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02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02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盛顿时头大如斗,他小子居然想把人家姑娘第一次留客伴宿的好事给搅了,心急点的男客岂不要气死?

    朱慈听后暗暗一笑,也拿他没办法,李少游一遇到漂亮姑娘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与平常在军中时不言苟笑作、战勇猛时判若两人。

    朱慈一行人走到园子中一处楼楼阁前时,立刻有看门的小厮赢了上来,恭敬道:“敢问公子可是受金陵四公子邀请前来为方公子践行的?”

    “金陵四公子?原来复社在这里有个集会。。。。。。”

    朱慈早就听闻金陵四公子的名头,他们也称复社四公子,分别是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襄。

    四人均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后,诗词文章一流,在江南士林中的影响力很大,也是复社的第二代领导人物。

    大明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盛,复社就是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的,有三千多名青年士子组成,声势遍及海内。

    不过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又一重要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学社团,朱慈对他们早有关注,这帮人的影响力太大了。

    复社一共举行了三次大型集会,吴江尹山大会、南京金陵大会、和苏州虎丘大会,每逢春秋集会时,青年士子们衣冠盈路,一城出观,在江南的影响力极大。

    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复社成员相继在恩科中登第,声动朝野,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国子监中的生员,都自称是复社创始人张溥的门生。

    去年之时,在南京的复社士子不满南京兵部侍郎阮大铖招摇过市,贪赃误国,曾联名写出《留都防乱公揭》,公布阮大铖的罪状,让阮大铖在南门外山里躲了好久,一直不敢进城。

    朱慈看向小厮,笑呵呵道:“是的,本公子是受邀前来为方公子践行的。”

    小厮见朱慈这身行头打扮不俗,言语间的气质一看就是富家子弟,又带着一众随从,心下不敢怠慢,连忙低头引路。

    朱慈一行人进入第三重院子,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处有着假山水带的园林,里面几乎都是青年士子。

    这些青年士子穿着倒是正常,没有像其他读书人那样身着女装,可见复社士子还真是主张兴复古学,有点意思。

    最终小厮将朱慈引到了一处二层小楼中,里面又是一番天地,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这是一座开放式阁楼,中间是一个阔大的天井,一楼可以看到二楼,廊下倚柱儿是一张张的小方桌子,天井上方的二楼是一圈包厢雅座,装修很上档次,门口挂着一个铃铛,很像影视里听曲的地方。

    进楼之后,立刻有两名姿色秀美的可人迎来,向他们飘飘下拜,燕语莺声道:“公子,您选廊下还是选楼上雅座?”

    见廊下到处都是互相交谈的士子,吴忠掏出一锭大银子,道:“楼上雅座,越雅越好!”

    两个侍女顿时笑出了花,连忙道:“请公子随奴家上楼。”

    李少游出奇的没有调戏她们,随着朱慈老老实实的上了二楼。

    进入了二楼一间雅室,临窗而坐,朱慈却见又是一番洞天,丝缕春风拂面而,如芳似香,禁不住叫人暗叹,不愧是六朝金粉之地,就连这秦淮河上的风都带着脂粉气。

    朱慈看向楼上楼下,只见一大群士子正围绕着一个华丽的青年道喜,细细听去,那个青年应该是金陵四公子其中的方以智,好像是恩科中举了,准备去京师参加殿试,复社成员在此集会为他践行。

    使了银子就是好办事,不多时酒菜就优先摆了一桌,其余楼上楼下也陆续摆好了酒菜。

    一群青年士子一边对方以智赞不绝口,一边屡屡劝酒,称方公子不愧是复社的楷模,不到三十岁就中举了。

    方以智明显撑不住一碗又一碗的灌酒,满面通红,说话也有些打结,不过今日是喜事,如此陪饮,也显见其豪爽与诚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靡靡之音也听得差不多了,会聚于此的复社士子开始高谈阔论了,强行装逼了。

    挑起话题的是金陵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话题是这科举制度真他妈的操蛋,完全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主张朝廷进行科举改革。

    作为金陵四公子之一,侯方域连考了数次都扑街了,当下很没面子,只能借酒抒发心中的憋屈。

    大明的科举哪有那么容易的,这些落榜的大才子也纷纷叫道,科举必须改革,本公子这般有才都没考上,这考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一众复社大才子深有感触,连续六次落榜的四大公子一的冒襄更是嚷嚷着,他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三年,六次来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他深感怀才不遇。

