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冉,能打赢吗?”
“不要和寡人说什么修炼着强大的问题,除了白起将军之外。”
“不管是中车府令赵高还是影密卫指挥使章邯,甚至包括寡人都没有达到武道先天境界。”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融血成罡的武道修炼者来说,一旦陷入百万大军之中也不过如泥牛入海,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寡人问的是,在不算修炼者的情况下,单凭我秦国,单凭我秦军能打赢吗?”
“相国,告诉寡人,寡人需要一个答案!”
秦王宫之中,嬴稷双眼看着魏冉认真的说道。
“回禀王上,能赢!”
“若是秦国仅仅凭借曾经的秦军的话,虽然战力强悍。”
“可是与恐怖的伐秦联盟相对抗的话恐怕也只有据函谷关和武关而守,只有被动挨打,算不超过四成!”
“可是现在有了蒙骜将军的黄金火骑兵和王翦将军的百战穿甲兵总共二十万虎狼之师,再加上白起将军的存在。”
“此战,若不算修炼者的情况下,我秦军胜算至少有六成。”
魏冉回答道,不过语气中的坚定之意展露无遗。
“哈哈,六成胜算啊,好,有相国此言寡人是信心倍增啊!”
闻言,嬴稷哈哈大笑起来,嬴稷知道即将开始的九国伐秦乃是秦国的一次劫数,心中或多或少也有些担忧。
可是现在嬴稷却是完全放心了,秦国能赢,能度过这次劫数!
“魏冉听命!”
“臣在!”
嬴稷突然下令说道,魏冉也是挺直身子,躬身一拜,左右袖袍相合,这是在军国大事面前臣子接受君王指令的样子。
“魏冉,寡人命你立刻起草文书,文书有三条!”
“其一,在我秦国境内进行新一轮的大征兵。”
“所有年纪在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且身无残疾男子全都在我秦军征招范围之内。”
“我秦国务必要在与伐秦联盟开战之前凑齐二十万青壮。”
“命令秦国各地官府准备好这二十万青壮的武器军械,粮草问题由寡人亲自解决,随时待命,准备奔赴前线战场!”
“其二,所有秦军探亲士卒全部返军,务必要在半月之内回到原来军队。”
“此外我秦国各个郡县守军全部抽调三分之二的军力赶赴咸阳,所有郡县被抽掉军队务必要于一月之后悉数抵达咸阳。”
“若有延期不至者,军中将领削去一切爵位,贬为死士营死士!”
“其三,铸剑坊抓紧时间打造对于攻城床弩、云梯、投石等重型武器军械的制造。”
嬴稷说出了这次王命的要求,这次秦国乃是要倾全国之力而战,伐秦之战也是大秦帝国的崛起之战,怎能马虎大意?
第一百八十二章:诸国恐惧
“相国啊,我秦国必须要全力备战了,此战我秦国必须要将能投入的军队全部投入。”
“此次寡人不仅是要在此战击溃九国联军,寡人更是要一战定乾坤!”
嬴稷神色冷峻,沉声说道。
“王上放心,臣省得!”
魏冉再次一拜说道,转而就退出了秦王宫,开始按照王命准备起来。
自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精简政事,秦国官府效率大大加快。
一卷又一卷的征兵文书分别被贴在秦国各个郡县的大街小巷上,且秦人习武成风,民风彪悍。
秦军闻战则喜,秦人也是闻战则喜啊!
听闻被王上批准,自献公时期就从未出现过的秦国全国征兵令如今重新现世。
秦国治下无数男儿纷纷摩拳擦掌,欲要加入秦军之中为国效力。
巴蜀之地,汉中之地,西北河套平原地区的一些勇猛彪悍的异族男儿也是准备加入到秦军之中。
以前因为秦国的国策,这些本来就是异族身份的草原男子能够加入到秦军的本来就极其稀少。
可是这次秦国放开征兵限制,这也让无数的异族男儿看到了加官进爵的希望。
在秦国治下的这些年来,他们已经深深的明白接受秦国的统治比以前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
而且他们也明白自己这些人只不过是莽夫,当文官不可能。
因此想要在秦国真正的出人头地,就只有加入秦军当中,用无数的敌军人头换来的战功来让自己加官进爵。
以便封妻荫子,让自己的家人能够过上优越的生活。
至于打仗,哈哈,这些地区虽然以前被秦国战败,可是这些勇猛彪悍的异族男儿还真就没怕过。
更何况这次的敌人很有可能是三晋,那就更加没有理由害怕了。
也因此,巴蜀地区无数的羌人,汉中之地少属的楚人。
河套平原地区的一些匈奴男儿和胡人男儿以及少量的义渠男儿纷纷离家远行,各自前往最近的秦国官府报名加入秦军当中。
秦国边疆地区尚且如此,作为秦国腹地的关中之地前往官府报名参军的现象就更加强烈了。
关中之地绝大部分都是在秦国立国之时,从陇西草原迁入关中之地的老秦人后代,绝大部分也都是老秦人。
此刻听到国家危急存亡的消息,无数关中男儿心中义愤填膺。
纷纷辞别父母,告别姐妹,离别妻儿,踏上了一条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道路。
根据秦国官府统计,此次征招青壮已经接近三十万,远远超过了秦王对于秦国各地官府的要求。
对于这多出来的十万青壮,秦王嬴稷也就准许这些人加入到了秦军中。
相传,秦王嬴稷在秦王宫之内得知此次秦国大征兵竟然多出十万青壮的消息,叹息了一声,仅仅只说了一句话。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此话一出,秦国上下尽皆振奋!
