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淡淡问道:“辽阳那边怎么样了?”
鳌拜连忙道:“拜音图大人奉命坚守,拒不出战,明军也无可奈何,每日只在城外叫骂。”
皇太极冷冷一笑:“希望数日后他们还能如现在这般猖狂!”
皇太极下令道:“大军开拔,沿着太子河南下,掘壕围困明军,断其粮道后路,自长安堡挖掘深壕,需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让其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掉落无容趾之地!”
皇太极坚信,此战,大清必胜!
辽阳城外,明军大营中。
中军大帐中,中间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周围来来往往的将官幕僚不断,明军已经得到清军增援大军到来的消息了。
杨其礼汇报道:“启禀殿下,据龙骧夜不收侦查到,清军的十几万增援大军并没有往辽阳方向来,他们在太子河和三岔河一带拼命掘壕,连掘三道大壕!”
众人围绕着沙盘观看,茅元仪看着清军掘壕的位置陈思良久,说道:“奴酋意图切断我军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前后包围我们!”
孙传庭抚须道:“不错,我们自锦州出战以来,一路高歌猛进,足足深入了近五百里,距离西平堡也有三百里,这补给线太长了”
他又道:“计毒莫过绝粮,若是建奴切断了我军与西平堡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啊。”
孙应元道:“西平堡有洪总督坐镇,又有杨国柱、虎大威等宣大三镇数万兵马,应该无虞,只要我们以最快时间打下辽阳,击破一路,他们前后夹击的计划就会不攻自破。”
贺人龙呵呵笑道:“不错,那帮挖沟的鞑子距离我们二百多里呢,等他们赶过来菜都凉了!我们要是打下了辽阳,那帮犊子只会被我们和西平堡的友军反过来夹击,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众人哈哈一笑,都清楚现在的局势很微妙,天武军和秦兵围着辽阳,清军的援兵又远远的在天武军后面,西平堡的明军又在清军的援兵后面,就看谁先破局了。
杨其礼迟疑了一番,开口道:“殿下,末将发现建奴的正白旗和正蓝旗消失了。”
“消失了?什么意思?”朱慈烺皱眉道。
杨其礼回道:“我们当初夜袭清军大营的时候,这两旗人马就已经不在了,末将以为他们换防去了盛京,不过前几日收到情报,有夜不收发现大股清军渡过了辽河,往西去了,看旗帜是正白和正蓝二旗,还有夜不收上报建奴的正黄旗正往辽河增兵,末将也吃不准他们的动向”
“西边?西边是科尔沁草原,难道他们的蒙古诸部出事了?”
朱慈烺来回踱步,又看向帐中的地图,把西线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地形都认真看了一遍。
当他看到义州的时候,忽然惊道:“不好,他们是要打我们后路,彻底绝我粮道!”
帐中各将皆是一惊,纷纷看向义州的地形,开始议论纷纷。
朱慈烺忽然想到了历史上皇太极的战术,清军急行五百里断了明军的粮道,一举扭转了战局。
不过现在的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已经发了天大的变化,朱慈烺自认后路安排的很好,即便前军失利退兵,也能把大明实际控制区推进三百里,压缩满清的生存空间。
此时就算是朱慈烺想派人救援也来不及,前有辽阳坚城,后面堵着十几万清军,想要回收救援已是不可能。
义州、西平堡、锦州三地加起来的明军有近十万,朱慈烺相信他们能坚守住。
即便如此,天武军也要尽快攻克辽阳,向盛京进军,以围魏救赵之计解后路危机。
在经过商议之后,明军以秦兵为先锋,向辽阳城发起了进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61章 义州变故
辽西走廊,明军自取得西平堡大捷之后,节节推进,西线甚至将堡寨一直修到了辽河边,大有进攻辽河北岸的势头。
金国凤因功由锦州副将升为义州总兵,驻守义州,西平堡则由洪承畴统兵驻守。
近日来,金国凤这几日马不停蹄,带着所部义州兵一路巡查,从大定堡到大康堡,再到大河以北的大平堡。
这几个堡寨极为重要,互为犄角,互相倚重,一旦重修完成,那么建奴和蒙古再想从义州东进南下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看着义州已经接近八成完工的夯土城墙,金国凤胸中激『荡』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届时义州防御将会与西平堡,乃至关宁锦防线连城一片,把防线推到清国的门口,距离盛京只有二百里,可以随时掌握战争主动权。
突然,战鼓齐响,狼烟燃起,金国凤习以为常的看了眼远处卷起的漫天尘土,这些日子以来清军不间断的对修复堡寨的工地进行『骚』扰,从西平堡开始一直到义州城下,没有一日落下。
金国凤每一次都全神戒备,率领麾下义州兵严阵以待,虽然对方实力不弱,却始终没有攻破义州的防御。
他身边有三千老部下,而且身后的义州还有数万蓟州和密云军,心里的底气很足。
金国凤磕掉了靴子尖上的泥土,翻身上马,抽出腰间的雁翎刀,大呼道:“兄弟们,随我出战!”
