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样的,真的不一样的。”
长孙无忌将曲辕犁的设计图当做是绝世珍宝,慎重收起:
“像这种发明,哪怕只是早一天出现,也能减少天下万农的繁重劳务,造福无数百姓。”
“王公子,你真的是圣人在世呀!”
“哎!”
王远看着已经被感动到一塌糊涂的长孙无忌,无奈叹息,也不好再劝什么了。
不管了,他爱怎么说就这么说吧。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呢?是去我家喝茶,还是留下来继续感动?”
面对王远的询问,长孙无忌连忙道:“自然是留下来继续感动帮忙!”
“我想要和公子你一起来推广这个曲辕犁!”
这可是真正的民生大事,和它比起来,其他事情都显得无足轻重。
“那好吧。”
王远无奈答应,不过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这个老孙虽然情感上有些脆弱,还喜欢来蹭饭,就像一个未长大的孩子般多愁善感,但还是满有正义感的。
想着,王远看着长孙无忌的目光,都变得顺眼了起来。
好在王远这番评价并未说出来,不然的话,要是让长孙无忌知道王远是如此看待自己的,估计可能会是当场吐血身亡。
这也太伤人了呀!
接着,王远就和长孙无忌一起去完成实验,然后又去在给蓝田县的农户推广曲辕犁。
因为这里百姓对王远都很是信任,所以推广的过程也十分顺利,百姓基本都能接受曲辕犁。
不过因为蓝田县实在是太大了,哪怕王远喊上了明叔等人,一行人也是临近傍晚才回到王府。
而为了感谢长孙无忌这一路上的帮忙,王远让人准备好了佳肴的同时,又拿出一坛桂花酿,和他一起喝了个痛快。
几轮碰杯之后,两人皆是醉意上了心头。
王远笑着问道:“话说老孙,你今天过来是想要干什么的?”
“不会单纯是为了通知我当蓝田县令吧?”
闻言,长孙无忌一拍大腿,当即反应了过来,连忙道:
“我此次过来,其实也是想问问公子你对大唐朝廷的看法。”
说着,长孙无忌内心里还忍不住自责了起来。
看到曲辕犁之后,他光顾着激动,都快忘记挖人的大事了!
好在王公子提醒了他,不然的话,他很可能就这样傻乎乎地又走回去了。
那样的话,可就是丢人丢大发了呀!
“看法?这还能有什么看法?”
王远茫然,又喝了小半杯酒水:“而且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王公子,话可不能这样说。”长孙无忌嘿嘿一笑,接着道:
“如果王公子你有朝一日进入朝廷,而且三省六部任凭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处任职呢?”
第八十三章 长孙无忌他还是算了吧
说完之后,长孙无忌看着王远,内心更是无比紧张。
他故意将话题引到这上面去,就是想知道在王远的心中,三省六部,到底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如果王远对尚书省吏部的印象很好,那他也可以省下一些功夫了。
我尚书省吏部如此优秀,像王公子这种当世神人一定会很中意!
长孙无忌内心不断给自己鼓劲,眼中已然充满了期待。
“我会选择在哪一处任职?”
闻言,王远略微思索了片刻,耸肩道:
“就我个人意愿来说,如果非要去当官的话,应该是中书省和门下省。”
“反正我打死也不会去尚书省六部这些鬼地方。”
长孙无忌:“”
听到王远这个回答,他差点心肌梗塞,当场去世!
为什么王公子就那么牛逼呢?
他是会读心术吗?
为什么能够如此完美的“避开”正确答案?
长孙无忌有些懵逼,一时间居然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这可不行,他必须要扭转王公子的偏见!
想着,长孙无忌再度心生一计,立刻道:
“王公子,你此话就不对了。”
“中书省这个地方我到时听过一些,那里好像是都是一群糟老头围在一起,相互墨迹,吹嘘半天,才得出一个半拉不拉的政策。”
“至于门下省,那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就是一大群人在那里找错误和纠正政策,那群家伙只会摸鱼和混日子。”
“要我看,像王公子你这种非常人,还是适合尚书省!”
“尤其是吏部,那里才是干实事的地方,最适合你这种年轻有为的少年郎!”
