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529部分

大唐再起-第529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县,分封——”

    李嘉念叨了一句,随即哈哈大笑,指着赵普,对着诸位宰相们说道:“这才是真知见灼,有远见卓识的,你们真应该多学习一番!”

    走近赵普,李嘉面对其紧张的身躯,不由得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又落座,说道:

    “朕的这番行动,也是借鉴了契丹人。”

    宰相们微笑着,但笑容却颇为难解。

    “其南北两面官制,可以说意义非凡,胡人用胡制,汉人用搞制,各不干扰,相安无事,这里面,都是智慧啊!”

    “所以,我就想,胡人就用胡人的办法,我就建制王庭,寄予钱粮,地位,武器,凌驾于其他诸部之上,让他们监视诸部,如同一只钱膘肥体壮的猎犬,看守猎物。”

    “许多人禁锢于胡汉之分,蒙蔽了双眼,所以不管不顾地反对,这是不可取的。”

    皇帝这般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宰相们也只能服从,至少不能反对了。

    “赵普——”

    “微臣在!”

    赵普连忙出列。

    “胡汉分治,如王庭一类的法度制定,就由你来主持,一定要拿出确实可行的东西来。”

    “是!微臣必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李嘉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至于丰州等地,就设立北庭都护府吧,以杨业为都护,正四品。”

 第1204章

    李继勋则作为主将,爵封丰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加正四品的忠武将军衔,调入京中,任五军都督府的左军副都督。

    加官进爵。

    而对于杨业,除了官职是北庭都护外,还升爵至侯爵,改封为胜州侯,食邑增添至四千户,加正四品忠武将军衔。

    毫无疑问,对于三十来岁的杨业来说,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至于李继勋,不说他四五十岁的年龄,就说他前朝的资历,能够在都督府养老,已经算是不错了。

    为了不寒心,李嘉甚至等他告老还乡时,还加个节度使头衔,好让他养老。

    而党进,潘美,李光睿,折御勋等四位大将,也加封为伯爵,食邑两千户,加正五品定远将军。

    其余的计功,自然就不值得皇帝亲自过问,一概漠视。

    规模浩大的授勋仪式,目前还得等到杨业等人归来,与立功的御营将士一同领赏。

    御前会议结束后,首相赵诚,则私底下求见皇帝,说出一番令人惊诧的话语:“如今北庭都护府设立,怕是定难军会造反啊!”

    “李氏那么无智?”

    李嘉一脸不信,定难军臣服中原几十年,怎么可能突然造反呢?

    “杨业在其上,折氏在其右,郭守军在灵州,南边则是陕西府,李光睿怎么会造反?这是找死。”

    皇帝断然道。

    面对皇帝的这般话语,赵诚也没有否认,反而直接说道:“正因为定难军被四面包围,如同入笼之鸟,无处可飞,而党项人一向桀骜不驯,只能断翅而挣脱,选择造反。”

    “桀骜不驯,也不等于找死吧!”

    李嘉眯着眼睛,说道:“除非,他们有外援,但契丹人相隔太远,怕是力竭吧!”

    “所以,赵相公,你的这番猜测,并非实情。”

    “陛下所言并不差!”赵诚笑道:“但这可能并不小,李光睿并非那种理智的狐狸,而是莽夫,想法自然不同。”

    “你的意思?”李嘉诧异道,

    “逼迫定难军,永安军,献土归降。”

    赵诚认真地说道:“如今外患已除,尤其是河套地区收入囊中,承包抄之势,正可一网打尽,如此,今岁不仅得北庭六州,还有定难四州,还有永安三州,如此,陇右府,才算是真正的定下。”

    “何其速也!”

    李嘉摇摇头,说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两地,迟早是囊中之物,太过急切,反倒是容易出事。”

    “话说,相公不是一向持稳吗?怎会如此反常,急功近利起来?”

    面对皇帝的质疑,赵诚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请陛下原谅老臣的鲁莽,实在是微臣贪慕身后荣光,想要最后时间立一番功业。”

    “此话怎讲?”李嘉急了,忙不迭地问道:“相公身体可是出了问题,快招御医——”

    田福忙不迭地想要走出,却被赵诚所阻,后者不由得摇摇头,苦笑道:“微臣并无其他疾病,实在是年岁太大,身体日下,早已经负担不起政事堂的重任了。”

    听闻这番话,李嘉这才仔细地看着这位首相,不由得感慨万千。

    只见,赵诚的发色,已然灰白参半,眼袋深沉,双目虽然有神,但却颇为疲惫,原本挺立的身躯,也渐渐佝偻,朝服穿在其身,尽显松垮。

    显然,多年来的朝政,已经让这位宰相,消磨了大量的精血。

    要知道,他如今也才五十六岁,但却仿佛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般,政务对他的摧残,是极为夸张的。

    当然,在这个人均不过三十来岁的时代,活到五十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只是,对于六十致仕的标准,还差一些。

    “从神武元年,到如今的神武十年(969),我们君臣历经十个春秋,相辅相成,才有了这般盛世,相公这时离我而去,朕,着实心痛!”

