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第一长子 >

第261部分

大唐第一长子-第261部分

小说: 大唐第一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下罪己诏,组织乞雨仪式。

    3关闭州府,派遣官员,准备赈济灾民

    4剩下的只有听天由命了

    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据史料记载,我国旱灾频繁。

    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

    公元前206年~1949年,共发生旱灾1056次。16世纪至19世纪,受旱范围在200个县以上的大旱,发生于1640年、1671年、1679年、1721年、1785年、1835年,1856年及1877年。

    1640年(即明崇祯十三年)在不同地区先后持续受旱4~6年,旱区“树皮食尽,人相食”;1785年(即清乾隆五十年)有13个省受旱,据记载,“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1835年(即清道光十五年)15个省受旱,有“啮草嘬土,饿殍载道,民食观音粉,死徒甚多”的记述。

    干旱是在古代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你们呀一点用都没有。”牛进达突然大哭了起来,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牛进达要哭,因为的家人都是饿死的,所有一想到大旱,很多百姓都要没有吃的,牛进达就想到了自己家的家人,所以一时悲从中来。

    看到牛进达大哭,一边的程咬金也是摇摇头道:“陛下已经想过要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旱、蝗并至,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李世民为了百姓有饭吃,宁愿上天把一切灾难都降在他一人身上。

    李战这个时候有些动容道:“可是陛下已经发过一次罪己诏了。”

    “那又能怎么办?”李承乾撇了撇嘴道:“大旱,注定要死人无数,食物根本就种不活,没有食物,人们就要挨饿,父皇只能罪己。”

    忽然,李战看着李承乾道:“那是不是只要可以出现一种可以耐干旱的食物,而且量大管饱,那么大旱就会被解决。”

    “是呀!”长孙无忌点头道:“可是不管是小麦,稻谷他们对水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根本就无法在干旱的地方种植。”

    “不一定!”忽然李战笑着看向李承乾道:“告诉我,红薯在你的皇庄已经种植了多少亩了?”

    “蛤红薯!”李承乾一愣。

    “红薯?”李承乾刚刚一愣,马上一边的小豆子立即接口道:“是的李公子,红薯在皇庄种的很好!”

    “是你一直在负责?”李战看向小豆子。

    小豆子立即点头道:“是的,太子殿下着重交待了奴婢,奴婢几乎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一趟皇庄。”

    “那你告诉我,现在皇庄中有多少红薯?”李战笑着问道。

    这个时候,小豆子使劲的想了想道:“大概有十八万斤!”

    等小豆子说完,李战这边微微的道:“十八万斤还是少了一点,可能春种是无法达成了,应该只能移到夏种了。”

    “红薯是什么?”

    就在李战和小豆子说个不停的时候,长孙无忌抽了一个空问道?

    这个时候,李战呵呵的笑道:“红薯是一种粮食,它不但高产,而且适应性还极强,耐干旱,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茎和叶也能吃。

    不管土地都贫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真的假的?”李战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惊骇的表情,,“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这可是很可怕的一句话。

    不过,李战没有回答大家的疑问,一边的小豆子则是立即躬身道:“各位贵人李公子没有说大话,反而是说小了,我们在皇庄种的红薯,因为土地可能比较肥沃,一亩三千斤。”

    “一亩三千斤?”在场的众人再次失态。

    李战则是道:“那是因为皇庄的土地肥沃,如果到了干旱的地方,一亩一千到两千斤,我想应该是极限了。”

    “这十八万斤的红薯,可以出多少种子?”长孙无忌立即问道。

    “我做过实验!”李战道:“一百斤的红薯,可以种植一亩!”

    “我懂了!”长孙无忌笑道:“十八万斤,就可以种植一千八百亩,那个时候,就可以收获五百二十四万斤然后就可以在夏日的时候推广到湖北那样湖北至少会有秋收,可以度过严寒。”

    说完,长孙无忌看着李战激动的道:“战儿你可知道,你的这个红薯,可以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性命呀。”

    “错!”就在长孙无忌激动的时候,一边的牛进达却起身道:“如果红薯真的如此,那战哥儿可不就仅仅救的是湖北一地了,他可以让我大唐的百姓,人人都吃饱。

    所以战哥儿是救了我大唐千千万百姓的生命呀,战哥儿,我老牛带全天下的百姓,给您磕头了。”说完,牛进达那时纳头就拜,李战想拦都拦不住。

    不过,就在想要过去将牛进达给拉起来的时候,突然一边的牛进达却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还埋怨的道:“可是你为什么不早点带着红薯出现,要是这样的话,我爹,我娘,我的家人就不用死了。

    战哥儿你为什么不早点带着红薯出现呀,你可知道,我多想我爹,我娘吗?”