为了打消王远对中书省,门下省的幻想,长孙无忌也是豁出去了,十分不要脸地开始诋毁自己的同僚。
如果被那些中书省,门下省的大臣知道,肯定会冲上来,把这个臭不要脸的家伙给揍上一顿!
就没有这么黑人的!
然而面对长孙无忌不惜余力,毫无底线的一顿吹嘘,王远依旧是摇头,摊手道:
“老孙,我话说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不明白吗?”
“我知道尚书省是干实事,可我就是想要摸鱼呀!”
“能躺着混饭吃,为什么要站着呀?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你要我去吏部这种地方,可不就是要让我跑断腿吗?”
“王公子,你怎么能这么想呀!?”
长孙无忌更加急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对王远的认知好像存在着偏差。
“其实吏部绝不算是糟,尤其是对待像你这种年轻有为的人更是好到不得了。”
“而且你再想想,到时候如果你能成功进入吏部,那样的话我和老李也沾了你的光,换个一官半职。”
“甚至整个天下也会因为公子你而发生大变,这可是能够流传千古的大善之举呀!”
“虽然困难会累一点,但那都是值得呀!”
长孙无忌还是不肯罢休,依旧在这里循循善诱。
“哎!老孙你还是别说了。”
王远还是摇了摇头,接过茶杯,耸肩道:
“我们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性格真的不适合朝廷。”
“我打小就纯正善良,长着一副憨厚可怜的模样,浑身上下除了帅气,有钱和有才华之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毫无优点,一无是处!”
“哎!我这个人,就是一个超级大废物呀!”
王远一阵长嘘短叹,说道最后,已然是一脸的垂头丧气。
长孙无忌:“???”
按理来说,他应该劝上一句“王公子,你可不要妄自菲薄。”
可这话无论怎么听,都不对味呀!
如果王公子都是一个废物,那他又算是什么?
老废物吗?
淦!
没有在意长孙无忌内心的无语,王远继续沉浸在“淡淡”的忧伤之中。
“如果我一旦进入朝廷,还是尚书省六部这种跑断腿的地方,还不是要把我这身子骨给累坏了吗?”
“就算是做官,我也是去中书省,门下省这些清闲地方,谁会去尚书省六部瞎折腾呀!”
说着,王远喝了一口温茶,打了一个哈欠,显得很是悠闲。
“其实我就不明白,做官有什么好的?”
“雄心壮志又是什么?能吃吗?”
“虽然我除了钱之外一无所有,但我就是有钱呀!”
面对王远这几个疑问,长孙无忌一愣一愣的,被问的无言以对。
王公子这番话,虽然感觉很扯淡,好像哪里都不对,但貌似真的很有道理!
我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做官呢?
作为长安城坊柜的实际管理者,他很清楚,王远在坊柜的存款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甚至他已经在担心,如果王远在今年税收到达之前,突发奇想要拿出所有存款,他又该拿出什么出来抵账?
而在另一边,看到长孙无忌一脸被自己说服的模样,王远内心不由得给自己点了一个赞!
忽悠人的本事,他果然是越来越牛逼!
已经可以说是小母牛劈叉——牛裂了!
说到底,还是摸鱼适合自己。
要是真有什么想法的话,就说给老李这些好事家伙听听就可以了。
让他们自己跑去上达天听,说给李二听,那样多自在哦!
“所以呀!”王远再度喝上一杯酒水:
“老孙你就别劝我去做官了,我是绝不会去的,尤其是吏部!”
“王公子,你话不要说得那么绝呀!”
长孙无忌急了,想要再解释什么,王远连忙打断:
“老孙,你不必再说了了!”
“吏部是个什么模样,我远比你清楚。”
“从太上皇武德年间到现在才几个年头,你通商的时候可以去问问各地,看看它们这些年上报京城的贪官污吏都有多少了?”
“我现在这身家财万贯的,去那种地方,不就是等着被人砍肉吗?”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脸色涨红,一时间竟然不知该怎么反驳。
因为王远说的的确是事实。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咬牙道:“怎么会那样呢!”
“而且吏部尚书,乃是当今国舅爷,他肯定有能力改善吏部的情况。”
为了忽悠住王远,他也是把牛皮给吹破天了。
“长孙无忌?他还是算了吧!”
