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95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95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你要三思啊!你要三思啊!”周皇后被带出大殿还不时的呼唤几声。

    崇祯气的浑身发颤,重新跪正在蒲团之上,接着道:“列祖列宗在上,臣朱由检决意即日,废黜皇太子朱慈,圈至宁寿宫,以免遗祸大明后世。。。。。。。”

    忽然一声炸雷响起,整个奉先殿都抖了抖,吓得殿中后宫诸人惊叫一片。

    崇祯有些惊慌的看着奉先殿上的牌位,一时间竟然被吓呆了。

    他心中暗道,难道是太祖皇帝不许,要降罪于朕?

    这时,惊吓之余的坤兴公主朱道:“父皇,大皇兄没有神智颠倒,也没有生病不可救治,你为什么要在祖宗面前说谎啊?”

    崇祯呵斥道:“你给朕住嘴!”

    三皇子朱慈炯瞪大了眼睛道:“父皇,皇姐说的没错啊,大皇兄根本就没病,你为什么要说谎呢?还惹得列祖列宗发怒了。。。。。。”

    崇祯气急,暗道这个小崽子,人家皇子巴不得废太子趁机上位呢,这浑小子!

    只听朱慈炯接着道:“父皇,皇儿读书时知道一些祖训,您这样做是不对的,皇儿也知道,大皇兄要是不当太子了,皇儿就是太子了。”

    崇祯暗道,亏你小子知道,却听三子又道:“但皇儿不想当太子,当太子太累了,皇儿长大后只想去封地混吃等死,父皇要是能把皇儿封在苏州府就好了,听说那里。。。。。。”

    崇祯被气的眼冒青烟,指着他怒喝道:“逆子,给朕滚出去!”

    朱慈炯被吓了一跳,连忙撒腿就跑,唯恐被老爹抓住暴打一顿。

    被妻儿这一闹,祭祖废太子的仪式不得不匆匆结束,后宫众妃大气不敢喘一下,心惊肉跳的返回各自宫中。

    不过她们并没有欢喜,因为废太子一事跟她们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朱慈被废后只能由皇三子朱慈炯上位,除非皇三子接着被废,才能轮到田贵妃所出的皇四子朱慈。

    安静的奉先殿中,王承恩颇为紧张的询问道:“皇爷。。。。。。还要举行大朝会吗?”

    崇祯脸色一阵白一阵青,经过一番抉择后,半晌才道:“正常举行,一切按计划进行。”

    王承恩暗暗叹息一声,只得命人敲钟召集大臣们。。。。。。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11章 朕的羽林卫何在

    紫禁城内召集群臣钟鼓陡然敲响,钟声传出皇城,接着传向内城。

    文武诸臣府上的家丁闻声立刻通知各自的老爷,大臣们一时间好奇不已,陛下罢朝数日,怎么今日突然召集群臣举行大朝会呢?莫非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信王府中,朱慈也听到了宫内传出的嘹亮钟声,他目光炯炯的看向皇宫的方向。

    此次大朝会,在京重要官员皆要参加,朱慈身为太子更要入班临朝听政。

    孙应元等天武军职位高的武将和东宫属官们听闻钟声后,首先赶到了信王府,朱慈临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吗,密议了一番。

    随后,徐盛带领勇卫营护送朱慈前去上朝,在进入皇城时,他们发现皇城周围的京营人马较之以往明显增多,据情报部的消息所称,京师九门被天武军控制后,羽林卫等京营人马都收缩到了皇城周围,以防突变。

    勇卫营进入午门后,并未遇到阻拦,如往常一样,大部留在午门外,只有百余名亲卫跟随朱慈一起入宫,守卫午门的禁军并未阻拦,因为他们很清楚,拦也白拦,还得挨上一顿毒打。

    皇宫中依旧是那些守卫,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原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被八大晋商弄死后,崇祯任命吴孟明的儿子吴邦辅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负责宫中防卫。

    朱慈坐在仪仗上,沉默不语,他心中很清楚,接下来或许有一场急风暴雨将在这数百年浮沉不定的紫禁城里爆发。

    当众臣进入皇极殿时,殿内的陈设已布置一新,一个个身穿华丽铠甲的大汉将军分站两班。

    文武百官按品级左右分站,品阶越低的人离御座越远,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在殿外叩拜,不过经常在太庙的大清洗,殿中已经少了半数人。

    在东宫属官们的簇拥下,朱慈缓步走入殿中,周围的官员立时散的开,垂首行礼,不敢直视。

    礼部轻车熟路的按照流程安排大朝会,金钟九响后,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踏入金阶,待坐稳龙椅后,他的目光快速在殿中每个角落扫了一遍,最后这才看向不远处的朱慈。

    朱慈迎上他的目光微微含笑,搞得崇祯疑心重重的,他瞥向王承恩,见王承恩点头示意,这才稍稍放心正式开始大朝会。

    众臣感觉到了氛围的诡异,都在静静的等待谁会跳出来出风头,接下来又会发生何事。

    朱慈也是等待着,御前太监已经将奉先殿内发生的事及时的传出来了,他倒想看看,上面这位父皇拿什么来废太子,在场又有谁敢出声支持。

    在崇祯的示意下,王承恩从锦盒中取出一道圣旨,缓缓展开,正当他准备宣读的时候,却听殿中一人重重咳嗽了一声。

    站在勋贵一列的孙应元稳步出班,奏道:“臣有本奏!”

