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68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68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道:“自然少不了你的份,你率本部人马,走西线绕道盛京,阵仗要大,让清军知道你们攻打盛京的意图。”

    皇太极同样若有所思的看着明军的大营:“明军在干什么?”

    远远看去,只见明军一个个由小队列汇成的大军阵,正急速地往辽河方向行进。

    正黄旗旗主阿山额头冒着冷汗道:“皇上,他们怕是要绕道攻打盛京”

    皇太极眺望良久,冷漠道:“辽河那部署的如何了?”

    他身后的内大臣遏必隆小心谨慎道:“回皇上的话,内大臣索尼已经在辽河岸严加布防,相信天武军难以渡河。”

    皇太极微微摇头道:“只怕没那么简单,传朕旨意,分兵三万,由阿尔津率领,增援辽河诸堡,各旗杂役包衣,距辽河北岸三里处掘壕,垒筑土城,以防天武军渡河袭击盛京。”

    盛京作为大清的国都,绝对不容有失,那里可住着大多八旗旗主的家眷呢,后方有失,前线各将又如何死战?更何况他最疼爱的宸妃海兰珠还在盛京

    子夜时分,天武军大营辕门大开,曹变蛟领着六千骑兵缓缓而出,紧随而后的是步军战营。

    曹变蛟命令所有人不准举火,不准喧哗,脸上还要涂抹着黑灰,连刀剑也涂抹上了黑『色』,防止月光下反光,骑兵的马蹄更是包裹软布,防止马蹄声惊醒敌人。

    皇太极的御营在中军,两边又各扎了两营人马,分别是正黄旗和镶黄旗,都是刚刚在城外安下营寨,还来不及挖壕筑垒。

    曹变蛟命手下两个团总各率人马去劫镶黄旗和正黄旗两座营寨,造成混『乱』,防止他们支援中军,他自己则率着三千精兵直往皇太极的御营而去。

    五千骑兵在星光下悄无声息地迅速向敌营奔去,进行着极为刺激的斩首行动。

    由于连日来双方都处于对峙阶段,连骂仗都没有,清军部署在鞍山驿堡周围的兵马足有天武军的两倍,清军的警惕『性』渐渐变得松懈,压根不会想到明军会搞这么一出。

    尽管安排的这么严谨,但数千骑兵的动静不小,最终在距离清军大营两里外被发现了,顿时清军大营火光四起,显然是营内的旗丁大规模的打起了火把。

    这也在曹变蛟的预料之中,如果被人『摸』到了眼皮子底下还没有动作的话,那八旗军也太烂了。

    不过曹变蛟发现,清军在不清楚敌情的情况下并没有急于派重兵出来,仅仅稀稀拉拉的派出一些探马和骑兵『骚』扰,其余人虽然已经严阵以待,却是紧密的聚集在军营之中。

    见两翼骑兵吸引了清军两黄旗的注意,曹变蛟没有废话,直接抄起长枪,猛的抽动马鞭,大喝道:“冲营!”

    铁蹄隆隆,战马加速,三千铁骑如长江大河奔腾,直冲皇太极的中军御营。

    御营前重兵云集,即便是在午夜,守营的亲军护卫也有不少值班守夜的,等他们发觉营外异常,大喊敌袭时,曹变蛟已经杀了进来。

    天武军铁骑见人就杀,一路狂冲,根本不与他们周旋,皇太极的亲军护卫们哪里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时惊恐失措,有的进行无组织的抵抗,有的大呼狂奔。

    御营大帐中,皇太极正在研读《三国演义》,想要从中寻找作战灵感,忽然听到帐外一阵躁动。

    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见皇上皱眉,朝帐外喊道:“来人,到帐外传令,谁若是鼓噪,就地正法!”

    “不好了!”

    一个正黄旗的巴牙喇兵猛的冲进帐来,也不管什么君前失仪了,扯着嗓子大喊道:“明军踹营了!”

    一听明军打进来了,皇太极吓了一跳,连忙指挥巴牙喇兵前去抵挡,御前侍卫们也纷纷守在御帐前边,准备拼死抵抗,保护主子。

    “斩杀奴酋!”

    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响起,曹变蛟的人马来势极其凶猛,如离弦之箭从御营寨门冲来,与正黄旗的巴牙喇并杀在一起,沉重的虎枪刺来刺去,一个个巴牙喇兵不断倒下。

    “啊!”

    在一声惨叫声中,曹变蛟如常山赵子龙,一枪挑飞了皇太极的额驸多尔济,吓得周围的巴牙喇护卫立刻逃走了。

    左右一些清兵将领见御营遭到猛烈的冲击,都慌了神,连忙带兵来救援。

    曹变蛟深知时间的重要『性』,不能久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干掉皇太极,他猛然大喝道:“有我无敌,速杀奴酋皇太极!”

    “杀!”

