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614部分

大唐再起-第614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阳城头还带有新补的痕迹,护城河也是新泥,似乎还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你怎么才来?”一旁的辰州刺史忙将其拉住,一脸责备道:“再过一会儿,王架就到了辽阳,你要是误了有你好果子吃!”

    吕端苦笑连连,摆手道:“知了,知了,下次必然不会如此了。”

    “哎!”同僚叹了口气,对于吕端这种糊涂的性格,也是着实难受。

    不一会儿,就有骑兵汇报,仪仗距离不过十里。

    吕端闻言,心中颇有些侥幸。

    很快,就有大队伞盖旗仪仗浩浩荡荡而来,护卫的马兵盔甲闪亮,一个个的高头大马,铠甲犀利,双目有神,火红的肩巾随风而飘,十分醒目。

    一望之,就知晓是精锐。

    如此排场阵仗,一看就是大人物出行。

    城中的百姓,也聚拢在街道去附近,踮着脚,仰头观望着,市井间的百姓也喜爱热闹。

    马队后,就是数百精锐步兵,身披利甲,不亚于骑兵分毫,昂首挺胸,极有气势。

    数辆四驾马车,黄绸披盖,宽敞奢华,每辆车都有六匹马拉拽,极有气势,宫人和武将环绕在其四周,不断地警惕着。

    而此时,遇到了出城相迎的队伍,马车也缓缓停下。

    “一,二,三!”张维卿默默地数着,心中一沉。

    看来,三位亲王,决定一起来了,这仪仗果真不小。

    他微微弯腰,拱手道:“微臣恭迎大王仪驾!”

    随即,三辆马车掀开了车帘,中间一个挺立的身影下了马车,笑道:“不用多礼,张叔叔如今身体康健啊!”

    “多谢齐王殿下关心,老臣身体还算妥当!”

    张维卿笑了笑,四十八岁的他,老当益壮。

    一旁的韩王李复睢,以及吴王李复湸,则微微一笑,拱手还礼,态度也是颇为可以。

    随即,一行人入了辽阳城,一路谈笑风生,显得聊的很不错。

    吕端不由道:“听闻不是五个藩国吗?怎么才来了齐王、韩王和吴王?”

    “可能分两批吧!”

    同僚笑道:“你瞅瞅,随行的队伍有多大?”

    “几百个护卫,奴婢,官宦,乃至于大量的钱粮物资等等,将官道挤的满满当当。”

    “毕竟是亲儿子,陛下是格外的大方。”

    吕端闻言,笑了:“也只有亲儿子才能来到咱们东北啊!”

    此话一出,两人皆笑之。

    东北苦寒,此诚不假。

    吕端来此后,才觉察,辽东之地,每年的冬日,竟然有三四个月,而且,还有一两个月的春寒。

    何谓春秋?怕不是只有冬春二日罢了。

    辽东都如此了,更遑论黑水都护府?以及相似的高丽?

    “对了!”

    吕端不由得奇道:“渤海国也类似与高丽,怎么不分之?反而要罢黜黑水都护府?”

    “这谁知道?”同僚随口道:“可能是朝廷不想吃相那么难看吧。”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的。”

    吕端笑着摇头道:“总是有人要去的,必须去。”

    三位亲王进入了辽阳城,就连知府都只能敬陪末座,其他的刺史更是围观都难,只能等着消息。

    张维卿亲自陪同,与三位年岁渐长的皇子们,聊的还算热切。

    作为目前辽阳府的最高官,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勋,皇子们都不敢轻慢。

    “几位殿下来辽阳,可谓是蓬荜生辉!”

    “哪里的话,张叔叔,我们几个来此,也是有所求之的!”

    李复歆看了一眼两个弟弟,这才轻声苦笑道。

    “只要在我权限中,自然能答应。”

    张维卿微微一笑,说道:“钱粮什么的,辽东暂且还有一些,可以与你们,最起码,能度过今年东日。”而此时,遇到了出城相迎的队伍,马车也缓缓停下。

    “一,二,三!”张维卿默默地数着,心中一沉。

    看来,三位亲王,决定一起来了,这仪仗果真不小。

    他微微弯腰,拱手道:“微臣恭迎大王仪驾!”

    随即,三辆马车掀开了车帘,中间一个挺立的身影下了马车,笑道:“不用多礼,张叔叔如今身体康健啊!”

    “多谢齐王殿下关心,老臣身体还算妥当!”

    张维卿笑了笑,四十八岁的他,老当益壮。

    一旁的韩王李复睢,以及吴王李复湸,则微微一笑,拱手还礼,态度也是颇为可以。

    随即,一行人入了辽阳城,一路谈笑风生,显得聊的很不错。

    吕端不由道:“听闻不是五个藩国吗?怎么才来了齐王、韩王和吴王?”

    “可能分两批吧!”

