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第1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安居士笑道;“官家到底是官家,一道诏书即可,真让官家在亲入上京,怕是事情会不好收场呢。”
“上京城的官民,怕是早就因当年的事恨死朕了,怎么,你还担心他们会为了朕,揭竿而起匡扶正统么?”
“说不准呢。”问安居士这般回答。
毕竟,这位官家,虽说喜欢修道,不爱龙袍爱道袍,但亲近他的人都清楚,他其实不是一个昏君。
不远处,停着两辆马车;还有一辆马车,被甲士拦截在外围,不准靠近。
近前的两辆马车里,
第一辆马车里的人是被人抬下来的,他躺在病榻上,一脸病容,正是韩相公。
他不是装病,而是真的要不行了。
另一辆马车里,走下来的,是姚子詹,这位大乾文圣,脸上挂着泪痕,无比悲怆;
远处那辆马车旁,站着的是李寻道,这位大乾昔日的相公,现在,依旧是相公,大权在握的他,在那一夜,什么都没做。
“官家,官家啊!”
姚子詹跪伏下来,开始痛哭。
“哈哈哈。”
官家看着姚子詹,道:“此情此景,可给姚师以诗兴?日后回味,可当浮一大白?”
姚子詹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这话。
官家倒也没难为他;
大乾文圣,在政务上,本身就是个废物点心,这一点,他早就知道。
他不认为这场政变他真的参与了什么,既然无法参与,肯定也无法更改。
只不过,姚子詹的诗里,常常有浩然正气直冲云霄;
想来,也是因为他本人太矮,所以显得那气柱更高吧。
“官家……”
躺在担架上的韩相公开口道。
“韩亗。”
官家喊出了韩相公的名字,也走了过来。
没人阻拦官家;
今日,本就是为了送别,不出意外的话,官家今日上山,这辈子,都下不来了。
韩相公眼角有泪痕,他的泪,倒是比姚子詹要显得真挚多了。
“官家,请恕罪,臣也是为了大乾着想。”
“朕不怪你。”
问安居士在此时开口道:“官家兴许不知道一件事,瑞亲王继承大统,是真的顺应天命,为今之计,唯有此法,才能正本清源,重塑格局以应气象。”
官家扭头看向也跟着一起过来的童子,
道:
“瞧你这话说的,古往今来,每个篡位者都喜欢用这一套说辞。”
“可问安这番话,是真的。”
官家笑了,道:“再瞧你这话说的,古往今来,哪个篡位者坐上那张龙椅时,会觉得这是假的?”
“问安这话,真的是真的。”
童子有些急了。
官家擦了擦眼角刚刚笑出的泪痕,
道:
“朕知,朕知,太祖皇帝从梁国孤儿寡母手里抢下龙袍时也是真的,太宗皇帝从太祖皇帝一脉手里夺下龙椅时,也是真的。
真的不能再真。”
“官家,问安所言,皆为……”
“你眼里的真,就不能是别人眼里的假么?”
“……”童子。
韩相公开口道:“让官家受苦了。”
“切莫这般说。”官家安慰道。
“请官家放心,寻道他们还在,日后大乾的国事,会更好的。天下之事,当有一个交代,交代之后,就能齐心协力,以御燕狗了。”
“朕信的。”
“请官家……安心上山修道吧,不过,劳请官家这几日在山上修道时注意着点儿,说不得老臣也快去了,到时候,说不得亲自魂飞后山,再当面向官家跪下请罪。”
“你何罪之有啊?你有功,有功于大乾啊。”
“臣……惶恐。”
官家弯下腰,将自己的嘴,凑到韩亗的耳边,
轻声呼唤道:
“爹……”
韩亗猛地睁大了瞳孔;
官家挺起身子,
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官家……”
“朕喊你,你不信,但若是朕一片病容,卧于病榻,奄奄一息时,再这样喊你一声,你是否……就信了呢?”
“官家……”
韩亗的身子,开始抽搐。
“燕狗曾戏谑我大乾银甲卫别的不会,就会送媳妇儿,成吧。
但你可知,百年来,这银甲卫送的最多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韩亗开始大口大口地喘息,手指伸出,指着官家。
官家再度弯腰,看着韩亗:
“牧勾,是个好孩子,多优秀的一个孩子啊,那是什么,是一条凤雏!
民间有个故事,富贵之人,要认干儿子,抢着喊爹的,数不胜数;
同样的,有凤雏要认爷爷;
哈哈哈,
你韩亗是否就马上认为,对,这就是我韩亗的种。
哈哈哈哈哈哈!
