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神庭证道途-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的修行者自然无法发现敖臻的破绽,甚至那些顶级强者不注意,也很难发现。可他的身份是秦王嬴政,三皇五帝和大禹后,人族最强王者。
等待他一统六国,建立大秦神朝,绝对会引来很多大能的关注。暴露在那些绝顶大能是视线中,他想不露馅都难。一旦他域外天魔的身份暴露,那他的处境可想而知,绝对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想死都难。
如此一想,敖臻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寒颤,这也是他这些年如此低调的原因。哪怕大秦的国力足以横推六国,他依然按照历史的进程慢慢推进。
至于说水车、曲辕犁、造纸术这些发明,对人族而言,自然十分重要,能够极大的推进人族文明的进程。可对于坐观王朝变迁的仙神而言,又有谁会将目光注视到这些发明上呢?
即便有些游历人间的仙神发现,不过是当做奇技淫巧罢了,没有引起任何重视。真正明白这些发明重要性的是火云洞内的人族先贤,可这些先贤为人族的发展殚精竭虑,自然不会泄露玄机,反而主动帮敖臻多加遮掩。
敖臻分出了一尊化身用来处理朝政之事,本体则悄然来到九鼎秘境之中。毕竟改易道基,至关重要,他自然要选择最安全的地方。
而且九鼎秘境不仅安全,九鼎内还汇聚着海量的人道气数和能量,对于他改易道基、重铸法体帮助极大,能够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为大增。
只见敖臻不断牵引禹王九鼎内的人道气数,将其引导入元神内的雍州鼎内。随着海量的人道气数不断被炼化,慢慢的元神内浮现出其余八鼎的轮廓,而且越来越清晰。
原来,敖臻采用取巧之法,借助自身与禹王九鼎之间的联系,以禹王九鼎内的气数为引,强行凝练出元神九鼎。
由于采用取巧之法,元神九鼎的等级永远无法超越真正的九鼎。同时,元神九鼎与禹王九鼎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借用九鼎更多的力量,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威能。
若非留给敖臻的时间太少,他绝对不愿意使用取巧之法,限制实在太大了。可他如今的处境,却让他不得不尽快提升实力,否则连天庭的攻伐都挡不住,何谈以后呢?
随着元神内的九鼎凝练成形,每一尊九鼎内均有人道神火衍生而出。这些火焰不断焚烧敖臻的血脉、精气、法力、元神,将其化作一道道生命印记,融入到九鼎之内。
随着一道道生命印记烙印在九鼎之上,九鼎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龙纹符箓。这些龙纹符箓与九鼎完美的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随着时间的流逝,敖臻的肉身、元神、血脉被焚烧一空,原地只留下九尊神鼎在绕着玄奥的轨迹旋转。渐渐得,九尊神鼎融汇为一,形成一尊三足两耳,浑身铭刻龙纹符箓的神鼎。
这尊神鼎散发的威压丝毫不逊色与任何一尊禹王九鼎,甚至尤有过之。而且这尊龙纹神鼎内仿佛一方混沌世界,隐隐可见一枚神胎在其中孕育,神胎内散发着浓郁的先天气机。
神胎不断跳动,禹王九鼎内的海量人道气数,还有磅礴的能量不断被牵引到龙纹神鼎内,然后被炼化成一缕缕精纯的本源之气,灌注到神胎之内,让神胎的气势不断攀升,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敖臻在地宫内改易道基,重塑法体之时,吞并六国的计划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初李斯献上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个个击破,继而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
而敖臻却想听听其他大臣的想法,结果这些大臣争论不休,拿不出一个能够得到所有人认可的战略。因此,敖臻便采用了李斯所战略,率先吞并韩国。
再说韩国被内史腾所灭,韩王安被俘虏的消息传到咸阳时,敖臻的本体已经陷入蜕变之中。不过有一道化身在,处理简单的朝政之事,还是不在话下。
敖臻下诏将韩地改置为颍川郡,以内史腾为首治理颍川。同时,让吕不韦安排大量官员前往颍川任职,帮助内史腾稳定颍川局势,确保颍川能够平稳过渡。
至于韩王安和韩国贵族,则被内史腾派兵押送至咸阳城。敖臻赐予韩王安一座府邸,册封一个有名无实的安乐侯,让其在咸阳城养老。而那些韩国贵族则量才录用,无才无德之辈,自然被排斥在朝堂之外。
要不是敖臻想要以韩王安为榜样,千金买马骨,抵消其他五国王室的反抗之心,韩王安一个亡国之君,想要封侯,简直比做梦都难!