    四大公子中的其他两位,方以智和陈贞慧只是默默喝酒,他们二人已是举人,不好插嘴,说多了人家会以为自己在炫耀。

    在二楼雅室的朱慈闻言后笑而不语,这帮扑街自诩才子,在科举中却扑成了狗,真是可笑!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26章 有个找死的家伙

    金陵四公子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朝廷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当然了,这是他们自己喊出的口号,其实说白了,屁点实质性的建议都没有。

    复社主张免除积欠的租税,抬高废员的地位,撤掉镇守太监,停止内操,其实是代表了“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

    不过他们与江南一带依附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关系密切,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官的都不愿招惹他们,当年内阁首辅温体仁想拿他们开刀,结果被朝中势力阻止了。

    复社不仅金陵四公子出名,还有很多大佬,比如黄宗羲、顾炎武等人。

    翩翩佳公子黄宗羲晃着已经有些微醉的身子走了过来,道:“朝宗兄此言差矣。”

    众人看向他,侯方域也是好奇道:“太冲兄有何高见?”

    听侯方域称对方为太冲,朱慈就已经知道他是黄宗羲了。

    传闻黄宗羲天赋异禀,不但精通儒学,还懂得天文地理、数学物理、连经济学都涉猎极广,据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他不知道的。

    当然了,面对前知五千年,后晓四百年的朱慈,他还显得嫩了些,朱慈随便列举个飞机、潜艇他就不知道。。。。。。

    不过黄宗羲在朱慈刚穿越那年就已经在京师出名了,当时黄宗羲才十八岁,他爹是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被魏忠贤和崔呈秀整死了。

    崇祯上台后,除掉了魏忠贤和崔呈秀,并对阉党余孽进行了会审,黄宗羲出庭作证,见害死父亲的凶手他毫不生气,回话作证一套流程平静的走完了。

    审讯完了也不走,黄宗羲当场抄起袖中藏着的锥子奔着锦衣卫二把手的许显纯,直接把他给扎死了。

    搞完后黄宗羲又奔着第二个杀父仇人,对着崔应元拳打脚踢,把姓崔的打了个鼻青眼肿不说,还生生扯下了他的胡须。

    当时刑部大堂里主审官和陪审人员非但不阻止,还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连崇祯事后都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一下子就火了,人称“姚江黄孝子”。

    按道理这么大的名声,火了当官会蹭蹭蹭的往上升,然而黄孝子愣是没考上,与官场无缘了,只能参加复社抒发下爱国情怀,继续与人切磋学问。

    众士子见这位愣是没考上的黄孝子反对,也都好奇了,暗道你学富五车都没考上,还要替科举制说话?

    黄宗羲放下酒杯,道:“科举固然不好,但大明的教化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朝廷设立社学不应该为了养士,更不应该为了科举!”

    有士子道:“读书不就为了当官吗,那你说社学应该为了什么?”

    黄宗羲端起酒杯自斟了一杯,一口闷下,接着道:“朝廷设立社学应该形成良好的风尚,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之气!”

    众人面露奇色,多表现为不敢苟同,侯方域则呵呵一笑,道:“太冲兄,吃菜啊,别光顾着喝酒!”

    雅室中的朱慈闻言,面露惊叹,这黄宗羲的教育思想这么先进?

    朱慈通过历史了解,黄宗羲在南明时期当官,其政治表现和其他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视野狭碍,思想顽固,观念偏激,但偏偏又自以为清高道,自以为是,眼高手低。

    终南明一朝,他都没有为朝廷做多少实质性的工作,算是东林党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只顾内斗拖后腿。

    但不可否认,黄宗羲虽然在政治的表现幼稚得连儿童都不如,但在思想学术上确实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境界。

    朱慈陷入了沉思,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未必就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晚晴时的康有为就是典型,还有不放便透露名字的某某人。

    见众人不屑,黄宗羲再次放下酒杯,便作势不满想要离去。

    方以智连忙道:“太冲兄这是去哪里,佳人马上就要来了,是李香君哦!”

    黄宗羲身形一顿,不过还是兀自下了楼去。

    侯方域连连摇头道:“这个黄太冲,太冲动了!”

    接着他又挑起的话头发表高论,这次聊的话题是皇太子朱慈和天武军。

    方以智接茬感叹道:“皇太子年纪轻轻就带着天武将士平流荡寇,收复辽东失地,真乃英明神武之君,此番来南京监国,恨不能觐见。”

    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摇头道:“方兄忘了皇太子是如何对待我们江南乡绅的?亦或是忘了他如何抢掠晋商的?这是在挖咱们士绅的根基啊!”

