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70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70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幸见过晚清时妃嫔、格格们照片的朱慈烺,对满清的格格们有着极大的心里阴影

    朱慈烺嗤笑道:“鞑掳怎配与我大明和亲?皇太极为何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高邦更是扯着嗓子叫道:“真是笑话!区区鞑掳,也配与我大明皇太子珠联璧合,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范文程眼皮一跳,道:“殿下不能这么说,二百年前,成祖皇帝和宣德皇帝各册封了八位朝鲜妃嫔,其中恭献贤妃还深得成祖皇帝的宠爱,统御六宫,朝鲜女子尚可,为何我大清的公主不可?”

    朱慈烺顿时被气乐了,这姓范的谈判起来还一套一套的,真不愧是读书人啊,准备的够充分。

    茅元仪呵斥道:“尔等建奴不过是夷狄旧邦,大明养奴,赖些许武力,割据辽东,谋逆作『乱』,妄称天命,以国自居,现在竟妄图搭上皇家血统,真是可笑!”

    “朝鲜国是受我大明承认的藩属国,而你们不过是『乱』臣贼子,怎能与朝鲜国相比?”

    范文程义正言辞道:“请诸位不要忘了,朝鲜国现在是我大清的藩属国,我大清有资本与大明和谈。”

    朱慈烺泰然道:“你放心,很快就不是了,朝鲜国比谁都清楚,到底谁才是爹!”

    朝鲜常年受到满清的威胁与攻打,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两次蹂躏,朝鲜国王李倧被迫在崇祯十年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接受册封为朝鲜国王。

    虽然被迫称臣,但朝鲜上下都是瞧不起满清的,在文化上依旧信奉汉文化,除了上表时用满清的年号,内部一直偷偷使用大明的年号。

    尤其是朝鲜王李倧,他是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伯父继承王位的,名义就是亲明排金,好不容易才获得大明承认其合法『性』,他倍加珍惜,被满清攻打两次,国都沦陷,追到海上被俘后才不得已向清称臣。

    历史上,明朝灭亡后,朝鲜李氏王朝仍然一直使用崇祯年号,直到清末民国时期,累计用了二百六十多年。

    在康熙四十三年时(1704年),朝鲜国王肃宗带领大臣们举行了“崇祯皇帝殉国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会上深切怀念明朝开国的朱元璋、对朝鲜有大恩的万历皇帝和末代崇祯皇帝。

    自那后,朝鲜对这三位大明皇帝的祭祀更成为每年一度的固定仪式。

    朝鲜公开的身份依旧是满清的藩属国,表面上一口一个吾皇、天使,叫的还很甜蜜,但君臣私下里都习惯的把满清叫“胡人”,满清皇帝叫做“胡皇”,满清使者叫做“虏使”,被满清打的两次叫“胡『乱』”。

    内部公文更是一律用崇祯年号,谁用满清年号就遭人骂。

    朝鲜纯祖四年(1803年),忠清道怀德县乡校举行释奠礼,知县姜世靖作为初献官主持仪式,祭祀祝文上按惯例用的是崇祯年号,但当姜世靖听到崇祯二字时,急忙阻止读祝官并使之改读为满清的“嘉庆”年号,结果引来馆学儒生727人联名上疏声讨,被骂成了狗。

    儒生们联名上奏朝鲜国王的疏文中写道:“噫!我东(即李氏朝鲜)之于皇明,有百世不可忘之恩;于彼虏,(指满清)有百世不可忘之雠(仇的意思),岂可以较岁月之久近,忘宿昔之恩雠哉”

    儒生们还要求“特治世靖背驰义理之罪,屏诸四裔,以靖世道!”

    而朝鲜国王也批复了,意思是那狗知县背离民众,德行不行,我已经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了!

    当然了,二十一世纪的半岛人民,已经忘记了他们祖宗尊崇的大明了,影视上出现的还都是抹黑明爹的画面,甚至有些棒子大学生连明朝都不知道。

    朝鲜只知『露』梁海战中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却选择『性』遗忘掉万历援朝战争中出力最大的大明官兵们,有甚者把『露』梁海战中的首功者,抗倭名将陈璘,歪曲成勾结倭寇害死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小人。

    估计他们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知道后,都会爬出来暴打这群小崽子。

    见朱慈烺没有议和的诚意,范文程摇头叹息,表示很失望。

    他又道:“殿下可知,战争对百姓的负担有多大,您这样做是会误国误民的啊!”

    朱慈烺冷声道:“本宫当然知道,所以才要一鼓作气将建奴消灭,只有澄清寰宇,天下太平了,百姓负担才会彻底减少!”

    范文程再次叹息了一声,道:“既然如此,那臣只好回去复旨了,若是殿下三思后觉得议和可行,可告知臣的两位副使。”

    范文程指了指身边的两个汉军旗官员,向朱慈烺再度行了一礼,准备告退。

    只是他刚回头就被门口的两个亲卫按倒在地,范文程大惊道:“殿下这是何意,我是大清使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啊!”

