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05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05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朴实无华的笑了笑,道:“古语有云,君子动口不动手,姓侯的说理争辩不过本公子,就想以大欺小动手欺负本公子,到底是谁有辱斯文呢?”

    众人哑然,暗道这小子也太能说了吧,搞事情还引经据典一套一套的,谁教的?

    老鸨看出朱慈才是正主,忙过来道:“这位小公子,侯公子无意冒犯,请您高抬贵手让您的家丁放过他吧!”

    朱慈点点头,示意那薛盈盈来到自己身边,这才摆手让李少游放过侯方域。

    李少游临放手前加重了力道,使得侯方域更加吃痛,直接弓下身跪倒在地。

    李少游这才满意的松开手,并喝骂道:“再敢对我家公子伸手,老子就砍掉你的爪子,滚吧!”

    侯方域跪倒在地,痛的嗷嗷直叫,那些复社士子连忙七手八脚的上前扶他起来,乱作一团。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31章 滚

    朱慈回到座位,薛盈盈款步走来,向朱慈投来了感激的目光,然后又是一副凄然模样,似乎担心这位小公子也要自己梳拢。

    朱慈不经意从她袖子间若隐若现的雪白小臂上看到了一大块淤青,又见她害怕的样子,不禁叹息道:“不用害怕,我与你祖父有些交情,会救你出去的。”

    薛盈盈脸色有些古怪,眼前这位公子看年龄还没有自己大,怎么会与自己的祖父有交情呢?

    再者,这位公子虽然打扮得体,颇有风度,看着像个不差钱的主,但要是想把自己弄出去,显然不可能。

    薛盈盈幽幽一叹道:“多谢公子好意,奴家是官家重犯,不是有银子就能赎身的。”

    教坊司内的官妓都是入了贱籍的,想要落籍从良,只能通过礼部批准,像薛盈盈这种犯官家属被打入贱籍的,想要落籍赎身更难,最起码也要礼部尚书批准才行。

    吴忠皱眉道:“我家公子既然说会救你出去,自然会办到,你还不过来谢恩?”

    薛盈盈到底是薛国观的孙女,并非蠢笨之人,从吴忠的声调和口气隐隐猜出了什么,她跪在地上竟嘤嘤的涕泣起来,哭诉自家冤枉,一双细嫩如羊脂般的纤手紧抓着朱慈的绸带,险些把他腰间玉带扒拉下来。

    朱慈眉间微皱,道:“起来吧,等会跟我一起走便是了。”

    薛盈盈见他不喜,不敢放肆,便老老实实的起身站在一边。

    经此一闹,复社士子们觉得很不爽,有人意兴阑珊决意要走,也有人眼巴巴的等着老鸨再送一批官家小姐出来活跃气氛。

    熟料老鸨刚走不久,楼外便来一阵轰然乱响,很快便有嘈杂而沉重的脚步闯入楼中,来人竟是一群官兵。

    士子们惊怒之下有人质问道:“你们来此作甚?”

    那官兵领头之人冷笑道:“咱可不是五城兵马司的皂隶,爷们乃是后军都督府的京营,专门负责这一带的治安,听说刚刚有人斗殴闹事?赶紧自觉给老子站出来!”

    “是谁偷偷报的案?”

    “不知道啊!”

    侯方域暗暗欣喜,瘪着手出来道:“我被人打了!”

    他朝朱慈所在的雅室努了努嘴,道:“刘参将,就是那个神机将军家的人,你们敢抓吗?”

    刘参将会意一笑,道:“什么神机将军,老子没听过,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更何况一个将军!”

    他指着雅室道:“来人呐,将他们全都带走,若是拒捕,休怪本将军刀剑无眼!”

    正当官兵准备进去拿人时,朱慈带着众人出来了,他朝那刘参将招了招手,道:“过来!”

    “大胆!”刘参将喝道,快步上前,道:“你是哪家的小子,敢对本将军呼来喝去的,小命不想要了?”

    刘参将是魏国公的手下,南京城中能点能耐的大人物他基本都认识,见眼前这位眼生的毛头小子如此放肆,当场就准备拿人。

    徐盛猛的踏前一步,掏出身上腰牌,贴在他面前,冷声喝道:“滚!”

    刘参将定睛一瞧那腰牌上的几字,立即二话不说带着后军都督府的人当场跑路了,临走前还狠狠的瞪了一眼侯方域。

    众人见后府的官兵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顿时呆立当场,这少年郎究竟是何人?为何身边的家丁一亮腰牌京营的参将连个屁都没放就跑了?