韩亗,
你的脸呢?”
“你……你……你……”
“朕,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牧勾,他不信韩,他,姓赵!
那把椅子,
朕就算不坐了,
朕也不会让一个非赵氏之人坐上去!”
官家脸上的嬉笑神色在此时尽数敛去,反而再度流露出九五至尊的威严;
“朕自登基以来,朝堂上,处处受你韩亗这些仁宗老相公的掣肘。
歌颂仁宗皇帝的,是你们这帮人;
批判仁宗皇帝的,也是你们这帮人;
你们,是无暇的,是洁白的,如风霜,如那傲梅。
但仁宗就是个糊涂蛋,
真正把大乾,给弄得奄奄一息的,不正是你们,你们这一群么!”
姚子詹听愣了,忙道:
“官家……您……”
“也就是那年,燕人入境,朝野震动,朕才寻到了机会,将你们这些老东西清出了朝堂。
朕变法,图新图强;
朕改重文抑武之策,提拔武将,荣其地位,再养武人效死之心!
朕编练新军,朕向江南征税,朕要充实我大乾北疆!
朕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一边做,还得面对你们这些致仕在家也不得安生的老东西,以及朝堂下面你们留下来的那群百无一用还喜欢扯后腿的徒子徒孙!
朕佩服姬润豪,可惜朕没有田无镜与李梁亭;
否则,
朕定然也要将大乾上下这些血明明蠢虫却自认道德栋梁的东西,畅快血洗个一遍!”
问安居士在此时开口道:
“官家……早就知道了?”
官家看着面前的童子,
嘴角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
“真当大乾的银甲卫,是吃干饭的不成?”
问安居士目露疑惑:
“所以,官家是自行退位?”
官家抬起头,发出一声长叹:
“朕在清心阁,等了五年,朕,等了你们五年,你们,真是让朕好等啊!”
官家一挥衣袖,
转身,
走向后山山门,
同时大喝道:
“那一场大战,本就是我乾楚对燕人的最后一次机会,却输了,上京,也被破了;
自那一日起,朕就明白,燕人之势,已然大成!
因为朕比谁都笃定,
姬润豪选的新君,至少,得有他姬润豪七分根骨吧?
朕也笃定,
当年那个敢指着朕鼻子骂朕不知兵的燕人小子,是个很有趣的人。
燕人之势,除非自己内崩,否则,谁又能挡?
朕是真不想当这个亡国之君啊,
做倒数第二,也比做倒数第一好些,留给倒数第二的,往往是惋惜,假如他能多活几年云云,哈哈哈哈。
千百年后,读史之人只会记载朕在位时,清退所谓的众正盈朝,一改重文抑武之风,征大户富商海贸之税,编练新军,整顿防务!
可惜,却被尔等宵小篡位推翻,最终使诗歌礼仪雍容华贵令后人迷之神往的大乾,沦丧于燕人马蹄之下!”
问安居士严肃道:
“官家,不会的,天命,我等已经扳回一城,一切都将归位……”
已经走到台阶上的官家听到这话,
忽然止步,
转身,
此时的他,站在台阶上,看着站在下面的童子,更加的小了。
官家手指着他,
道:
“朕也修道,朕爱道袍,朕喜飘渺;
朕敬重藏夫子,
朕敬重李寻道,
而他们,
在你,在你们眼里,却是为俗世红尘迷了眼,放弃大道的蠢货。
可笑,
你们以为自己是对的,
你们以为自己目光已经透过了虚无,看到了天上,看到了天命;
可你们,
却不敢,
看一眼这人间!”
问安居士双手合什,快速默念心经,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的道心,正在震颤,有失守之象。
官家顺势眺望,远处被兵马阻隔站在那里的李寻道,
发出一声长啸:
“寻道,
当年,朕接你上山;
今日,你送朕上山!”
远处,
李寻道跪伏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官家回过身,看向面前的台阶,拾级而上,走着走着,
不由骂道:
“真累死个人,罢了,不走了。”
当下,
官家左手举起,
指天:
“朕,
大乾太上皇帝,
九品炼气士,
今日兵解。
不求飞升证道,
只求懒得再走这劳什子的鸟道!”
一团青色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小火苗自官家的肩膀位置窜出,慢慢地浸润到赵官家的血肉之中。
“嘶……”
赵官家面容扭曲起来,却又不能喊疼,更不愿意转身,只能选择硬扛。
火苗太小,能烧死自己,但得费点时间。
“寻道,
你不是说兵解时是一种大自在么?
