部落进行切割,才是主要目的。

    人为的将胡人,分割为王庭与非王庭,分而治之,互相拼搏,这样的平衡之术,才能保持草原的稳定。

    当然,对于自己治下的部落,李嘉就非常想要将他们纠集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凝聚一起,共同对付契丹人,在草原上开疆扩土,岂不美哉?

    目前来说,不断地壮大骑兵,以及对胡人部落进行切割,才是主要目的。

    人为的将胡人,分割为王庭与非王庭,分而治之,互相拼搏,这样的平衡之术,才能保持草原的稳定。

    当然,对于自己治下的部落,李嘉就非常想要将他们纠集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凝聚一起,共同对付契丹人,在草原上开疆扩土,岂不美哉?

    目前来说,不断地壮大骑兵,以及对胡人部落进行切割,才是主要目的。

    人为的将胡人,分割为王庭与非王庭,分而治之,互相拼搏,这样的平衡之术,才能保持草原的稳定。

    当然,对于自己治下的部落,李嘉就非常想要将他们纠集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凝聚一起,共同对付契丹人,在草原上开疆扩土,岂不美哉?

 第1187章哼女人

    李嘉南下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中旬,中秋节都是从幽州过的。

    自四月初北上,到如今,四个多月,光是幽州就差不多待了两个月,可以说,对待这个初复的国土,他是情真意切。

    设北都留守,以王宁为留守,管辖幽、栾、营、平、蓟、新、武、顺、檀、儒、蔚,共十一州之地,汉人外加胡人,人口超过两百万,比之一府,也是丝毫不差的。

    而杨廷璋与郭进,则分别镇守一西一东,兵马加在一起,超过五万,身兼副留守之职,也算是位高权重吧!

    而王宁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不缺的,也只有他,才能镇下这两位,恢复生产。

    而实际上,王宁的果断,比李嘉想象中的还要快。

    不过两日,他就出台了禁胡衣令,要求十一个州,所有的汉人,必须穿唐衣汉服,不准着窄袖短衣的胡服,违令者,处以一个月的劳役。

    除此之外,《汉姓法》,也在出炉,广泛要求胡人必须取汉姓,违者严惩。

    如《束发令》、《废胡名令》等,都是汉人必须遵守的政令,被广泛的传扬。

    作为传统的文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王宁对于一些胡化的东西充满了敌视,迫切地要求改变。

    索性,移风易俗,本就不伤及利益,许多人对这一点倒是不怎么计较,选择了听从。

    不听从的,早就被消灭了。

    长期的被契丹人统治,幽云地区的汉人们,早就不知不觉的胡化了,如衣袖变窄,日常很方便,没有传统汉服的宽肥。

    但在王宁看来,风度翩翩的宽袖,才是唐人的真正衣服,一概不论全部改革。

    扎辫子,取胡名等等陋习,也一并改之。

    他觉得,自己这是伯禽化鲁,必须全方位的将幽云地区改造一番。

    也正是如此,几近万无一失,李嘉才放下心来,带着怀中的契丹女孩,晃悠悠地南下。

    这时候,山东府,河北府的地方军,早就回去一个多月了,就连御营,也走了近半,只有三四万人在身份,保护着皇帝。

    “这里就是中原吗?”

    马车上,萧燕燕好似认命了,又恢复了女孩的活泼,娇俏可爱,性子直爽,几个月的滋润,让她能量充沛,不住地望着窗外。

    马车外的地界,乃是一望无际的河北平原,已经过了夏收季节,甚至已经播了下一季,翻土,拔草,一家老小全上阵。

    农夫们衣着比较简陋,身着草鞋,皮肤蜡黄,瘦骨嶙峋,但却能安稳的种地,那就意味着能勉强活下去。

    田埂上,孩童们四处蹦跳,抓蚂蚱,小虫,偶尔跟着父母一起除草,砍柴,挑水,虽然繁重,但一家人能够活下来,甚至待在一起,这在乱世中,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能活下去,就不会造反,李嘉作为皇帝,就不用担心位置不保,对于他这样的统治者来说,这是最好的田园风光,赏心悦目。

