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 >

第125部分

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第125部分

小说: 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三人则是齐齐对着嬴稷一拜说道:“定不负王上重托!”

    秦王稷二年十月,曾经的天下诸国联军高层在金家领袖孙膑的带领下全体向秦国投诚,并先后向秦王嬴稷宣誓效忠。

    不止如此,在秦王嬴稷的首肯下。

    以大秦武灵君赵雍为主,前赵国大夫蔺相如、前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前楚国春申君黄歇、前齐国孟尝君田文为辅,率领由前赵国军队整编而成的二十万秦军踏上了清扫天下的路途!

    消息一传出,天下为之哗然!

    尤其是那些如今在天下边缘地区四处作乱的叛军和流寇更是感到心中惶然。

    说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便是自己曾经的直属将领。

    就说如今天下之中最具有代表力的一批人已经臣服于秦国,那自己这些人再负隅顽抗又有何意义呢?

    念及此处,不是在天下暗处龟缩的叛军和流寇纷纷走出深山大泽,直接对着以赵雍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投降。

    当然在这其中也有着负隅顽抗之辈,不过纷纷被秦军铁蹄给踏成碎片。

    负隅顽抗之人被尽皆剿灭,就地诛杀!

    秦军威势无可抵挡,大军挺进天下途中不断摧城拔寨,大军所过之处,叛军军营与流寇山寨纷纷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不到半月时间,整个天下便已被多路齐头并进的秦国清扫大军扫平!

    至此天下初定!

    而在清扫天下过程之中,秦军也碰到了无数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和饥饿不堪的平民百姓。

    于是这就开始了嬴稷早就已经制定好的一个计划,那便是用粮食来收买人心。

    秦军每清扫千里之地,就会将千里之地中的百姓给聚集起来集中安置,并给予其能够熬过这个冬天的粮食,每处皆是如此!

    若是按照以前秦国绝不可能如此做法,毕竟秦国虽然富有,可是也还没有达到支撑起整个天下粮食需求的地步。

    但是秦国今年关中大收,巴蜀之地也同样大收,无数高产作物纷纷开花结果,百姓也开始上交粮税。

    数之不尽的水稻、玉米、番薯等粮食一车又一车的被拉入秦国各地官府府库之中。

    而负责统计粮食收成的秦国官府主薄脸看到那府库之中堆积如山的粮食都要笑得合不拢嘴了,连连称赞秦王千古名君。

    根据统计,如今秦国各地官府库之内囤积的粮食已经达到了能够让秦国之后不事任何农桑都能够挺过三十年的地步。

    可以让整个大秦在不从事任何生产的情况下也能够生活三十年。

    这可是整整三十年的粮食储备啊,哪怕是在商君与孝公时期也没有如此盛况吧。

    顿时之间,秦王嬴稷在大秦百姓的心目中威望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远超大秦历任君王。

    而百姓在上交粮税之后家中保有粮食数额依旧堪称巨大。

    甚至哪怕一个十口之家也达到了拥有三年粮食储备的地步,高产作物的粮食产量简直堪称可怕。

    就这样,多路齐头并进清扫天下的二十万秦军携带着海量的粮食一边清扫天下的同时,一边使用粮食收拢民心。

    待到天下初定之后,整个大秦已经消耗了整整十年的粮食储备用于赈济天下百姓。

    让天下百姓都拥有了能够熬到明年开春之后重新播种耕种的粮食。

    秦国的消耗无疑是巨大的,足足消耗了大秦整整十年的粮食储备。

    可是大秦却依然还剩下整整二十年的粮食囤积储备,就算折算到整个天下每一个人的人头上也能够再让整个天下使用三年之久,秦国的粮食囤积简直堪称可怕。

    但是大秦的收获也同样是巨大的,如今在秦军树立的亲民形象和大秦官府的不懈努力下。

    原本还敌视秦国这个虎狼之国的天下百姓也开始默默转变观念起来。

    对秦国这个曾经的虎狼之国也多出了几分认同,对秦王嬴稷这个曾经的虎狼少年之君也是生出了几分景仰之情。

    天下不再抵触,而是开始默认起这个如今身为中原正统的政权起来,并主动配合大秦官府,开始互相融合起来。

    如今曾经支离破碎的华夏诸国观念逐渐瓦解,而是秦国秦王所一直推崇的大一统华夏观念逐渐得到天下。

    时到至今,包括秦国百姓的天下百姓纷纷不再将自己看成赵人、楚人、齐人等诸国之人,也不将自己看作秦人,而是纷纷将自己看作是华夏之人!

