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第1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咱们呐。”
……
“呼……呼……”
凛冽的寒风已经卷起,冬日的清寒,提前到来。
渭河以南的工程,却并未停歇。
一座座军寨拔地而起,一道道工事修筑林列;
这一幕幕看起来,若是不知道前情的人,可能会误认为是楚军主攻,而燕军主守。
相较于燕人这边的热火朝天,楚人那边,则显得有些萧索。
燕人以大量野人仆从兵性命为代价,实质上,让楚人的三郡防御,尽可能地由本地防御尽可能地向飞地防御去发展。
这三郡,本该是楚国比较富饶的区域,可自打当年第一次燕楚国战之后,楚人原本的膏腴之地,正逐渐受到侵蚀,也就是说,楚国的整体国力,是处于一个不断削弱的状态。
再加上镇南关在手后的晋东被摄政王接管后,时刻不忘关心雪原邻居精神文明建设的王爷,也从未懈怠过对自己媳妇儿娘家的照顾,时刻不忘给楚国放血。
楚国的朝廷之所以能继续坚持下来,且能够继续维系住自己的军力种种,根本原因在于楚皇在借着外力削减了楚国贵族之后,朝廷的权力得到了扩充,同时,近些年对南方山越族的一系列拉拢与分化政策,也让朝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来自南方的支持。
站在整个楚国的角度而言,它是虚弱了;可又站在“楚国”的角度而言,它实则“强大”了。
但这种强大,是靠着透支整个国家的气血来实现的,也就是潜力。
“主上,其实现如今的楚国,很像是三国那会儿的南北。”
“三国时的?”郑凡说道。
“是。”瞎子点点头,“在那段时期,北方开发与发展做得最好,而事实上后世更为富裕的南方,其实还是较为‘蛮荒’的地方。
楚国现在的局面就是如此,一定程度上,我们对楚国的攻势,迫使了您那位大舅哥加大了对楚南地区的开发。”
“这么说来,我那大舅哥也算是为诸夏做出了极大贡献,呵呵。”
“呵呵。”
郑凡伸手扯了扯身上的披风,和瞎子一前一后,走上了一座瞭望台。
“瞎子,你说楚人的后勤,还能支撑多久?”
“咱们这五年,埋头发展,他们,也没闲着啊。”
郑凡闻言,点点头,道:“主要还是大泽的缘故,野人仆从兵是起到了很大效果的,但当楚人完全缩起脖子,身侧又有大泽所依托,我军没办法切断其后方,这就使得我那大舅哥可以不停地为前方大军提供补给。”
打仗先切后勤,这不应该叫为帅者的习惯,而应该叫本能。
郑凡停住了脚步,又道:“不过,楚国是因为地势原因,但以后攻乾时,倒是可以用这一招来破乾国的三边,乾人的北方,可是很平坦的。”
“主上说的是。”
二人走到瞭望台的最顶部,郑凡没向南看,而是转过身,看向北面。
自那里,出现了两支军队的身影,他们身上的甲胄和晋东军不同。
“轮换上去了么?”郑凡问道。
“回主上的话,早就安排好了,您特意吩咐过的,属下不敢怠慢。”
“嗯。”
郑凡重新面向了南方,伸手轻轻拍了拍身前的栏杆:“其实,这一场国战,比当初老田打的第一次燕楚国战,规模上,是大了更多的。”
人数规模上,可能持平,但其中正兵的数目以及后勤的宽裕程度,却比老田当初要优质太多太多。
“也是主上您,亲自策划的。有时候属下看主上您时,也会觉得诧异,总觉得,有些不真实,不过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了。”
“你这夸人的方式,就比阿程那家伙好多了,有铺垫,不生硬。”
“谢主上。”
瞭望台下,曼顿领着自己的手下回来了,他并不知道此时自己脑袋上方,站着的就是摄政王。
他也没心思去东张西望,因为他的心情,很低落。
伴随着入冬的到来,楚人的百姓也停止了大部分必须要做的生产活动,开始龟缩了。
耳朵,就不是那么好搞了,而楚人的士卒,又不是那么好啃,往往会付出比之当初多好几倍的代价才能收获比当初要少很多的耳朵。
最可气的是,一批批打着燕国朝廷旗号的骑兵开始来抢夺原本属于他们野人仆从兵的活计。
上头的说法是,他们刚到,需要机会练练手。
按照曼顿以及一众野人仆从兵对大燕的理解,燕国朝廷,也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摄政王的晋东部落,是同盟。
可人家到底是燕人……
所以,当朝廷的兵马进入后,野人仆从兵也不敢去和他们抢肉吃,偶尔一些好下手的目标,就只能留给他们。
曼顿等一众野人并不认为自己这边被欺负了,也并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什么错,反而会更为迫切地希望可以获得标户的身份,这样,一切就都不同了。
可惜,还是差那么一点儿,就差那么一点点儿了。
曼顿有些蔫头巴脑地牵着马和一众手下们经过检查后入了军寨,恰好看见那没耳朵的郭东急匆匆地从自己面前跑了过去。
曼顿有些奇怪,但自己的身份也不至于凭空喊住人家,只是瞧见郭东跑上了瞭望台后,就不敢再耽搁,前往清算耳朵的位置。
“卑职拜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郭东跪伏在了郑凡面前。
“此间还算有序?”郑凡问道。
“回王爷的话,谈不上井然,但算是有序。”
“这是什么词儿。”郑凡忍不住笑了。
郭东也讪讪一笑,起身,恭敬地站在一边。
“家里还好么?”郑凡问道。
郭东受宠若惊,忙道:“回王爷的话,家里一切都好。”
“听说你生了个闺女?”
