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611部分

大唐再起-第61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直接一口应下,他目光深沉道:“皇子众多,依分封之策,多余边疆,高丽就非常适合。”

    说着,李信直接摊开地图,指着高丽说道:“其地一分为三,可分封三位藩王,建立封国。”

    “而鸭绿江以南,直到其西京平壤,可再建一国,如此一来,就有了四位皇子,这可就能缓解圣人不少的压力。”

    说到这,李信也不由地松了口气。

    作为家奴出身,他对于皇帝的处境感同身受,压力也是很大的。

    几十个儿子,这天底下哪里能寻得到如此疆土啊!

    还不得他来帮忙。

    张维卿沉默了。

    还真是,这般规划,四个藩国就呈现在眼前,只需要些许的手段,就足以。

    毕竟,这般贫瘠且难以治理的地方,设立都护府都困难,还不如名列藩国呢!

    “就这般做吧!”

    张维卿点点头,说道:“四个藩国,这七万兵马颇有些不足,还得凑足八万,这样就足以镇压不服了。”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

    李信难得大笑起来,他拍了拍张维卿的肩膀,继续说道:“辽东府之地,都是渤海人与汉人,在其外,还有大量的女真王府,足以招募一只军队了。”

    “另外,辽北之地,也是甚是苦寒,到时候也能分封藩王……”

    “你呀,这是魔障了,怎么想的都是分封——”

    张维卿哑然失笑。

    呼延赞与杨万胜二人,一脸迷糊的来到帅府,这深更半夜的,部署叫他们来作甚?

    两人不得其解,只能听命而来。

    而,李信一开口,就让他们大吃一惊:

    “你们带领高丽兵,回到开京送还给高丽王!”

    “部署,不可!”

    呼延赞忙道:“高丽兵今非昔比,较之以往,可胜了不止一筹,咱们岂不是帮其练兵,反而让日后辽东府遭受威胁吗?”

    “没错!”杨万胜也补充道:“其数战遗留的老兵,是其精锐,可不能交还给高丽。”

    李信点点头,沉声道:“你们说的都不错,还算有点见识。”

    “自然,这兵马我们算是帮高丽练出来了,自然不能白白交还,所以,这就需要你们二人,做一些小事了。”

    听到这话,两人感觉其中阴谋不少,互相看了看,眼神坚定。

 第1386章

    高丽王满怀欣喜地在开京,等候着军队的回归。

    只是,令他烦恼的是,唐人将答应好的五百里地,竟然毫不透露,真是太令他失望了。

    “王上,毕竟是五百里地,唐人不舍,也是在所难免的。”贵族们劝说道。

    “谁能想到唐人会言而无信?”

    王昭无奈道:“可惜,我派遣十万兵马,此番损失三成,平白无故的为唐人效力,最后毫无收获,实在是羞辱!”

    “王上,大军归来,经过一番战事,必定实力大涨,到时候这五百里地,就由咱们自己收复,到时唐人也无话可说!”

    王昭这才点点头,露出一丝笑意。

    高丽上下满心欢喜,都在为即将得胜归来的军队贺喜,却不知,其暗藏杀机。

    ……

    而却说这边,李致远带领五万渤海兵马去讨贼,谁知带回来了却只有两万余人,其中还有一万黑水都护府的兵马。

    这让渤海国大怒。

    须知,本来渤海国就苟延残喘,不过数府之地,几十万人,如今五万兵马,损失大半,对于其来说,可谓是伤筋动骨,不亚于亡国之痛。

    烈氏当国,直言要李致远进行赔付。

    李致远如今拥兵过万,比渤海国还要强盛,怎么可能屈服?

    “老子还惯你不成?”

    李致远一番生气,直接挥兵,占据了龙泉府。

    推翻了权臣烈氏的权力,直接与国主对话。

    一瞬间,李致远就掌握了渤海国的权力。

    如果是其他地方官吏,或者说是边疆大吏,这种随意的征伐,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但,都护府却不然。

    它天然的就是军政合一,可以随意的发起战争,先斩后奏。

    毕竟,距离洛阳太远,如果没有绝对的权力的话,是镇压不住乱民的。

    同样,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须背靠朝廷,保证其权力,不然绝难立足。

    所以,前唐时,在西域有安西都护府,但在幽州,却只有范阳节度使,就是这般道理。

    李致远第一时间安抚了渤海王,然后再次纠集全国兵力于龙泉府,等候着契丹人反攻。

    可是多日来,不见其身影,他自己颇为奇怪。

    派人去打探消息,终于得知,唐军大胜,契丹人已经舍弃了辽东地区,撤回了上京。

    李致远大喜过望。

    溃败的契丹人自然不可能来找渤海的麻烦。

    要知道,上京距离龙泉府,可是有上千里之遥,丧师辱国,难道还能千里迢迢来教训渤海不成?