    “陛下——”赵诚低着头,眼眶通红,声音颇为沙哑地说道:“微臣何尝不是如此,何尝舍得陛下。”

    “只是,微臣年老体衰,纵然是陛下能容臣,大唐也不会容下老臣,老臣自己,也容不下这般恋权之行。”

    赵诚情真意切地说道:

    “辅佐明君致尧舜,老臣已然竭尽全力,有所成就,自然得顺应天命而下,还请陛下恩准!”

    说着,赵诚匍匐而跪,满脸的真诚之色。

    李嘉摇摇头,说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两地,迟早是囊中之物,太过急切,反倒是容易出事。”

    “话说,相公不是一向持稳吗?怎会如此反常,急功近利起来?”

    面对皇帝的质疑,赵诚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请陛下原谅老臣的鲁莽,实在是微臣贪慕身后荣光,想要最后时间立一番功业。”

    “此话怎讲?”李嘉急了,忙不迭地问道:“相公身体可是出了问题,快招御医——”

    田福忙不迭地想要走出,却被赵诚所阻,后者不由得摇摇头,苦笑道:“微臣并无其他疾病,实在是年岁太大,身体日下,早已经负担不起政事堂的重任了。”

    听闻这番话,李嘉这才仔细地看着这位首相,不由得感慨万千。

    只见,赵诚的发色,已然灰白参半,眼袋深沉,双目虽然有神,但却颇为疲惫,原本挺立的身躯,也渐渐佝偻,朝服穿在其身,尽显松垮。

    显然,多年来的朝政,已经让这位宰相,消磨了大量的精血。

    要知道,他如今也才五十六岁,但却仿佛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般,政务对他的摧残,是极为夸张的。

    当然,在这个人均不过三十来岁的时代,活到五十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只是,对于六十致仕的标准,还差一些。

    只见,赵诚的发色,已然灰白参半,眼袋深沉,双目虽然有神,但却颇为疲惫,原本挺立的身躯,也渐渐佝偻,朝服穿在其身,尽显松垮。

    显然,多年来的朝政,已经让这位宰相,消磨了大量的精血。

    要知道,他如今也才五十六岁,但却仿佛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般,政务对他的摧残,是极为夸张的。

    当然,在这个人均不过三十来岁的时代,活到五十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只是,对于六十致仕的标准,还差一些。

 第1205章首相之缺

    赵诚荣誉而归,卸任宰相之职,随即就让朝堂上下,为之震动。

    尤其是政事堂,更是如同地震了一般,人心大变,或者说,人心起伏不定。

    按照道理来说,位序递进,接下来的首相,应该是孙钊,毕竟其四十多岁又成次相多年,资历能力都是适合的。

    但,孙钊也有缺点,锱铢必较,多年的财相生涯,让他养成小气的毛病,并无赵诚那般宽松的心思,所以无论是朝堂上,还是政事堂的堂后官,都是议论纷纷。

    德不配位之言,纷纷扰扰。

    孙钊大为恼火,作为次相,他继承首相那是应该的,他们岂敢如何?

    不过,他终究还是理智的,在赵诚荣归时,忍不住私下抱怨请教:“相公一去,兴王府旧臣,朝廷寥寥无几了。”

    “话不能这样说!”赵诚捋了捋胡须,看着孙钊一副气呼呼地模样,他不由得笑了:“勉之,你这般,好似不乐意我回去?”

    “老相公,您是不知!”孙钊这才无奈道:“朝野议论纷纷,首相空悬,某,实在是被气到了。”

    “你啊,还是多虑了!”

    赵诚摇摇头,说道:“如今政事堂中,仅有你与邓华章二人,乃是从元旧臣,他年岁较轻,更难服重,陛下总不可能,将朝政交给那些前朝旧人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孙钊恍然。

    对啊,赵普王溥之流才入朝多少年,我又多少年,心慌作甚?有且只有可能是自己。

    “多谢老相公指点迷津!”

    孙钊拜下。

    “我一介匹夫,能帮你什么,但有一点,你切记!”赵诚轻声道。

    “您说!”孙钊持恭敬态度。

    “日后执掌朝堂,作为首相,切记亲自表态,甚少参与夺权争势中,尤其是你当了多年的次相,财务的事,该放下就得放下!”

