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第1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看见了,很多,茫茫多,对于乾人而言,这已经算是精锐了。”
“那你……”
“我想赌一次,我赌这次笑到最后的,还是城里的那位王爷。”
“年尧,这是我大楚的机会,是我大楚再次复兴的唯一机会,你还算不算我楚地男儿,竟然……”
“老子现在是个阉人。”
“……”昭翰。
年尧“砸吧”了一下嘴,笑道:“其实吧,不当爷们儿后,反而觉得更轻松了。”
“你!!!”
昭翰侧身,想要抽出自己的佩刀,但年尧身边的人速度更快,抢先一步上前,将昭翰直接制住,踹其膝盖,让其跪下。
年尧在昭翰面前蹲了下来,伸手拍了拍他的脸,
道:
“其实吧,我也很难瞧出来,城内的那位王爷,到底还能怎样翻盘。”
“那你……”
“但我就是觉得吧,你让那郑凡,输到你手上,输到你这等人手上,我是真的不相信啊,就靠你了,你是我的指路明灯。
反着你走,就对了。”
说完,
年尧站起身,
下令道:
“传本将军令,禁军分为三部,一部为主,两部为辅。
两部袭扰周围乾军营盘,
主力随本将军,去尝试烧他乾人粮草大营!”
“得令!”
“得令!”
一众将领马上下去执行军令,帅帐内,就只剩下年尧以及被捆缚住的昭翰。
“陛下待你不薄……”
“我是陛下的奴才,为陛下效力,本该理所应当,但陛下就不该在我战败被俘受尽屈辱时,让燕人的密谍司将我家眷从楚国接出。
我不信,
我不信楚国的凤巢内卫,在郢都,看护不了我那小小的一家子!
他见我没用了,就把我家眷主动送出来,好离间燕国皇帝与摄政王的关系。
他曾问过我,愿不愿意做这大楚的田无镜。”
年尧摇摇头,
“呵呵,我不愿意。”
话音刚落,
外头忽然传来了喊杀声,动静之大,让帅帐内的二人都一时有些错愕。
昭翰开口道:“是乾人发现了我军异动,提前下手平叛了!!!”
“啪!”
年尧一巴掌抽在昭翰脸上,
骂道:
“你耳朵聋了,这般大的马蹄轰鸣你没听见么,他乾人在这里,哪里还有这般阵仗的骑兵可用!”
年尧着急地马上抽出了刀,
怒喊道:
“哈哈哈哈,
直娘贼,
老子还想着要再赌一次命呢,
结果差点吃屎都没能赶上热乎的!”
……
静海城内,
刚刚平息了一场叛乱。
后背伤还没好利索的赵元年,此刻有些惊慌地跪伏在摄政王的脚边。
王爷坐在城墙的椅子上,在其右手边,站着的是世子。
而墙下,则跪伏着不少刚刚弃械投降的……乾人民夫与士卒。
虽然赵元年登基那日,血流了不少,但登基后,赵元年一直不遗余力地拉拢和收纳这儿的乾人,大到原本的地方望族小到游侠,他都招纳。
乾军围城后,为了战事需要,赵元年更是不断许诺,继续扩充着自己的实力来帮助守城。
其实这一点上,他做得没错,因为守城的很重要一个要素就在于堆人。
城内的燕军虽然精锐,但数目也就两万多,还是得有足够的民夫与辅兵支持,才能更稳健地将这座城给守下去。
可谁能料到,
在今晚,一支规模在四百人左右的乾军辅兵营,竟然偷偷摸摸地发生了哗变,妄图偷门,接应外头的乾军。
好在,被提前洞察到了,这支乾人辅兵营偷城自然失败,而且也没能来得及在城内鼓噪出什么声势。
早有准备的燕军士卒一轮箭矢下去射杀了百来号人后,余下的,全都弃械投降。
紧接着,再根据为首者的供述,又抓来了几批人,一起被围在了这里。
四周,甲士执着火把,晚风吹拂,带着肃杀的气息。
赵元年他很慌,也很害怕,虽然他清楚以王爷的圣明,断不会认为是他赵元年想要背叛他,但这一出事,毕竟出于他的手。
尤其是被领头谋划者,基本都是他的近期收来的亲信,竟然还有新朝的左右丞相以及几个尚书。
郑凡低头看了一眼赵元年,他倒是没对赵元年生气和愤怒。
静海城的人口,本就不少,楚人劫掠过,登基那日又肃清过,但后来,又刻意地迁移进来过人口,外加还有不少投降的原乾军士卒在里头。
可以说,这儿早就被银甲卫渗透成筛子,你也很难完成真正的清扫。
然而,赵元年这选狗腿子的本事……也是真的瞎;
他是怎么做到,把一众“义士”选到自己身边的?