同年,赵国大旱,数月无雨,国内严重缺粮,人心浮动。经过朝堂商议之后,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决定兵分两路,进攻赵国。
秦王政十八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以王翦统率十万上郡士卒,羌瘣率领三万羌兵从井陉出发,而杨端和统率三万河内士卒,分南北两路攻打赵国邯郸城。
赵王迁派大将军李牧,副将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采取筑垒固守之策,根本不与秦军正面决战,与王翦率领的秦军进入对峙阶段。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
秦军士卒虽然远比赵军精锐,可赵军士卒处于守势,以逸待劳之下,拉进了不少距离。再加上名将李牧指挥,除非敖臻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牺牲海量的士卒,否则很难攻破赵国防御。
这时,李斯献上计策,既然在军事上无法取胜,不如使用反间计。于是花费重金收买赵王迁宠臣郭开,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
赵王迁听信谗言,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将李牧诛杀。没有李牧这样的大将防守,赵葱、颜聚又如何能够抵抗王翦的攻击!
秦王政十九年,经过数月奋战,王翦率领大军击败赵军。赵葱死于战乱之中,而颜聚收拾残兵,退回邯郸城,勒兵固守,负隅顽抗。
而赵王迁的宠臣郭开早已被收买,多次劝说赵王迁投降。赵公子嘉坚决反对,主张抵抗到底,率领宗族、宾客参加邯郸的保卫战。可赵王迁早已丧失斗志,还有韩王安的珠玉在前,顿时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
王翦攻下邯郸城,赵国灭国,仅赵国公子嘉带领宾客逃往代地。可以说,从赵王迁误中反间计,错杀李牧,自毁长城起,赵国的覆灭就进入倒计时。
赵国覆灭之后,赵国残余的国运同样被秦国吞噬融合。秦国的国运大增,国运黑龙变得更加庞大,散发的气势更加恢宏,第五趾变得更加成熟。
同时,九鼎秘境之中,一股庞大的人道气数沿着冥冥之中的联系,灌注到龙纹神鼎内,被鼎内的神胎吞噬一空。顿时,神胎散发的气势更加强大,隐隐有心跳声从鼎内传出。
不仅如此,禹王九鼎内,海量的人道气数,还有磅礴浩瀚的能量以更快的速度源源不断地灌注到神胎内,为神胎的孕育提供足够的养分。
而随着赵国被大秦吞并,敖臻同样派遣大量官员前往赵地,稳定赵国的局势。等到赵国局势平稳之后,王翦继续统率数十万大军向北进军,达到易水,兵锋直指燕国。
而在如此背景之下,燕国君臣全都面露惶恐之策,尤其是燕太子丹,更是心急如焚,害怕至极。
原来秦王政十五年,燕丹曾被燕王喜派往秦国作为人质。但敖臻嫌弃燕丹志大才疏,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对其十分冷淡。后来,燕丹找到机会逃回燕国后,耿耿于怀,一直想要报复。
可惜燕国实力弱小,力不能及。等到后来樊於期参与嫪毐之乱,畏罪逃亡多年,来到燕国避难。燕丹为了给秦国添堵,不顾老师鞠武的规劝,强行收留了樊於期,并以礼相待。
此时,燕国宫城,一位身穿华服,面容俊朗,眉宇之间还带着几分惶恐和害怕神色的青年男子,毕恭毕敬的对上首的皓首老者躬身行礼,然后问道:“老师,秦国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危在旦夕,不知有何良策可解此番危机?”
这青年男子乃是燕太子丹,而那位皓首老者则是燕国智者,太傅鞠武,也是燕太子丹的老师。鞠武想了想,向燕丹推荐了田光,称其智谋深邃,沉着勇敢,可以向其问策。
之后,燕丹通过鞠武结识了田光,并对田光礼遇有加,并说燕、秦两国誓不两立。田光深感其恩,于是便向其推荐了荆轲。田光离开后,燕丹嘱咐他,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他不要泄露。
田光俯身应是,然后弯腰驼背的走着,见到荆轲后,谈及与燕丹的会面,还说他已经老了,身体已力不从心,因此将荆轲推荐给燕丹,希望荆轲前往宫中拜见。
荆轲答应了田光的请求。田光因为燕丹临别时的特别嘱咐,觉得燕丹怀疑他。他认为,一个人行事让别人怀疑他,那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
于是田光准备用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让荆轲告诉燕丹,说他已经死了,不会泄露机密。交代完,田光就刎颈自杀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荆轲刺秦
看着自刎而死的友人,荆轲的面色十分难看,他喃喃自语道:“老友,你这又是何必呢?这燕丹,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都不懂,又怎么可能成事呢!”
