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把猪油熬了,明儿给王府里送去,你妹子要是留你说话,问你婚事,萧家的事,不准提。”
“是,爹。”
“哎哟,这真是老远的就听见爹你在训大哥了。”
院门被推开,姬老六走了进来,在其身后,还跟着一身便服的何思思。
张公公带着小张公公留在门外,同时,附近还有一批高手在警戒。
自打上次被郡主那个疯婆娘在自己新婚之夜吓出一身冷汗后,姬老六就变得和他那位姓郑的兄弟一样谨慎了。
每隔几个月,姬老六都会带自己妻子过来看看何家父子,至于孩子,是不方便带出王府的,他是姬家这一代的长孙,能否带出王府,不是由姬老六说了算。
“哟,姑爷来了。”
老何头每次见自家的姑爷,都有些别扭,别人家泰山还能拿捏一下谱儿,他这里,根本办不到啊。
姬老六也就没再和何家父子摆什么“寻常人”;
大家就这样,客客气气一点,你舒服他也舒服,也挺好。
“我去做饭。”
何思思起身,去屋内替了自己的大哥出来,她是带着菜过来的,所以不用再出门买菜。
好在,何家人现在倒是不觉得何思思去做饭算什么,自打思思长大以来,父子俩就是每天吃她做的饭。
王妃不王妃的,他们没什么感觉,到底是自家的闺女自家的妹子,吃她做的一顿饭,怎么了?
至于这姑爷,
额,
姬老六坐长凳,
老何头和何初坐小板凳,
男人间,
还是得规规矩矩的。
“爹,生意这阵子如何?”姬老六问道。
民生好不好,看地方官呈报的折子,看不真切的,真正对民生有发言权的,其实就是卖猪肉的。
民生好了,猪肉自然也就卖得好;
民生差了,这猪肉,自然也就不好卖了。
老何头叹了口气,摇摇头,道:
“这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喽,这,还是京里哩。”
姬老六闻言,点点头。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一场国战,让本就需要修生养息的大燕,再度开动起来,朝廷上下各个衙门,也在为这场战事持续运转着,无数的民夫为此在奔波,物资收集供给前线,等等的一切措施下来,将大燕本就虚弱不堪的生产和民生给彻底穿凿了一个大洞。
动,是还能动,但这血,已经有些止不住的意思了。
“好久没下雨了哦。”老何头小声道。
姬老六叹了口气。
是啊,
各地旱情折子,已经上来了。
姬老六这阵子,正为这个犯愁着,大燕的财政,早就已经是寅吃卯粮了,可以说,明年后年甚至是大后年的赋税和产出,都已经被列入了计划之中,就等着上来补窟窿呢。
超负荷运转的战车,最怕的,就是某个零件,忽然崩断,而今年呈现出来的旱情,很可能会压垮整个大燕。
因为,谁也不清楚,旱情到底要持续多久。
今年,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明年。
让百姓们勒紧裤腰带,支援打仗,老燕人是能做到的,这毕竟是刻在老燕人骨子里的传统。
但当大家屋内无粮,开始饿死人,开始易子而食时,你要是还要打仗,再通情达理的百姓,也将难以理解,民怨,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
但,
因为燕皇定下的基调在那里,
因为前方伐楚大军的统帅是靖南王田无镜,
所以,
朝野上下,
哪怕他姬老六,都不敢上书去建言停止这场战争。
战事,是不能停的,已经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了,不打出成果来,先前的一切投入,就算是做了无用功了。
但如果战事继续羁縻下去,大燕,是真的要撑不住了。
晋地的水灾,也是频发,望江的决堤如果说有人为因素的话,那么场场暴雨下来,山洪,洪涝,受灾的地方,真的不仅仅是望江沿岸。
甚至,正是因为频繁的水灾,导致望江的决堤,朝廷都不用去隐瞒了,因为已经很不起眼了。
现如今,大燕疆域辽阔是辽阔,人口多也是多,但这负担,也是真的重。
“不说这些了。”姬老六是带着老婆回她娘家散散心来着,扭头看向大舅哥,问道:“婚事怎么样了?”
“好着嘞。”何初笑着回答道。
老丈人要亲自给大舅哥安排婚事,姬老六也没法插手,外加他这些日子来事情实在太多,已经很难再去分出足够心思放在何家人身上了;听闻这个回答,点点头,道:
“婚期定下了么?”
