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82部分

大唐再起-第82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滴水不漏,油米不进,御史台的,就没有一个简单的!”摇了摇头,韩盐使低下头,思虑了一会儿后,道:

    “告诉你家老爷,我坚持不了多久了,都督府压力越来越重,各州的夏税陆陆续续地被那群转运使们送到了番禺,只要管饱肚子,那群贱民们对于盐价,自然没了多大怨气。”

    “这高御史没有表面的人畜无害,暗地里的动作,那是激烈,我这盐场上万亩,漏洞太多,我坚持不了了!”

    …………

    随着夏收的到来,各地的夏税陆陆续续地运到了番禺,李嘉的心,瞬间松不少。

    人总是容易忘记的。

    经过各地转运使的反馈,减税的措施实施的不错,大部分的地方都杜绝了各类杂税,普通的正税,对于百姓而言,能够承受。

    由于转运使的存在,运往京城的夏税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往年多了许多,上缴了七成,地方的留存不多,却也勉强足够了,况且还有一波秋收呢!

    一季丰收,不说让百姓们迈向小康,但是改善伙食还是能做到的。

    这样就够了,足以让李嘉收买一波人心了。

    次日一早大朝,春天夏日渐长,从家里出时天已经大亮。

    李嘉原打算带人走上马行街,但考虑到自己魅力太大,喜欢自己的人很多,同样嫉恨自己的人也不少,无奈乘坐了轿子,借鉴了影视上的,用了两个轿子。

    街面上的铺子也早早就开了,许多官员等在热气腾腾的铺子前面、等着随从买烙饼,看来很多人连早饭也没吃就赶着出门了。

    清晨时分,甚至还有点燥热,街头的热闹气息,已经穿过布帘,来到了李嘉的面前。

    可惜,他不在也机会随便见到了,因为有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在压着他,他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而且还影响到许多人。

    坐在轿子中,李嘉的思绪,不由得飘散起来。

    今早起来时,是在一双玉臂环绕中挣扎出来的,定眼一瞧,是一张笑脸,鼻尖传来一股股花香味,不一会儿,女子也睁开了眼,一脸娇羞卷起铺盖遮住凌乱的头。

    “小鱼,昨日就那么跟了我,未有婚礼,是不是很遗憾?”

    作为小娘早早就期待着嫁人那一天,很多小娘很早就把嫁衣都藏在箱底,风风光光嫁做人妇,生一回就一次,谁都有遗憾,江小鱼自然不例外。

    昨日,因为是纳妾,不便敲敲打打大张旗鼓,更不好宴请宾客,毕竟李嘉目前求稳,小事不宜大办。

    “小鱼不过是贫贱之躯,若无郎君,哪能至今日,婚礼再怎么风光,也及不上与郎君相守!”

    瞧着这个为自己天天用花瓣洗浴的小娘子,李嘉很快活地笑了:“既然嫁与我了,就改个名字吧!”

    “小鱼,小瑜,江小瑜——”

    “哪个鱼?”

    “王字旁的瑜!”

    ……

 第一百八十一章财政总结

    夏收过后的番禺城,显得格外的热闹,叫卖声不绝于耳,来来往往的小贩,路人,岭南各州,北方各国,以及海外番国的商贾,络绎不绝地奔向这个南海霸主的都城,尽情地兜售着各类产品。

    来自岭南六十州的粮食,铜钱,特产,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番禺,供给给这些贵族们,官僚们,军队,以及皇宫里的皇帝。

    举国供养一都,乃此时的常态。

    大运河为何开凿,最起初的目的就是想将南方的物产运送到洛阳,让皇帝与贵族们消费,结果,隋炀帝杨广凿起兴了,为了保证征伐高句丽的后勤,开始南北大串联。

    国家就崩了。

    近的不提,就说商王朝,为了供养规模庞大的祭祀,以及天天吃喝玩乐不断繁衍的贵族,就跟蝗虫一般,吃完了一地,就换一个,短短两百多年,就换了六个国都,等到盘庚时期,选了一个肥沃的殷地作为国都,终于稳定下来。

    后来还是不够祭祀跟贵族们吃,毕竟贵族饱暖思,子嗣一大堆,后来只能把政治中心迁徙到朝歌,勉强维持着。

    唐朝是比较有计划,是洛阳和长安轮流吃,索性两个都是大城市,能够消耗得起。

    宋朝的开封离南方近,自然金钱不缺,再加上扫荡似的财政政策,地方枯竭,全国财务集一身,唐朝时显赫的一扬二益,完全没有了存在感。

    对于番禺城的商业的繁荣,李嘉完全能够感受得到,转运使们将各州的大部分赋税运送到番禺,短暂的让番禺城热闹了一番。

    为此,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李嘉特地补发了一个月的薪俸,当作奖励,高级官吏不以为然,低层官吏自然欢喜,赞了几句都督威武,心底的想法自然难以窥探。