    崇祯迷惑中有些不悦道:“靖武伯,有什么事不能等会说吗?朝会之上怎么如此不知规矩。”

    面对崇祯阴沉着脸射来的目光,孙应元一咬牙,洪声道:“臣奏请陛下,让皇太子前往南京监国!”

    皇极殿中瞬间一片宁寂,仿佛整个大殿中被冰块冻住了一般,人人面露惊色,却不敢出声说话。

    朱慈眉头微皱,对孙应元的行为很是不满,很想骂骂孙应元,你打什么岔,你倒是让他下旨,让他浪啊!

    崇祯的脸色登时变了,抬起一只颤抖的手指向孙应元,怒道:“你。。。。。。你放肆!”

    崇祯非常生气,以太子朱慈现在的威势,要是去南京监国,和登基称帝有何两样?

    大明实行两京制,南京和北京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

    北京所在为顺天府,南京所在为应天府,南京城里连皇宫都是现成的,还比北京紫禁城大一圈,要是这让逆子去南京监国,他把自己人往各部门一安排,跟朝廷有什么区别?

    随着皇帝出声,殿内群臣这才开始小声的议论纷纷,都暗说孙应元此举太过分了,不知是否是皇太子的授意,众人看向朱慈,却见他微闭着双眼,不说一语。

    孙应元完全不理会周边的议论声,仍是高声道:“臣闻江南苏州府、松江府、湖州府等地昼夜倾盆大雨,水势骤发,屋宇倾倒,而米价腾踊,斗米至银三四钱,富家多闭粜,民食草木根皮俱尽,抛妻子死者相枕,强横之徒三五成群,鼓噪就食,街坊罢市,乡村闭户,江南灾情如此汹汹,臣请陛下派太子殿下南京监国,救灾治民!”

    “住口!”崇祯气的浑身发抖,嘶声大喊道:“来人,把他给朕拖出殿外!”

    此时的崇祯非常后悔当初给孙应元封个世袭伯爵了,此人如此目无天子,当诛!

    殿中几名大汉将军刚要准备拿人,却被一队勇卫营的亲卫挡住了,几名大汉将军面面相觑一阵,犹犹豫豫地退了回去。

    孙应元眉头微皱,散发出一股统兵大将的气势,沉声道:“请陛下恩准,让太子殿下南京监国!”

    见殿内廷卫退缩,崇祯暴怒,朝殿外喝道:“羽林卫!将他拿下!”

    “羽林卫!朕的羽林卫何在?”

    喊了半天,崇祯也没见到一个羽林卫冲进来拿人,他一脸问号的看向王承恩,却见王承恩脸色仿佛更是挂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就差摊了摊手了。

    杨嗣昌早与崇祯密议过此事,见殿外的羽林卫迟迟没有动静,他心中惶恐不已,偷偷看向皇太子,却见朱慈依然坐在那闭眼沉默,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中。

    眼见皇帝调不来自己的亲军,群臣渐渐喧哗,真正预感到了大事不妙了。

    在满殿沸腾的哗然中,定西伯周遇吉站了出来,道:“臣附议靖武伯,请陛下下旨太子殿下南京监国!”

    周遇吉清楚,眼看皇帝要宣旨废太子,孙应元才出此下策站出来,表面看像是在逼迫皇帝,其实是在保他。

    崇祯脸色铁青的看着二人,喝道:“你们干什么?是要一起逼宫吗?”

    孙应元被气的脸色涨红,这位陛下怎么回事啊,平时挺精的,怎么现在看不出太子手里正握着一把四十米长的大砍刀呢!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12章 屈服(为盟主加更)

    皇极殿中一片低语喧闹,然而无人敢出来呵斥孙应元和周遇吉,连兵部尚书陈新甲都往后缩了缩。

    崇祯咬着牙,目光在殿内游走,想要寻求张嘴说话的大臣,却发现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的,连内阁的几个大臣都沉默了。

    内阁大学士姚明恭是太子的老师,难道他也暗中投靠了太子?还有范复粹、张四知,以及那些都察院的御史、六科廊的言官们,他们平时不都挺能说的吗?整日将祖制挂在嘴上,怎么今日一个个都哑巴了?

    “臣有本奏!”

    一道嘹亮的声音让崇祯燃起了希望,他放眼看去,只见詹事府少詹事杨士聪站了出来。

    崇祯心中暗叹:“此等危难关头敢顶着逆子的压力站出来说话,不愧是朕恩宠备至的忠臣!”

