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63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63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心中隐隐有些担心,要是再不打一场胜仗,这帮蒙古人下次可就没这么好压制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42章 清廷的应对

    皇太极端坐位上,环视厅内肃立众臣,将目光定格在济尔哈朗身上,淡淡道:“郑亲王,来说说目前的情况吧。”

    济尔哈朗恭敬道:“奴才遵旨”

    济尔哈朗清了清嗓门道:“明军已经渡过三岔河,进入我大清的腹地,吾皇圣断,下旨调动了满蒙汉八旗,外藩蒙古,还有朝鲜国,我大清共出兵三十万,就算是打消耗战,明军也耗不过我们”

    郑亲王济尔哈朗继续说道:“现我军在鞍山、海州、辽阳、长安堡、长定堡、长宁堡、长静堡等诸堡囤有二十万兵马,明军若想进军盛京,不死个七八万绝无可能”

    肃亲王豪格道:“现在明军分兵攻打耀州和盖州,如果让他们突破东线,复州和金州就危险了”

    济尔哈朗道:“攻打耀州和盖州的是宁远军和山海军,并非天武军,那里驻扎着两万满汉旗丁,可正面与明军对决。”

    皇太极淡淡道:“我们的主要对手是天武军,其他各镇明军,不足为惧,只要击垮了天武军,大清所失去的土地就能再度抢回来”

    他又道:“此番明国倾尽精锐而来,这也是我们难得的机会,若是能将他们一股而灭,日后明国的广袤土地,还不任由我八旗纵横”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往日的低沉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马踏中原,这是历代所有先辈的宏图大志。

    皇太极继续道:“如今明国分兵,有重蹈萨尔浒之战的迹象,太祖高皇帝曾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等只需要先把天武军击溃,再逐个击破,就可让他们的精锐丧尽”

    济尔哈朗提醒道:“皇上,天武军行军素来谨慎,我军几次设伏都被他们发觉,这次他们直扑而来,我们不得不谨慎小心”

    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让众人面有忧『色』,双方都把精锐压上了,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皇太极点头,对济尔哈朗表示满意,济尔哈朗处世谨慎,为人沉稳,老成谋国,值得自己信任。

    其实连济尔哈朗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优秀,他只想好好的当个奴才而已,镶蓝旗地位最低,他又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要是不好好表现,那不得被人踹出核心圈了吗

    一直沉默寡言的多尔衮道:“皇上,据奴才在明国的密探所报,明国的运往辽东的粮草每日都在减少,奴才估计,他们的后勤粮草要不继了。”

    “粮草不继真是天佑我大清啊”

    “没有粮草,明军定然会气丧,不得不退兵。”

    听到这个消息后,厅内众人皆是哈哈一笑,笑的无比畅快。

    皇太极复杂的看向多尔衮,多尔衮的能力和谋略比在场的都强上一线,尤其是比豪格强,让他不得不防。

    多尔衮继续道:“明军在辽东有二十万大军,每个月消耗的银钱最少要六十万两白银,战时明国粮价又不断上涨,我们只要坚守一段时间,他们将不战自溃届时我大清兵趁机一股而动,将明军精锐尽数斩杀”

    济尔哈朗道:“睿贝勒所有不知,我军的粮草供应也越发的困难了,长期耗下去于我大清也极为不利。”

    多尔衮淡然一笑道:“那就看谁能耗过谁了,我们的补给线只有百里,明军却有一千余里。”

    皇太极沉『吟』了片刻,道:“范文程,你与那八家晋商联系一下,让他们全力收购明国的粮食,我大清愿用双倍的价格买来”

    范文程立马出列道:“皇上英明,臣遵旨”

    不得不说,皇太极这阴点子够狠,拿敌人的口粮喂饱自己,让敌人饿着肚子,这一来二往的,明军的粮草供应将会更加的困难。

    没有粮草供应,明军人马再多,天武军再能打,还不得乖乖退兵

    随后各臣纷纷赞同,都言皇上的战术英明神武。

    皇太极淡然听着,心中又崩出一个更加彻底的计谋

    这时正黄旗一名巴牙喇兵匆匆进来,言明国大军己到,正源源不断汇于鞍山驿外。

    厅内顿时一片『骚』动,皇太极冷哼一声,道:“真是步步紧『逼』啊”