    “盐价,目前市价为一百零八钱,回落五十钱”

    “米价,每斗二十钱,少于前月十钱”

    “鸡蛋十枚铅钱一颗”

    “茶价多于上月十钱”

    每周休沐日,李嘉都会在自己的书房中,倾听皇城司对于番禺城的各种情况的汇报,尤其是物价方面,重中之重。

    在封建社会,以粮为纲,农业是一切的基础,这也是开国时,第一个改革的,往往是农业,古今亦然。

    粮价就是统治者的天气预报,价格越高,代表着统治越发的危机,反之亦然。

    所以在唐太宗时期,每斗几钱的价格,获得了后世一致的称赞。

    到了唐末,粮价飙升,每斗百钱,千钱的情况,不胜枚举,这意味着统治的不稳。

    “谷贱伤农啊!”李嘉叹了口气,粮价降低,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自然是欢喜的,大部分的农村民户而言,市价都那么低,收购价自然更低。

    “也只有郎君您才在意这些,往日,皇帝们只在乎珍珠够不够,工匠足不足,有了您,咱们大汉百姓才有福气啊!”

    田忠适时地插话,一脸敬佩的表情。

    “别奉承我!”李嘉笑着说道:“在其位,谋其政,我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自然也得撑起这个责任!”

    “皇帝毕竟没下过民间,自然不会知晓民间疾苦,百姓苦,农夫更苦”

    “对了,这次夏收,各地运了多少粮食钱财进来,这物价降了不少,量很多啊!”

    “左藏,进粮五十七万石,损耗十万石,实进四十七万石,盐一万石,茶五千石”

    提起这个,田忠立马精神起来,大脑思考了一会儿,直接说道:

    “右藏进绸缎两万三千匹,珍珠一百石,玛瑙两百石,牛五百头,羊五千头,海鱼一万石”

    南汉的国库继承自唐朝,分为左藏与右藏。

    左藏掌管全国赋调之正数钱物,右藏掌邦国宝货,即各地贡品。

    左藏财赋的收入,在不同时期多次变化,但库储基本分为租税、财产税和杂税,左藏的各项财赋支出,主要是维持朝廷机构的存在和政务的办理,经费首先是百官的俸禄,其次是浩繁的军费,故官吏的俸禄和庞大的军费以及皇室的豪奢,是国库的三大沉重负担。

    至于驿道修筑、江河疏理、贫荒赈恤等却占比例很小。

    右藏贡品收入也是随时间不同而具特点,右藏的物品支出,是专供皇室消费挥霍的。

    除此之外,皇室还有独属的内库,如皇庄,山林,盐场,市舶司等,以及各类专属的贡户等。

    所以,一般国库,值得就是左藏。

    李嘉上位后,左右两藏,以及内库,自然被他直接管辖,为了避免与这些官僚们产生冲突,对于左藏,李嘉只监督,而不是直接进行管理。

    进入番禺至今,李嘉一直避免与官僚们产生冲突,为了维持权力,算是与官僚们合作,共同篡取了皇帝的权力。

    南汉国土大,在籍的民户少,但长久未经历战争,商业极其繁荣,土地富余,税收虽然比不上南唐后蜀,但也不遑多让。

    “这些比去年如何?”李嘉问道。

    “据我所知,少了近三成”田忠琢磨了一下,轻声说道。

    “与民让利,与民让利!”李嘉嘀咕了几声,心中有些后悔,哪个当权者不想自己手头钱财多些,况且,他自己独立承担了禁军的军费,皇帝的内库压力很大啊!

    右藏的那些绸缎珠宝用不着,不如直接变卖了,换些金钱用用,亦或者变卖皇宫里的东西

    瞧着李都督一脸沉思的模样,田忠站立在一旁,低着头。

    咚咚咚

    这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进来”李嘉皱起眉头,他讨厌思考时有人打扰自己。

    “郎君,占城传来捷报,周奎将军与范都护,已经将占城征伐了,占城王投降,十三小王也纳土归降,收获的战利品不计可数,如今已经运船来到了码头,正准备卸货呢!”

    安国的声音有些兴奋。

    “当真?”

    “当真”

    “太好了!”李嘉拍了拍手,这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多少船?”

    “不下十船!”安国道。

    “果然没让我失望”李嘉喃喃道。

 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钱与军队

    番禺的码头,今日比往日更热闹。

    不知何时,码头上人来人往,显得极多,上十艘的商船集体靠岸,成百上千的脚夫兴高采烈地拥挤着,等待着货运的到来。

    “如此大的手笔,真是太厉害了!”一名脚夫望着堆积着满船舱的货物,不由得感叹道。

    “听说是从占城王国那里抢来的,果然名不虚传!”

