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599部分

大唐再起-第599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不提,就说是送礼。

    你送给皇帝,岂能不给薛王送一下?

    得罪了未来的太子,皇帝,吃不了兜着走。

    而李嘉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九个儿子排成两队,有模有样的行礼,不由得感慨万千。

    不过,没一会儿,他神色就有些不好了。

    隔着太远,文武百官们也看不着他的脸色。

    九子,九龙夺嫡。

    尼玛,这寓意怎么那么吉祥呢?

    李嘉脸色发青。

    按照老规矩,又是一番赐宴,歌舞表演,直到折腾到半夜,才算是结束。

    大冬天的,许多老人都快过去了,早就盼望着结束了。

    李复歆一脸疲倦地回到齐王府,整个人都冻得不行。

    洗个热水脚,他才缓过来。

    而窗外,已经下起了大雪,白茫茫一片。

    几个心腹已经回家过年,他一个人独处书房,不由得深思起来。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的目光,深深的刺痛了他。

    堂堂的大唐皇长子,几乎被忽略不计。

    薛王李复歆就站在那,几个宰相面露欣慰。

    宴会上,宰相们有意无意地望着,似乎是考核。

    使臣巴结着,百官们矜持地盯着他,眼睛里容纳不了别人。

    众望所归,不外如是。

 第1359章 民艰

    时值二月,万物复苏。

    二月二龙抬头后,整个洛阳就恢复了生机,花红柳绿,春雨连绵,好不热闹。

    在这般的好时候,正是春耕最忙时。

    对于朝廷来说,春耕,决定一年的收入,朝廷的根基。

    在这个没有机械的时代,即使是刚跑路的孩童,也得跟着父母后面,屁颠颠地拔野草。

    所以,每一分劳力,对于小家小户的农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东西。

    毕竟,草除一分,就能多吃一口粮食,由不得不重视。

    这也是为何,每到开国时期,前期的君王们都再三的限制商业,鼓励农业的缘故。

    没有农业,商业就是无根之萍,与农业抢人口,就是找死。

    洛阳府到底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普通的百姓自然过的还不错,至少,有些遮蔽物。

    一辆马车,缓缓而过,路旁的农夫看都不看一眼,埋头做事,即使冷风吹拂,肋骨毕露,也毫不在乎。

    李复沐看着车外的场景,不由得颇为感慨。

    只见,在不远处的田埂之中,立下一个木桩。

    木桩上,系着一个草绳,约莫有两尺长,而在草生之上,则套在一个两岁左右,皮肤黝黑,浑身套着秸秆的孩童腰上。

    不知的,还以为是系了什么牛羊呢!

    见着父母家人,哥哥们在劳作,他也不知是饿了,还是渴了,就哇哇哭了起来。

    田地间的父母,不时的斜瞥一眼,面露不忍之色,但依旧的低头劳作,动作又快了几分。

    还是七八岁的哥哥不忍心,不时地跑过来,从陶罐中舀水喂着,又怕其冷,把秸秆套牢。

    只是,弟弟还在哭,哥哥无奈,求与父母。

    父母不忍,依旧低头不语。

    哥哥低头,似乎见到田埂上的什么东西,蹦跳了几步,将其去头,去脚,小心地放在弟弟的嘴里。

    嚼了嚼,弟弟这才勉强止住了苦恼。

    一旁的姐姐见此,又看了看太阳,着急忙慌的跑回了家,似乎要做午食了。

    而哥哥看了一眼姐姐,又用杂草逗弄了些许弟弟,弟弟才在一片草地上睡去。

    其复回田地,继续弯腰除草。

    而在这一片土地上,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的劳碌。

    孩童们或许以大带小,或者以老带小,在料峭春寒之中,不断的奔走着,忙碌着,根本就没有一个闲下来的。

    “五户一牛啊!”

    看见了在一切,李复沐又数了数,发觉耕牛还是有不少的,基本上是五户摊一头。

    “殿下,自从恢复了北庭都护府,来自漠南草原的牛羊,就源源不断而下,京畿之地,自然首重,朝廷地方都很看重,每年所获,何止过万。”

    一旁的王傅,作为皇帝亲自任命的教导老师,他自然乐意看到贤王,尤其是薛王这样的太子。

    见其知民生之艰,忙不迭的说道:“牛之珍重,市值虽几十贯,但却是朝廷有意为之,如此三五户百姓,才可合买之。”

    “一亩之田,每户两三天才耕耘之,而是用牛,不到一个时辰即可,即使是百亩田地,也不过数天功夫罢了,省却不少的劳力。”

    “殿下可当珍之重之,勿要复食牛肉,勤俭为德。”

    “学生知道!”李复沐无奈,只能恭敬地应下。

    本来就出来做事,还以为能摆脱上学,谁知道父皇就安排了一个王傅,贴身的教导,课程一个没有落下。

    反而,耳边多了一个苍蝇。

    当然,他也知晓,王傅就是皇帝摆在明处的眼睛,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他的观察之中。

    一旦言语过失,或者做错,圣心不悦,那就糟糕透了。

    所以,他看了一眼老怀欣慰的王傅,然后喊道:“停车——”

    随即马车停下,在王傅错愕之中,他走下了马车。

    “殿下?”

    “体察民情,岂能坐在马车中看之?”

    李复沐笑道,随即浩浩荡荡地往田地而去。

    知道这时,他才看到,虽说去年大雪,但土地依旧比想象中的干涸,若是水量不足,平年都是奢望。

    而如此浩荡的队伍,则让百姓们吓了一跳,众人也不敢再忙活了,急忙的跪下。

    遇到贵人,下跪总是没错的。

    “起来吧!”

