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91部分

大唐再起-第9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李嘉就醒了,身旁的小娘子倒也不羞怯,反而挺着修长的脖子,质问道:

    “昨个你是装睡的?”

    “半醉半醒吧!看到你这个美人,我就睡不着了……”李嘉笑道。

    “未曾想到,你这个处子,倒如此大胆——”

    “当然,我的父亲是南晋王,自然胆子大些……”

    原本来个晨练的李都督,瞬间惊了。

    “怎么,被吓到了?”小娘子挑衅地说道。

    “怎么会?”李嘉一个翻身,挺枪上阵。

 第两百章春宵一刻

    到了船上,吴昌文兴许是过了那道坎,心情好了不少,尤其是见了那些陪同而来的官吏后,更是小聚了一会儿,精神抖擞起来。,

    由于就近看管的原则,李嘉与他在同一艘船上,时不时地碰个面,这日,吴昌文就邀请了李嘉前去赴宴。

    李嘉思量了一下,就过去,这在他的地盘,有什么可怕的?

    别看都在一艘船上,由于身份特殊,吴昌文的房间很大,加上仆人众多,占据了半个船舱,进到这里是,早已经管弦奏起,歌舞升平了。

    乐工横笛的旋律渐高,竖琴的弦声也急促,舞台中央,有一个身穿彩衣的少女,五官精致,约莫十七岁的模样,笑容可掬。

    与她伴舞的,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安南少女,皮肤并不黝黑,反而十分的白皙,穿着红色衣裙,映衬着bnn的皮肤,更显得诱人。

    中央的少女翩翩起舞,宛若一只骄傲地孔雀,抬着细长滑嫩脖子,不断地表演着,伴舞们面带的笑容婀娜放姿,她们侧身仰视着上方、高鬓如云面如桃花,大红色的长袖一齐向上一甩,顿时台子上仿佛降落了一片朝霞,绚丽漂亮。

    “使君兴致不错啊!”李嘉一来,立马就坐到了主位,吴昌文脸上带着奉承地笑意,捧起酒杯:

    “安南虽好,但也是蛮荒之地,如今回到番禺,也算是一件喜事!”

    虽然知道这是假话,但李嘉也不拆穿,身边俏丽的侍女倒满了酒杯,他笑了笑,直接喝下。

    并没有毒

    “使君能如此之想,也是一件幸事!”

    随即,两人讨论一下中原的情况,交换了些许看法,吴昌文果然是老狐狸,一语中的:

    “中原本出一雄主,如今,可惜了,小皇帝在位,岂能压制住那些大将,不出几年,这中原,又得改朝换代了!”

    “哈哈哈!”李嘉摇摇头,笑道:

    “使君所言甚是,这取国号,也是有所忌讳的,周朝百载,用尽了天运,如今,你瞧,武周,加上这郭周,都是短命像,这天意啊,这是难以捉摸!”

    闻言,吴昌文为之一愣,仔细想想,似乎是这么回事,喝了杯酒,冷静一下!

    数十年来安南总是征战不休,这些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还不及岭南的歌舞,毕竟宫廷歌妓主要也是为了皇帝和王侯们表演

    不过,这东西,谁他么看舞蹈,就是瞧着舞姬漂亮与否,胸脯屁股是否合适,能否生养。,

    李嘉则瞧着舞台上这些舞姬们,她们的技艺其实并无多少高明之处,整个中国的宫廷歌舞似乎没什么发展,都是整理唐朝遗留的舞蹈旧瓶新酒。

    只有李嘉一人真正得在欣赏舞蹈。

    瞧着李都督一副深陷其中的模样,吴昌文脸上再次浮现起了笑容,他微微挥挥手,舞台瞬间起了变化。

    舞台中央,那个身材凹凸不平,脖子修长,身穿彩衣的少女,不知何时,翩翩起舞来到了李都督身边,双腿一曲,就坐了下来,为李嘉倒起了酒水。

    李嘉不以为意,仍旧兴致勃勃地看着,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舞姬们身上的衣装越来越单薄,抹胸都露出大半。

    轻薄的衣裙若影若现,抹胸半露未露,随着舞蹈的继续,抖动地越发的厉害,在李嘉的眼前面前晃来晃去,弄得他有种燥热之感。

    毕竟,他在南征安南,很久,没近女色了

    这时,他才突然瞧到,自己身边有了一个漂亮的小娘,衣衫倒是整齐,五官甚是精致,宛若十三四岁的豆蔻小姑娘一般,但体型却到他的下巴,明显的成人模样。

    更何况,虽然喝了酒,但眼睛却不会骗人,那对小山,确实蔚为壮观。

    “这舞蹈真白,不,这跳德真长!”李嘉脸色微红,随口感叹道。

    “都督醉了,快扶他回去休息”话音刚落,吴昌文先是一愣,然后就是一喜,就连忙吩咐,急促地很。

    “是”他身旁的小娘子皱起眉头,瞧了一眼醉醺醺的李都督一眼,叹了口气,答应了一声,这才颇有些不情愿地将李嘉扶起,缓缓走出,好似要带他去往自己的房间。

    李嘉微微斜撇了一眼满脸急促的吴昌文,我醉了吗?我自己怎么不知晓?

