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52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52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捷报?莫非是陈新甲领宣大军打了胜仗?

    众臣嗡嗡议论,只有朱慈烺笑而不语。

    “启禀陛下,昨夜周遇吉率天武军攻破东虏通州大营,斩获鞑子四千余级,活捉奴酋多尔衮!”

    “什么?通州大营被攻破了?”

    “一夜就破了?还活捉奴酋多尔衮?”

    “谁下的命令?”

    “是本宫下的命令!”朱慈烺淡淡道。

    事实果然证实了朱慈烺的猜测,清军的主力根本不在这,通州大营真正的清军只有万余人,其他多为投降的明军和抓来的百姓青壮。

    让朱慈烺意想不到的是,清军通州大营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连多尔衮都被俘了。

    崇祯欣喜道:“宣周遇吉觐见,把奴酋多尔衮带上殿来!”

    不多时,一身甲胄的周遇吉虎步上殿,行礼道:“末将周遇吉,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将他呼起,赞扬了一番,而后迫不及待的让人将多尔衮带上殿来。

    “放开老子!老子自己能走!”

    身穿白『色』龙纹铁叶铠甲的多尔衮一路上骂骂咧咧的,惹得殿中众臣眉头大皱,暗骂奴酋缺乏王化,是个粗鄙匹夫。

    朱慈烺眉头一皱,这货是多尔衮?怎么长得这么着急?不过他穿的那身铠甲,一看就知道是多尔衮的。

    数年前,皇太极称帝时下令,除皇帝之外,任何人不能穿黄缎和缝有五爪龙的服饰,只有经过皇帝特别赏赐者,才能穿。

    八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亲王几乎都被皇太极赏赐五爪龙纹铠甲,贝勒贝子等则被赏赐四爪莽袍。

    八旗以红、白、橘黄、蓝为基本『色』,配上相互错开的四『色』镶边,组成八旗服『色』,并根据服『色』确定旗名。

    正黄旗的战甲统身为黄『色』,镶黄旗战甲黄底红边,正白旗战甲统身白『色』,镶白旗战甲白底红边,正红旗战甲统身红『色』,镶红旗战甲红底白边,正蓝旗战甲统身蓝『色』,镶蓝旗战甲蓝底红边,各旗战甲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

    一身白『色』战甲无镶边,还有五爪龙纹,全天下只有多尔衮一个人的战袍是这样。

    在朱慈烺不远处的徐盛悄悄走近,对朱慈烺耳语了一番。

    朱慈烺微微惊讶,随后他大喝一声道:“巴布海!多尔衮在何处?”

    巴布海一惊,下意识道:“你怎知我的名字?”

    “他不是多尔衮?”众人哗然,感到极为惊讶,有人看向了周遇吉。

    周遇吉脸『色』微变,这样的结果让他有些猝手不及,暗恨自己没有核查多尔衮的身份就上报了。

    崇祯脸『色』微怒,道:“怎么回事?”

    徐盛洪声道:“回禀陛下,此人叫巴布海,末将在战场上与他对过一阵,他自称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

    巴布海看着徐盛,只觉得很是熟悉,这不是当日那个大壮吗?

    “原来也是奴酋的儿子”崇祯脸『色』这才缓和了下来,没有降罪周遇吉。

    不管怎么说,通州的清军大营被周遇吉一锅端了,不仅解救了不少百姓,还抓了建奴伪帝的亲兄弟,没道理再怪罪周遇吉。

    朱慈烺指着巴布海喝道:“说,多尔衮去哪了?八旗军的主力在哪?”

    巴布海一昂头,显得很爷们,摆出一副想要英勇就义的模样。

    朱慈烺冷声道:“拖下去,两刻钟内让他开口!”

    徐盛嘿嘿一笑,拖着巴布海出了大殿

    仅仅一刻钟,不知经历了什么的巴布海立马老老实实的交代了自己所知之事。

    原来多尔衮采用调虎离山之计,留下正白旗大纛,让巴布海冒充自己,多尔衮自己则领兵撤退了。

    早在清军围攻京师的第二天,多尔衮就领着骑兵先行到了京师,在半路先派传令兵传讯巴布海,让他攻打京师。

    能拿下北京城最好,即便打不下来,也会吸引周围的明军前去救援,如此一来,清军的主力押送着辎重就可以从天津卫北上,安全无虞的出关。

    多尔衮和正白旗部分骑兵确实在北京城下出现过,不过仅仅呆了半天就匆匆离去,巴布海一直是他手中的棋子而已。

    “好一招声东击西,金蝉脱壳!”朱慈烺暗暗心惊。

    多尔衮远比想象的要难缠,据情报部的消息,上元夜宴上的刺客很可能就出自多尔衮之手,凭着刺杀计划的布置,可见多尔衮手中也有一支神秘的情报网。

    满清第二号人物尚且如此,比多尔衮还要精明的皇太极该有多可怕?朱慈烺觉得必须加强对满清的重视了。

    小朝会后,看着朱慈烺和天武军一干文臣武将有说有笑的离开皇极殿的背影,洪承畴无限惆怅,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千里勤王,刚到这还没暖脚,眼前的敌人就被天武军打光了,洪承畴忽然觉得自己在这京师无用武之地了。