“没,还没呢,哪能那么快呐,得好好商议商议。”老何头抢着回答道。
“是得好好商议商议。”
屋内,已经传出饭菜的香味。
何思思虽然当了王妃了,但手艺却没落下丝毫,在王府里,姬老六的饮食,基本是她在亲自负责,姬老六也喜欢吃她做的菜。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缺憾,所以姬老六才喜欢何家的这种氛围,这种,一家人,就真的是一家人的氛围。
很多时候,
姬老六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一想,
如果父皇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可能,也就是女人多一些,这也很正常,大富人家,哪家没一排排的姨娘?
自己和兄弟们,能一起骑骑马,一起玩乐,笑,也能是真心的笑,不像是现在,连小七,都已经学会假装乖巧可爱了。
但这些念头,每次都只是稍纵即逝,姬老六清楚,自己还是得活在现实,因为他现在有儿子了。
同时,
父皇的身子也不行了,
日子,
总算是有了盼头,
每天起床后都能有个期待,期待自家老子到底还有多久才会驾崩。
“我听说,南面的乾人,开始不安分了?”何初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楚人太远,隔着晋地,乾人很近,和大燕接壤。
南下攻乾,曾是绝大部分燕地孩子童年时玩过的游戏。
姬老六笑了笑,道:“乾人,不打紧,也就只是搞一些小动作吧,他们原本有一个还不错的大帅,结果前阵子病死了。”
钟文道死后,乾国秘不发丧,硬生生地瞒了好久。
治丧旨意和新任三边指挥使的任命圣旨,是一道发过来的。
乾国朝廷上经过一系列的磋商后,任命钟文道的弟弟,钟文勉,作为新任三边指挥使。
原本的小钟相公,晋升成了老钟相公。
但在新三边指挥使上任的第二天,绵州城的西军就发生了内讧,据说,还动了刀兵。
这场内讧,连燕人的密谍司都能察觉到,足以可见规模之大。
内讧的原因,现在不得而知,虽然已经被控制住了,但必然是和原本钟文道的死有关的。
大乾西军被钟文道带到三边来防御燕人,已过三年,眼瞅着,第四年也要到了,西军思乡亲切,厌战情绪更是强烈,作为客军,他们根本就没有守土的热情。
所以,姬老六综合情报猜测,估计是老钟相公在的时候,还能弹压住西军内的这股情绪,让他们继续老老实实地在这里为大乾戍边;
等到老钟相公亡故的消息传开,新上任的钟文勉,估摸着发出了准备北伐的暗示,这才成了内讧的起因。
积攒的情绪一旦爆发,可不就得出乱子么?
所以,
虽说钟天朗那小子因为他爹的亡故而变得更加发疯,开始频繁地率领乾人的宝贝骑兵袭击燕国银浪郡边境,但在大皇子的调度下,乾人一直没占到什么便宜。
而后续的大规模北伐,乾人一直打不起来,物资、军械、粮草,倒是能输送上来,但到最后要去打仗的,可不还是人么?
西军作为乾人三边之中战斗力公认最强的一支军队,不管哪个人当新帅,想北伐,都必须将西军当作自己的中军依靠,现在被作为依靠的西军自己先尥蹶子了,其他各路兵马怎么看?
姬老六记得自己那位姓郑的兄弟当着乾国官家的面嘲讽过人家不知兵……
事实,确实是这般。
那位乾国官家将文圣姚子詹丢到三边都督的位置上,可谓是三边的文官领袖,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三边原本文官主导外行指挥内行的尴尬局面;
姚子詹也的确是在那里拉拢和调解了三边各路兵马之间的关系,让三边的氛围,变得和和气气。
但他娘的军队是用来打仗用来杀人的,你在那里搞和和气气?
和和气气之后,还怎么打仗?
北伐什么的是不能北伐的,大家继续蜗在城池里不好么?
乾国朝廷,是想要北伐的,这一点,从密谍司从乾国那儿弄来的邸报就可以清晰看出。
乾人再蠢,都知道此时眼睁睁地看着楚国兄弟被燕国揍,这是不对的!
但朝廷的意志下达到乾国三边后,居然被顶了回去;
而后,
朝廷不得不考虑三边反馈过来的情况,最后就是,原本信心满满决意北伐的朝廷,自己也狐疑了。
大概,
那几位相公和那乾国官家自己心里都开始打鼓,
以这种状态下强行让三边兵马北伐,
能成么?
另外,因为西军主力不断地北调,使得西南地区又开始出现不稳迹象,当老钟相公的死讯传到西南地区时,当即就有几个土司扯旗开始造反!