    众人立刻前往城墙之上,举目向城外看去,只见一片红『色』人海缓缓移动而来。

    数万天武军齐头并进,由无数阵列合成,在行军鼓点声中结阵而行,远远望去,旌旗蔽日,无边无际。

    大军行进的沉重脚步声似乎让大地都随着节奏而动,震撼人的心灵。

    清国的王公大臣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如此兵威,如何力敌要靠大清的旗丁人数堆吗

    尤其是那中军战车上的高大龙纛,如鹤立鸡群,是那么的醒目,一看就知道这是明国太子的龙纛。

    皇太极双目锐利,咬牙切齿,恨不得化身哲别,一箭糜烂数十里,『射』穿龙纛之下的那人。

    不止皇太极,所有清国的王公大臣们凝神看去,皆是又惊又怒,那龙纛之下的人干掉了多少大清勇士啊,连老汗的子孙们都栽了不少,实在可恨

    天武军阵中,朱慈烺手持望远镜,看向鞍山驿堡,心下也是赞叹,八旗军营盘的布防还是那么的严整,冬则立栅,夏则掘壕,一丝不怠。

    朱慈烺下令就近扎营,与鞍山驿堡遥遥相对。

    天武军扎营后,威雄的阵营看得皇太极惊叹不已,这样的营盘毫无漏洞可言,防守部署的极为严整,想劫营都困难。

    鞍山驿堡周围的清军很是紧张,但双方一连对峙了数日,连一次小规模的战斗都没发生,城外的天武军每日正常『操』练,佛法不是来打仗的。

    “不对,明军一定有什么计划”

    皇太极越想越不对劲,他连忙问道:“辽河那可有动静明军会不会渡过辽河偷袭盛京”

    济尔哈朗道:“皇上,请您放心,长永堡附近有重兵把守,一旦出事,我们一日内就会得到消息,明军根本没时间攻打盛京,除非天武军的主力在那边”

    天武军渡河的本事大家都看到了,辽河在他们眼里算个屁,窄的地方只有一百多米,趟一下就过去了。

    皇太极沉『吟』了片刻,还是觉得不放心,他道:“济尔哈朗,你亲自率镶蓝旗镇守辽河,只要遇到明军大队人马,立刻禀报,千万别擅自出击”

    “奴才遵旨”济尔哈朗跪伏在地,偷偷的松了一口气,终于离开前线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43章 后勤不继

    “杀进海州!”

    “杀进海州!”

    海州的城门在天武军红夷大炮的狂轰下爆裂,周遇吉率一万天武军势如破竹杀入城中。

    守卫海州的一万多清军早已『乱』了套,内部发生了极大的哄『乱』。

    “死鞑子,你平时不是很威风吗?怎么现在跟个孙子一样?”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人包衣手里拿着刀指着畏畏缩缩的建奴旗丁,大声喝道。

    那旗丁紧张的指着他,惊怒交加道:“程三子,你这个狗奴才,真是反了!”

    程三子一脚踹翻他,哈哈大笑道:“你这狗娘养的,还敢叫我奴才?大明的军队来了,老子要割了你的脑袋领赏!”

    “哎哎哎!别别别!三爷饶命”

    “天杀的狗建奴,你不是想睡我老婆吗,今天老子就把你的老婆闺女一起睡了!”

    “狗建奴,把我掳来当仆人,生不如死,今天我也要让你生不如死”

    海州的大街上,满是割掉猪尾巴的汉人手拿刀剑棍棒追着建奴打,展开了极其血腥的报复。

    当周遇吉领着天武军进城时,周围的百姓无不高呼大明万岁。

    守城的清军哪敢跟天武军硬碰硬,早已急急的跑路了。

    周遇吉是锦州卫人,对辽南这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四处打量了一番,见不远处一个挂着猪尾巴的人也在高呼大明万岁,就让人提了过来。

    周遇吉皱眉道:“你是满洲人?”

    “回大人,小的是汉人,老家是北直隶的。”

    周遇吉揶揄道:“是汉人还留着猪尾巴?觉着好看吗?”

    那人满头大汗道:“奴才小人不敢啊!”

    周遇吉皱眉道:“不敢?我看你是怕鞑子打回来吧?”

    那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久久没有说话,他确实抱有这种心态,凶残的建奴要是见自己头发没了,肯定会杀了他的。

    周遇吉冷哼一声道:“下令,贴下告示,明日起,要是有人还留着猪尾巴辫子,一律杀了!”

    鞍山驿堡,皇太极行宫。

    “报!皇上,前线军情,海州失守,耀州失守,明军数万人围着盖州打,十万火急”

    皇太极完全呆住了,不敢相信,此时他只觉得双耳轰鸣,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噗!”