    朱慈烺呵呵笑道:“早就跟你说过了,你们是『乱』臣贼子,不是国,尤其是你,当了汉『奸』就要做好随时掉脑袋的准备,这次你能亲身前来送命,本宫很是钦佩!”

    范文程大急道:“我是大清使臣,一品内院大学士,你们不能杀我!”

    朱慈烺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让人赶紧拖走砍了祭旗,别在这聒噪。

    处置了范文程后,朱慈烺命人将他的头装在木盒里,嘴里还叼着一份回信,又派人把木盒送到了辽阳城下。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7章 皇太极的决策

    辽阳城中,皇太极正满脸期待的等着范文程的归来。

    “皇上,范先生回来了”内大臣遏必隆匆忙来报。

    皇太极欣喜道:“把他请进来,真是让朕好等啊!”

    遏必隆迟疑道:“启禀皇上,范先生范先生他不是一个整人回来的”

    不是一个整人?什么意思?皇太极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遏必隆忐忑不安道:“范先生的脑袋被装在盒子里,嘴里还叼着一封回信”

    皇太极站立不稳,险些摔倒,他快步走出御帐,只见他的肱股之臣只剩下一颗脑袋了,还被装在一个粗制的木盒里。

    遏必隆将范文程嘴里叼着的回信呈了上去,悲痛之中的皇太极瞥眼一看,只见回信上写了一行方遒有力的大字:缩头乌龟、不堪一击!

    皇太极顿时暴怒,喝道:“朱慈烺小儿,我要将你碎尸万段!”

    皇太极喘着粗气,感觉亏大了,议和不成,反倒损失了一名重臣,如果知道朱慈烺那小子这么不按常理出牌,说什么也不让范文程去送人头啊。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迟了,皇太极转头一想,忽然道:“去把所有汉臣都叫来!”

    御帐中,汉臣们济济一堂,看着桌案上范文程的脑袋,无不心惊。

    皇太极挤了一些眼泪,转身身来看向所有汉臣道:“你们也看到了,南朝是如何羞辱我大清的!”

    “朕自登基以来,尊重汉臣,重用汉臣,可是朱家小儿呢?他居然把朕的首席汉臣,大清士绅的头给砍下来了!”

    说着,皇太极表现的极为愤慨,又强行挤了几滴眼泪。

    另一个大汉『奸』,内院大学士鲍承先道:“皇上,范先生是臣等的楷模,请皇上为范先生报仇啊!”

    “请皇上为范先生复仇啊!”所有汉臣跪伏齐呼。

    皇太极悲痛道:“朕不仅要为范先生复仇,朕还要更加的重用汉臣,传旨,所有汉臣皆官升一级,加两年俸禄!”

    一个个汉『奸』感动的热泪盈眶,齐声呼道:“臣叩谢皇上隆恩!”

    皇太极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群汉臣,心中舒坦了不少,范文程没白死,死后还起了凝聚汉臣的作用,不愧是我大清的忠魂

    事后,皇太极为范文程在辽阳城中设了一座祠堂,还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当祠堂匾额,作为对范文程的最高评价。

    这一番『操』作,让他再一次收拢了汉臣们的人心。

    不多久,皇太极得到前军报道,明军正向辽阳城进军,他匆忙登上城楼。

    他用望远镜看向城外明军,只见独特的红『色』龙纛高高飘动,上面的金龙似乎要吞噬整个辽阳城。

    天武军在行军数十里后,他们的军阵竟然丝毫不『乱』,仍然盔甲明亮,军容森然,远远望去,整个军阵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涌来。

    皇太极眉头大皱,从小凌河到这里,数百里的征途,这么久过去了,天武军还是那么的气盛,这明显是一支极为精锐的强军才具备的气象。

    在天武军军阵的两翼,还有其他的明军阵列,从旗号可以知道,他们是陕甘来的,同样难啃,西平堡一役就是他们打的。

    不过皇太极心中隐隐放心,明军的精锐都在这里,东线和西线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皇太极眺望良久,不知在凝神细想什么,他忽然道:“遏必隆,传朕的命令,满蒙汉各旗,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全部上前线,十日内还未持械入伍者,斩!”

    他喃喃道:“朱家小儿,即便你有逆天之举,但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报!启禀皇上,盛京消息!”

    周围八旗将领纷纷紧张了起来,唯恐明军偷袭了盛京。

    皇太极也是心下一紧,道:“何事!”

    盛京来的报信人瑟瑟发抖道:“启禀皇上,宫中消息,八阿哥八阿哥薨了,宸妃娘娘有疾”

    “什么!”