    数千骑兵凝聚在一起,呐喊着向御帐冲去。

    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战,又被天武军铁骑瞬间击溃。

    正黄旗的拔牙喇叭再也抵挡不住,终于全线崩溃,这区区三千骑兵就敢冲击御营,还冲开了一条血路,让大多的清兵胆寒。

    慌『乱』中,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亲自上阵,策马而上,作为御前护军统领,他就算是死,也要护住主子!

    曹变蛟一路冲杀,『乱』枪不断劈来刺上,拼命往他身上招呼,

    这些明军的凶悍,让图赖胆气尽失,才勉强抵挡了几招,就被曹变蛟的长枪破开了甲胄,深深刺入。

    “皇上,快走!”

    图赖口中涌出大口的血沫,依然想着自己主子的安危。

    曹变蛟又猛的刺了几枪,『乱』枪带出一片血雨,一等梅勒章京图赖终于无力的翻下战马,死不瞑目。

    ps:曹变蛟踹皇太极御营是史实,就在松锦大战中,险些干掉了皇太极,要不是史料对他一笔带过,他的名声应该比赵云还大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3章 大军压境

    天刚蒙蒙亮,皇太极的銮驾来到战场。

    他耸了耸鼻子,只觉得一大股的血腥和硫磺味钻入鼻腔,让他几乎作呕,碍于堂堂帝王的脸面才强忍了下来。

    内大臣遏必隆道:“皇上,奴才清点了一下,八旗各营死伤甚多,不下万人”

    皇太极金盔下的青筋暴起,却仍旧没有发作出来,说话的语气依旧颇为沉稳,道:“不下万人是多少?是一万还是八万?”

    他语气虽然平稳,却难掩浓浓的杀意,跪在他面前的八旗固山额真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连自己的御营都被人家踹翻了,明军的长枪险些捅到自己的脑门,皇太极怎能不气?

    “回皇上,奴才这就去详查”遏必隆抹着冷汗急急告退。

    那狗奴才最终清点数来的伤亡人数让皇太极心疼不已,这一战下来八旗军损失高大一万五千人,若是在平时他也没觉得多心疼,可今夜死伤的不少都是他正黄旗的部众啊。

    连镇国克洁将军汤古代都被当场斩杀砍走了脑袋,那可是他的四哥啊。

    还有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章京图赖,皇太极的额驸多尔济,全都战死了,他焉能不心疼的滴血?

    这时,内大臣索尼领军前来,一路小跑滑跪而来,道:“奴才索尼救驾来迟,请皇上责罚!”

    不多时,又有几个八旗将领领军前来,皆来请罪。

    人家都退走半天了才来救驾,一个个吃什么长的?

    皇太极阴沉着脸,看向跪了一溜的八旗将领,吼了一声:“都给朕滚!”

    他现在很想知道,天武军究竟是如何将他正黄旗的精锐打成眼前这个鸟样的。

    ……

    曹变蛟在回海州城的半道就昏『迷』过去了,被众人抬回海州后经过急救,终于慢慢醒来。

    他的伤势很重,全身上下几处穿透铠甲的箭伤,还有数道深入肉中的刀伤,但『性』命不要紧。

    朱慈烺亲自来看望他,给他记了首功,并吩咐亲卫把曹变蛟送到锦州城好生医治。

    海州城中,中军行辕上下都弥漫着大战得胜的喜悦,只有旅帅高邦闷闷不乐的,对这次莫名的退兵很不满意。

    孙应元来到他身旁狠狠的锤了他一拳,道:“看你这样子,哪里还有点凯旋而归的模样。”

    高邦是个粗人,他没好气的道:“师帅,咱们是胜了,可是明明能扩大战果,太子殿下怎么突然下令收兵了啊,末将好不甘心啊!”

    其他几个旅帅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也觉得不得劲。

    赵景麟也道:“如果换了黄师帅在此,肯定要气炸了,哈哈!”

    众将对黄得功那暴脾气深有体会,这么大战事,黄得功在江南憋着,也不知道会不会憋出『毛』病。

    孙应元道:“诸君切勿质疑太子殿下的令旨,似这等当众质疑军令的行为,本帅不希望出现第二次!”

    众人面『色』一凝,不过高邦依然笑呵呵道:“师帅,我记得当时在阵前属你最急吧,听说你还把传令兵拎起来问话呢!”