    皇太极一口老血喷出,直直躺在金椅上,口中喃喃不知说些什么。

    场中众人立马慌了,全都围了上去,多尔衮也凑了上去,想瞧个仔细,这老东西是不是真要不行了

    皇太极转头恰巧看到了多尔衮的眼神,他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没能说出一句。

    多尔衮收回目光,哼了一声走出了大厅。

    皇太极虚弱的躺在那,心中极度的懊悔,直到现在才知道,天武军在鞍山与他对峙,是为了拖住大清的主力,为海州和盖州营造时间。

    他把济尔哈朗布置在西线,没想到是东线出事了,他太高估守卫辽南的八旗军了,也误判了明军的意图,这个锅是怎么也甩不掉的。

    病榻上的皇太极甚至已经听到城外天武军猖獗的叫阵声。

    数日后,捷报送到了京师,明军收复海州、耀州、盖州三地,一时间北京城震动。

    崇祯皇帝十分得意,一些懂得察言观『色』的大臣们立刻上表,为皇帝大唱赞歌。

    崇祯照单全收,笑着将这些歌功颂德的奏本一本一本的看完,就在他自得之时,王承恩轻手轻脚的走近,低声道:“皇爷,太子殿下又催粮饷了”

    崇祯接过奏本,重复看了几遍,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合上奏本,道:“召集大臣在文华殿议事。”

    文华殿中,一群老东西齐聚。

    “臣薛国观,恭喜圣上,贺喜圣上,天佑我大明”

    薛国观反应最快,率先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其他大臣也跟着有样学样跪倒了一片,口中颂扬皇帝圣明仁德,英明神武。

    “爱卿们不必如此多礼!”崇祯欣喜着挥手让几位老臣起身。

    看着几个老东西纷纷从地面上爬起来,崇祯收起了笑容,道:“今日召大家来,主要是商议一下前线粮草的事情。”

    “这”

    几位大臣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人出来搭话。

    崇祯看向户部尚书李待问,道:“数月来,前线接连大捷,为何粮草越来越少了?”

    头发须白的李待问出班道:“启禀陛下,今年兵灾旱灾不断,战事不断,各省的粮价翻了数翻,国库现在已经一文钱都没有了,辽东战事的军饷户部是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啊。”

    没有银子?那还怎么打仗?没有粮草军饷战士们在战场上还能拼命吗?

    崇祯面『色』逐渐变的阴沉可怖,到了现在连一向能言的杨嗣昌都没了话说,他可以制定方略,但是却变不出银子来。

    一时间,大殿静到了极点,刚才还争得歌功颂德的重臣们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对策来。

    “说话啊,怎么不说话了?刚刚不是以辽东大捷为荣,一个个赞扬的挺欢吗?”

    崇祯陡然一指李待问道:“江南的粮饷呢?”

    李待问哽咽道,:“江南的粮价每日都在提高,似乎有『奸』商囤粮,不止江南,北直隶和山西的粮价涨得更快”

    说完,李待问重重的跪倒在地,以头叩地,泪流满面道“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

    “啪!”

    崇祯右掌狠狠的拍在御案上,喝道:“一帮『奸』商蛀虫!”

    江南和山西那些商人,哪个不是富可敌国?国家困难时让他们一个个捐些款就像要命一样,可他们那个不是丧心病狂的吸着大明的血?

    崇祯暗暗发誓,战后一定要把那群商人好好的整治一番,尤其是那些暗中与建奴勾勾搭搭的卖国商人,砍头,诛族!

    发了一顿火,崇祯又看像李待问,说道:“户部先拿出一百万两银子解决燃眉之急,两淮的盐税收上后再补上。”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崇祯很清楚,哭穷是户部的一贯『操』作,他不相信户部真的一文钱都没有了,这么大的国家没钱?说出去老百姓都能乐一年。

    然而李待问并没有起身,仍然趴在地上撅着屁股,涕泪横流。

    崇祯顿时不悦了,喝道:“怎么,你想抗旨不成?”

    李待问带着哭腔回道:“陛下,两淮的盐税更难收啊,不仅年年减少,还年年都拖,如今国库确实没钱了,别说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就是一万两都拿不出来了”

    崇祯原本的好心情瞬间被搅合的丁点不剩,看着默不出声的重臣们,心里愈发的添堵,他怒气冲冲的道:“你们平时不是自诩胸有沟壑千万吗?怎么现在都没了主意,就这样还想抢着要入阁?”

    他看向内阁首辅薛国观道:“谁要是能把一百万两银子变出来,朕就让他做内阁首辅!”

    此话一出,薛国观脸『色』大变,他知道麻烦来了,立刻跳出来道:“陛下,臣有本奏”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44章 京师捐款

    崇祯看着薛国观,有些失望,薛国观的本事他是知道的,让他出出主意整整人可以,赚钱的本事他可没有。

    薛国观最善于察言观『色』,读懂眼神,眼瞅着皇帝越发的不信任自己,他立刻道:“臣能在数日之内变出一百万两银子”

    你还有这本事?崇祯眉头一挑,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如何变出?”

    薛国观自然没有三头六臂变出那么多银子来,他咳嗽了一声道:“回禀陛下,臣觉得银饷之事还需要诸位同僚勠力同心,为朝廷行募捐,度过这一关,臣带个头,先捐一万两”

    薛国观的话在文华殿中回『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