“王爷,是俩闺女。”
这时,瞎子插口道:“许安家生了俩小子。”
郑凡对郭东的印象,更多来自于他曾经的经历,以及他身上的“残疾”,不过这种残疾,本身就是行走的军功章。
至于许安,这位铁面无私的军中军纪官,他自然是记得更清楚。
“哦,记得你俩很要好来着,结娃娃亲了么?”郑凡问道。
“回王爷的话,未曾。”
“被战事耽搁了?”
“不是……”
“那是什么原因?”
这年头,可不讲究什么自由恋爱。
自己当年抢亲大楚公主的事儿,已经算是这个时代“自由恋爱”的先驱典范了。
“回王爷的话,卑职本想结一个的,可那家伙竟然想结两个,卑职气不过,就不谈了。”
“哈哈哈哈哈。”王爷闻言,大笑起来,“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可不能答应,否则亏到姥姥家去了。”
郭东用力地点头,道:“对,对,王爷说的是。”
这时,许安也走上了瞭望台,见郭东站在王爷身边,也不觉得意外,他先行向王爷和北先生行礼,然后将一份折子呈送到了王爷面前。
王爷没接,北先生接了。
里面是一份名单,清洗的名单,其中有一些还是军中校尉以上的官;
有一部分是直接拿下了,还有一部分,则是“意外”战死。
比如管后勤的,忽然让你出去收耳朵,然后就没然后了。
瞎子没打开,却已经看完了,对郑凡点点头。
郑凡叹了口气,道了一声:“辛苦了。”
“末将职责所在,不敢言苦。”
“孤得赏你点儿什么。”
“末将不敢……”
“哎,得赏罚分明不是,这样吧,孤就给你的孩子指婚,郭东啊,你同意孤当这个媒人的吧?”
郭东当即装出一脸苦相道:“王爷赐婚,是卑职的荣耀,多谢王爷。”
许安也马上行礼:“多谢王爷。”
“呵呵呵。”
郑凡转过身,继续眺望向南方。
这一次清洗,并非是为了政见,在晋东,王爷是唯一,没什么政见不一。
引发这一轮清洗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创业初期,有一个代表性的力量,他们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那就是来自各国各地的走私商人。
在晋东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进来了,使得晋东得以商贸流通,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晋东也是得到了自己的急缺。
他们的关系,与王府是一度极好。
但不是每个走私商队,都是曾经的范家。
事实上,就是范正文,这位皇帝的姨夫,他当初想的,也是割地自治,如果不是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被自己率军解围了,他也不会主动将范家的祖宗基业地盘给交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当朝廷上的小六子与自己都发布了要一统诸夏的宣言后,这一群人,反而成了阻碍这一进程的力量。
晋东这边还好,王府的掌控力强,再加上对于王府下辖的军事战争集团而言,对外战争所能带来的收益明显比走私商人的上供来得更大,所以这些家伙在晋东并未成气候。
许安清理的,也只是一些小杂鱼,也就只有这些小杂鱼了。
反倒是朝廷那边,要更为严重一些。
当初姬老六动手术,装了一手自己暴毙,再以陆冰为刀,清理了一批人,这里头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官商勾结的“官”。
燕国马踏门阀之后,造成了巨大的空白,总会被其他东西给迅速填补;
而当初还是皇子管着户部的姬老六,为了支援自家老子打仗,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事实上,他姬老六那会儿就是整个大燕,最大的走私头子!