    时隔数千年之后,割据政权瓦解,华夏重新归一,体内流淌着炎黄血脉的炎黄后裔再次重新组合,华夏族再次成立!

    ps:血舞即将面对高考,写作时间大大降低,只能够在学校顶风作案,为大家冒死更新。

    这个月最后一天了,咱也明人不说暗话,凌晨一点半加一更就是想向大家要票票的,推荐票和月票都行,血舞在这里拜谢大家了!

 第两百四十四章:重修秦律,开始备战

    “王上,重新编篡修订好的秦律已经被我大秦官府逐渐推行于天下!”

    “并取得良好效果,天下百姓尽皆认同,我大秦江山愈加稳固啊!”

    秦王宫大殿之内,缓缓走进来的赵高对着床位上方的嬴稷躬身说道,语气之中满是恭敬之意。

    如今天下风波已过去一月之久,大秦在天下初定之后也是在秦王嬴稷的指示和要求建议下及时修订秦律。

    将秦律之中太过苛刻的内容逐一废除,并重新编撰修订秦律。

    制定出了一套崭新的能够在天下间行之有效,并且也能让天下百姓接受这种律法。

    身为后世之人的嬴稷当然知道,历史上大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秦的暴政。

    例如在秦国律法中规定,一人犯罪,若有隐瞒不报者全家株连,周围九户之人一同治罪。

    还有就是小偷小摸者一旦被大秦官府抓住,便会立刻被审判斩手之刑、斩足之刑或者是割鼻之刑。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秦律就是当中以速死为轻罪,诛三族为常法,若是以现代之人的眼光看来定然残暴无比。

    不过这也并非暴政,实在是因为在战乱不止的非常时期孝公和商君一起制定的一套适用于战时的临时法律。

    战时法律在战乱不止的动乱时期的确能够起到稳定局面和强大国家的作用。

    可是在天下统一之后的和平时期就不一样了。

    如今天下一统,局势趋于稳定,那套战时法律自然也不能够一直套用,因此编撰修订新的立法势在必行。

    历史上的大秦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修订法律,导致天下局势动荡不止。

    甚至连原本的大秦百姓都已经承受不住本国那近乎于苛刻残暴的律法了。

    大秦民心尽失,甚至连关中老秦人都对大秦局势的危如累卵也视若无睹,如此大秦焉有不灭之理?

    如今嬴稷身为秦王,执掌大秦江山,自然不可能犯和历史上大秦一样的错误。

    因此嬴稷在结合了一些后世法律特点之后便向相国魏冉提出了许多建议,并要求大秦官府重新修订法律。

    所幸大秦官府效率极快,在相国魏冉带队之下,上百名从政经验丰富的秦国官吏昼夜不停的研究秦律。

    终于,在十余日之后,一套经过重新编订的崭新秦律问世,并逐渐推行天下。

    而事实也证嬴稷所做的决定无比正确。

    如今全天下超过九成九之人都已认同这套崭新的秦律,并愿意遵守,秦国律法变革完成!

    “很好,如今新的秦律已经推行天下,中原也已然一统!”

    “我大秦也是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南征南方百越,北伐北方匈奴、东胡的战争了。”

    正在批阅竹简的嬴稷双手停了下来,看向下方的赵高说道。

    “王上敬请放心,如今十余万伤兵已被陆续运回关中,我大秦上百万精锐分散驻扎于天下各方!”

    “若是王上一声令下便可随时集结,开启南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况且自从孙膑先生和田忌将军等诸公归降之后,诸公凭借强大的威望已经将原本上百万正安置在骊山一带的刑徒收服,并且重新组建军队。”

    “上百万联军战俘中除了二十余万不愿归降被贬为骊山刑徒的刑徒之外,孙武先生、孙膑先生和田忌将军总共整合出了八十万大军。”

    “其中有普通军队四十万,如今在被各位将军的带领下出发前往天下四方驻扎,弥补我大秦打下天下之后导致兵力空虚的状况。”

    “另外还有精锐军队四十万,如今在孙武三位将军的带领下仍然驻扎在骊山一带,随时可听候王上调遣!”

    赵高回答道,并开始向嬴稷汇报起如今大秦的军力整合状况起来。

    听到赵高所汇报的情况,嬴稷微微颌首,转而又是说道:“中车府令,立刻下达诏书!”

    “命令我大秦所有军械作坊全部开工!”

    “另外在召集天下匠人全部归入我大秦官府之下统一指挥,天下所有能够打造军械之作坊全部开工。”

    “务必要在三月之内,入冬之前完成我大秦军队换装。”

    “所有被整合而出之军队务必要在三月时间内全部列装我秦军制式铠甲和制式装备。”

    “准备开启同南越、匈奴、东胡三族的战争!”

    “另外广开粮仓,安抚天下,明年开春之前发放给天下百姓谷种。”

    “使天下百姓在明年开春之后务必要全部使用新型谷种用于耕作种植!”