而秦国也如同一架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了起来,各地官府纷纷组织民夫工匠开炉铸造武器。
一口又一口上好的秦剑,一柄又一柄锋锐的长矛,一架又一架的床弩等各种军械被不断制造而出!
并如同潮水一般不间断的输送往咸阳,武装在那里集结起来的秦军新军和替换一部分秦军老军的武器。
此时的秦国,就如同一头蛰伏待发的猛兽一般,随时准备撕裂一切敌人!
三晋魏国,魏王宫内!
此时的魏王魏嗣正坐在王座之上,手中拿着一卷竹简,下方大殿之内则是分别站着魏国的文武百官。
看着这道竹简上所呈现的内容,魏嗣心中却是在不断的发抖,感到遍体生寒。
但是魏嗣毕竟也是一国君王,自然不会将心中的恐惧给表现出来。
不然一国君王尚且如此,那一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晋鄙,密报所说可否属实?”
此刻魏王嗣依旧是有些不敢相信,看着下方的魏国大将晋鄙说道。
难道是天下诸国欲合纵伐秦的消息被秦国得知了,不然秦国国内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回大王,极有可能!”
“如今天下诸国纷纷整军备战,秦国又作为天下老牌强国,不可能没有一点察觉的。”
听到魏王的话,魏国大将晋鄙也是上前一步说道。
说起魏将将晋鄙还真是不简单,魏国大将晋鄙乃是魏国王族旁系,乃是整个魏国王族中少有的大将之才。
魏将晋鄙师从魏国名将龙贾,自从魏国神将吴起叛逃,魏国又在河西之战被秦国击败,大将庞涓、龙贾相继战死之后。
由于晋鄙一身才华横溢,兵家之学游刃有余,因此也就成为了魏国定国柱石一般的存在,乃是魏国军方的领袖人物。
凭借一己之力,晋鄙硬生生的是从残破的魏国当中脱颖而出。
历经十余年,终于又为大魏拉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捍卫大魏江山,大将之才可见一斑!
“秦国如今开始全面征兵,秦国各个郡县的守军也在陆续调动。”
“且自从开春以来嬴稷小儿隔三差五便和秦相魏冉一同前往田间地头,鼓励关中秦国百姓努力耕作。”
“一国之君和一国之相更是亲自下地耕作,秦国百姓大受鼓励。”
“如今在关中地区的田间地头上随处可见努力耕作的秦国百姓!”
“并且根据密报传来,此次秦国上下所耕种的粮食作物根本从未见过,全部是由秦国官府统一发放。”
“粮食产量怎么样不知道,但若是今年关中大收,秦国实力到时候恐怕又会暴涨。”
“到时如若秦国抢先发起攻击,如同猛虎下山之势攻来,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我三晋,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大魏啊!”
“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众位卿家,晋鄙,有何良策,有何良策啊?”
魏王嗣已经有些压不住内心的恐惧了,语气着急的对着魏国文武百官说道。
秦国这座大山下的阴影实在太强了。
三十多年了,曾经逼迫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当时的魏王被迫屈辱求和。
魏国名将相继战死,魏国铁军消耗殆尽,导致魏国现在都还没有缓过劲来,依旧处于秦国阴影的笼罩之下。
第一百八十三章:张仪使赵
看着此时丝毫没有一国之君风度,反而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魏王嗣。
不仅是魏国文武百官,就连魏国大将晋鄙都是心中一叹。
“秦王赢稷和秦相魏冉亲自下地鼓励秦国百姓耕种,这是何等的气度和风范!”
“为何自家大王不能像秦王那样呢,要知道就算是今年开年,秦王也不过虚岁十八而已啊!”