    他又看了一眼这涂着红胭脂,皮肤滑腻的小娘子一眼,他倒是想瞧一瞧,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一路被搀扶着,由于眯着眼,小娘子也没发现,李嘉的下巴就顺势落在起肩膀上,冰凉凉的,也不知是衣服还是什么,很滑腻,很舒服。

    走了几十步,李嘉被少女搀扶着,在两个侍卫地跟随着,来到了一出十来平方的小房间,只有一张床,一个梳妆台,床上有张白色的纱布组成的蚊帐,很温馨。

    见此,两个侍卫还想跟进来,李嘉偷偷挥挥手,两人就自觉地关上门,守候起来。

    “也不知你是吃甚的,那么重!”吴锦儿揉揉肩,看着躺在床上,眯着眼傻笑的李都督,颇有些烦躁。

    思量了片刻后,吴锦儿叹了一声,扒了李都督的衣服,然后偷偷瞧了一眼那擎天之柱,忍着羞怯,在李嘉的目光下,身上的衣物渐渐消失。

    一时间,珠光宝玉,闪亮了整个房间。

    她忍着羞怯,趴到李嘉身上。

    “哎,知难行易,还是我来帮你吧!”李嘉一个翻身,就掌握了主动权。

    却道是:邸深人静快,心絮纷纷骨尽消。

    花叶曾将花蕊破,柳垂复把柳枝摇。

    金n鏖战三千阵,银烛光临七娇。

    不碍两身肌骨阻,更祛一卷去云桥。

    第二天一早,李嘉就醒了,身旁的小娘子倒也不羞怯,反而挺着修长的脖子,质问道:

    “昨个你是装睡的?”

    “半醉半醒吧!看到你这个美人,我就睡不着了”李嘉笑道。

    “未曾想到,你这个处子,倒如此大胆”

    “当然,我的父亲是南晋王,自然胆子大些”

    原本来个晨练的李都督,瞬间惊了。

    “怎么,被吓到了?”小娘子挑衅地说道。

    “怎么会?”李嘉一个翻身,挺n上阵。11

 第两百零一章以功封王

    起床的时候,李嘉才真正瞧了瞧这位少女,凹凸不平的身材的确显然,更关键的是,这位少女性格颇为主动,或者说活泼果断,没有以往汉人女子的顺从。

    说献身就献身,就脱衣服就脱衣服,说,就坐下了,温婉这东西,完全不在她身上。

    对此,李嘉倒是问了一下,吴锦儿一边穿衣服,一边反驳道:

    “若是这般女子,在安南活不了多久,安南的女子,抛头露面是小事,耕地纺织打猎,个顶个的能手,你是锦衣郎君,不晓得我们安南的辛苦,哪怕是王宫中,时不时地还能见到长虫,恶心的很,不会一些腿脚功夫,哪能长久”

    于是,半主动的,李嘉就来到了吴昌文的房间,进行拜会。

    有了吴锦天在一旁,李嘉的态度刘更谦和了一些,毕竟睡了他女儿,些许的愧疚还是有的,不过若是想通过这些让自己割舍利益,那是万万不能的。

    索性吴昌文也是个人精,送个女儿出去,也只想找个依靠,为自己一家人的安危找个保护伞。

    所以,这番谈话倒也是是畅快,翁婿两人一时间把酒言欢,快活得很。

    而吴锦儿则很安分地坐在李嘉身边,倒着酒,微微笑着。

    一路平安,有了美人在侧,李嘉舒服了不少,不过,他的脑海里却被一股愁绪给笼罩。

    这位安南的统治者,似乎想让自己的女儿,拥有名份,或者说,李嘉的未来,已经在他心里一清二楚了,甚至开始谋划后宫的位置了。

    对此,李嘉却有些左顾言他,区区一个吴家,自然配不上将来大唐的后位,尤其是吴家势力还算雄厚,与李嘉理想中的中产之家不符,所以他一直思虑着:

    到底谁配得上自己呢?