    “洪督帅何故叹息啊?”一阵中气十足的声音自他身后传来。

    洪承畴猛然回身,却见枢辅杨嗣昌正站在自己面前,似乎大有深意的看着自己。

    洪承畴连忙道:“原来是杨相,下官失态”

    杨嗣昌慢慢缓步前行,洪承畴则慢了半步紧紧跟上,他知道眼前这位皇帝驾前的红人,还掌握着大明中枢军权,绝对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与自己搭讪。

    只听杨嗣昌漫不经心道:“彦演,莫要失落,圣上对你印象甚佳,不日就会有惊喜。”

    短短一句话,在洪承畴耳中却不亚于一道惊雷,他立刻听出了杨嗣昌这是在向自己示好,他的职位也会有新调动。

    洪承畴不敢托大,连连向杨嗣昌请教,显得极为尊敬。

    杨嗣昌道:“大明九边防御,以宣大和辽东最为重要,宣大有陈新甲,老夫已然放心,至于辽东那边”

    说了一半,杨嗣昌便不再说,他大有深意的看了洪承畴一眼。

    洪承畴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他连忙拱手道:“多谢杨相提拔!”

    杨嗣昌呵呵笑道:“你我齐心合力,何愁这北国不靖?”

    洪承畴连连道:“下官德薄才浅,还须杨相时时点拨”

    洪承畴心『潮』彭拜,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后,总督一职一直空着,没想到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大明所有总督之中,蓟辽总督最尊贵,从蓟州经山海关一线到锦州直至辽河的大片地方都是蓟辽总督掌管,所掌握的兵马人马多达十几万,也是大明九边中最精锐的。

    第二日,洪承畴一大早就接到了皇帝的圣旨,真如杨嗣昌所言,旨意任命他为蓟辽总督,节制辽东所有兵马。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19章 傲骨长存

    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陈新甲领宣大军到达天津卫。

    清军主力早在几日前就离开了天津卫,押送着大量掳来的百姓和财帛前往丰润,想从青山口出关。

    陈新甲不敢追的太紧,又怕无所作为被朝廷责罚,只好派出数千精骑在后面袭扰清军后队人马。

    由于清军走的太急,无心恋战,明军斩获清军后队数百人马,还抢回了一些百姓和财物。

    陈新甲大喜,连连向京师报捷,言在自己的指挥下,宣大军奋勇追击,取得了大捷,解救百姓无数,清军正往青山口逃窜,意图出关。

    得知清军出关的消息,朝野上下心情复杂,盼着他们走,又舍不得他们走。

    此次清军出关,不知掳掠了多少大明百姓,数年之后,这些大明的百姓就会成为他们的青壮,甚至成为八旗军翻过来攻打大明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正在翻阅一份份核功的奏本,大战之后,有功人员,需要封赏,失事人员,需要处分。

    崇祯把诸臣赏罚的诸事都交给了杨嗣昌,杨嗣昌办事很利索,没多久就搞定了一切,还附带了内阁的意见。

    崇祯对他呈上来的奖惩名单没有异议,又看向朱慈烺递上来的奏疏,朱慈烺提议在京师建立大型忠烈祠,按照大祀规格纪念。

    大祀是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只、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

    中祀包括:风云、雷雨、岳镇、太岁、星辰、海渎、山川、先师、旗纛、历代帝王、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其他诸神的祭祀都是小祀。

