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第9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早就在兰阳城等待着的一众官员以及各方势力的代表以及本地的普通的乾人而言,
这是他们所期盼的,
第一支得胜归来的王师。
因为平西王率军出南门关,使得这儿的各个阶层所准备好的政治秀,被耽搁了,故而好不容易流出了水,哪怕就那么一丢丢,大家也都迫不及待地冲上去赶紧舔两口入喉;
解渴自然是不解渴的,但至少能品咂出一个味儿来。
绝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在兰阳城外等待,
但也有一部分有条件也有需求的,得主动向东进得更远一些。
苏明哲早就做好了一首诗,等待着“凯旋”这一刻,然后“有感而发”地作出来。
吴襄和苏蓉蓉,身为乾国地头蛇势力,对乾军的这次大捷,也是格外地关注,要是乾人真的练就出了一支强军,那他们家族之后的政策,自然得改一改了。
所以,他们是策马而奔,后头,有三家人,加起来将近百余名护卫紧紧跟随。
陈大侠也在其中,
他曾听那位姓郑的王爷教训手下:你这服拉格立得,可太重了。
重是什么重,
口味么?
是的,
陈大侠自己已经闻到了一种呛鼻的味道。
人很可能就真的会在某时某刻,就有这样子的一种感觉,冥冥之中,就预感到什么事儿就要发生了一样。
这种感觉,很可能一辈子也就这么一两次。
不过,
转念一想,
又能见到郑凡了,
而且自己的师父按照常理,应该也在郑凡的身边;
自己正好新悟了两记剑招,正好可以请师父斧正一下。
一念至此,
陈大侠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看,那是节度使大人的队伍!”
出了兰阳城往东一段距离后,众人发现前方的节度使大人的队伍,显然,这位节度使的政治嗅觉相当灵敏。
另外,因为众人全是骑马,比马车要快,继续前进后,还发现了兰阳城知府的队伍,兰阳城守备将军的队伍,兰阳城安抚使的队伍,各种队伍,可以称得上是“八仙过海”了。
乾人盼着这场对燕国的大捷,盼了一百多年!
朝堂,官场,必然会有惊才艳艳之辈一飞冲天,功成名就,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还是需要熬资历。
眼前的这一场大捷,只要你能蹭上,你能沾上,你就能比其他人,多了一份极为光鲜的履历,哪怕,早一点,就早那么一点点,也都是快人一大步。
因为莫说如今在上京的那些同僚了,就是往前数多少辈儿甚至早就作古了的前辈们,
他们有谁,
能蹭上对燕大捷的资历?
没有,
真的没有。
这是一场属于乾国的狂欢,百姓们开心,因为自家终于打了胜仗,官员们则是……发疯了。
故而,才有了眼前这“猪突狗窜”争先恐后的一幕。
终于,
前方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乾军的队伍,他们正在缓缓地向这边行进着。
“来了,看见了,哈哈哈哈,第一支凯旋的王师!”
苏明哲放声大笑起来,
长袖挥舞了好几下,
意思是,
你们注意了,我要开始作诗了!
然后,
他还大声喊道:
“见此情景,吾心甚是激动,故而诗兴大发!”
吴襄和苏蓉蓉马上配合道:
“我等可都是等不及苏兄的佳作了!”
“是啊苏兄,值此情景,当以名篇来贺!”
花花轿子大家抬,惠而不费的事儿这些世家子怎可能不会做,再者,说不得诗名还能加上他们的名字,比如《与吾兄吾妹踏青寻游恰遇王师凯旋故有此诗》;
至少,咱也能添个名不是?
说不得,也能千古流芳了。
所以,
哪里有那么多的恰好,
哪里又有那么多的偶遇,
一首好诗好词,必然得经过精心雕琢,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推敲;
绝大部分的巧合,都是充分准备后的矫情。
陈大侠没有去注意留神听小苏先生的大作,
他的目光,
眺望向了前方正在向这边行进的乾军队伍。
你,
在么?
你,
在吧。
这边,
苏明哲大声赋诗,另一边,一众大人们则迅速地准备好自己的仪仗,打理好自己的官袍,没来的,身子骨不行的,就错位了,来了的,到了现场,那还是得论资排辈一下。
大家都得打理好,大家都得准备好,已经到这儿了,就矜持一点。
也有画师,已经在开始工作了。
像极了后世出了什么成果后喜欢抢前排合影表彰自己功勋的老爷们。
大家,都准备好了。
苏明哲的诗,也吟诵好了,而且,还誊写好了。
趁着那支队伍还有一小段距离时,苏明哲拿着自己刚做的大作,前往那些大人们扎堆的地方。
他本是清貴之官,再加上其老师的影响力,这些大人们也都对他很客气,也都愿意给面子。
纷纷接过他刚创作的大作开始赞赏;
做到这一步的大乾文武官员,怎可能会差了这基本功?