“杀奴!”
金国凤麾下的义州兵迅速结集,所有人策马狂奔,冲向远处『荡』着漫天烟尘而来的清军。
金国凤和他的两个儿子更是一马当先,奋勇向前,口中大呼:“杀奴!”
“杀敌!”
紧随其后,万口同声,响彻天际,直透云霄。
很快,红白两支铁甲洪流猛的碰撞在一起,互相厮杀着。
随着战斗的持续,金国凤忽然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面的八旗军似乎与此前的清军完全不同。
义州兵在强大的压力下开始『乱』了阵脚,甚至有了后退的迹象。
金国凤心中焦急,他是万万不能退的,他的身后就是义州和大平堡修复工地,一旦退守义州,此前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了。
金国凤向传令兵下令道:“去义州传令,让夏承德将军速速领兵前来救援!”
说完,他咬紧牙关,又一头扎进了『乱』军之中,他的家丁如何能放任主将身涉险境,数百人紧紧护卫着也杀了进去。
在数百名家丁护卫的横冲直撞下,金国凤更加勇猛,来回杀进杀出,将周围的清军杀了个七零八落,大有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架势。
他所到之处,清军纷纷后退,唯恐被这玩命的明军大将砍了脑袋。
在金总兵的带领下,强大压力下士气逐渐低落的义州兵再度雄起,成功抵挡住了清军数次猛烈的攻击。
此次领军来袭的是多尔衮的正白旗,还有一些正白旗随军跟役,多尔衮并没有因为明军的难啃而轻易撤退,反而对金国凤的头颅颇感兴趣。
多尔衮对金国凤早有怨心,当初无论大清如何招降,这姓金的就是不降,和祖大寿一样的臭脾气。
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八旗军持续不断的发起冲击,试图将明军彻底击垮,斩杀金国凤。
然而金国凤的勇猛似乎超乎了八旗军的意料之外,面对这位勇猛异常的明军主将的左冲右突,竟然毫无办法。
金国凤的状态极好,越战越勇,一路横冲猛杀,所过之处片甲不留。
不过终究还是架不住八旗军的人多势众,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凤渐渐觉得体力不支,陷入了重围。
他举目望去,四面八方竟然都是清军,麾下的将士杀退一波,清兵又冲上来一波,似乎永远也杀不完。
看着身边的亲兵却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金国凤怒吼了一声:“夏承德你他娘的为何还不来?”
他的体力渐渐不支,手里的腰刀也早就卷了刃,他的一个儿子甚至已经战死了。
“父亲,大哥已经战死了,他们是不会来支援的,我们突围吧!”他的次子劝道。
金国凤恨声道:“死即死耳,这里不能丢!死战待援!”
说完,他再度策马冲杀敌人。
义州城墙上,密云总兵夏承德等几名将官正拿着望远镜在远远的观战。
夏承德道:“本将觉得还是蓟州的人马去救援金将军为好,本将坐镇义州,必然万无一失。”
蓟州总兵呵呵笑道:“夏将军的密云军兵强马壮,本将还是觉得夏将军领兵前去更合适,本将不与你争功,守好义州即可。”
夏承德冷哼一声,不再与他争辩。
见二人僵持,都不愿派兵前去援救,松山副将朱文德忍不住道:“末将愿领兵前去援救!”
夏承德一愣,随即呵斥道:“若是分兵救援导致义州城兵力不足,被清军攻破,这罪名你来担吗?”
朱文德道:“义州城中有三万人马,末将只需五千即可!”
夏承德喝道:“闭嘴!义州之事还轮不到你一个副将来决定,给我退下!”
他又道:“都是爹妈一泡屎一泡『尿』拉扯大的,悠着点吧。”
朱文德愤愤不已,奈何军令如山,官大一级压死人。
大平堡外的战场还是那么的激烈,战斗进入了白热化。
金国凤手中的战刀似有千斤之重,每次舞动都在抽离他体内最后的一丝力量。
突然间一支重箭自他背后『射』来,金国凤只觉得身体一颤,诧然发现一支箭头带着血迹从他的身前破甲穿出。
刹那间,只觉得浑身的力气仿佛在瞬间被抽空,金国凤觉得很累,额头汗水如雨,眼皮越发的沉重了,手中的战刀也拿不住滑落在地。
“将军!”