    大祀皆是皇帝亲自去祭拜,中祀和小祀则是派遣其他官员去致祭,每年大祀十三次,中祀二十五次,小祀有八次。

    大明规定祭祀对象是十分驳杂的,包括自然、先师、祖先、历代明王、英雄豪杰、大学问家、道德典范、有功于国家社稷或者地方社会者、个别民间信仰神等。

    崇祯眉头微皱,感觉将忠烈祠提升为大祀有些太过了,不过当他看到殉节人员名单时,想法又有些动摇了,这份名单很长,长的让人心痛,全是大明此次殉节的官员和士人。

    孙承宗,籍贯高阳(今属河北),进士出身,兵部尚书,高阳城破,不屈被杀。

    张秉文,籍贯桐城(今属安徽),进士出身,布政使,济南城破,战死。

    宋学朱,籍贯长洲(今苏州),进士出身,巡按御史,济南城破,战死。

    周之训,籍贯黄冈(今属湖北),进士出身,浙江按察使,济南城破死。

    邓谦,籍贯孝感(今属湖北),进士出身,参议,济南城破,战死。

    唐世熊,籍贯灌阳(今属广西),举人出身,盐运使,济南城破,被杀。

    荀好善,籍贯醴泉,(今属陕西),进士出身,济南知府,济南城破死。

    陈虞胤,济南府同知,济南城破死。

    熊烈献,籍贯黄陂(今属湖北),贡生出身,济南通判,济南城破死。

    韩承宣,籍贯蒲州(今属山西),进士出身,历城知县,济南城破死。

    刘大年,籍贯广昌(今属江西),兵部主事,途经历城,抗节而死。

    刘汉仪,籍贯历城(今属山东),举人出身,历城城破,战死。

    刘化光,籍贯历城,举人出身,历城战死。

    马从聘,籍贯灵寿,进士出身,都察院御史,灵寿城破,自缢而死。

    李应荐,籍贯恩县(今属山东),都察院御史,恩县城破,被杀。

    耿荫楼,籍贯灵寿(今属河北),进士出身,临淄知县,灵寿城破死。

    冯登鳌,籍贯肤施(今属陕西),举人出身,灵寿城破死。

    李桢宁,籍贯临城(今属山东),进士出身,山西按察使,任丘城破,战死。

    黄承宗,籍贯威海(今属山东),拔贡出身,庆都知县,庆都城破死。

    孙士美,籍贯青浦(今属上海),举人出身,深州知府,深州城破,自尽。

    刘廷训,籍贯通州(今属北京),贡生出身,吴桥训导,吴桥守城中箭战死。

    白慧元,籍贯青涧(今属陕西),进士出身,任丘城破死。

    王钥,籍贯武功(今属陕西),举人出身,文安城破死。

    王采,籍贯泽州(今山西晋城),进士出身,蠡县城破死。

    唐一中,籍贯全州(今属广西),巨鹿教谕,在巨鹿抗节而死。

    张纯儒,籍贯新安(今属安徽),临城训导,临城城破战死。

    乔若雯,籍贯临城(今属河北),进士出身,礼部主事,临城城破被杀。

    李崇德,籍贯青县(今属河北),举人出身,户部员外郎,临城城破死。

    董祚,籍贯隆平(今属河北),举人出身,临城城破死。

    魏克家,籍贯高阳,举人出身,邹平知县,临城城破死。

    崔贤,籍贯弋州,举人出身,新河城破死。

    高重光,籍贯保定,贡生,柏乡训导,抱印投井『自杀』。

    颜胤绍,籍贯曲阜(今属山东),进士出身,河间知府,河间城破,。

    赵珽,籍贯慈溪(今属浙江),进士出身,河间兵备佥事,河间城破死。

    姚汝明,籍贯夏县(今属山西),举人出身,河间同知,河间城破死。

    陈三接,籍贯文水(今属山西),举人出身,河间知县,河间城破战死。

    周而淳,籍贯掖县(今属山东),进士出身,兵科给事中,河间城破死。

    赵辉,籍贯河津(今属山西),进士出身,兵备副使,霸州城破死。

    丁师义,籍贯楚雄(今属云南),贡生出身,霸州知州,霸州城破死。

    李时茪,籍贯霸州(今属河北),进士出身,参政,霸州城破死。

    吉孔嘉,籍贯洋县(今属陕西),举人出身,顺德知府,顺德城破死。

    傅梅,籍贯刑台,举人出身,知府,顺德城破死。

    王端冕,籍贯江陵(今湖北荆州),举人出身,赵州知县,赵州城破死。

    陈广元,籍贯元城,赵州教谕,赵州城破,被杀。

    王一统,籍贯成安,赵州训导,赵州城破死。

    唐铉,籍贯睢州(今属河南),进士出身,定州知州,定州城破死。

    高维岱,籍贯昌邑(今属山东),举人出身,永清知县,永清城破死。

    邢国玺,籍贯长葛,进士出身,兵备佥事,督军龙岗,战死。

    文昌时,籍贯全州,居然出身,临淄知县,临淄城破,。

    李时正,典史,永清城破死。

    邸养『性』,教谕,永清城破死。

    曹一贞,教谕,清丰城破死。

    董调元,训导,清丰城破死。

    李其纪,吏部郎中,清丰城破死。

    侣鹤举,黄州推官,清丰城破死。

    申为宪,山东副使,清丰城破死。

    陈志,盐山城破,自尽。

    王九鼎,故城战死。

    张文焕,青县城破被杀。

    钱珍,兴济城破被杀。

    陈缄,庆云城破被杀。

    宋希尧,临邑城破死。

    张列宿,博平城破死。

    黄建极,茌平城破死。

    李承芳,武城城破死。

    ※※※※※※※※※※※※※

    整理了一天,脑子有点晕,名单上的殉节官员,只是清军入关时的部分人,还有更多的人没有列出来。

    历史上清军数次入关,殉节的大明官员不计其数,甲申国难、清军入主中原后,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