一时间,喝彩声不断,氛围可谓极其热烈。
就在这时,
那支乾军开始加速向这里冲来。
节度使大人轻抚自己的长须,笑道:“还算是有点儿眼力见儿,呵呵。”
快点过来,可别让大家伙等太久了,今儿个的日头,可是有点毒呢。
人群之中,陈大侠默默地叹了口气。
他曾对郑凡说过,乾国正在厉兵秣马,马上,就会出现好几支强军。
但那位大燕的王爷对此却不以为意,
只是回了句:
换汤不换药。
是的,乾国的军队,在梁地打了胜仗,但乾国,其实并未因为这个而发生太大的变化。
陈大侠看着那支正在加速过来的队伍,以及,隐约察觉到的,更后方传来的某种震动的韵律;
这是一种类似动物对即将到来海啸的提前察觉。
他觉得有些悲哀,
悲哀于自己是一个江湖人士,竟然在此时会觉得悲哀。
他扭头,看了看四周,看到的,是大家的急不可耐,看到的,是大家的兴致盎然,看到的,是大家的某种兴奋和热切。
唉,
陈大侠张口,
喊了一声:
“燕国的平西王要来了!”
毕竟是个高手,他的声音很大。
但奈何四周嘈杂,且这话喊出来后,有心思缜密的人马上接话喊道:
“对,下一次将抓住燕国的平西王过来献俘!”
“此言大善!”
“会有这么一天的!”
“大乾威武!”
“……”陈大侠。
陈大侠已经有些麻了。
终于,
那支乾军来到了跟前,
打头一人,
应是主将。
但其并未下马给这些大人们行礼,大人们等得未免有些躁切;
毕竟,那一肚子忠君爱国的话,早就打好了腹稿,就在喉咙里窜着呢,弄得人直痒痒。
但很快,
大家就不痒了。
因为在前方,出现了一众骑士的身影,马蹄声,如同雷霆一般,滚滚呼啸,带着一种令人绝望的压抑。
黑甲,
黑龙旗!
众人前方的那名乾军将领,
摘下了头盔,
对着这边,
挥了挥手,
喊道:
“诸位大人们好啊;
亲爱的乾国,本王,可想死你们了!”
第六百四十四章 王旗下乾国
头盔,在手里转了几圈;
老实讲,乾军的甲胄,穿戴起来那是真的极不舒服。
郑凡以前也穿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普通甲胄,甚至一度自己的将军铠什么的他还很抗拒去穿它,因为过于显眼。
也就是这两年,身份地位起来了,身边有剑圣和阿铭以及锦衣亲军外加也不用怎么需要自己带头冲锋了,故而才逐渐有恃无恐地穿玄甲,做一个合格的政治吉祥物。
但乾人的甲胄……
这是很颠覆人认知的一件事,乾国有文华第一的美誉,而且是货真价实不掺任何水分的;另外,佳酿、琴棋书画、美人、富饶、人口等等,很多很多方面,乾国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乾人的军力,在长久以来都为人所诟病,这绝不仅仅是“人”的问题,而是方方面面导致的。
乾国不是没有敢战之人,也不是没有愿意捐躯赴国难的勇士。
但乾人缺马,马政受官场风气所拖累,投入巨大,却很难有稳定的产出;
另外,乾军的甲胄,不拿将军对战兵,燕乾两国军队里,普遍的作战主力也就是战兵的甲胄,燕人的明显比乾国的要更好。
不单单是器料好,还有锻造技术上,燕人的锻造技术也更强。
乾国的富饶,是方方面面的,但乾国的虚弱,其实也是方方面面的,在甲胄这一点上,就能清晰地显露出来。
同样是骑兵的甲胄,燕人的甲可以让自家骑士在马背上拥有更多的灵活性,乾人的甲就显得古板了许多。
要不是想要突袭一波兰阳城,再回味一番“青春夺门”,郑凡还真不愿意换上这个。
不过好在,
乾人对自己展现出了超出预期的热情;
知道自己这身甲穿得很不舒服,很是体贴地主动出了城来到自己跟前。
看官服,看仪仗,看旗帜,
好家伙,
兰阳城最高一层次的官老爷们,怕是得有七成都聚集在了这里,活脱脱的像是一群将自己脱光光的小白兔等着自己的临幸。
自打入了晋地打仗,已经很久没再遇到这般热情的“老乡”了,甚是想念。
而当郑凡以极为跳脱的方式摘下头盔喊出这些话时,乾国的这些官老爷们起初还没能来得及反应过来。
