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07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07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队队面色严肃的天武军手持试卷进入从考棚前经过,陆续纷发试卷、草稿纸、算盘等物品。

    考生们迫不及待的打开卷子,一扫眼去,顿时傻眼了。

    第一场考的是六艺中的九数,包括: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勾股。。。。。”

    看着密密麻麻的题目,士子们头大不已,很多死读书的酸儒暗暗叫苦,信念瞬间被击垮。

    比如有一题:“崇祯十三年五月,何处发生了洪涝灾害?何处发生了伏旱,受灾地粮食亩产约几?”

    “这怎么答?”很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酸儒们双目发直,迟迟无法下笔。

    也有一些从灾区来的士子会心一笑,纸笔奋笔疾书了起来。

    宋应星抚须而笑,一边写着一边嘀咕着:“浙江湖州府、南直隶松江府诸地出现涝灾,北直隶出现的是春旱,长江中下游的南直隶会出现伏旱。。。。。。”

    他所着作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尤为关注,详细记载了各地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的全过程。

    除了受灾地的士子和这位大佬,还有一些喜欢看报的士子也能答出这道题,皇明时报有一栏专门介绍全国各地重大事情,只要平时关注时事,没有不知道的。

    又有一题:“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客几何?’

    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

    宋应星压根不用演算稿,只是随意的翻了翻手指,心中算道:“置六十五杯,以一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十三除之,即得客数六十人。”

    不远处的阎应元摩挲着桌上的小算盘,想到了算术中的天元术,他从容一笑,手指飞快拨动算盘,短短数下便得出答案,在答案上挥笔写下:“六十人!”

    还有一题:“朝廷募捐助饷期间,文官和武将人数比是四比三,助饷总额之比是五比四,若文官人均助饷三百两,则武将武将人均助饷多少两?”

    侯方域一手摸着屁股,一手按在算盘上的手,半天不动弹一下,脑中被这些数字搞的一片麻乱。

    要说吟诗作对,侯公子还能即兴发挥,这算学嘛,一向被其视为奇技淫巧,平时看都不看一眼的存在。

    侯公子的考号被特地照顾了,李少游在他的考号前来回踱步,见他那副痛苦的模样,心中一阵好笑,心中暗道:考傻眼了吧,让你们在媚香楼装逼,给老子考!

    同是金陵四公子的冒襄表现就好多了,他时常与身兼六艺的方以智探讨物理,所学繁杂,应付这些难度不高的算学,简直小菜一碟。

    题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冒襄纸笔边算编写道:“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十减之,即得二十三。”

    “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问积几何?”

    答曰:“一百八十九万七千五百尺。”

    在许多酸儒眼中,这些题目比考八股文难多了,然而还是有不少人答的很轻松。

    很多人学过算术,这些算术题很多出自《孙子算经》和《九章算术》,只要掌握方法,任凭数字多变,也能轻松算出,甚至有些大佬会四元术,能解四元高次方程。。。。。。

    上午的九数考完后,贡院中一片哀叹之声,很多人都被算术折磨的两眼发直。

    听说下午考五礼,士子们顿时感觉一阵轻松,五礼包括祭祀天神、地、人鬼,这还不简单?

    然而当他们拿到考题时,很多人又是一脸的懵逼,还是密密麻麻的题目,还是不按常理出牌,很多考题更是刷新了一些酸儒的认真。

    如第一题:“简单梳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

    王夫之盯着这题,脸色有些古怪,却没有难倒他,作为皇太子的班底,自然会对皇太子所经历的事情进行一番了解。

    崇祯十年正旦的大朝会上,天上忽现日食,当时皇太子以太监宫女环绕其身,现场解释过日食现象,后朝廷颁布新历,民间还印发了《崇祯历书》,其中就有老红毛的《天体运行论》。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众多士子晕头转向的离开了贡院,有些人的双眼已经迷茫了,心中闪现出哲学三连: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老夫还是第一次听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那天圆地方作何解释?”

    “皇太子在数年前已经解释过了,您老去看看《崇祯历书》吧!”

    “这世界怎么了。。。。。。”

    一群士子摇头叹息的出了考场,等待着接下来的其他四艺考试,他们心中隐隐有谱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注定会栽在这里爬不起来。

    回到各自的客栈,士子们开始互相探讨对答案,在此期间还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开始分析这次国考风格。

    考试刚结束,国考的试题便传遍了全城,面对一道道稀奇古怪的题目,众人哑然,原来考的真是君子六艺啊。

    有了这次会试的变革,往后的会试内容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一时间《孙子算经》等各类的算术书籍在南京城卖的火热,《崇祯历书》更是家家一本。

    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就必须学这些东西,虽然朱慈不喜欢这种应试教育,但此时也只能如此行事,想要改变冲击传统教育,改变其根本目的让士子们自觉学习,远比强迫推行要来的实在。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36章 掀桌、罢考

    第二日,考试继续。

    昨天的九数和五礼让众人头大如斗,今日所考的内容让各人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先是几道律法题,抽取了刑部的几个经典案例,考的是《大明律》和为官的断案能力。

    接着便是几道时策论,如:“请论述当官的目的。”

    “请论述缴税纳税的必要性。”

    很多人心中坦然,暗叹这才叫会试,就应该考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

    不过他们越是往下做,心中越是发凉,这后面的题目一道比一道令人恐惧。

    其中一道题目是:“如今大明百废待兴,然北有东虏依旧虎视眈眈,国库却入不敷出,请问:如何使国库充盈?如何稳定天下万民?”

    接着下一道题是:“若是朝廷废除百姓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你是否支持,请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一前一后的出现,很明显皇太子这是要搞摊丁入亩啊,朝廷国库如何充盈?摊丁入亩按亩收税就会让税收成倍的增长啊!

