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22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22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三离开后,朱慈烺眉头皱的更紧了,皇帝的老子的心挺大啊,不仅想摘了他的桃子,居然也打算对勋贵动手了,据说已经暗中派人调查京师勋贵们的家产了。

    封赏旨意下来后,孙可望一直跟在朱慈烺身后,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朱慈烺说好的给他永州副将却一直没落实,在离开衡州的时候,孙可望曾经问过,朱慈烺告诉他,朝廷还在办手续,等朝廷的封赏一下来,你就可以去永州上任了。

    没有官阶在身,孙可望一直跟着朱慈烺,就像个追债的,一路跟到了凤阳。

    现在朝廷的封赏下来了,别人都有封赏,就他没有,朱慈烺对他也爱理不理,这让孙可望很是焦急。

    朱慈烺把狗仔一样的孙可望召了过来,问道“孙可望,想去永州当副将吗”

    “想啊末将一直在等您消息呢”孙可望眼巴巴道。

    朱慈烺对他的态度很满意,道“本宫虽然一力举荐你做永州副将,但朝廷对你的投降态度一直持怀疑态度,本宫也是无奈啊”

    孙可望大急道“殿下,我是真心投诚啊,做梦都想报效朝廷”

    朱慈烺惋惜道“我懂的,这些天你的表现本宫也看在眼里,只是朝廷中那帮大臣不相信啊,很多人吵着要杀了你,以绝后患”

    孙可望吓得小脸发白,焦急道“殿下救我啊,末将是败子回头金不换啊”

    朱慈烺沉『吟』了一阵,道“朝廷不相信你,那你就做出让朝廷相信你的事情来,本宫知道你们道上有个规矩,叫沾点血”

    说到这里,朱慈烺停下了,看着他不再言语。

    孙可望怅然道“现在各地反贼要么散了,要么就躲起来了,末将拿什么让朝廷相信啊”

    “凤阳城里不是有个大发贼吗”朱慈烺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孙可望呆了呆道“义父”

    朱慈烺微微一笑“当然了,我也是这么一提,你也可以去陕西商洛山去搜捕李自成,如果你能提着他的脑袋送给朝廷,本宫保举你做一方总兵,一月之内绝对落实”

    孙可望心中打鼓,去商洛山搜李自成不说李自成憎恨投降朝廷的反贼,就说那商洛山那么大,数万官兵花了那么久都没搜到他,自己进山去搜那要到猴年马月啊

    朱慈烺没有理会纠结的孙可望,负手而去。

    第二日,孙可望来到了看押张献忠的死牢,原本守卫森严、生人勿进的死牢今日却变得异常松懈,孙可望没费什么劲就大摇大摆的走进去了。

    半个时辰后,死牢那边传来消息,贼首张献忠被孙可望杀死,住在隔壁牢房的李定国见状瑕疵欲裂,暴怒之下猛的破开牢中木栏,将孙可望当场打死。

    朱慈烺听后,没有任何表示,从怀里掏出一份朝廷任命孙可望为永州副将的文书,随手将之丢进了火盆之中

    在牢房中的李定国一直坐在张献忠的尸身旁,久久不语,不吃也不喝,满脸痛苦之『色』。

    李定国回忆这些年兄弟四人追随义父打天下的诸多场景,如同历历在目,如今义父和三位义兄皆身死,义父被义兄杀害,义兄又被自己亲手杀死,人生痛苦之事,莫过于此

    朱慈烺很清楚,历史上李定国的忠心日月可鉴,不仅对张献忠,哪怕后来与南明合作,对永历皇帝也是极为的忠心,朱慈烺如果杀了张献忠,必然引起李定国一辈子的仇恨,想要收服他就再无可能。

    为了有机会收服这员战神般的名将,朱慈烺决定牺牲那位忠义两全的永州副将孙可望,并让其背上一口千斤黑锅,怎么甩也甩不掉的那种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55章 清军再次入关

    在朝廷封赏旨意下达不久后,中原匪患平定的消息已经在整个北直隶传的沸沸扬扬,特别在礼部皇明时报的宣传下,更是以飞快的速度传遍八方。

    崇祯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京师神机营驻地。

    此时的神机营大教场上一片肃杀之象,在观阅台上站满了顶盔披甲的京营各将。

    大教场中喊杀震天,神机营三千火铳兵正在演武『操』练,练习列阵前行、排枪『射』击之术。

    神机营火铳兵分为三排,不停的对着前方的目标进行训练『射』击,一时间硝烟弥漫,枪声震天。

    看着队列严整、威武不凡的将士们,神机营副将汪万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抚须而叹道:“训练了两年,终于像模像样了。”

    自从两年前跟随皇太子杀鞑子,看到勇卫营那么猛,汪万年一路认真了解和学习勇卫营的作战方式,私下也问过勇卫营诸将的训练方法。

    为了诚心求教,汪万年还多次请黄得功去万花楼潇洒,促进革命友谊,好在皇天不负有人,黄兄弟很上路子,毫无保留的将训练之法告诉了他。

    朱慈烺领军南下,汪万年接手兵仗局的自生鲁密铳后,更是雄心大震,想要复制一个勇卫营。

    受邀前来阅兵的张世泽道:“老汪,你这兵练的不错啊,能不能把那自生鲁密铳也给我们神枢营整一批?”