这种情况下,乾人的北伐可能性,又被降低了。
姬老六知道,何初问这个,是他也想被征召从军。
“南边,打不起来的,等东边楚国那儿打完了,咱,就可以歇歇了,老百姓,太苦了。”
其实,在姬老六看来,老百姓辛苦不辛苦,已经不重要了,他姬老六,是真的快要累死了,整天殚精竭虑地为大燕财政想方设法地补窟窿,可这窟窿,却已然有越来越大的征兆。
“哦。”
何初有些失望。
老何头瞪了何初一眼。
“吃饭吧。”
何思思端着菜出来了,示意男人们拼椅子做饭桌。
平日里在王府,那是锦衣玉食,但何思思还是觉得,在家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才叫真的过日子的味道。
就在这时,张公公走了进来。
姬老六清楚,不是真的有事,张公公不可能这般没眼力见儿地打扰自己的安逸。
起身,
离座,
姬老六走到门口,
张公公赶忙递上折子,
焦急道;
“主子,这是虎威郡刚呈上来的折子,十万火急。”
姬老六接过折子,
打开,
随即张开了嘴,牙齿,死死地咬住自己的下嘴唇,近乎咬出了血:
久旱之下,最为可怕的一个恶果,已经出现了。
折子,是虎威郡太守亲自加盖的加急折子,言明虎威郡多地忽然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乃至于波及到京畿之地也就是天成郡的趋势:
那就是,
蝗灾!
“呵呵呵,哈哈哈哈………”
姬老六手里捏着折子,
蹲了下来,
开始红着眼,笑了起来;
一边笑一边道:
“这日子,没法过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风起
久旱出蝗,而这一场蝗灾的出现,足以让本就无比艰难的大燕,被扯去最后一道“盛世”遮羞布;
对外开拓的战争,打得再好,一场再一场的胜利就算可以不断到来,但已经食不果腹的老百姓,还会再为此欢呼么?
姬老六让何思思拿了一个海碗,饭在下面,菜在上面,再拿了双筷子,坐进了马车。
驾车的是张公公,马车行驶的方向,是城外,是………后园。
姬老六一边吃着饭一边在皱着眉,
眼下,
争权夺利的心思,其实已经淡了,他甚至没让人去探查一下东宫太子有没有动身去后园。
按理说,自己这边收到了折子,太子那边,只可能比自己更快一步。
自己辛辛苦苦,像是个糊纸匠一样,尽量地让大燕这座屋子看起来,不至于四处漏风,眼下,这差事是糊不下去喽。
梁,要塌了。
自古以来,就没有万世不灭的王朝,当年大夏缔造了诸夏文明,三侯开边,更是让诸夏的火种散播至整个东方;
结果呢,
大夏,早已经亡了。
大燕呢,
八百年大燕天下,
很长久了,真的很久了,久得让不少人都会习以为常大燕天下真的应该与日月同休。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自打自家父皇马踏门阀开始,姬老六就觉得这手段,有些过于激进了,是的,攻乾、吞晋、逐野、伐楚,大燕国势,看起来如日中天;
但这一团虚火,实在是太旺了,一盆凉水下来,不是降温,而是锅底直接炸裂开。
以往,灾年时,朝廷可以动用自己的粮仓储备,不够的话,再行粮食转运,将正常郡国的粮食转运至受灾郡国,再不够,那就募捐,摊派,门阀大族们一直有存粮的传统,朝廷派钦差下去,责令他们放粮;
乖乖听话的,总能得一个体面,不听话的,那就一顶“谋反”的帽子就扣下去。
最后,大家再熬一熬,卖卖祖产田地,投靠大户成为佣户,总能活下来,就算是饿死,也只是少部分饿死,问题,也不大。
但问题是,马踏门阀后,政治上是空前的集权,但生产民生方面,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外加这几年连年对外征伐,大燕自身,已经掏空了,以往可以用的层层压榨法子,也早就用过了,现在再压榨,没粮了,你能往哪里去压?
马车行至城外时,姬老六将饭菜吃完。
这一次,他罕见地将碗内的米粒都吃干净了,最后,还用茶壶倒水进去,晃了晃,连那点油水,也一起喝了下去。
以往的姬老六,只要条件允许,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儿,今儿个,倒是真的开始认真对待粮食了。
“主子,是东宫的队伍。”
赶车的张公公提醒道。
姬老六掀开帘子,看向前方,果然,东宫的队伍比自己来得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