    “这……”孙钊颇为迟疑,掌管了多年的财政想要他放下,还是有点难。

    “糊涂——”赵诚轻骂了一句,忍不住说道:“成了首相,人事大权在握,再握财权,天下岂能容你,朝廷岂能容下你!”

    孙钊惊醒,岂止是朝堂,皇宫内的那位,同样也容不下他。

    “首相者,重在辅佐二字,调控朝堂,掌握打局,一些枝叶,就莫要锱铢必较了,反而落的下乘。”

    “在下受教了!”孙钊感慨万千,不由得真诚拜下。

    “明白就好!”赵诚点点头,叹了口气说道:“老夫一走,这辈子就看不到洛阳了,也好,辛苦半辈子,荣归故里!”

    “报,陛下前来送别相公!”这时,忽然有了呼喊声。

    赵诚心头一惊,与孙钊连忙出了车厢,然后望着远处灰尘扑扑的场景,不由得心生感动。

    “相公所行,何其速也!”

    李嘉纵马而来,显得威风凛凛,极为英姿飒爽。

    “老臣归乡,竟然劳烦陛下亲临,真是,真是……”

    赵诚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不是应该的吗?”

    李嘉下了马,说道:“君臣十载,人这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共筑这大唐基业,老相公居功至伟!”

    随即,皇帝让人拿了个匣子来,里面装着万贯钱票,随意地说道:“君臣一场,就收下吧!”

    赵诚看了看,最终点点头,示意儿子收下。

    这是皇帝私底下的馈赠,考虑到赵诚一路奔波,耗费匪浅,其家资恐怕难抵。

    毕竟赵相公也是个体面人,一路上可不能寒酸,养老什么的也得体面,万贯也就合适了。

    孙钊则羡慕地看了那个匣子,无论里面是什么,都代表着皇帝对其的恩宠。

    君臣又是好一通告别,最后,还是抵不过时间,赵诚缓缓而去。

    李嘉骑在马上,望着这几辆马车,一队骑兵,看了许久,直到其不见了踪影,这才折返。

    这一番行为,在朝廷激起了不少的反响,突出了皇帝重情重义的形象,百官为之振奋:有这般一个皇帝,真好!

    邸报也连忙加印,大写标题:论赵相公之功

    赵普来到王溥家中,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讨论起了朝廷形势:“首相空悬数日,孙相公倒是不急了!”

    “他前几个急躁了些,今日就稳了!”

    王溥头也不抬,直接说道:“话说,这政事堂,也只能是他了,陛下如果求稳的话,也必然是他。”

    如今政事堂中,排名依次是,孙钊,邓斌,王溥,魏仁浦,赵普,相对而言,王溥的希望还是有的。

    赵普倒是诚实,知晓自己不行,所以让王溥试试。

    王溥则心里有数,他对于首相的的位置,如今并没有机会,轻声道:“孙相公执掌财权十年,邓相公半分人事,咱们还得低调啊!”

    “你莫要忘了,咱们的身份!”

    王溥轻声点了一句,赵普如梦方醒,这才苦笑道:“难道,咱们就不可能?”

    “不是不可能,是如今不可能!”

    王溥何尝不想担任首相,但资历不够啊,强行上位,只是丢人,他不由道:“咱们在这谋划有什么用,一切,都在圣裁,所以啊,孙钊不再急躁了。”

    “顺应时势就行了。”

    “况且,对于咱们来说,递进了一位,权力自然有所变化——”

    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言语。

    朝堂上纷扰不休,李嘉待在后宫,倒是颇为舒坦。

    高丽为了伺候好宗主国,又为了获得鸭绿江以南的数百里之地,一改之前的不冷不热,如今显得格外的热情。

    似乎打听了什么,今次送来了近百名模样娇小漂亮的新罗婢,体贴温柔,抱在怀里,显得玲珑乖巧,夏天都带有一丝凉意。

    享受着异国风情时,空缺五六日首相,议论终于从朝廷,涌向了后宫,大量的奏本,有意无意地述说这件事,让皇帝颇为厌烦。

    其实,没有首相也挺好的,政事堂一盘散沙,不同太费心,就是奏书太多,让人难以处置。

    罢了罢了!

    虽然孙钊不太令人满意,但好歹也辛苦了多年,赶鸭子上架吧!

    “来人,去宣旨,加孙钊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衔——”

    “诺——”

    在群相制度下,同中书门下三品,才是首相,同平章事,则是次相。

 第1206章觊觎

    孙钊加了中书门下三品后,正式荣升为首相,邓斌位置上升一位,依旧同平章事。

    而对于王溥来说,则是大喜事。

    他从第三级宰相的权知中书事,升为同平章事,权势和地位大为提升,不可同日而语。

    魏仁浦与赵普二人,则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