他们是真不会料到,燕人,竟然会出现在这里,更不会料到,燕人的王,竟然会亲自出现在他们面前。
而且,还一身自家军队甲胄的打扮。
但伴随着远处以及早早就迂回而来的近乎望不到边的黑甲骑士不断地压迫而来,他们终于认知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
郑凡坐在马背上,伸手拍了拍胯下战马的脖子。
和甲胄不同,在坐骑这件事上,他是真的有些矫情,还是貔貅骑着舒服,后背宽厚,底盘稳,跑起来,震感不强,很踏实很舒适。
嗯,待会儿得赶紧把自家大宝贝儿给换回来;
终于,反应过来的乾人里,有两个身着甲胄应该是兰阳城武将的存在,带着自己的亲兵似乎打算后逃,也有一些人自发地想要向后去,可能不是为了逃命而是为了给后方报信。
但,已经晚了。
先前早早地看见这群人,郑凡下令控制马速,不紧不慢了一段时间,乾人这边在吟诗作赋,在论资排辈,在整理衣冠,在让画师构图;
郑凡那边,则是让后方的兵马,赶紧包上去。
眼下,包围圈已经形成,后路也被阻断,这点零星地窜逃甚至不用燕军发动什么冲锋,直接张弓搭箭当靶子射都能轻易地料理掉他们。
解决掉那些企图反抗的人之后,剩下的一大群,则基本都是乖宝宝。
按理说,这帮人也不少,各家大人各家护卫算起来,也有个小一千的样子,但里头真正能挥舞得起兵刃的,也就半数,更何况还是各家各户的压根无法统一;
在绝对的劣势面前,奋起反抗往往是很难的事,平躺下来反而是人的本能。
郑凡伸手指了指官服最鲜亮的那一位;
燕乾官制不同,官服的区别则更大,但不管官服怎么改,大方向是不会变的,总能让你分得清楚到底谁才是一众衣冠禽兽里最大的那一头。
兰阳城节度使大人至少在此时显露出了一种叫做气度的东西,他缓缓走出,这时,其身边不少大人开始劝阻他。
“大人,不能去!”
“大人,不能去啊!”
然后,节度使大人停下了脚步。
随即,先前劝说他的同僚们,一下子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你不去谁去?
我们只是客气客气而已,你可切莫当真!
这种氛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节度使又向前走了。
他走到郑凡面前,
他依旧挺直着自己的腰板,
哪怕他站着而郑凡坐在马上,
但自有一股子不畏强敌的风采流露而出。
这一点上,乾国的官确实比燕国的官更有优势,就比如大燕的许胖胖搁这儿,就绝对起不到这种效果。
许文祖一看就是“民脂民膏”喂肥了,官貌真的很差;
只是,许文祖可是曾打算造反的,也曾亲自在银浪郡和燕军操刀子冲杀过的,而眼前这位节度使大人,郑凡瞅见了,其后背固然笔直,但嘴唇,在抑制不住的发颤,膝盖,也有些微微地不规则弯曲。
他怕了,
他很害怕,
一众为官端架子撑气度的本能还在架着他,但很快,恐惧就会吞噬掉他的全部。
在战场上厮杀过的人,对这种气息其实很是敏感,你到底是怂包还是真爷们儿,比常人有更为敏锐的判断。
“敢问阁下,是何人?”
节度使大人问询道。
郑凡先前自称过“本王”,也不晓得是没听清楚还是还没能完全消化亦或者只是为了走一个形式,这位节度使大人又问了一遍。
郑凡目光看着他,
开口道:
“孤,郑凡。”
这时,外围的燕军骑兵里,打出了郑凡的王旗。
因为这次出来,郑凡带的不是本部兵马,就是王旗也是在南门关处时临时赶制的,所以,旗帜不够精美,但远远的看,其实没什么区别;
旗帜,代表的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什么布料。
当大燕平西王的王旗被打出来后,
那群大人之中,不少人直接一屁股瘫倒在地,还有不少人惊恐地喊了出来,这是被完全破了防。
虽然平西王爷只是在刚出道时在乾国捞了一桶金就去晋地了,但乾国也一直流传着关于平西王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