    却听杨士聪出班奏道:“太子监国,古之制也,我朝亦有皇太子南京监国的先例,如今浙江、湖广连岁告灾,臣闻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陛下英明神武,当以国事为重!”

    杨士聪不愧是文化人,言辞简洁,无渲染之处,还摆事实讲道理,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

    杨士聪的话如刀子一样捅进崇祯的心里,让他心碎了一地,崇祯气的牙齿格格作响,如果手里有刀,他恨不得活劈了这个背主求荣的杨士聪。

    又一个东宫属官出班奏道:“请陛下准靖武伯所奏,以彰陛下的贤明盛德!”

    要说编理由讲大义,还是文官厉害,总是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点江山。

    一直默默不语,冷眼旁观的朱慈终于在众人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对着上首的崇祯微微躬身道,掷地有声道:“请父皇下旨,让儿臣去南京监国!”

    这句话虽是请示,但言语中却透露出不容置喙的力度,瞬间压垮了崇祯最后的抵抗,也压垮了等待时机反击的文官们。

    朱慈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去南京监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今长江以北几乎被打烂了,想要治理得花大量的银钱往上填,抄了这么多钱都填在上面估计都悬,还得花几年大力治理,得耽误很多事情。

    最重要的是,就算北方治理好了,江南那边还得花时间去收拾,既然暂时不能迁都南京,只能带着班底过去治。

    去南京监国一来可以避免夺位带来的巨大影响,二来可以拿着抄来的钱去搞发展,边发展边收拾江南的那些家伙,把北方丢给崇祯就行。

    江南多年没有经历战乱,底子极好,大力发展的话用不了几年就能腾飞,到时候带着大军一波横扫,统一全国,有了安定的环境北方再慢慢恢复发展。

    在皇太子明确表态之后,吴伟业立即抓住机会,踏前一步,昂首道:“江南灾情不断,为防重蹈陕西民变,臣请求陛下以国事为重,让太子殿下南京监国!”

    他话音刚落,东宫属官们纷纷出列,均是大声道:“请皇太子南京监国!”

    “请皇太子南京监国!”

    “请皇太子南京监国!”

    崇祯发颤的右手无力的指着朱慈,沉声道:“你想学多尔衮弑君夺位吗?”

    朱慈安然道:“陛下仍是陛下,昔年宣宗皇帝南京监国时,也未见他夺了仁宗皇帝的大位。”

    杨士聪陡然高声道:“江南大灾无情,陛下为何犹豫不决?”

    崇祯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又看向杨嗣昌等人。

    杨嗣昌叹息一声,出班奏道:“众臣所请,甚合情理,请陛下恩准!”

    连内阁首辅都说话了,剩下的一些尚在观望的朝臣们也纷纷出来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臣也附议!”

    太子既然开口了,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眼见太子党势大,自己保皇反对也无用,还不如趁机把这位杀星再送到江南,去祸害那些自命清高的东林党。

    “你们。。。。。。”

    崇祯脸上微微抽搐,登基十三年来,他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孤立无援的滋味,哪怕是初登大宝对付魏忠贤时也没有眼前这种憋屈的场景出现。

    大殿中渐渐安静了下来,崇祯也慢慢平静了下来,他并非不开窍的冲动之人,杨嗣昌等人的表决暗示,直接说明了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已经无法挽回了,若是一味的僵持强硬,形势只会更不好。

    崇祯看了一眼朱慈,又看了一眼殿中诸臣,缓缓开口道:“朕,准诸卿所奏,退朝吧。”

    说完,崇祯有些摇摇晃晃的走出大殿,王承恩刚伸手想要搀扶他,却被崇祯一把推开了,独自一人孤零零走出皇极殿。

    朱慈依旧躬身相送,众臣见状也如往常那般躬身行礼,礼节虽没有变,但在众人心中,那位至高无上的皇帝已不像以往那般高大了。

    一回到乾清宫,崇祯顿时怒从心头起,一把掀翻了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本,他拍着龙案大声道:“王承恩,朕让你安排的羽林卫呢?三镇人马呢?都死哪去了?”

    王承恩跪伏在地,诚惶诚恐道:“皇爷,老奴不知啊,老奴确实都安排妥当了啊!”

    “没用的东西!”崇祯踹了他一脚,又呼喝道:“来人,速速召定国公见驾!”

    他依然是皇帝,旨意被执行的很快,不到两刻钟,定国公徐允祯就屁颠屁颠的跑来了。

    一见到崇祯,徐允祯立刻跪倒在地,道:“陛下,臣被天武军控制了,刚刚被放回来。。。。。。”

    “天武军?他们不是南下了吗?”

    徐允祯哭丧着脸道:“天武军刚出京师就杀了个回马枪,还把城外的三镇人马全部缴械了!王廷臣等三位总兵也被控制了。。。。。。”

    崇祯黑着脸,脸色更沉了,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