    一时之间,李战的眼眶也红了起来,因为李战知道,饥荒的可怕

    大唐第一长子

 第五百五二章 一心为民李世民

    秦朝的某年,秦朝的北方地区出现了干旱迹象,整整一年,都没下过几场雨,不过这里的农民们早就习惯了隔三差五出现的旱灾,其实在古代,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大旱灾,除了等待天降甘霖,农民们别无他法。

    然而此时谁也不知道,这场旱灾,和以往并不一样,一年后,北方的农民们不但没有等到雨水,反而迎来了遮天蔽日的蝗群,并且这群蝗虫以迅雷不及之速,横扫秦朝多个省份,而且这场旱灾整整持续了3年!1000多万人活活被饿死,超过2000万灾民逃荒到各个地方。

    一时之间,田园荒芜,饿殍满地,白骨盈野,惨叫声、呼救声不绝于耳,最可怕的是,当人们吃完树皮草根以后,便出现了“人至相食”的场景。

    当时一位官员看到这样的场景,直呼:“此乃二百余年未有之灾!”它便是“秦北奇荒”

    慢慢的李战道:“牛叔叔不哭了,放心吧,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件了!”

    最后牛进达哭累了,就睡了过去,一边的长孙无忌和马周则是一起跃跃欲试的道:“战儿进宫吧,将红薯献给陛下,这样陛下也能睡给安稳觉了。”

    可惜李战却摇头道:“我不能去,这次红薯就让承乾去,只要这个功记在承乾的身上,那么他的声望就算是可以养好了。”

    “大哥!”李承乾猛的从一旁的椅子上站起身道:“这个功太大了。”

    李战呵呵的笑道:“傻呀发现之功归陛下,你的功劳是种植之功,这样功劳就不会太大,但是却可以被百姓给记住。”

    “可是,这对你不公平呀!明明这个功劳就是你的!”李承乾有些动容。

    “我们是一家人呀,不分彼此的,承乾呀如果你真的觉得对大哥不公平,那你就好好的做你的太子,努力的为百姓做事,好不好?”李战带着温暖的微笑看着李承乾。

    “嗯!”李承乾连连的点头,跟着眼眶红了,直接冲过去抱住了李战。

    长孙无忌微微的露出感动的表情道:“好了我们立即进宫,将这件事情禀报陛下,也让陛下稍微的减少一点烦忧。”

    “好!”李承乾松开李战。

    李战拍了拍李承乾的脑袋,李承乾就在要走出大厅的时候,突然回身对着李战一跪道:“大唐太子李承乾誓,如有一天李承乾忤逆大哥李战,将受万虫啃噬之苦。

    大哥之恩,李承乾永远铭记。”

    跟着李战起身,转身离开,这个时候,整个厅中都微微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个誓言很重呀,不过,这个誓言也彻底的将李战的身份给抬高了。

    即使李承乾成为了皇帝,李战的身份依旧是高高在上,这是李承乾的一个承诺,也是李战对李承乾真心实意的回报。

    看着李承乾的背影,李战露出了大哥般温暖的笑容。

    跟着李战呵呵的道:“我们继续呀别忘了,今天我们真正开心的是什么呀,我当爹爹了!”

    一句话说完,气氛也是再次热烈了起来。

    “哈哈没错,我们可是来贺喜的,这个主人还没有喝醉,我们可不能听呀来来来战哥儿,和你程叔叔来一杯,我老程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了。”程咬金哈哈的笑着酒杯给举了起来。

    跟着一边的尉迟恭也笑着道:“我也是不着急,我和老程一人一杯来。”

    看着两位虎视眈眈的叔叔,李战哈哈的笑了起来,今天李战心情十分的好,所以李战也是不惧道:“我不惧之,来干!”

    “今天身子没事吧?”长安立政殿中,李世民踱步而进,看到长孙皇后之后,带着微笑问道。

    “今天还算乖巧一次都没有踢我,哎对了,战儿的媳妇也有身孕了,我准备的衣服不够了。”说着,一边的长孙皇后就将自己为肚子中的孩子准备的衣服给拿了出来。

    李世民也笑着看向这些小衣服道:“你就放心吧朕会让他们再做一些!”