    嬴稷直接安排起了大秦未来数个月之内的全部动作,赵高也是微微点头。

    今年风调雨顺,秦国大收。

    赵高才算真正见识到了王上命令整个大秦都进行工作的五种谷物种子的力厉害。

    最低亩产八百斤,最高亩产两千斤以上啊!

    使大秦一个百姓所种出的粮食就能让十个百姓食用一年之久,可见谷种强悍。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后辈之人不作死。

    那么这些产量高到变态的谷物绝对能够支撑起大秦千秋万代的繁荣。

    “谨遵王命!”

    赵高微微躬身,但是却仍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嬴稷看了一番惊奇。

    “迟迟不退下,中车府令是还有什么事吗?”

    嬴稷此时有些好奇,嬴稷可是知道赵高一定是有事情了,不然在自己面前绝对不会是如此模样。

    “回禀王上,一名来自我大秦南部的百姓说是要亲自面见王上,并说还有无上宝物献上,臣”

    赵高欲言又止的开口道。

    “是这样啊,此事交由中车府令处置便是,寡人就不需要出面了!”

    嬴稷有些漫不经心的说道。

    一个百姓所献的宝物着实让嬴稷提不起兴趣,因此想要直接交给赵高处置。

    “回禀王上,臣还是希望王上能见一见!”

    听到赵高此时竟然变得有些坚定的语气,嬴稷心中好奇之心大起。

    “哦,若是百姓有宝物献上自然是好事,不过中车府令竟然还需要直接禀明寡人,难道此人所献宝物非同一般?”

    嬴稷感兴趣的问道,若是百姓所献宝物非同一般或者直接是天地灵物的话,那么嬴稷见一见又有何妨?

 第两百四十五章:和氏献壁

    “王上,臣心中有个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高此时更显些欲言又止。

    嬴稷看了赵高这副模样,心中更是惊讶。

    “中车府令何必如此,中车府令乃是我大秦的肱骨之臣,有事但讲无妨!”

    听到嬴稷如此说,赵高微微松了一口气,将自己心中的猜测逐渐说了出来。

    “回禀王上,此次所献宝物之人乃是前楚国南部一山村青年,为和氏之人和华!”

    “和华此次欲向王上所献宝物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但是臣有预感,这块被和华所称为宝物,并被整个和氏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的石头绝对不简单。”

    “甚至有可能甚至有可能”

    “甚至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和氏璧对吧?”

    结合赵高所说的话,再结合嬴稷自己的猜测,嬴稷直接就将赵高接下来准备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回禀王上,臣心中正是由此推测,因此不敢有丝毫怠慢,前来直接禀报王上!”

    赵高回答说道,嬴稷此时也终究是重视了起来。

    毕竟这可是传说中的和氏璧啊,那个可以打造传国玉玺的传世存在,嬴稷又怎能不重视?

    传说和氏璧乃是天地神物,因有凤凰在其身上栖身留下其灵力感染所化。

    一身气运变幻莫测,后世之人将其认为玄之又玄。

    在修道之人看来,在先秦时期由天地神物和氏璧打造而成的传国玉玺更是气运之集大成,汇集历朝历代之国运。

    甚至在后世之人看来,和氏璧的作用和象征地位仅次于华夏第一社稷神器九州之鼎!

    可惜后来大秦灭亡之后象征着华夏正统地位的九州之鼎消失不见。

    于是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传国玉玺理所应当的也就成为了象征华夏江山社稷正统的镇国神器,可见和氏璧其强大。

    “若是此人所献宝物真是和氏璧,那么万万不可怠慢才是!”

    “中车府令,速速将和华先生请入宫中,以大礼待之!”

    “不用了,王上,臣知此是事关重大,哪里敢怠慢先生?”

    “因此臣在入宫之时便将和华先生一齐带上,如今先生就在王宫之外,请王上传召!”

    听到嬴稷的话,赵高连忙回应说道,嬴稷闻言则是大喜:“快快传召,快快传召!”

    “传和华先生入宫!”

    秦王宫大殿之中,赵高尖细的声音响起,随即之后每隔百尺的距离便有一名小太监的声音响起。

    “传和华先生入宫!”

    “传和华先生入宫!”

    声音越传越远,伴随着一声响动,秦王宫大门被两名铁鹰锐士从两旁推开。

    只见一名身穿锦袍,相貌普通,但是身上却不由自主散发出一股灵秀之气的青年蹑手蹑脚的走进了秦王宫大殿之内。

    青年看上去十分拘谨,每走几步便小心翼翼的停下来张望四周。

    很显然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辉煌秀丽的王宫景象,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