在他的带领下,一段时间里,走私近乎成了大燕最依赖的财源,带起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团体。
这些遍布诸夏的走私商人,他们背后往往也是有着各自地方上的背景,他们可以成为燕人的耳目,但肯定不止是单纯一个人的耳目;
他们会哭着喊着,支持与期盼大燕的一统,恨不得马上让自己家乡成为燕土,苦盼大燕王师到来,但最不希望一统的,其实也是他们。
“我觉得姬老六会气得跳脚哦。”郑凡忽然笑道。
自己晋东这边先动手了,等于是打了草惊了蛇,会让燕京的姬老六措手不及。
瞎子开口道;“事急从权嘛,属下其实已经和皇帝打过招呼了。”
“哦,这就好。”
当皇帝早就知道平日里和自己书信往来的不是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后,
王爷非但没觉得羞愧,反而更为心安理得地不亲自回信全部交给瞎子了,瞎子也只会挑重点地来对自己说。
这时,
两名锦衣亲卫快步跑上瞭望台。
“报,王爷,范城方面紧急军情!”
这一次,没等瞎子去接,郑凡亲自伸手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当即发出一声大笑:
“哈哈哈哈,
咱家小狗子被围了。”
第二十八章 国战(三)
入冬后的雨势,变得无比奇怪。
撤军那一晚,下了一场大雨;
七八日后,又下了一场更大的雨,而这一场雨,已经浸润了属于冬季的刺骨之寒,尤其是对那些穿着甲胄的士卒而言,这段时候,最是难熬。
还好,
还有对手的鲜血,可以让自己感受到真实的暖意。
新一轮的攻势,依旧没能打破楚军的阻拦,楚人引以为傲的步军军阵,在这几日,彻底展现出了风采。
野人军骑兵穿凿,下马步战,用了各种方式,但楚军的阵线,依旧坚若磐石。
苟莫离坐在一块石头上,喝着水囊里的水,附近不少帐篷内,也在烧着水,但大部分士卒在此时已经顾不得晋东军的军律,开始随意地取水喝。
至于食物,因后勤是最早被截断的,所以也呈现出了短缺的情况;
可以说,
现在形势极为不利。
而根据哨骑的反馈,东西两侧,楚国皇族禁军、昭氏军等等各路楚军,正在有序地向这边进行挤压,谢渚阳那个老东西,也在南边慢慢地推进。
野人军现在,就是一头困兽。
刚刚结束了一场很是简短的会议,有将领提议向东面进行突围,以期获得王爷主力的接应。
但苟莫离直接否决了这项提议。
“我军自范城出,是贴着齐山山脉向南的,按照地势来说,南北至古越城,路倒是好走,是中低两侧凸起的地势。
当然,和西边的齐山山脉比起来,东边的地势,也算是相对平坦的,可也依旧是水泽山谷密布。
我军现在保持着建制,可以继续尝试向北打通回去的路,而若是选择向东走,骑兵将失去一切优势,而且还将面临来自楚国皇族禁军的分割绞杀;
到时候能够突围出去多少,就很难说了,而且这建制,是必然会被打散的。
最重要的是,王爷以及我晋东的主力确实是在东边,但隔着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邀天之幸,真突围出去了,怕是也就剩些散兵游勇去见王爷了,何必?”
“这就是你否决这项建议的理由?”坐在苟莫离身侧的剑圣问道。
“是。”苟莫离点点头,“真的很难。”
“哪里难?”
“你刚来的那天,不是那俩臭小子在造我的反么?这是最难的地方。
我是怕瞎子的,而王府以及军中的很多制度,也是他设计推行下来的。
这支军队,是我建立起来的不假,王爷也给了我很大的权柄不假,但大的制度和规矩在那里摆着,除非我铁了心地为造反做准备,否则很难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控这支军队。
或许,这也是王爷让你过来的原因吧,他也知道我的艰难,整个晋东,甚至整个大燕国,在军中,真正能做到言出法随大自在的,也就只有王爷他一个人而已。”
“所以,你这是在叫屈?”
“是,也就只能跟你埋怨埋怨。”苟莫离又喝了一口水,抬头看着雨势,老天爷依旧没想停的意思。
“行军打仗的事,我不懂。”
“您只需要懂得保护好我就行。”苟莫离马上接话。
“但我并不觉得你有危险。”剑圣说道,“你也没对我去隐藏什么。”
“话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