    汪万年怪叫道:“老张,你还要?上次不是给你三千支了吗?”

    张世泽鄙夷道:“才三千支,够干嘛的?你也知道我们神枢营人多”

    汪万年瞪大了眼睛道:“才三千支?这可是兵仗局半年的产量啊,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当年被皇太子给坑了,没想到他居然把兵仗局的工匠带走了大半!”

    张世泽道:“呵呵,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你神机营不就是三千火铳兵吗,还要那么多火铳干嘛?”

    汪万年叹息道:“如今国家困难,陛下每月给的钱粮就这么多,神机营能维持三千人就已经很难得了,你神枢营没被裁撤?”

    张世泽道:“裁了,原本七万人被裁了一半了。”

    崇祯最近也发狠了,以国家困难为由,把京营的粮饷用度大大缩减了,『逼』着这些勋贵自己裁军,说是裁军,其实就是想把勋贵们吃空饷的名额缩一缩。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领兵的勋贵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益,也不招惹皇帝,直接把活人给裁了,军册上留下大多吃空饷的假人,像汪万年和张世泽这种真裁军的勋贵将领几乎没有了

    汪万年凑近,悄悄道:“我听说皇太子在江南养了十几万大军呢。”

    张世泽大惊:“真的假的?也不知道皇太子哪来的那么多钱粮”

    提到朱慈烺,汪万年忽然放声道:“你不知道,皇太子领军南下后,黄老弟他们可大出风头了,真可惜当年没跟着去啊!”

    提到黄得功他们,几个将官好一阵的议论,怀念当年一起和勇卫营并肩作战杀鞑子的痛快场景。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传令兵策马冲过辕门匆匆而来,大呼有重要大事禀告。

    汪万年皱眉道:“何事如此着急?”

    传令兵喘了口气大声道:“将军!鞑子大军入关,驻密云的蓟辽总督吴大人和总兵鲁大人先后战死!陛下下旨京师全城戒严,传令神机营和神枢营加强京师防御,不得有误!”

    汪万年大惊道:“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了?总兵鲁宗文也被杀了?鞑子到底来了多少人?”

    传令兵道:“号称二十万!据说鞑子大军翻了三天三夜的大山,从墙子岭破开长城入的关,现在已经到密云了!”

    张世泽吃惊道:“密云不好,鞑子两日内就可兵临京师了,老汪,我得回营准备了,告辞!”

    张世泽一抱拳,也不等汪万年回礼,匆匆而去。

    崇祯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十万清军入寇,号称二十万,皇太极任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领左翼军岳托为扬武大将军,分统左右两翼大军大举南侵,多罗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为副将,两路大军同时伐明。

    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相继战死,镇守太监郑希诏逃跑,清军从密云长驱直入,直『逼』京师。

    墙子岭位于密云东八十里,被视为守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数万清军翻山越岭突袭墙子岭,大明守军奋勇血拼数日,骑都尉感济泰破关被杀,总兵吴国俊畏惧逃跑,前来支援的蓟辽总督吴阿衡孤军被困,力竭被俘。

    当时镶红旗旗主岳托『逼』迫吴阿衡投降,吴阿衡大义凛然,慷慨陈词道:“我生为大明将领,死为天国英灵,决不屈膝!”

    岳托恼羞成怒,将吴阿衡的双膝骨砍断,又击碎他的牙齿,拔掉他的舌头,最后将他杀掉。

    清军破关而来的消息传来,京师大震,百姓惶惶不安。

    逃跑的镇守太监郑希诏担心皇帝追责,于是上奏称当时自己过寿,吴阿衡前来祝寿,当晚喝高了,导致遇到突袭指挥不力,被鞑子突破墙子岭,最终兵败被杀。

    正当朝廷议定吴阿衡之罪时,吴阿衡年仅二十岁的小妾张氏伏阙上书,表示愿亲检夫君骸骨归葬,并为吴公请恤恩典,荫如例。

    张氏身披麻衣,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吴阿衡的尸身,她发现夫君的膝盖骨尽被刮去,牙齿被击碎,摇落强半,舌头也不复存在,张氏心中悲痛欲绝,哭晕在地,醒来后又继续哭,如此反复。

    张氏对着吴阿衡遗体悲痛感慨叹道:“天乎!君得死所矣!”