    结婚确实是必要的,尤其是自己已经二十来岁了,脸上特意留的胡须,已经有半指长,拥有一个子嗣,确实重要

    回到番禺后,留守的几人确实能力不错,在他南征后,一切都很安稳,尤其是皇宫那位皇帝甚至不清楚李都督去打安南了,还好奇地问李嘉做了什么?大张旗鼓的。

    对此,李嘉也不知道他是真傻还是假傻,反正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有些变态,但却不值得死了。

    他也不能死,他要是死了,李嘉不就落下一个弑君的名声?刘氏在岭南安稳了几十年,民间的名声很差,但重文的政策,却让他们在文人眼里很是不错。

    哪怕,刘鋹最后荒唐到阉割进士。

    李嘉信守诺言,让宰臣们议论了一下吧给予吴昌文交国公的爵位,至于是否世袭罔替,还是减等世袭,都没有说明。

    吴昌文也不在意,在这个时代,王朝更替太快,哪怕许诺了世袭的爵位,换个皇帝,就变了。

    吴昌文带着一家老小,还有许多文武百官来到番禺,别的不提,番禺的物价,一下子就涨了数成。

    吴家待在安南几十年了,身家岂止不是不菲,哪怕舍出许多犒劳了汉军,但变卖了许多土地房产后,依旧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文武百官们也捞无止境,家财万贯,来到了番禺后,一个个置办了家产和田地,番禺的田价,一下子翻了一倍。

    这倒很好的刺激了番禺的市场,想来赋税能多收上来不少。

    朝廷上,对于这些降臣不以为意,反而开始讨论如何给予李都督奖赏了。

    有功不赏,寒了功臣的心,更何况,还是一条猛龙,若是不如意,这个恶果,谁也担当不起。

    此次朝会,依旧是在南宫中,在京的朝官,几乎都到位了,把宫殿堵地满满当当,从上望去都是人头。

    天灰蒙蒙的,还未及大亮,高坐在皇位上的刘鋹,也忘记,时隔多久才有如此多的人,一时间有些呆了。

    李嘉则没有发呆,他穿着一品的官袍,佩戴者金鱼袋,穿着长筒皮靴,头戴厚实的毡帽,这十月份,岭南天气也冷了,比后世冷了许多。

    许多低阶的官吏们手持竹制笏板,只能站立在陛下,笏板冰凉凉的,握着难受,又吹着寒风,瑟瑟发抖,甚至不敢抖得太明显,因为那群御史大夫们可眼尖的很,一个殿前失仪的弹劾总是免不了的。

    御史大夫们一丝不苟地握着笏板,袖中藏着笔,双目不断地横扫着文武百官,想在自己的笏板上记录上一个,明日好弹劾。

    站立在宫

    殿内的,基本上都是五品以上的朝臣,双手所持着是象笏,瞧着这上百号人,李嘉不由得心惊。

    这些人都是象笏,用象牙做成,加在一起,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朝廷耗费太大,难怪清朝要废弃,官服上有宝石,再供应象笏,开支太大了,国库真供不起。

    心态一正,对于这种端严肃穆的场合,李嘉分外的适应,或许是已经成为掌握规则的人

    “臣请命,李都督讳嘉,南下安南,收复高祖之时故土,理应奖赏,以不寒功臣之心!”一个小官员抢先说道。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这仿佛是个信号一般,噼里啪啦的,朝堂上一大片人附和着,李嘉站立在前方,感觉这气势惊人。

    毕竟,那几位宰相,也很识趣地低头附和。

    李嘉都如此,高坐在皇位的刘鋹自然更是心惊胆颤,吓得脸都白了。

    “李都督收回了故土,自当嘉奖,不知该如何?”刘鋹颤巍巍地问道,目光飘向了李嘉。

    “自当封王,无以王爵,难以奖赏”

    此时,存在感一直薄弱的潘崇彻潘副都督,立马瞪大了眼珠,又撇向了老神自在的李都督,未曾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然把控朝堂到如此地步。

    到现在,还未有一个忠臣进行驳斥,先帝啊

    这时,政事堂首相钟允章站立出来,令潘崇彻虎躯一震,精神抖擞起来,国家还是有忠臣的。

    “臣,附议,王爵之赏,甚是妥当”

    噗呲!

    潘崇彻喉咙一甜,这老匹夫,竟然忘却了先帝之恩

    “既然如此,就封以王爵吧!不知何号为妥当?”一直处于弱势的刘鋹,轻声问道。

 第两百零二章薛王之号

    既然封王了,至于是什么王,就非常简单了。

    但,对于李嘉而言,封什么王,却是至关重要的。

    古代建立王朝,国号千奇百怪,但主流的无非三种。

    一种是一来源地域为号,比如夏部落酋长启建国,以夏为国号周酋长姬发即周武王灭商建国,以周为国号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遂以秦为国号。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第二种来源于封爵。

    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平定天下后便以“汉”为国号南朝陈朝建立者陈霸先在南梁末曾被封为陈王,建国时也以陈为国号陈以陈王为国号而不是因姓陈。

    第三种据发迹地为号,如以燕地为中心的“前燕”“后燕”和南方的“杨吴”、前后“蜀国”等,都是古之封国,国号源远流长,哪怕后世朱元璋占据了南方,也得先称吴王。

    其他的,如循谶语义南朝齐的“金刀利刃齐刈之,今宜称齐”,元朝的“大哉乾元”、尊崇沿袭北周、后周等,都是仰慕周朝享国日久等等,都是正经的。

    列朝的诸位,都知晓,这位李都督自占据番禺以来,就一直造势宣称自己是李唐后裔,有迹可循,大家也就认可了。

    如今,商讨到王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