“爹!”
金国凤身边的家丁见主将遭到暗算,拼命的想护住他,却无力回天,一名白甲兵持枪猛的刺中了金国凤的腹部。
一阵剧痛袭来,金国凤猛然睁开虎目,怒喝了一声,粗壮的大手有力的抓住了刺入自己腹部的长枪。
这名白甲兵从军十余年,哪里见过这种骇人的情景,被吓得手一松,下意识的拉紧了马缰往后退了几步。
金国凤夺得长枪,一翻手将整个枪头拔出腹部,带出一片黑红的鲜血,他拼劲最后一口气,挥舞着染满自己鲜血的长枪,横扫劈刺
这一幕将周围的清军吓坏了,都觉得这明将被神鬼附体了,无人敢上前一步,纷纷惊恐着后退,生怕被他刺中丢了小命。
金国凤的临死反击,激起了所有义州兵的愤慨,人人拼死反击。
金国凤一连毙掉数个鞑子兵,终于耗尽了生命,眼前陷入了一片漆黑之中,长枪无力的跌落在地。
在他的意识中,周围的喊杀声越来越小,直至只有一片死寂。
我希望下辈子能够看到,皇明再度一统
金国凤在最后的一丝意识中,发出了一声叹息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62章 后路被切(为盟主魂淡踩我脚了加更)
西平堡中,洪承畴正在处理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大明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作为蓟辽总督他很是兴奋。
忽然间,他右手一哆嗦,墨汁将面前的公文染出一道深深的墨迹,这不好的兆头让他眉头一皱。
片刻后,门外有军士急急狂奔而来,边跑边大声疾呼:“不好了,义州大败,总兵金国凤兵败战死!”
洪承畴一惊,手中的『毛』笔跌落,在公文上溅出一片墨汁,他豁然起身厉声问道:“怎么回事?”
那传令的军士喘着粗气道:“督臣,义州总兵金国凤与清兵鏖战,矢尽力竭,与二子及众亲丁皆战死,义州丢了!”
洪承畴犹自不信,急急问道:“义州城不是有数万守兵吗?夏承德他们呢?”
“夏承德打开城门投降建奴了,蓟州兵也跑了!”
这怎么可能?洪承畴难以置信,金国凤战死,夏承德投降,义州怎么就这么丢了呢?
洪承畴心『乱』如麻的跌落在椅子上,一时间六神无主,半晌后,他再问:“建奴有多少人攻打义州?何人领军?”
“回督臣,建奴领军是正白旗旗主多尔衮,人马不下万人!”
洪承畴也是久经沙场的统帅,仅仅片刻失神后又恢复了理智,来到地图前思索着对策。
清军的战略他一时『摸』不清,不知应不应该派出援军重新收复义州。
正在此时,又有军士来报,有大股清军往西平堡杀来。
洪承畴大骇,难道是前线失利了?或者说清军单纯的绕后奔袭?
现在他的选择有限,要么立即撤兵回到锦州城,与祖大寿会合,要么坚守西平堡,为锦州城守住屏障。
洪承畴思来想去,决定选择后者,前方战况不明,要是贸然撤出西平堡,等于斩断了前线将士的后路,把皇太子给卖了,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洪承畴立即召集了驻守西平堡的几位总兵,商议御敌之策。
议事大厅中,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分析道:“督臣,清军已经开始围城了,他们的进军又急又快,恐怕是早有预谋。”
洪承畴的情绪有些低落,但他还是表现得很积极,他看向杨国柱道:“建奴如此用兵,你觉得他们此前的退败是诱敌之计?”
厅中众将骇然,要是如此,那皇太子的处境
杨国柱看到了在场诸将的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但还是点了点头。
洪承畴深呼一口气,道:“诸君,不管建奴设计也好,侥幸也罢,我等深受皇恩,定要寸土必争,西平堡万万不容有失!”
援剿总兵左光先脸『色』剧变,道:“督臣,攻打西平堡的可是奴酋的长子豪格,他足足带了数万人马,不仅有满洲正蓝旗,连满洲正黄旗也来,督臣切不可轻身犯险啊”
皇太极能把自己的正黄旗派来,足以说明建奴攻取西平堡的决心,众将的心再度沉了下去。
左光先一直跟随洪承畴在陕边剿寇,是洪兵的中坚力量,自然不希望洪承畴有危险,现在极力劝他离开,是担心迟则生变,西平堡被清军围困了就再也走不掉了。
大同总兵姜襄也是极力劝洪承畴退回锦州,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安全。
洪承畴突然开口,断然拒绝了左光先的提议,他决绝道:“本督绝不会离去,如果本督跑了,这城中数万军心怕是要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