    方以智避而不谈皇太子,又道:“自万历朝以来,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军队废弛,丧师辱国,天武军能在短短一年来收复辽东大片失地,又平定了漠南蒙古,真是军威强盛,旷世罕见!”

    侯方域阴阳怪气道:“天武军是能打,也很能吃,吃光了我大明的国库,真是威武!”

    侯方域满脸轻浮与不恭,他父亲是前户部尚书侯恂,当年清军入关,朱慈领着勇卫营镇守京畿,一直将清军赶出了冷口关,大战了半年几乎耗尽了国库。

    战后,户部尚书侯恂因国库空虚被温体仁和薛国观搞了下去,至今还关在大牢里,侯方域对朱慈和天武军一直耿耿于怀。

    他的这番话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方以智不满道:“战争本就是后勤消耗之战,朝宗兄何必如此。”

    侯方域眉头一皱,道:“我只是实话实话而已,天武军看似能打,其实不过是我大明花费了大量财物堆出来的而已,几番大战下来,大明的国库还有一粒粮食吗?他们是光荣了,封官赏爵的,却不知道多少官民为其没日没夜的押运粮草,这胜利究竟是他们天武军的还是我大明臣民的?”

    朱慈脸色难看,拳头猛的一握,心中已经对侯方域下达了死刑判决。

    “住口!”

    李少游忍不住暴喝了一声,走出雅室,指着侯方域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敢侮辱我天武军将士!”

    “他是天武军的人?”

    “一个武夫怎么跑这来了?”

    一些复社士子看向李少游,纷纷议论道。

    侯方域也是大感意外,没想到天武军的正主在这,这还真是有点尴尬啊。

    只听李少游瞪着眼,挥着拳头道:“我天武军的每场胜利都是一刀一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天武军的将士们也都是血肉之躯,有多少好男儿自此埋骨辽东,不得返回家乡,正是他们奋勇当先,精忠报国,才有保我大明京畿免遭鞑子肆虐,才让我大明辽东失而复得!”

    他又指着侯方域道:“你这不明事理的混账东西,满嘴的放狗屁!”

    楼内顿时鸦雀无声,李少游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将众人骇的不敢说话。

    侯方域脸色铁青,刚想呵斥讲理,却发现被方以智拦住了。

    方以智远远冲着李少游抱拳道:“这位将军,候兄不胜酒力,并无侮辱贵军的意思,还望海涵!”

    “方兄,你。。。。。。”

    侯方域刚想说话,只听方以智道:“候兄,今日看在我的薄面上,就不要多说了,可否?”

    其他两位公子也劝道:“今日是我等为方兄践行,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侯方域瞥了一眼李少游,见他杀人般的目光,顿时心中一怯,只好找个台阶下,道:“看在方兄的面子,候某就此作罢了。”

    “狗娘养的!”李少游呸了一声,也回到了雅室内,他也知道这里读书人太多,干起来说不定会伤到和暴露太子殿下,只得恨恨作罢。

    朱慈平复了心情,面对李少游询问的目光,淡淡道:“记住这个小猴子,改天本宫让你亲手弄死他!”

    李少游摩挲着双拳,心中在盘算着究竟怎么让这小子死的难看些。。。。。。

    正在此时,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快看,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来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27章 杀杀江南才子的锐气

    媚香楼,是秦淮河边名楼之一,里面的姑娘各个都是多才多艺,有几个绝色的更是清倌人,才华横溢,卖艺不卖身。

    像朱慈所在的这栋楼,是江南名士们吟诗作对讨论学问的地方,兼顾有社交和文化场所的作用。

    也有达官贵人,富商豪客来这里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交,满足文化生活需求,并非是只为满足身体的需求。

    当然了,士子们做学问的同时偶尔也看看美人,相比与同姓吟诗作对,他们更喜欢和这里的姑娘们淫诗作对。

    也不知道这媚香楼的老鸨有什么后台,从教坊司弄来了不少犯官的亲眷,经过她一番调教,各个姑娘都变得精通琴棋书画,兼之一个个娇滴滴的作派,很是勾那些士子们的魂。

    对于大明的士子才子们来说,想玩姑娘并不是难事,只要有秀才功名,自然有地主大户送钱赞助,来秦淮河畔潇洒一晚还是没问题的。

    读书人自古就有些自持身份,玩也要玩高档货,普通青楼里的那些胭脂俗粉他们很难看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