王远闻言,更加不屑了,没好气道:
“要换我上还差不多,指望长孙无忌那个废物去解决这个问题,还不如指望天下官吏都能生出良心,能够迷途知返。”
“长孙无忌,他连我这个废物都不如!”
第八十四章 动摇根本
长孙无忌听着王远这番话,险些憋的脑溢血!
王公子,你这样当着我面骂我,是不是不太好呀!
而且,我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
不至于吧!
长孙无忌此时的内心,真的是无限崩溃,有种想要当场哭泣的冲动!
“废话!”
王远满脸不屑,大口吞了一口酒水,撇嘴道:
“但凡他要是有点用处,大唐的吏治也不会垮到这个垃圾地步。”
“说句难听点的话,现在官吏是否清廉,真全靠他们自己的自制力!”
“吏部在其中,根本一点鸟用都没有起到!”
“就长孙无忌这个家伙,就算把他换成一条狗也不会有任何毛病,一样是什么都干不了!”
反正长孙无忌又不在这里,王远也是说开心了,哪怕说过了也没有太在意。
其实在他前世的时候,他就觉得古代的官吏考核制度有着太大的缺陷,基本就形同虚设。
盛世还好,那些官吏还会有所收敛,可一到乱世,那可真的就是为所欲为,什么黑暗勾当都能做出来!
“可这也是被逼无奈呀!”
听着王远这一顿埋怨加痛批判,长孙无忌神色黯淡,语气低落:
“自从秦皇一统中原大地以来,这官吏审核考察就一直是无解的难题。”
“长孙无忌他也想去改变,但实在是无能为力呀!”
“长安有传闻,他都因为这个事情被圣天子教训好几回了。”
虽然知道自己做的不好,但长孙无忌还想要为自己辩解几句。
他可不想让王远还没进入吏部,就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吏部尚书。
“这也叫无能为力?”
王远直视着长孙无忌,反问道:
“所谓的无能为力,是曾经尽力去改变,但改变失败了,这才是无能为力。”
“而长孙无忌这个吏部尚书,他又做出了什么大的改变?”
“也许他有些举措,但都是小打小闹,根本没有动摇到根本。”
“更别说他为此挨批的事情,那纯粹就是他活该的!”
“李二要是不骂他,才是脑子有病!”
“他这根本就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在得过且过罢了!”
“这”
长孙无忌被怼的哑口无言,因为王远这番话,的确就是他内心的想法。
他就抱着过着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虽然尝试着做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都是无关痛痒,不敢触碰关键。
因为,大唐的官吏体系牵扯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个随意一本书都能贵到上天,一套科举应考书籍就价值上百万贯的时代。
一个人如果想要读书当官,没有一个世家作为后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自古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说起来很残酷,但这却是无奈的现实。
所以虽然大唐保留了隋朝的科举制,李世民也在竭力推广,但始终是收效甚微。
大唐的官吏系统内,绝大多数官员依旧是出身于各个世家。
因为,普通人根本就读不起书!
“哎!”
长孙无忌低下头,朝着王远恭敬道:
“如同王公子之前所言,如果公子你来代替长孙无忌来做这个吏部尚书之位,又会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他已经无言反驳,但他还是看看王远对此会有什么高见。
既然王远那么有把握,那听听他怎么说吧。
“这简直是太简单了!”
王远说着,而长孙无忌也连忙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开听。
这一刻,他已经将精神完全集中,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如果不是害怕暴露身份,他甚至都想拿出纸笔来抄写了。
堂堂的大唐国公,已然就和一个学生没有什么两样。
“你可要听好了。”
王远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甚至他还巴不得老孙将这番话传到李二耳边。
反正一直以来,在这个方面上,老李这几个憨货就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官吏考核的关键,主要在这几点上!”
“一,考核的手法,对于任期时间长的官员,要根据他三年来的表现做出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九个层次,连续三年评价最低的官员,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而连续三年评价最高,则是给予最上等的奖励,评为最优,可以最先受到提拔。”
“公子,我明白了。”
长孙无忌脑海中默念了好几遍,彻底记了下来,不敢遗漏一个字。
只是他内心还是有着一个疑问,犹豫了半响,他满脸迟疑地询问道:
“王公子,你这是说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