不过,荆轲虽然看不上燕丹,但是他的亲朋好友皆在燕国。为了不连累亲朋,不辜负好友的心意,荆轲只能强忍着心中的烦躁,前往燕宫拜见燕丹,告诉他,田光已死,并转达田光的话。
燕丹闻言,当即朝着田光府邸的方向,拜了两拜跪下去,跪着前进,痛哭流涕,过了一会后,方才更咽的说道:“我告诫田先生不要讲,是想使谋划的大事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来证明他不会说出去,这难道是我的初衷吗!”
看着燕丹真诚的表演,荆轲却没有丝毫感动,反而感觉心中一寒。燕丹身为一国太子,对人礼遇至此,哪怕只是伪装,却也足以收买人心,让人为之赴死。
荆轲游历诸国,早就练就了一颗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燕丹的虚伪。明明是他用言语逼死田光,但他的辩解中,却将田光之死推得一干二净,觉得有违他的初衷。
荆轲的智商不低,自然不会揭穿燕丹的表演。若是燕丹恼羞成怒,仅仅一千士卒,就足以围杀他。他虽是天下闻名的大剑士,剑道已臻至化境,但终究是血肉之躯,只需要一千士卒就能将他堆死。
荆轲落座之后,燕丹以头扣地,声音激昂控诉秦王嬴政的野心和贪欲。只要占尽天下所有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全部臣服,嬴政的野心才能够满足。
荆轲的心中不由十分警惕起来。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是从古至今就颠扑不破的至理。而上位者的大礼更是难以承受之重,需要以生命来报答。
荆轲并不想答应,他曾经游遍诸国,秦国虽然律法森严,但是明君臣贤,百姓赋税、劳役也远低于六国,秦国百姓的生活,甚至比六国的一些小贵族,还要强上一筹。
若秦国能够一统天下,对于六国百姓而言,未必不是好事。可惜,世间有太多燕丹这样的野心之辈,不愿意放弃自身的权势,反而想要阻挡大秦统一天下的大势,当真是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可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荆轲无奈之下只得答应。燕丹此人心眼极小,睚眦必报。他如此礼遇之下,若是荆轲胆敢拒绝,怕是生死两难,甚至荆轲死后还会被污蔑成秦国奸细,一生英明毁于一旦!
见到荆轲同意,燕丹眼中的得意之色一闪而过,肃声说道:“燕国弱小,饱受战争之苦,国力衰微。哪怕以全国之力,也难以抵挡秦军的攻伐!而诸侯畏服秦国,没有哪个国家敢提倡合纵策略!”
“我私底下有一个不成熟的计策,若是将天下顶尖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其形势必然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
“若是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归还全部侵占各国的土地,就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如果不行,那就趁势杀死他!”
“如今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秦王死后,秦国大乱。即使有新君继位,短时间内也难以稳住局势。趁此机会,东方诸国联合起来,必然能够打败秦国!”
“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将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能够仔细考虑这件事!”
听完燕丹的话,荆轲的心不断地往下沉,这是要他的命啊。这刺杀无论是否成功,他都难逃一死,这简直就是一条绝路。他假装思索了一会儿,方才嘶声道:“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
燕丹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希望荆轲不要推脱。看着燕丹的模样,荆轲答应了。荆轲深知,若是再不答应,明年的今日或许就是他的祭日。
不过燕丹对于收买人心的这一套显然十分熟悉,当场就尊等荆轲为上卿,并将上等的舍馆赐予他居住。之后的时间,每天都去问候,给他准备丰盛的宴席,备办各种奇珍异宝,不时进献车马和美女。
荆轲是来者不拒,这些都是用他的生命换来的,若是不能尽情享受,那不是白来世间走一遭。哪怕是荆轲也不得不承认,燕丹真是舍得下血本。
当然,这也意味着荆轲没有拒绝的权利。于是,荆轲更加纵情享乐,连日常修炼剑术也放下了。这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不愿意有任何浪费。
这一天,赵国被灭,王翦的大军抵达易水,燕丹请求荆轲,更咽的说道:“秦国的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长久的侍奉您,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听到燕丹的话,荆轲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燕丹这段时间如此殷勤的侍奉,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荆轲心中冷笑一声,享受了这么久的荣华富贵,现在就算一死,也十分值得。
于是荆轲笑着说道:“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听说秦王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还有避祸燕国樊将军,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
“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还有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