    李复沐有些尴尬,这就是让他人知晓,岂不是弹劾他欺凌百姓?

    索性,他比较年轻,不像是什么官吏,农夫们更怕年轻人喜怒无常,忙不迭地起身。

    有心问询几句,但他华贵的衣裳,让这些木讷的农夫说不出话来。

    找了几个,都无果,只能作罢。

    好在,过了一会儿,一个神色匆匆的青年跑了过来,虽然身着短衫,但看样子却是读书人。

    “学生有礼了!”

    “衙内多礼!”

    这时两人才对上话,直接在田埂上坐下。

    李复沐才知晓,眼前这个农夫打扮的青年,竟然是个秀才。

    心中不由的坦然。

    果然治理天下,只能看士大夫读书人,那些个农夫,麻木,嘴笨,凭借着县城里的百八十号胥吏,弹劾容易哦!

    不得不为之啊!

    “前辈何作这番打扮?”

    李复沐装作普通的读书人,不由得问道。

    “如今我确实是个农夫!”

    青年笑了笑,说道:“只不过,因我是秀才,县里奖赏的钱财,买了头牛,田地早已经耕完,如今也闲不得,就开垦荒地了。”

    “也说不上荒地,反正是闲弃多年的土地,只是人少,无人耕种就荒芜了。”

    “哦?前辈,恕我直言,您目前应该专心于举业,土地这些身外之物,日后定然会有的。”

    李复沐一脸严肃道。

    听到这话,青年不由得摇头苦笑道:“衙内富贵人家,不晓得我的处境。”

    “我家本是河北,战乱而迁徙,食不果腹,至我考中秀才,才算是起来,但虽然身份尊贵,我家来此地二十载,但依旧不算是本地人。”

    “钱财虽有,但却无一亩地,说来惭愧,若不是中了秀才,恐怕我的婚配都成了问题。”

    听到这话,李复沐大吃一惊,忙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我家,无有一亩地。”

    “钱财也买不到土地?”

    “外地人,有钱也买不到。”

 第1360章 规矩

    “这又是为何?”李复沐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虽然限制土地买卖,但归根结底,土地还是可以流转的,并没有完全堵死。

    钱财买不到土地,显得很是荒谬。

    青年摇摇头,不由说道:“所以地契变更,须去衙门,我这个秀才身份已经够了,但本地却难有一分地卖。”

    说着,他不由得给这位年轻的衙内,普及了下地方上的规矩。

    无论是在城内,还是乡村,买卖房屋,以及地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上是你的家产,但却不是想卖就能******如,卖房子,你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宗族,如果他们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

    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

    “那,你家在本地三十年,都买不到土地吗?”

    李复沐惊诧道。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都有了期望,开荒都来不及,怎么变卖土地?”

    青年不由得苦笑道:“而且,我家虽居数十年,户籍在此,但却依旧属于外人,饱受排挤。”

    “而其原因,皆是因为没有一亩的土地,被乡民们当做是流民,外人。”

    “婚丧嫁娶,在我成为秀才前,几乎是无有参与。”

    说着,他咬着牙,又颇为欣慰道:“前些时日,我用五天时间,这头牛开垦了五分地,也只有区区的五分。”

    “但,乡民们,却登门拜贺,礼物比我中秀才时还要重些,甚至,外乡的媒婆,都过来找我。”

    “地方的乡绅,豪族,一个个态度亲善,真正的把我当做了本地乡邻了……”

    听到这,李复沐越发的诧异,问道:“这又是为何?尺寸之地罢了,态度这般突变?”

    “衙内,就像我之前说的,没有土地,只是流民,而有了土地,即使是尺寸之地,也是自由人,而不是佃户,荫户,野人——”

    青年一脸畅快道:“有了这头牛,今年我能开垦三五十亩地,养育两三年,就奠定了家业了。”

    听到这里,李复沐不由得也为之高兴,说道:“三五载之后,贵家岂不是地方大户?”

    “除非我中了举人!”

    青年直言道:“多高的地位,才能有多少土地,秀才顶多两百亩,再多,就会被排斥,谋夺。”

    “而且,就算是这两百亩地,也起码要耗费十年之功。”

    说着,这位秀才继续普及知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开垦荒地,起码要积攒一年的粮食,全家上阵,加上耕牛,一年才能三五十亩罢了。

    而,为了今年的开荒,他们家已经准备了足足三年,才妥当。

    至于普通的佃户,只能在农闲时开垦,区区十亩地,都要耗费二三十年的功夫。

    从佃户爬到自耕农,没有两代人辛苦劳累,是绝难的。

    “而我,中了秀才,才把五十年,缩短到三年罢了。”

    坐上了马车,李复沐陷入了沉思。

    他从来没有考虑到,原来,土地竟然如此的重要,竟然可以决定一个家族的生死。

    如果这位秀才没有考取,那么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到他这一代,甚至连婚配都没有。

    自然人死族灭。

    而,土地兼并,自然会导致大量的流民。

    土地越重要,这些人心中的怨恨就越厉害。

    由此,自然就会爆发出天翻地覆的力量,甚至推倒某个朝廷。“这又是为何?”李复沐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虽然限制土地买卖,但归根结底,土地还是可以流转的,并没有完全堵死。

    钱财买不到土地,显得很是荒谬。

    青年摇摇头,不由说道:“所以地契变更,须去衙门,我这个秀才身份已经够了,但本地却难有一分地卖。”

    说着,他不由得给这位年轻的衙内,普及了下地方上的规矩。

    无论是在城内,还是乡村,买卖房屋,以及地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上是你的家产,但却不是想卖就能******如,卖房子,你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宗族,如果他们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

    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

 第1361章 山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