这是此时魏国文武百官和大将脚步心中的想法,但却不敢说出来。
虽然不知道当今魏王虽有雄心壮志,但却无能为力,要是说出来打击到魏王的话不就是找死吗?
更何况魏国文武百官都知道,魏王嗣可是一个狠人啊。
当初魏王嗣仅是一名被派到秦国的魏国质子,后来返回魏国。
手足相残,杀死了当时自己的大哥,身为魏国太子的魏高,囚禁了自己的父亲之后才当上的魏国储君。
对于这样的魏王,魏国文武百官心中都是表示惹不起,更别提进言了。
“大王,末将有一计可解我大魏危机!”
“哦,何法,将军快快说来,寡人洗耳恭听!”
听到终于有人开口,而且是大魏王族的旁系的魏国大将晋鄙
不仅是魏国的文武百官,就连是魏王嗣也是提起了精神,想看看晋鄙能够有什么良方妙药能够解决此次魏国的危机。
“回大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齐国和楚国不是对三晋伸出了援手吗,末将计策便是暗中联络天下诸国,提前会盟,启动合纵伐秦的大计!”
“最好是等到秦国各路援军增援前线之前,提前拿下函谷关!”
晋鄙开口说道,不愧是魏国大将,意见一针见血。
毫无疑问,晋鄙就是看出来了秦国此刻进行全国备战的缺陷。
毕竟秦国效率虽快,但是天下诸国也不是吃干饭的,兵贵神速的道理谁都懂。
不同于秦国此刻的全面备战,天下诸国在凛冬之时便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现在只需要进行一场会盟,宣布组建联盟便可立刻发兵灭秦,绝对能够抢在秦国之前发兵,抢夺战争的主动权!
“好,晋鄙将军果然不愧是我大魏栋梁,将军此言正合寡人心意,那便请惠相派出精干人员前往天下诸国。”
“告诉天下诸国提前会盟,毕竟秦国国内的这番动作肯定也让天下诸国都有些坐不住了吧!”
听到晋鄙计策可以解决魏国之危,这还可以提前发起合纵,抢先灭秦,夺取战争主动权。
魏王嗣脸上的愁苦终于消散了许多,看着魏国相国惠施说道!
“请大王放心,为了大魏,老臣就算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完成大王交付的任务。”
魏国相国惠施说的道,惠施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心中那一颗为国效力之心却是一点也不少。
更何况这位魏相惠施可不简单,惠施与庄子可是好友,更是深得庄子点拨。
不过如今庄子已经驾鹤西去,惠施也只有拼命的为国效力来掩饰内心失去老友的悲痛。
三晋韩国,韩王宫中。
韩王康看着自己的一众臣子,神色有些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开口了。
“真的要和天下诸国一同合纵伐秦吗?”
“秦国与我韩国可是世代交好,世代联姻!”
“秦国上将军嬴疾的亲生母亲可是寡人的亲妹妹。”
“论起辈分来嬴疾还得叫寡人一声王叔,况且韩军战力不及秦军,若是与秦国开战,恐怕得不偿失啊!”
韩王康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也是韩王康心中忧虑的。
这次合纵伐秦打赢了还好,万一没打赢可就糟了。
齐国和楚国家大业大,打输了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在这里。
可是三晋可是与秦国接壤啊,到时候天下诸国打不赢,拍拍屁股走人。
三晋恐怕会直面秦国怒火,重新面临那可怕的强悍秦军。
想起那无边无际的滚滚黑色洪流像波涛一样,以席卷之势向着三晋席卷而来,韩王康就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大王,秦国上将军嬴疾运起辈分来虽然是大王的王侄,可是嬴疾对我韩国做过什么难道大王都忘了吗?”
“当年五国联军伐秦之战虽然非我韩国发起,可是当年函谷关兵败,秦国上将军嬴疾领兵追杀百里,灭我五万韩卒!”
“致使我韩国平添无数孤寡,大王难道要忘记秦国与韩国的血海深仇吗?”
“如今千载难逢之机遇就在韩国眼前,大王切莫心慈手软,以便重振我劲韩威势啊!”
一人领头,韩国诸多大臣纷纷效仿,全部都在指责秦国的不是,
还有这些年来两国间的旧账也被这些大臣给翻出来一一评头论足,整个韩王大殿就像菜市场一般热闹。
但是却在表达着一个意思,伐秦势在必行!
见到此情此景,韩王康也知道众怒难犯,并且这次合纵伐秦也的确是韩国崛起的千载良机。
韩国一旦不抓住的话,以后想再站起来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