合着你家新朝廷,就你一个皇帝是坚定的乾奸,而下面的,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王爷……王爷……”
“起来吧。”
“是,王爷,谢王爷。”
赵元年战战兢兢地站起身,这会儿功夫,被相继捉拿过来的相关起事者,已经近千人了。
新朝的骨干,泰半都在这里。
不少人开始痛哭,祈求活命饶过。
郑凡目光微凝,心里又有些释然,自己先前可能想错了,不是说这下面的人全都是义士,义士哪里有这般多;
怕是眼瞅着静海城岌岌可危即将被破,这些担任了新朝官员的家伙们,吓破了胆,怕城破后被清算,所以打算提前倒戈了。
一念至此,
郑凡看向赵元年的目光,倒是变得柔和了一些。
“无论如何,眼下守城还是第一要务,赵元年,这些人……”
都是软骨头,吓一吓就行了,还能用用,毕竟还要再坚守一些时日不是。
虽说军中要用重典,可也得分时候,现在最要紧的,哪怕是当个裱糊匠,也要把剩下的日子给糊过去。
所以,郑凡打算让赵元年再居中做个好人;
但王爷话还没说完,
城外,忽然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四周的燕军甲士一下子紧张起来,他们下意识地认为是乾军发动了夜袭。
然而,很快大家就意识到不对劲,因为厮杀声不是在城墙下,而是在远处的乾军各路营盘所在的位置,规模之大,仿佛城外近乎所有乾军营盘,这会儿都在爆发着激烈的冲突。
“呵呵……”
王爷笑了起来,
站起身,
站在城墙上的他,目光投向远处,那里杀声震天,烛火成星。
终于,
等来了。
一切的一切,仿佛又是当年雪海关那会儿的重演。
阿程,终究是没让他的主上失望。
“传令司马何在!”
“卑职在!”
“传本王令,点聚城内兵马,大开四方城门,随本王出城杀敌!”
“末将遵命!”
“大虎,给孤着甲。”
“喏!”
刘大虎马上端来了甲胄,开始替王爷披甲。
“这些日子,孤的王旗立在那里,吃了不少灰,都脏了。”
着甲时,
郑凡的目光,又看了一眼下方被围着的一众人;
一边默默地将护心镜位置的凹槽打开,将一块红色的石头放进去,一边轻飘飘地继续道:
“都砍了吧,
给孤祭祭旗。”
第七十四章 入三品
王爷摊开手,
在这段时间,父子关系较之前有所缓和的郑霖,最终还是没拂了自家老爹的面子,将自己的手递送上来。
父子俩一同走下城梯。
下方,对囚犯的杀戮正在开始,惨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
但这对父子,脸上却没任何的不适。
当爹的,走得很平稳,就连这年纪轻轻的世子殿下,也是一脸闲适;
不仅如此,父子俩还在互相说着话,丝毫没有被一侧的血腥情景打扰到雅致。
“父亲为何不穿蟒袍?”
郑霖知道自己父亲最爱的就是娘亲亲手绣出来的蟒袍,相较而言,他所见到的朝廷赐予下来的王服就显得有些差点意思了。
可郑霖以前在官方场合,一直穿的是朝廷的制式;
也就是每年换季前,燕京宫中会提前命人送来的衣服。
娘亲一直热衷于给自己父亲做各式衣服,却直接无视了她的亲儿子,一直穿的是公家的款式。
若不是父亲对娘亲说了,可能娘亲压根就懒得给自己做衣服。
是的,是懒的,而不是忘了。
这大概就是一物降一物,当儿子的瞧不上自己亲爹时,亲娘也将这儿子当一只草鞋,一定程度上,倒是对这扭曲的家庭关系形成了一种中和。
“这还需要问么,外头到底一片杂乱的,蟒袍好看,可保命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
退一万步说说,也得为你干爹着想着想。”
后头跟着的阿铭,脸上露出了礼貌性的笑容。
郑霖撇撇嘴,道:“甭管爹你披甲了没,干爹都会帮爹你挡的。”
“也是,但至少能让你干爹不用那般急躁。”
“听说,上次在上谷郡,爹你是穿的蟒袍冲锋的。”
“甲胄在里头呢。”
“这次为何不了?哦,是没来得及准备。”郑霖恍然。
“倒也不是,蟒袍里着甲,就和冰块贴身上再捂一层厚被褥的感觉一样,很不舒服,受一次罪也就够了,没必要几次三番的。”
父子二人走下了城梯,彼此靴子,都开始踩入血水之中,不时发出“吧唧吧唧”的声响。