    同僚笑道:“你瞅瞅,随行的队伍有多大?”

    “几百个护卫,奴婢,官宦,乃至于大量的钱粮物资等等,将官道挤的满满当当。”

    “毕竟是亲儿子,陛下是格外的大方。”

    吕端闻言,笑了:“也只有亲儿子才能来到咱们东北啊!”

    此话一出,两人皆笑之。

    东北苦寒,此诚不假。

    吕端来此后,才觉察,辽东之地,每年的冬日,竟然有三四个月,而且,还有一两个月的春寒。

    何谓春秋?怕不是只有冬春二日罢了。

    辽东都如此了,更遑论黑水都护府?以及相似的高丽?

    “对了!”

    吕端不由得奇道:“渤海国也类似与高丽,怎么不分之?反而要罢黜黑水都护府?”

    “这谁知道?”同僚随口道:“可能是朝廷不想吃相那么难看吧。”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的。”

    吕端笑着摇头道:“总是有人要去的,必须去。”

    三位亲王进入了辽阳城,就连知府都只能敬陪末座,其他的刺史更是围观都难,只能等着消息。

    张维卿亲自陪同,与三位年岁渐长的皇子们,聊的还算热切。

 第1393章 最后的抉择

    “父皇为保证公平,以抓阄而定!”

    齐王李复歆犹豫了片刻,又强忍着笑意,说道:“四弟赵王,抽中的是黑水都护。”

    “不过,圣人也补偿他,将渤海国的率宾,安远,东平,安辽,四府划归赵国,其地域是极广的,比我们三国加起来还要广阔!”

    韩王与吴王也是一脸为其高兴的模样。

    也不知是多少庆幸,或者幸灾乐祸。

    “海参崴其实也不错!”

    张维卿点点头,艰难地夸耀道:“鱼货很多,遍地牛羊,口众加一起,二三十万人还是有的,除了冰雪多些,其实并无缺点。”

    几人无力反驳。

    没错,除了每年六七个月的冬天,的确没啥缺点,再挑剔,就是不容易活人了。

    在几人看来,这与吐蕃的卫国、中山国,其实相差无几。

    想到这,几人不由得庆幸着,高丽虽然也不咋地,但好歹也是海东盛国,人口百万。

    事已至此,张维卿也没啥好说的,就与皇子们聊聊,嘘寒问暖。

    三王队伍,在辽阳待了近十日,补充了大量的物资,这才缓缓而走。

    而辽阳府的百姓商贾,也是第一次品尝到了藩王的好处:

    岂不是说?高丽数国,日后的买卖,都要在辽东府?

    这可就意味着大量的财富啊!

    一时间感慨辽东府有眼光的商贾,就准备行囊,准备一些辽东特产,以及高丽地区稀缺的东西,如铁器,农具等等,追随着三王脚步。

    辽东府的承上启下,获得的好处难以计量。

    比如,在去年,张维卿攻克上京后,辽河以南的广阔草原,已经囊括到了辽东府的范围。

    如此大的草场,来不及转移部落,牧民,也只能被迫接受统治。

    也因此,大量的牛羊马等,源源不断地涌向辽东,然后又转向幽州,再入中原。

    其中的利差,难以计量。

    李复歆等人自不知晓,大量的跟从部队,已经源源不断而来。

    ……

    而在毁于一旦的上京城,新大汗耶律只没,带领着契丹贵族再次驻扎。

    曾今虽然矮小,但却依旧是屏障的上京城,被张维卿毁于一旦。

    若不是其粮草不济,恐怕这片地界就已经被其占据了。

    但,契丹贵族们依旧警惕。

    有一就有二,今次缺粮,下一次岂能不准备?

    上京之地,并不算安稳,

    所以,今日的议题,就在于迁都。

    “上京距离辽东太近,唐人擅长水师,若是从辽河逆流而上,岂能缺粮?”

    有的贵族振振有词道:“上京被烧毁,已不能久待,只能再次迁徙。”

    “那,迁徙去哪?”耶律休哥眼眶通红,辫发都带着血迹,浑身洋溢着杀气。

    一时间这样的威逼,竟然让人说不出话来。

    刚厮杀乌古部数千人,缴获数万牛羊,耶律休哥因为屡战屡败而丧失的威信,在一点点的回归。

    “那,那总不能就这样待着吧!”

    贵族们无奈道:“前有唐人,后有乌古部,敌烈部,上京处境艰难。”

    耶律休哥直言道:“上京怎么就艰难了?咱们还有数万兵马,怕唐人?”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骑兵,上京是占据不了的。”

    对于耶律休哥对于骑兵的自信,众人纷纷默然。

    锦州城下的重甲骑兵,可谓是杀的人仰马翻,怎么还能依靠呢?

    契丹大汗耶律只没则叹了口气说道:“去年,上京被破,就是骑兵并步兵结合,毫无破绽,以致于骑兵都无法子可言,咬之不动。”

    “去年还有城墙依靠,今年被烧毁一通,只有些许帐篷,这能作甚?”