    皇太极如五雷轰顶,险些摔倒,皇八子是他与宸妃海兰珠所生,是他最宠爱的皇子,为何只有两岁就夭亡了,还有最爱的宸妃也病重了

    皇太极慌慌张张的令镶黄旗旗主拜音图统兵固守辽阳,自己则连夜拔营起驾返回盛京。

    行至半路,盛京又有人来,宸妃病情加重,皇太极更是焦急万分,他放弃御驾,仅率轻骑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

    当皇太极踏入宸妃的关雎宫时,还是来晚了一步,美人气已绝,宸妃消香玉陨,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皇太极难以接受海兰珠病逝的残酷现实,悲痛之下几次昏『迷』,令皇后宫妃和王公大臣们惶惶不安。

    皇后哲哲劝道:“皇上,还请保重龙体,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庄妃布木布泰也上前劝道:“皇上,前线战事紧急,您切勿太过伤感,影响了大清的国运啊!”

    皇太极虽然不喜,但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下面的人议论,于是自责道:“太祖崩时,朕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说完他赶走了皇后和庄妃,说想一个人静一静,调整下心态。

    二人刚走,皇太极又扑到海兰珠的床榻边,抚尸哀痛,悲悼恸涕,将父女恋的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哭完了后,皇太极借着八阿哥和宸妃薨逝举办葬礼,并未回前线,而是频繁的举行了各种祭奠。

    其实他是不敢去辽阳了,明军攻打辽阳势在必行,围城是迟早的事,他暗中将各旗精锐尽数抽走奔袭明军后路,自己怎会留在辽阳受困呢,即便宸妃没事,他也会找借口返回盛京,指挥决战。

    明军重兵集结,尤其是天武军兵威极盛,善于火器,八旗军与之决战几乎无望。

    皇太极看了很久,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破敌之策,明军的进军太猛,首尾不相顾,后路的漏洞必然很大,只要派出八旗精锐奔袭其西平堡和义州,威慑锦州,断其粮道补给,天武军再强也必败无疑。

    辽阳距离西平堡三百余里,距离义州四百里,距离锦州近五百里,皇太极不断退兵放弃地盘,就是想一步步的引天武军深入。

    现在天武军准备攻打辽阳,他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只等多尔衮和豪格的两路人马雷霆一击,断其后路!

    皇太极断定,明军的下一步目标必然是盛京,只要辽阳和盛京被攻克,大清基本就废了,眼瞅这辽阳和盛京就在眼前,是个人都会心动。

    即便朱慈烺那小儿不心动,明军各将也会极力想要打下盛京,这么大的功劳就在眼前,没有哪个将领不心动。

    皇太极已经把明军各将的心理把握的明明白白,只等他们耗在辽阳城下,时机一到,大清就会全面反击,倾全国兵力一战,一举将明军击溃,收复所有失地。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8章 大后方

    辽阳城下,朱慈烺坐在高高的战车之上,后方不远就是高大的大纛旗,在龙纛周围则是一辆辆发出号令的大鼓车。

    朱慈烺看向周围矫健的天武军将士,入辽数月以来,大战不多,小战不断,好在将士们的士气仍然高昂。

    眼瞅着打进盛京在即,秦兵各营状态也是极好,尤其是陕西总兵贺人龙和临洮总兵牛成虎,二人更是嚷嚷着要打进盛京,抢了皇太极的婆娘。

    朱慈烺对这对龙兄虎弟不太感冒,两人吹牛比的本事倒是不小,打起仗来顺风也猛,逆风就歇菜了,不过两人的乐观状态大大鼓舞了秦兵将士,朱慈烺也懒得找他们麻烦。

    明军现在的部署,祖大寿守锦州,辽东总兵王廷臣守山海关到松山的整个辽西走廊,金国凤和蓟镇、密云三镇人马守义州,洪承畴统洪兵和宣大三镇人马守西平堡、三岔关一线。

    周遇吉驻防盖州,吴三桂驻防耀州,防御金州和复州一带的东线清军。

    天武军和秦兵主攻,先打辽阳,待破辽阳后渡浑河强攻盛京,能打多远就打多远。

    为了保障各条战线,朱慈烺专门将几支强军分散驻守,锦州、义州、西平堡和盖州四个重要地方更是派出动手能力最强的主将镇守。

    周遇吉、祖大寿、金国凤、洪承畴,这四个人,哪个都不会临阵脱逃,尤其是祖大寿和金国凤,老字号钉子户,雷打不动。

    逃跑将军吴三桂驻守的耀州并不重要,他就算跑路了也不影响整个战局,周遇吉离他只有几十里,随时可以顶上。

    明军扎营后,在营地四周挖掘深壕,建立壕营。

    壕营的防御仅次于城营,要求壕沟底宽一丈二、口宽一丈五,深一丈以上,挖出的土堆于内岸排紧,高出地面四、五尺,以防止清军袭营。

    天武军的壕营外,还设置了鹿砦之类的障碍物,如刺猬般的尖锐鹿砦,不仅骑兵无法突进,连普通步军都很难攻进来。

    一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