身边,断指残骸,到处都是,还有没死透的依旧在蠕动。
这在寻常人眼里修罗炼狱一般的场景,
在这对父子俩看来,倒显得有些温馨;
毕竟,郑凡很珍惜每次父子俩一起散步一起说话的机会。
貔貅见自家主人和小主人走了过来,身子一抖,将那在火把照耀之下熠熠生辉的甲胄给抖落下来。
随后,又很乖巧地匍匐在地。
郑凡走到儿子身后,伸手想要将其抱起。
手搭着,发力时,忽然发现儿子在暗暗作劲,自己一时间竟没能将其抱起。
“呵呵呵,差点没能赶得上。”
人未至,笑先闻。
能在这种场景下,嬉笑如常的女人,也就只有王妃了,而且是王府内特定的那位王妃。
下一刻,
原本“很重”的儿子,一下子变得轻盈起来。
郑凡将儿子抱起,放在了貔貅上,而后,郑凡扭头看向走过来一身紫色长裙的四娘。
这一身衣服,在四娘身上,不显得妖艳,反而给人一种端庄典雅之感。
郑凡伸手,想要牵起四娘的手一起过来。
四娘微退一步,道:“不用的,主上。”
“不打紧,也是好长时候一家三口没在一起溜溜弯儿了。”
“不用了,不用了,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说着,四娘坚持翻身上了旁边的一匹枣红马。
坐在貔貅背上的郑霖,则默默地长舒一口气。
王爷最终没有强求,翻身上了貔貅,儿子则坐自己身前。
貔貅挺立而起,
昂着脑袋,
发出一声低吼。
在后方,早就有一众骑士准备就绪。
这些日子,他们守城很是辛苦,但在这个关口,他们体内依旧澎湃着气力,还能追随自家王爷再出城策马厮杀好几个来回。
郑凡手臂向前轻轻一挥,
队伍出城。
今夜月亮很圆也很亮,而往往月圆之夜,星光会很暗淡;
但眼下这光火一片的地面,倒是将天上的遗憾给弥补了回来。
前些日子在城楼上,看着下方连绵无尽的乾军营寨,给守城方极大的压力,可现在,乾人的营盘有多大,现在的混乱与喧嚣场面,也就同样有多大。
仿佛哪儿哪儿都在爆发着冲突,哪儿哪儿都正陷入着厮杀,那冲天的火光也不晓得到底烧的是帐篷还是军需。
策马在后头并行的剑圣,开口道:“没见过这种场面吧?”
造剑师愣了一下;
紧接着,剑圣又道:“我已经有些习惯了。”
造剑师当即准备反讽回去,
大捷的场面,他怎可能没见过?
第一次望江之战,自己可是坐在花舫上喝着酒看着那满江的浮尸;
梁地那一场大战,燕国虎威伯最后战死的地方,他也曾涉足过。
可嘴巴刚张开,
造剑师心里就猛地一惊,
随即就是大怒:
虞化平,你个浓眉大眼的竟然给我挖坑!
那些本该说的话,能在那位王爷的背后就这般说出来么?
不过,造剑师倒是误会剑圣了。
剑圣还不至于在这会儿,刻意地去奚落谁亦或者挖苦谁,而是在此时,他看着带着儿子骑着貔貅行于前的郑凡,再配合着这月光这场景,心里不由得产生了某种感慨,也可以叫唏嘘。
从盛乐,再到奉新;
从雪原,再到静海;
时间,其实很长,十来年,就这般过去了,可偏偏,又显得很短。
冷不丁的,才忽然意识到,田无镜走时,留下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摊子,谈不上烂,但也和光鲜沾不到边;
而在他手上,
今夜过去之后,
黑龙旗,
将于整个诸夏间,再无敌手。
这一切,剑圣几乎是全程目睹的,正因为过于有血有肉,所以才更让人在此情此景之下,有所触动。
忽然间,
剑圣扭头看向了造剑师,
他有些疑惑,
造剑师的眼里,为何满含怒火?
“你很得意吧。”和父亲同乘的郑霖开口道。
军队已经出城,但依旧是以匀速的方式在向北前进,并没有一个猛地向前扎下去。
此等乱糟糟的场面下,另外一个指挥体系的援军忽然进入,很容易会帮到倒忙,倒不如稳妥一些,慢慢地进入这纷乱的战场。
“我应该得意么?”郑凡问道。
“这不就是你想要的么?”郑霖说道,“你经常在外面对士卒喊的,一统诸夏。”
“儿子,一个人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往往是喊不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