    “占城在整个南海,也是富得流油的,这次李都督可是发了大财了!”

    “谁叫他们劫掠咱们得商船呢?这就是报应!”

    吃瓜群众哪里都有,对于占城王国被侵占,他们并不同情,反而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对于一箱箱的金银珠宝,珊瑚宝石,指指点点。

    当然,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大汉的强大,对付这些蛮夷,简直是不在话下,一种骄傲地情绪渲染在其中,讨论地越发的激烈。

    有的人说,李都督这次弄了几百个异域美人,在家享福……

    有人说,这是李都督灭国立威,震慑朝堂……

    总而言之,这些都有吧!但李嘉最看重的,却是对于占城财富的占据,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显然,周奎对于这些还是了解的,刚到番禺,就飞快的来到都督府,塞了一大块红包,乐得门子都找不着北了。

    “都督——”歇了口气,周奎笑得脸都歪了,说道:

    “咱这次去了占城,仗没打几场,咱们的人就拥护了,整个占城也不大,不到半个时辰就逛完了,宫殿倒是不大,但黄金白银确实多,国王跑得……”

    “之后,占城王集结那些小王,组成了一支万人大军,虽然衣着光鲜,但就是样子货,咱们一冲,就散了,俘虏了好几个小王……”

    “咱回来,范小郎君则留在占城,建立了都护府,遵从您的指示,这些小王向咱们皇帝效忠,每年上贡纳兵,占城王则被属下带回了番禺,等候指示!”

    陆陆续续地解释了一番,李嘉才对这场轻而易举的南征了解大半,点点头,道:“占城都护府兵员几何?民众多少?”

    “兵员千名,都是无有家室土地的,范郎君手笔很大,赏赐了不少土地,所以就留了下来。”

    “百姓的话,倒是不太清楚,属下从占城归来时,范都护已经统计了近两千户,近半都是占城人。”

    听到这里,李嘉颇有些烦恼,移民是不可能移民了,本来岭南人口就少,若是迁徙出去,得不偿失。

    从北地买人,也是不行,光是水土不服,就得死去大半,真是令人为难。

    挠了挠头,李嘉深吸了口气了,注视着这位周船长,目光炯炯走神:

    “这次,总共运回了多少钱财?”

    “这……”周奎咧着嘴,挠了挠头,“东西太多了,像权杖什么一大堆,只有金银比较实在,差不多有几万两黄金,大食人的银币也多,熔炼后,还是可以用的……”

    “与范都护没留下些许?”李嘉沉住气,问道。

    “自然是有的,占城都护府远离国内,周边危险重重,除了大部分金银外,其他都留下了!”

    最后,周奎还说带了一些占城的特产,比如牛角,牛筋,以及其他的,加在一起,此次行动,获利超过百万贯,其他的民众土地不算,收获极大。

    而这笔钱财的到来,极大的缓解了李郎君的钱荒,甚至还推动了早已经计划好的军事改革。

    之前也曾提过,南汉的军事制度,与此时的周边各国并无差异,一般以地痞无赖以及流民组成。

    一则可以扩充军队,杂乱的军队,危险降到最低,二则可以减少地方的危害,从而维护统治。

    当然,还有补充措施,以宦官统军,或者阉割将官,从而保证对军队的控制,比如西北都统潘崇彻,就是从宦官转任的。

    朝堂中的阉割人,李嘉已经清除得差不多了,军队就是血气方刚的地界,岂能让宦官统领?李嘉照样清理。

    但,五代以来,军队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有奶便是娘。

    或者是说,这个传统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流传发展了,皇帝哄节度使,节度使哄军头,军头哄士兵,一级到一级。

    如果没有钱怎么办?那就只能悲催了。

    从829年,史宪诚开始,魏博镇10任节度使中就有4人死于兵变,真正活到老死很少。

    甚至,有的时候由于口袋里缺钱花,这些牙兵们就会串通起来,推翻现任节度使,拥立新节度,从而获取大量的赏钱。

    所谓的五代,就是中原五个国家每一次更替,而每一次更替,首都就会遭受重创。

    因为新王朝的开创者为了鼓励士气,一般都会把劫掠都城作为条件,最起码也是三日,东京汴梁荣获榜首。

    以金钱捆绑军队,是最有效,也是最下策的,当别人开出更高价时,就是颠覆之时。

    李嘉自然不会如此短视,邕州之兵,则用李氏数十年的恩情维持,番禺的禁军,则是恩威并施,再加上邕州兵参沙子,整个禁军目前还掌握在手里。

    “但,这还远远不够!”李嘉握住了手中的笔,用力地书写着。

    看着窗外蓝蓝的天空,以及畅飞的鸟儿,李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