    可是长孙皇后却摇头道:“不行这些都要我自己做的,反正我也无事,再动动手吧。”

    “也好!”李世民轻轻的用手摸着长孙皇后微微凸起的肚子。

    “你还好吧?”长孙皇后小声的问道。

    “恐怕又要出罪己诏了。”李世民叹息了一声道:“朕的第二份罪己诏,如果有用就好了,朕的子民受灾,朕心里难受,朝堂之上却一个主意都没有。”

    “旱灾无解,陛下不要怪罪他们了。”长孙皇后轻轻的辩解。

    “朕知道旱灾无解,这真的是让朕无奈。”说完,李世民再次叹息一声。

    李世民这位皇帝,是为数不多的一心为百姓的皇帝,贞观六年的时候,唐朝的政权基本上安定下来了,国家的实力也在慢慢的恢复当中,老百姓的日子也好了。

    因此,为了展现唐代伟大的力量,许多大臣请求李世民举行封禅仪式,但魏征对此表示反对!

    魏征说:就算是一个正常人已经病了很长一段时间刚恢复治疗,他想把一块石头板背起来走几百里,这是不可能的。现在国家刚刚好一点,我们就享受这欢乐时刻,以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来之不易得到的民心很快就会消失。

    当然,这是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所以他立即放弃了封禅的想法。

    李世民一向理解移情思维,把人们的喜好,为他们的日常行为放在自己考虑的范围内。他认为,装饰宫殿去游玩那是皇帝想的,老百姓不喜欢。

    人民不愿意的,皇帝必须放弃。他在位期间,他放弃了很多宫殿的建设,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贞观时期,李世民的为民思想到处都看可见。

    他说:一切都要按照服务人民的原则来做,国家是以人为本的,人是以衣食为基础,让老百姓衣食无忧国家才能兴盛。他还认为,唯一能让老百姓安宁的是,皇帝英明。

    皇帝有作为老百姓才能安乐,皇帝如果昏庸老百姓就受苦。为了给人一种平静的政治环境,李世民力求节省劳力和争夺战。

    李世民说,治理国家就像种树,如果根不稳,树就会倒。如果一个君主可以保持一种好的方式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为了缓解老百姓的苦难,李世民下令官员减少640人。

    他还下令3000多名女官被从宫里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找自己的配偶了。在李世民继承皇位的开始,他打算封他所有的家族的孩子,但被大臣阻挠了。

    李世民则认为,作为一国之君,我应该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让我的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我怎么能让人因为我的自私的欲望,替我受罪呢?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更好地安抚老百姓,李世民十分重视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他把能否善待百姓和对田地考察的要求作为选拨官的标准。

    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有效的执行,李世民下令各地所有州长和刺史的名字应该写在石碑上,并在这些名字的下边写上这些官员在他们的工作中善与恶的成果,记录作为这些官员的奖惩标准。

    李世民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他的谦虚接受他的大臣们的建议。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李世民会被奉为千古明君,李世民不就是弑兄逼父的皇帝,怎么就成为明君了,其实这个明君是李世民对百姓,对人民的关爱而得到的。

    自李世民之后,说真的,还没有那个皇帝做到李世民这样对百姓的关爱,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那种何不食肉糜之徒。

    很多皇帝都不愿意发罪己诏,大臣让皇帝发罪己诏就等于要了皇帝的命一样,因为罪己诏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哪位皇帝愿意为了百姓承认自己的错误,别开玩笑了。

    也就只有李世民真心诚意,希望罪己诏发出可以让上天将罪责降于自己一身,这也是千古明君对百姓关爱的证明吧。

    看着李世民那悲痛的表情,一边的长孙皇后心疼的看着李世民道:“陛下不要心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看着长孙皇后那心疼的样子,李世民点点头道:“嗯观音婢说会好起来,就一定会好起来,朕相信观音婢是朕的小福星。”

    “呵呵!”看到缓和了情绪的李世民,长孙皇后也是露出了笑容。

    就在两人对视而笑的时候,忽然,外面有内侍来报:“陛下娘娘长孙司空,马御史,太子殿下求见!”

    “他们此时来宫做什么?”李世民一个诧异。

    这个时候,长孙皇后则是道:“都是自己人,让他们进来吧!”

    说完,内侍将三人给带进了立政殿,看到了长孙无忌,马周,李承乾之后,就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