    不消几年,只要粮食得到保证,主食不缺,副业就会发展,其他需求就会诞生,而商业自然就兴起了,

    农业,才是天下的根基。

    多灾多难的中原百姓,已经渐渐从乱世中缓过来。

    “如此平缓的土地,你们汉人真幸运!”萧燕燕不住地感叹道:“陛下,您怕是不知晓,普通牧民,吃水都是难题,更重要是,干草是牛羊的食物,吃都不够,更不能烧火。”

    “所以,哪怕是牛粪,也是牧民的宝贝,是他们吃热食的保障。”

    “而你们汉人,有坚固的房子,不用搬家;有干净的河水,不会吃病;有多的数不清的柴火,可以随时吃到热的东西,你们唐人真的是上天庇佑。”

    萧燕燕离开了幽州,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许多,似乎在缓解思乡的愁绪。

    “草原与中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李嘉闻言,不由得笑了。

    地域之间的差异,的确是超乎想象,牛粪在牧民看来是燃料,但在农夫们看来,却是肥料。

    农民以为牧民以肉为食,天天吃肉喝酒,所以翻越长城北上的不在少数,而牧民们则以为农民们住着豪宅,吃着精细的粮食,不愁吃穿,南投归降的也不在少数。

    里面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但,穷人往往占据大多数。

    吃肉喝酒的是贵族,穷人只能喝参杂大量羊毛牛毛的奶水。

    豪强官僚,才能吃上精细的米面,而穷人只能吃卡嗓子的粗粮,往往却求之不得。

    不过,一将对比,确实是中原人生活更好一些。

    “你看的只是一方面,仔细看看,你就会发觉,其实,汉人过得比你想象中的更要好!”

    李嘉笑道。

    “哼!”萧燕燕闻言,知晓自己被戏耍了,不由得撅嘴道:“您就会捉弄人。”

    “草原上的牛羊,比繁星还要多,但在中原,却是稀缺的。”

    李嘉到底是商人出身,他不由得给萧燕燕讲解起了自己的想法:“而像,盐,茶,铁器,则在中原广泛存在,也是草原人迫切想要的。”

    “这般互通有无,草原的牧民们,也能吃到米饭,用铁器,吃盐茶,而农民则有羊毛为衣,耕牛种地,两相得利的好法子。”

    “您是想要与契丹做生意?”萧燕燕眯着眼睛,好奇地问道。

    “你们契丹人又不缺铁器,渤海人打铁帮了大忙!”

    李嘉摇头道:“对于草原的部落来说,这场贸易,将会更大程度的受惠,榷场,这是一定要做的。”

    建立榷场,就能以商业的手段,施行剪刀差,通过利益,将牧民部落,与大唐捆绑在一起。

    吃惯了茶,穿惯了丝绸,喝惯了酒水的贵族们,自然就离不开大唐。

    该死,我待在幽州两个月,竟然忘了这件事。

    李嘉颇为无奈,贪恋美色,果然容易忘事。

    以契丹部落对幽云几十年来的统治贸易,已经形成了依赖,到时候以经济贸易为武器,对除了契丹的其他部落进行挑拨,渗透。

    光是这些,就足以让契丹人忙不过来。

    一旦外交用的好,甚至都可以让部落联盟的契丹分崩离析。

    “哼,女人——”一把搂过迷茫的萧燕燕,李嘉狠狠地在其脸上揉虐了一顿,才算是发泄出来。

 第1188章空狱

    一路上的耗费铺陈,十分的奢华浪费,数万大军走着官道,连绵数十里,几乎前军刚入一个州,后军才刚出另外一个州,地方州县苦不堪言。

    但,对于朝廷来说,皇帝来说,这般的耀武扬威,炫耀的意思非常明显,十分夸张的告诉天下百姓,皇帝又打了一个胜仗。

    其更是,夺回了失去数十年的幽云十六州,大唐国势日隆,心怀不轨的人还是赶快放弃吧。

    而对改革不满的豪强财主们来说,这更是一种让人畏惧的军威,对于皇帝,以及朝廷,更是不敢心生反意,反而加强了他们对大唐朝廷的归属感。

    至少,大唐这般煊赫的声势,不像是一代而亡的模样,更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