    帐中众将哈哈一笑,也打趣了几句。

    见高邦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孙应元正『色』道:“当初是本帅着急犯错了,本帅会向那个传令兵道歉的。”

    众人一听,立马收起了笑容,不明白孙师帅为何如此,高邦也是一脸严肃的听着。

    孙应元扫向众将,道:“本帅开始也没能理解太子殿下的意思,现在想来,收兵大有深意。”

    赵景麟不解道:“不知有何深意?请师帅示下。”

    孙应元道:“以当时的情况,我们消灭不了那么多鞑子兵,天『色』马上就要大亮,到时周围的鞑子大军反应过来必然会全力反扑,我天武军经过半夜奋战,已然力竭,要是再拖个一时半刻,恐怕局势的优劣未可知。”

    孙应元耐心的解释道:“鞑子在鞍山驿堡周围部署了十几万大军,我们天武军分兵后只有五万人,若是等那些枕戈待旦,精力充沛的精锐一股脑的涌了上来,别说一战得胜,怕是能否安然全身而退都是未知数了。”

    高邦虽然没有说话,却是在心底里已经认同了这个说法,只听孙应元又道:“此次平辽,我天武军伤亡已经近万,太子殿下不愿我们损兵折将,做太多的牺牲。”

    高邦不解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我天武军的将士,以战死为荣!绝不是怕死之徒!”

    孙应元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天武军的作风,毋庸置疑,只是太子殿下是君,他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只要战略目标达成了,能损失最少自然最好,鞍山驿堡这颗钉子若是强行拔出,我们损失将会极大,奴酋能主动退兵最好不过了。”

    高邦倒吸一口气惊叹道:“原来如此,殿下真是深谋远虑,仁爱无边”

    茅元仪点点头,深表同意,道:“相信此战之后,奴酋皇太极应该就会退兵了,除非他想与我们决战,这是我们最为期盼的结果。”

    高邦等天武军众将看向孙应元的眼光充满了敬佩,这位孙师帅的觉悟是真的高啊,难怪皇太子一直倚重他,人家能当上师帅不是没有道理的,觉悟高又忠诚,这样的人不晋升天理不容啊。

    孙应元又道:“所以本帅不希望军中再有质疑太子殿下军令的事情发生,有了你我质疑军令的先例,军中必然会上行下效,到时候是个人物便要质疑太子殿下的军令,长此以往若形成风气,太子殿下的威信何在?天武军的军规有何用?要是在关键时刻,没准就会坏了大事的!”

    听得孙应元说的如此危言耸听,所有将领都没有反驳,都在极为认真的思考着。

    高邦神情索然的叹道:“这人啊,地位越高,承担的责任越重,考虑的事情也越多,真是不容易啊,只恨自己少读了几年书!”

    李少游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高老哥,等战事结束了,咱们去皇家军校补补课?”

    高邦点点头道:“这想法不错,说好了!”

    有人打趣道:“你俩都是旅帅,别到时表现的还不如手底下那些队长、哨总,在皇家军校丢尽老脸,也给咱这些旅帅丢脸!”

    “哈哈哈!”帐中一片欢声笑语。

    两日后,清军大营拔寨而起,有序不紊的退兵而去,放弃了鞍山驿堡。

    听说皇太极又流鼻血了,还是骑在战马上拿碗接,以显示自己的帝王形象。

    得知清军退兵,朱慈烺彻底明白了,清军还是不敢决战。

    朱慈烺随即下令天武军长驱直入,进驻鞍山驿堡,短暂的修整两日后,再度『逼』近辽阳。

    辽阳曾经是清国的都城,位置极为重要,辽阳若是失守,盛京将完全暴『露』在明军的面前。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4章 大清要和亲了

    天武军辽阳城外三十里扎下营盘,清军坚守辽阳,双方开始了又一轮对峙,寻找战机,同时朱慈烺将孙传庭和秦兵从西平堡调了过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虽然满清必须要灭,但朱慈烺很讲究路数,不会一味的往上刚,白白损耗天武军。

    后金政权在改成大清前,曾经有过三次迁都,努尔哈赤最初是定都费阿拉城。

    费阿拉城在哪呢?在建州的一个山沟里,也就是个土城寨,最初的八旗军并非以骑『射』为主,而是以渔猎为生,打仗都是下马冲锋的,因为战马比人金贵,万一伤着了罪过就大了。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自立为汗,建立后金政权并迁都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城在哪呢?还在山沟里,距离费阿拉城也就几里远,算是处于大山中的黄金地段吧,周围有好几条岔路口,便于女真各部落之间联系。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战,大明战败,开始转攻为守。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席卷辽沈,攻克沈阳和辽阳,从赫图阿拉迁都辽阳,在辽阳太子河边兴建东京城。

    努尔哈赤建都辽阳后,心中很不安,因为八旗军在攻打辽阳时,对汉人采取了十分残酷的手段,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的很厉害,当地百姓经常抄家伙组织武装暴动。

    数年间,八旗军一直忙于镇压汉人的反抗,明军也时不时的来干上一波,努尔哈赤在辽阳活得很累,于是请了算命先生算了一番。

    算命的老半仙说沈阳的风水好,由浑河和天柱山结合在一起,有相交理气的山之龙脉、水之龙脉,是块少有的风水宝地,有利于建立王业。

    听说沈阳有龙脉,努尔哈赤当即拍板,不顾群臣反对,于天启五年又从辽阳迁都沈阳,刚修好的东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