    莫非是魏国公家的小侯爷?魏国公掌管后军都督府,次子徐文爵今年差不多也这个年纪。。。。。。

    正在此时,翻车的赵景麟回来了,他耸拉着脑袋,对着朱慈躬身行礼道:“公子,我栽了。。。。。。”

    还没等朱慈询问,只听李香君的义母李贞丽出来道:“好你个姓赵的,居然敢冒充将军在这招摇撞骗,还作假诗骗我家香儿!”

    “什么?他作假诗?!”一众士子顿时炸锅了,纷纷看向赵景麟。

    方以智看向李贞丽,疑惑道:“这两首诗没问题啊,前朝并未出现过,他如何作的假诗?”

    李贞丽将缴获的小抄递给他,道:“方公子你有所不知,有人将诗写在小抄上,姓赵的偷偷跟着背呢!”

    方以智一看,竟是一首情诗,意境还这么高深,让他为之一震,连忙看向赵景麟道:“敢问将军,这诗是何人所作?”

    赵景麟头大不已,只觉得丢人丢到家了,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怕再丢人,直言道:“是我家公子临场所写。”

    说完,他站到了朱慈身边,表示这位才是正主。

    侯方域道:“不可能,即便是李白杜甫再世,也不可能在短短半个时辰内连作三首佳作!”

    “是啊!怎么可能!这少年还这么年轻。。。。。”

    方以智对朱慈拱手道:“敢问这位兄台,此三首诗真是兄台刚刚所作?”

    朱慈脸不红心不跳的点点头,道:“正是!”

    见众人满脸不信的样子,朱慈决定现场装个逼,他扬声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复社才子顿时傻了眼,如果说刚刚不信,这次人家现场就作了一首,还借着侯大公子的话题来了这么一首,简直就是神童啊!

    方以智道:“敢问兄台贵姓?”

    朱慈扫了他们一眼,见众人期待的眼神,他这才缓缓开口道:“朱!”

    在场的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等复社青年士子们皆是一惊,就连躲在角落的黄宗羲也是满脸惊愕,莫非这少年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南京城是有几个国姓勋贵,不过掌兵只有抚宁侯朱国弼,掌管的也仅仅是漕兵,他家的公子更是出了名的纨绔,比秦淮八艳的名头还大。

    这少年之前曾说自己随军去过辽东,又随军南下,其时间和路线与皇太子几乎一致啊!

    再看那姓赵的将军,怕也不是冒牌的,而是货真价实的天武军神机将军,以从一品的总兵级将军充当家丁,整个南京城除了那位皇太子殿下,还有何人有这能耐?

    刚刚那个前来赶场子的刘参将,应该就是看到了太子随从展示的大内腰牌才匆匆滚蛋的。

    想到这里,一众青年士子们顿时老实了,也不叫唤了,一些士子脸上甚至浮现出一丝谄媚之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32章 推行新政

    复社才子们也服气了,文采上输给太子没什么,总归没输给武夫就行。

    朱慈的目光在楼中一扫,笑着道:“诸君觉得本公子刚刚所作之诗如何?可有人愿品评一二?本公子洗耳恭听。”

    一个青年士子抢先道:“此诗直白表达了诗歌创作应求变创新,不能可以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众人古怪的看着这个老实人,搞得这名士子颇为尴尬,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道:“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真乃千古绝唱!”

    “朱公子才华横溢,诗词功底之强,真让我等望尘莫及。。。。。。”

    “以朱公子的才华,要是再成长数年,只怕诗圣诗仙的名号就要换人了。。。。。。”

    眼见一群名士在这一本正经的夸赞自己,朱慈笑而不语,按照情况来看,他们应该都发现自己太子的身份了。

    忽然,一人的高呼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不对,我觉是朱公子寄诗表达了期待朝廷变革的愿望!”

    说话之人是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一本正经道:“朱公子小小年纪便忧国忧民,真乃我辈楷模,冒某佩服!佩服!”

    说完,冒襄看像朱慈,像是在问:殿下,我这么舔,您舒服吗?

    朱慈点点头,暗叹这马屁拍的,果然具备大知识分子的水平!不仅拍的巧,还能看出自己的意图,不错!看来这冒襄是想当官了!

    冒襄看着朱慈的笑脸,心中极为兴奋,暗道这次总算在太子爷面前露脸了,日后仕途有望了。。。。。。

    侯方域脸色苍白,心中发慌,打死他也不愿相信自己刚刚得罪的居然是当朝的监国太子,这往后的日子可咋办啊?

    在这群扑街面前,朱慈此刻就是他们的君父,能让他们少奋斗几年的亲爸爸,只要心里还有当官念想的人,都会心甘情愿的叫一声:爸爸!

    政治主张不同,没关系,代表的利益不同,也没关系,最有关系的是前提要当官啊,当不了官再扯什么政治主张理念都是扯淡!