    与兄长一样,他的汉化也高,但却没有高志气,高情商,反而散发着一股颓废气息。

    耶律只没只是普通人,或者说,是个普通的君主。

    他宽额头,辫发,阔脸。

    最让惊叹的是,他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带着眼罩。

    这是因为,当年他私通睡王耶律璟的宫女,不仅被鞭打几百下,而且还被施以宫刑,成为的废人。

    即使在平时,这样的废人也是被鄙视的,但如今,在即将爆发内乱的契丹,反而懦弱的君主,最适合平衡各派关系。

    没办法,只有他最适合。

    而,无有子嗣的他,下一任继承者,不出意料就是耶律贤的幼子。

    “上京确实待不住了!”

    一旁,咳嗽两声的耶律贤适,则无奈地露出实情:“我发觉,辽河之旁,有唐人修的码头,而且,被烧毁的不止是上京城,还有大量的草地。”

    “这意味着,唐人在尝试烧荒,今年,或许是明年,唐人将会在来,到时候,这里还将失去。”

    “我们契丹人,又面临生死抉择了!”

    老臣耶律屋质,则仰着头,眼眶微湿,他环顾四周,所有人无不低头,无人敢对视。

    “终究还是要议出来的,契丹要保存元气,重整雄风!”

    此话一出,众人凛然,面色严肃。

    “那,就只能北上!”

    这时,一直沉默的大汗耶律只没,高声道:“上京距离辽东太近,王帐与此,极为不妙,没有辽东的钱粮支撑,这里不足以支持数万大军。”

    “打,打下乌古部,占据呼伦湖、贝尔湖,这里土地肥美,地域广阔,距离唐人极远,草场适合咱们修养生息!”

    听到这话,众人心头一震。

    “可,一旦北上,祖地(木叶山)不保啊!”

    契丹贵族们有些浓厚的祭祖情节,也是凭借着血缘关系,才能齐心协力,打下诸多部落,称霸草原。

    “北上,祖地还有可能会被夺回来,但一但徘徊在此,日后不仅牛羊被掠夺,就连属民,牛羊,乃至于妻儿,都会被夺走。”

    “虽然此话不宜说出来,但不得已还是要说,契丹,如今已经不是唐人的对手。”

    耶律只没用尽力气说着,在场的众人无不动容。

    “北上——”

    耶律休哥目光微红,咬着牙沉声道:“打下乌古部、敌烈部,起码能再建五万骑兵,补充元气,还是草原霸主。”

    “耕地,稻谷,并不适合咱们。”

    一瞬间,众人气势重燃,满怀热血地喊着。

 第1394章 黄龙府

    除了辽东府外,渤海旧地,其实也极为广阔。

    如,黄龙府,就在松辽平原,北接长春州,南抵辽东,有五州三县,幅员辽阔,土地肥沃。

    其府城农安,人烟稠密,村屯密布,城郭相望。

    黄龙府当时不仅住有契丹人、渤海人、汉人、女真人,并有铁骊、兀惹、突厥、党项等族人。

    可以说,比之上京,黄龙府更具有占据价值。

    而黄龙府的得名,则是耶律阿保机征服渤海后,在其地崩殂,因当时见黄龙而走,所以取名黄龙府。

    对于一片草原,满是牧民的上京地区,黄龙府距离更近,农业昌盛,更值得拥有。

    所以,在神武十七年袭击上京府后,了解其虚实。

    神武十八年,张维卿带领大军,朝着东北方向而去,直驱黄龙府。

    面对规模庞大,准备齐全的唐军,黄龙府各部族兵马,皆为之一楞,不堪一击。

    为之胆寒。

    由此,不消一个月,黄龙府五州之地,完全被吞并。

    至此,隶属于契丹四京之一东京道,辽阳府与黄龙府,完全被吞并。

    如此,辽之三京,南京道(幽州),东京道,皆被大唐吞噬,仅余上京道,苟延残喘。

    至于其历史上的五京,一个是西京大同,如今也被吞并,中京所在是辽圣宗时期设置的奚王府,如今保持中立。

    不过,其南,东,都被包围,沦陷也是迟早。

    咚咚咚——

    马蹄声在道路上响起,村屯的各族百姓,皆议论纷纷,口中言语着汉话。

    原因也不新奇,这里盘踞着大量的中原百姓,以及文武百官,勋贵等等,再加上习惯汉话的渤海人,自然通用语是汉话。

    城中的一处院落中,大门半掩开着,左半边门角已经坏了,庭院四四方方,从外看,依稀能够想象当年的风光。

    透过门缝,其内青草旺盛,两个中年大汉,正在给菜田浇水,拔草,几个孩童自顾自地玩耍着,面黄肌瘦,但犹自快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