朕后悔了……朕以前就该多上点心思好好修炼,好歹自裁时能痛快一点。”
蓝色的小火苗终于烧到官家的胸口位置,带来更为剧烈的绞痛;
官家跪伏了下来,手掌撑着地面,
“早知道,真不如带一瓶鸩酒,疼啊……”
终于,
火苗烧到了眉心位置,
赵官家的气息消失,
宽厚的道袍开始塌落,身体开始逐渐化作粉尘,随风飘散;
山下,
韩亗闭上了眼;
姚子詹、问安居士,以及一众甲士,全都跪伏下来;
山上,
那座本已经空空的池子,
又开出了一朵莲。
第四十五章 世子殿下
“嬢嬢,来一份豆花。”
“好嘞,小主,您拿好,碗您抽空送回来,就不收您压钱了。”
“谢谢嬢嬢。”
卖豆花的大娘看着面前这个衣着精美长相可爱的小姑娘,难得的大方了一把,没收压碗的钱。
早年间,晋东之地的一切都是王府的产业,各行各业往上数,东家都是王府。
近几年来,王府解禁了一部分产业让小民得以参与和操持;
其中,小吃摊位这一类的居多,又因为晋东之地民族成分和移民成分占大头,所以各式风味小吃可谓种类繁多。
毕竟,不管哪朝哪代,百姓们最容易上手的,也就是餐饮业,当然,最容易做垮的,也是它。
但不管如何,街头叫卖的小商小贩变多了些后,这座原本显得过于严肃的奉新城,到底是多了不少烟火气息。
大妞手里端着一碗豆花,将手中吃了一半的糖葫芦递给了身边侍女拿着,自己拿起勺子舀了豆花送入口中。
“嗯”
大妞将豆花咽了下去后,砸吧砸吧了嘴,
“真难吃。”
随即,旁边的另一名侍女伸手,将碗接了过来,开始吃。
大妞她爹是个好吃的主儿,世面上不少现在很时兴的吃食据说都是她爹鼓捣出来的。
所以,王府的后厨绝对是当世超一流的水准;
且并不会苛求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常常为了贴合王爷的胃口,做一些小吃食。
对于吃过家里豆花儿的大妞而言,这外头卖的豆花儿,看起来一样,但吃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的味道。
但王府家教森严,不准浪费粮食,所以大妞不吃,身边侍女会马上接过去吃完,顺道把碗给还了。
“阿弟,阿弟。”
大妞喊着郑霖,郑霖走在前面,在郑霖身后,站着一个个头很高,身穿黑衣披着斗篷的人。
郑霖回过头,看着自己阿姊。
“咱们去喝茶吧。”
大妞上前,搀起自家弟弟的胳膊,
“之前听她们说,红婶儿和她家的那口子刚刚干了一架;说是因为她家那口子去了阿公店喝茶。”
郑霖对着自家姐姐很干脆地翻了个白眼,
道;
“要是二娘知道我带你去那个地方”
“我娘又不会打你。”
“她会告诉我爹。”
“爹又不会打你。”
“爹会告诉我娘。”
“唔”
王府解禁的一些产业,也包括红帐子。
虽然奉新城最高端的红帐子,依旧是王府在后头操持,但现在,已经有一些小作坊开始自主营业了;
不过因为真正漂亮动人和有才艺的,还是更倾向于王府背景的红帐子,所以现在外头的小作坊里,基本都是以年老色衰的为主。
又因为在奉新城做生意需要去相关衙门里走牌照,而红帐子属性的牌照流程又比较长,所以很多小作坊打了个擦边球,以“茶馆”的名字存在;
又因为里头老嬷嬷居多,所以吸引的客人不少也是上了年纪的,故而这类茶馆又被戏称为“阿公店”。
红婶儿是王府里的洗衣仆妇,妇人们家家私下里嘴碎嚼事儿,被王府的公主听去了。
郑霖清楚,要是家里知道自己带阿姊去那种地方,阿姊不会有事,自己就很难好了。
“那,我们去喝正经茶嘛,听故事,那儿也热闹。”
郑霖皱了皱眉,不正经的茶馆,他不想去,正经的茶馆,其实更不想去。
因为那里的说书先生最喜欢讲下面茶客最喜欢的听的,往往是自己父亲的故事。
这听多了,就会莫名觉得,他们似乎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父亲;
甚至,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