    朱慈笑道:“多谢诸君抬爱,时下我大明人才凋零,听闻皇太子将会在江南贡院再次举办一次科考,为国选录人才,进行新政改革,本公子不忍在此借酒蹉跎,就此告别!”

    说罢,他大步咚咚的踩着木板楼梯下了楼,连捎着薛盈盈也一块带走了。

    老鸨敢在秦淮河边立足,本就是个人精,见周围士子的态度个个大变样,立马就瞧出了那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就是太子爷,她如何还敢拦着。

    朱慈的背影一消失,整座媚香楼瞬间炸了锅,大消息啊!这位监国太子要重新举行会试了,又有机会当官了!

    不过顷刻间众人便陷入一团混乱,纷纷抢着离开此地,将这则大消息发布出去。

    江南之地,不仅有朱慈创办的《皇明时报》,还有东林党人借鉴《皇明时报》创办的《江南新报》,复社也跟着创办了自己的《金陵时报》。

    不过《江南新报》和《金陵时报》多以切磋文学为主,读者基础是读书人,偶尔谈论时政,所用的文体寻常百姓很难看懂,受众基础远远不如《皇明时报》。

    对于这些民营报社,朱慈没有限制,只是派人监控他们的言论,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就会查封他们。

    媚香楼一事,经过三大报纸的渲染,在南京城内传的沸沸扬扬,一夜之间全城的人都知道了新来的这位皇太子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

    朱慈在读书人眼中的形象大大提升,他那几首诗更是被登载在三大报纸上,被众多读书人争相品析称赞。

    最重大的莫过于二次会考,原本的扑街的士子们还得再等三年,现在机会一下子又来了,如此大恩,落榜的士子们把朱慈当亲爹都不为过。

    这次的科考与之前刚结束的毫不冲突,这次科考针对的是落榜的读书人,考中的那些人还是按照流程去京师参加殿试,混个进士出身。

    朱慈在北京城杀了数百名官员,朝廷现在严重缺官,再考一次增加三分之一的名额压根没什么影响。

    七月初十,朱慈向江南各地正式下达旨意,八月十日于江南贡院进行二次会试,选录一百名贡士,中者皆有封官。

    七月十二日,正当江南各人对二次会试议论纷纷之时,南京紫禁城里又发出一道诏令:废除所有贱籍!

    贱籍又称贱民,早就唐朝时就已经出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朝正式成型。

    士农工商四民并非贱籍,也不是指地位高低,而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又指轻重缓急,国家重视程度。

    贱籍是指士、农、工、商四民之列外的人,主要有浙江的惰民、陕西乐籍、山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dàn)户、浙江九姓渔船、安徽的伴当、世仆、江苏丐户等。

    乐户,主要来源于犯官的家属,主要从事歌姬、官妓,乐户制度作为历代统治者惩罚罪犯和政敌的一项手段,陕西乐籍、山西乐籍和北京三地的乐户,主要是当初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后,把依旧拥护建文帝的官员妻女,贬为乐户,充当官妓等。

    浙江惰民,主要是由宋、元罪人后代组成,如宋朝焦光瓒所率部队投降了金国,后来金兵退去后,这一部分人被贬为惰民。

    朱元璋把元朝的贵族以及投降元朝的汉人官员,以及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手下的部将,也都贬为惰民。

    安徽伴当、世仆,这类人比乐户和惰民还惨,如果村里有两姓,其中一个姓氏地位低下,那么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当、世仆,有如奴隶,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

    广东(dàn)户,则是不许登陆,常年住在船上,以捕鱼为生。

    江苏丐户,相当于世代乞丐,如苏州府丐户,常州府等地的丐户,闽赣的棚户等等。

    凡是入了贱籍之人,社会地位最低,贱籍世世代代相传,不得改变,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也不能购置土地产业,更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从事的都是最低贱的职业,可以说永世不得翻身。

    朱慈准备推行新政,必然会损害士绅、官员、读书人的利益,他现在废除贱籍制度,乃是大大的仁政,不仅可以起到收揽各界人心的作用,还能让这些脱离贱籍的民众支持自己,获得相当大的政治资本。

    朱慈过段时间就会推行摊丁入亩,消除贱籍变为正常居民的人就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可以增加税收,最重要的还是阶级矛盾减少,社会稳定。

    之前的贱民阶层大多依附在士绅大族身边,此举也变相了限制了士绅的权力,为后面推行新政铺平道理。

    二次会试,收揽读书人的心,废除贱民,则是收揽底层民众人心,朱慈一步步的压榨士绅阶层的生存利益,将原本属于他们的盟友纳为自己所用,直至时机成熟时将他们一锅端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33章 群英荟萃

    八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