    后张氏以一己之力,上报朝廷为吴阿衡正名,澄清流言,为他争取应有的尊重。

    崇祯得悉后,龙颜大怒,下旨严查,经过一番调查后,当日吴阿衡并未去祝寿,前去祝寿的是总兵吴国俊。

    太监郑希诏与吴阿衡素来有怨,害怕被追责才栽赃陷害吴阿衡,密云一战的真相水落石出。

    当天吴国俊喝的大醉,听说清军『逼』近,不战而逃,领兵前去支援的吴阿衡孤军拒敌,他跃马挥刀,与清军大战数昼夜,直杀得天昏地暗,尸堆如山,毫无惧意,怎奈敌众我寡援兵不至,吴阿衡最终兵尽粮绝,力竭被俘。

    崇祯愤怒不已,下旨将密云镇守太监邓希诏、总兵吴国俊等人全部处死,吴阿衡则由工部治丧厚葬,礼部对其表彰。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56章 准备北上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焦虑不安,建奴的突然入关,让他措手不及,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在乾清宫中的一干内阁和六部大臣也是焦急万分,特别是礼部尚书杨嗣昌,他一直主张与建奴和谈,也派了个算命的和皇太极洽谈,一切进展的都不错,然而现在

    崇祯看向杨嗣昌,冷声道:“杨嗣昌,你不是说奴酋皇太极不会入关的吗?”

    数月之前,皇太极亲自领两黄旗和豪格的正蓝旗向山海关进军,做出攻打山海关的架势,不少朝臣建议增兵辽东,与建奴一较高下,杨嗣昌依然主和,认为还是等中原彻底平息战『乱』恢复发展后再与建奴决战。

    杨嗣昌的主张遭到了翰林侍读学士黄道周的严厉斥责,理学专家黄道周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人伦,最后黄道周还厉声直『逼』崇祯道:“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

    崇祯大怒,将黄道周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远离京师当个地方小官,这也变相的袒护了杨嗣昌。

    杨嗣昌感恩戴德,不敢明目张胆的找皇太极议和,只好私下派人接触,皇太极的态度也相当好,回话表示愿意和谈,和谈促成后就会马上率军撤回老家上炕过冬。

    杨嗣昌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崇祯,崇祯也很开心,感觉稳了,可谁也没想到皇太极这个狗东西居然趁机偷袭!

    见崇祯责问,杨嗣昌抹了抹额头的冷汗,道:“陛下恕罪,奴酋言而无信,臣也始料未及。”

    内阁首辅薛国观大声道:“陛下,杨嗣昌媾和奴贼,罪不可恕,臣请杀之!”

    薛国观一直与杨嗣昌不对付,此时逮到机会,自然想把他往死里整。

    崇祯也知道二人之间的争斗,自然不会顺着薛国观的意思来,他面『露』愠『色』道:“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说说如何应对建奴吧!”

    刑部尚书冯英道:“臣建议让皇太子领军北上,皇太子两年前领军驱逐鞑掳,这次亦可以!”

    此言一出,殿内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起来,几位重臣都不约而同的偷偷瞄向崇祯。

    内阁大臣孔贞运道:“臣附议!”

    刑部尚书冯英也道:“臣附议!”

    薛国观眼『色』极好,见崇祯脸『色』忽然变得阴沉,立刻道:“臣请陛下召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共击奴贼!至于总督一职,臣推荐宣大总督卢象升!”

    “臣附议!”几位重臣皆道,表示支持薛国观。

    崇祯看了一眼薛国观,脸『色』稍微缓和了些,道:“宣旨,召宣大总督卢象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姜襄,山西总兵虎大威,山东总兵刘泽清诸镇兵马入卫京师,赐卢象升尚方宝剑,令他星夜来京,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自从崇祯九年清兵被朱慈烺打出关外后,卢象升被任命为宣大总督,负责防守九边最薄弱的宣府、大同一带,卢象升在那里大兴屯田,储存了几十万石谷米。

    在他的努力下,被清军糟蹋的一塌糊涂的宣大形势渐渐好转,崇祯为此发布指示,要九边各地都学习宣府、大同,向卢象升学习。

    此次入关,清军知道宣大不像以前那么好啃了,于是改道密云的墙子岭和青山口入关。

    九月二十九日,多尔衮率左翼大军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清军两路大军在京师郊区的通州会师,横扫京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并屯兵于牛栏山,修建石墙城寨,北直隶人人惊恐万分。

    南直隶,凤阳府中都。

    朱慈烺得到清军再次入关的消息后,立刻召集了文臣武将到奉天殿议事。

    朝廷议和消息朱慈烺早已得到消息,他还知道,皇太极原本确实想议和,给自己稳定内部训练旗丁争取时间,不过在得知大明中原各地的民变被平息时,皇太极最终坐不住了。

    在历史上,大明每次快要平息流寇的时候,清军就会不适时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