    “不过,我这个位置,也不安稳啊!”

    李致远颇有些忧虑道。

    烈氏不仅掌权渤海国,而且,其特殊在于,在南海府(朝鲜西北与俄罗斯接壤),其还建立了一个安定国。

    也就是说,烈万华不仅是渤海国的权臣,而且还是安定国的国主,双重的身份,让人忌讳颇深。

    所以,困住了烈万华还不够,还得镇压住烈氏的安定国。

    “我在这里开疆拓土,也得让人知道,让他们帮忙,就能打开彻底地灭掉渤海国了!”

    李致远倒是管不了那么多的藩王,他多年来在黑水都护府,自然而然,热衷的就是开疆扩土,收揽百姓。

    所以,到如今,他又想着以渤海国为根基,从而直接面对契丹人,不断地骚扰。

    “只要坚持不懈,契丹人绝对不是我的对手!”

    李致远信心满满。

    前番的战败,他已经完全忘记了。

    而这时,他接到了从辽阳发来的书信,署名是李信。

    “我是朝廷命官,封疆大吏,他一个武夫何来给我发号施令?”

    作为宗室将才,李致远还是有些傲气的,尤其是面对李信这样的家奴,天然具有优越感。

    但,他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

    原来,李信让他率领大军,从东向西,威逼那些女真部落,从而收复其人,使得辽东的救济工作,不被打扰。

    此时,上京、辽阳,龙泉府,呈现一个三角形▽。

    上京反而在最左边,龙泉府最右,辽阳在其中下部分。

    所以,龙泉府实在是太过于遥远,其距离海参崴只有两百里,与上京,更是有两千里之遥。

    契丹人才会对渤海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信不去攻伐辽河之上京,竟然来使唤我去震慑女真人,真是岂有此理!”

    李致远愤愤不平道。

    随即,他气急败坏道:“来人,集合万人,咱们西征女真人,补充兵力!”

    ……

    而在洛阳,人们欢欣鼓舞。

    这是对战契丹以来的第二胜。

    邸报上大肆宣扬,舆论也是掀起巨大的凡响。

    在这个时候,外派出京近两个月的皇子们,完成了任务,悄无声息的回到了洛阳。

    低调,沉默,这是主旨。

    不过,对于皇子们的评价,以及表现,早就已经抄录到了皇帝的桌案上。

    对此,李嘉细细地看着,最后,注意还是放在了皇七子李复沐身上。

    中规中矩,合格。

    而皇长子李复歆,则一如既往的优秀。

    优秀的让李嘉颇为无奈。

    这不是夺了薛王的风头吗?

    “看来还是要尽早的让其就任藩国啊!”

    李嘉感叹道。

    他拿着笔,在简易地图上,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的规划。

    其中,高丽一分为三。

    渤海国一分为二,以黑龙江为界,分内外。

    对于黑水都护府,李嘉决定放弃了。

    而在洛阳,人们欢欣鼓舞。

    这是对战契丹以来的第二胜。

    邸报上大肆宣扬,舆论也是掀起巨大的凡响。

    在这个时候,外派出京近两个月的皇子们,完成了任务,悄无声息的回到了洛阳。

    低调,沉默,这是主旨。

    不过,对于皇子们的评价,以及表现,早就已经抄录到了皇帝的桌案上。

    对此,李嘉细细地看着,最后,注意还是放在了皇七子李复沐身上。

    中规中矩,合格。

    而皇长子李复歆,则一如既往的优秀。

    优秀的让李嘉颇为无奈。

    这不是夺了薛王的风头吗?

    “看来还是要尽早的让其就任藩国啊!”

    李嘉感叹道。

    他拿着笔,在简易地图上,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的规划。

    其中,高丽一分为三。

    渤海国一分为二,以黑龙江为界,分内外。

    对于黑水都护府,李嘉决定放弃了。

 第1387章 纰漏

    七月的暖风逝去,带来了八月的细雨,让沉闷的洛阳,迎来了一丝凉爽。

    李信的汇报,也匆匆而来到了洛阳。

    对于契丹人的处理,也摆放在了桌案上。

    皇帝考虑再三后,决定暂且停战,但是没有应允归降。

    休战几个月,为未来做准备。

    如果强行逼迫,契丹贵族们自然团结一心,但一旦放松,其内斗就难以抑制了。

    再者说,吞并辽东,就耗费不少的精力,对于偌大的草原,大唐目前有心无力。

    而对于辽东地区的处置,宰相们意见不一。

    孙钊从朝廷负担考虑,希望辽东设立都护府,自负盈亏,承担其朝廷在东北的防御。

    这个提议,得到大部分的人赞同。

    毕竟,等时候消灭契丹,裁撤设府也不迟。

    唯独赵普从政治角度考虑,觉得应该直接设府:

    “辽东百万之众,自前唐以来,未见如此雄厚的都护府,其比之中原,也不逊色几分,设立辽东府,合乎情理。”

    皇帝高坐,看着几位宰相,其表情区一,着实看不出多少心里活动。

    想了想,他一锤定音:“将辽西数州,划归给幽州府,其余的地界,设立辽东府,治辽阳,重新堪定州县,完善秩序。”

    都护府确实省心省力。

    但,辽东毕竟不同,这里人口潜力大,农业充沛,手工业等也齐全,可以说完全自给自足。

    一旦设立都护府,非常容易尾大甩不掉。

    况且,契丹在身侧,反倒是能纵容其壮大,后患无穷。

    自始至终,没有人言语说分封个藩王过去。

    因为宰相们多年来,都已经了解皇帝的脾性,肥美的辽东地区,怎么可能会舍出来给皇子。

    皇帝肯定不会允许的。

    “东北之战,只要契丹未灭,就还不见分晓。”

    皇帝轻声道:“仗,还是要继续打的,朝廷万不可疏忽大意,徭役上可暂歇,唯独海运,却是不能停歇。”

    “诺!”

    宰相们心中叹了口气。

    对于皇帝这般强大的征伐欲,他们着实感到无奈。

    偌大的草原又不像辽东,有啥可征讨的,称臣纳贡不就够了吗?

    又商讨了下辽东府的建制,如军都司的兵额问题。

    一般的内地,府下的军都司兵额,约莫万人左右。

    边疆地界则会多一些,如西凉府,陇右府等,多为两万至三万。

    但,辽东还更为不同,这里各族杂居,渤海,奚人,女真等等,兵力少了还真镇压不住。

    “以五万最为妥当!”

    赵普言语道。

    “最多三万!”

    邓斌直言。

    由于无关利益,其他几人不发一言,但心底还是倾向于五万的。

    不过,令众人奇怪的是,皇帝最终还是应允了三万之数。

    “目前御营还在辽阳,军都司无须这般多的兵马。”

    皇帝轻言解释道。

    事已做罢,关于军功的赏赐,反而是最无争议的。

    李信、李威、张维卿三人,各加食邑千户,达到了九千之巨。

    距离郡王的万户门槛,只有一步之遥。

    很显然,这是皇帝在诱惑他们。

    只要灭了契丹,就会封王。

    皇帝掌握的节奏很不错。

    宰相们也表示认可。

    一番商议,天已经昏沉。

    孙钊坐上马车,满脸疲倦地回到府邸。

    作为首相,又是康州伯,其府自然是豪奢至极,富丽堂皇。

    “今个中秋,让老三,替我回家看看吧!”

    换下来常服,披上一件薄衫,孙钊不由得叹道。

    “阿郎,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明年清明回去,正当其时。”

    夫人带着丫鬟出来,端坐着,对于儿子,还是颇为关心的。

    “祭祖只是其一!”

    孙钊摸了摸鬓角的白发,不由得说道:“圣人之前定下规矩,四品上六十致仕,我如今为相十余载,还未至六十,就已经心疲力竭,白发苍苍,也是时候回乡了。”

    “让老三回家修祖屋,祠堂,为咱们探了个路吧!”

    “阿郎,你是想归家了吗?”

    夫人满脸惊喜道:“从番禹离去,近十五年,如今终于能告老还乡了。”

    人越老,思乡的情绪越浓厚,夫人忙起身,一边由一边喜道:“也不知我哥哥嫂嫂模样如何了?家中的田地可曾荒芜……”

    听着这般多细言碎语,孙钊不由得笑了起来,整个人都放松起来:“致仕之事,还有段时间,你莫要声张,心里有个准备就成……”

    轻声吩咐着,孙钊感觉此时惬意极了。

    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

    但,朝廷的局势,却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崔泉在神武六年致仕,年岁六十有三。

    而继任的赵诚,则在神武十年致仕,不过五十有六。

    如今是神武十七年,他继任首相八载,年岁也到了五十八岁。

    契丹重创,恐难再起。

    他虽然是倔性子,但却不得不退缩起来。

    面对越来越强势的皇帝,他有心无力,还不如交给继任者。

    心中所想,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

    待他醒来,就见满院子的礼物。

    “谁人送来的?”

    他不以为意,多年的宰相生涯已经司空见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