    可是自己真的要支持吗?谁家名下没有地主土地的挂靠,在做一些偷税漏税的勾当?要是摊丁入亩,按照多少亩地收多少税,那些豪门大户不得要炸锅?

    不少士子因为朱慈清查卫所土地的事情已有不满,只是卫所土地是军屯,属于官田,他们也不好发作,可现在太子明目张胆的准备收大户们的税,这就太过分了啊!

    东南的读书人,谁家没有一些地?即便是穷酸读书人,考取功名后也有狗大户捐资,为的就是把土地挂靠在功名之下偷税漏税,要是推行摊丁入亩,受损的只能是自己的利益,这如何能忍?

    很多参考的士子遇到这题后都沉默了,功名和家族利益之间必须要做个选择了。

    朱慈此举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利用这次会试让江南的读书人们站队,到底是要官运前程还是要家族利益?在国家与家族之间只能选一个。

    只要是不支持摊丁入亩新政的,朱慈将毫不犹豫的直接过掉,断了他们为官的命运,他只会用那些支持新政的人去推行新政。

    一间考号内,侯方域盯着试卷脸色越发阴沉,他猛的掀桌,道:“我为何要做选择,此政令显然是皇太子针对士绅阶层的,我断然不可接受!”

    侯方域前日考的很烂,既然自知中不了,何不借着此事闹一闹?说不定还能取得东南士子和士绅的支持,为自己赢得声望!

    有声望了还担心没官做?大明的官场不就如此吗?越折腾名气越大,越好升官!

    江南一直是大明的抗税重灾区,东林和复社更是抗税先锋,太子来南京监国不免除江南大户积欠的租税也就算了,居然还整出这么一出,欺我江南士子无人不成?

    侯方域第一个掀桌闹事,立即引起了考棚内其他江南士子的呼应,谁都没把握考中,还不如借此争取政治主张,赢得“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爸爸们的财力支持?

    “不考了!皇太子逆天而行,如此明目张胆的挖我大明士绅的根,士可杀,不可辱!”

    随着金陵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振臂一呼,江南贡院中立刻炸了锅,纷纷走出考号,在考棚外汇聚起来。

    “此番二次会考,根本就不是会考,而是皇太子在向我等江南士林摊牌,要在我江南横征暴敛!”

    “我等要罢考!”

    “对,罢考示威!”

    听着外面江南士子们闹哄哄的罢考活动,来自其他各省的考生坐在考号中发呆,感觉事情要大发了。

    明远楼上的主考官,礼部尚书朱继柞眼瞅着考棚内发生的突变,立刻慌了神,连忙派人去宫中通知皇太子。

    在江南贡院巡视的李少游得知有人罢考,当场调来数百名武军入场维护治安,不料却被江南士子们推搡踢打。

    军士们没有命令不敢私自动手反击,只能任由这群读书人发泄殴打。

    李少游眼见这些读书人不知好歹,事情越闹越大,当即喝令道:“全体听令,将这些闹事之人全部拿下,如有反抗者,给老子狠狠的揍!”

    一时间,贡院内一片呼喝打骂之声,一个个闹事的士子被按倒在地,奈何闹事之人实在过多,根本按不过来。

    主考官朱继柞连忙劝阻道:“李将军,不可动手啊,他们都是读书人啊,你这样会激起考生们的抵触反抗的!”

    “哦?”李少游瞥了他一眼,道:“那朱大人打算如何应付?就让他们闹,影响会试吗?”

    朱继柞心中也是纠结,说道:“这个,本官先与他们谈一谈稳住局面,再等殿下的决断吧。。。。。。”

    “随你!”李少游一挥手,令所有天武军退出贡院。

    他冷笑连连,太子殿下那么刚强,岂会被人逼得让步?真是笑话!等令旨一到,看老子怎么弄死这帮假仁假义的狗才!

    南京紫禁城中,朱慈正在柔仪殿跟董小宛学习作画,忽然一锦衣卫走了进来,把江南贡院内的事简单讲述了一遍。

    “罢考示威?”朱慈眉头一挑,没有丝毫惊讶,那几道题会引起激变早就在他的意料之内。

    他看向正在为自己研磨品析诗画的东宫侍讲吴伟业,道:“吴伟业,你觉得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吴业伟是南直隶太仓人,是复社创始人张溥的门人,近日来声名显赫,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朱慈本想用他来收拢复社一些有作为的青年士子,趁着此事顺便考验一番他。

    吴伟业听后心头一抽,开口道:“江南的书生太过意气用事,是少了点规矩,殿下可召他们谈一谈,了解下内情。。。。。。”

    “是吗?”朱慈一笑,道:“既然少了规矩,那本宫就给他们立立规矩!”

    他脸色一沉,道:“传本宫令旨,令李少游率兵捉拿扰乱会试之人,不分首从,全部斩立决!”

    吴伟业惊恐道:“殿下,这。。。。。”

    朱慈瞥了他一眼,道:“你退下吧!往后不必在宫中行走了。”

    吴伟业心中一寒,自知多说无益,连忙躬身告退。

    仪柔殿中布置清雅,轩案上两瓶无名小花散发着幽幽香气。

    董小宛一身月白轻纱,素洁皎净,一尘不染,透着冰清玉洁的气质,令人难生亵渎之念。

    她微微蹙眉道:“殿下,奴家觉得侯公子才华横溢,若是这样杀了,岂不可惜了?”

    朱慈瞥了一眼董小宛,淡淡道:“再有才华的人,不能为我所用,反而处处碍事,这种人留着添堵吗?”

    说着,他走到董小宛面前,右手抬着她那精致白嫩的下巴,轻轻说道:“一个女人在宫中,最好少说话,多读书,有时候颜值并非万能的,懂吗?”

    董小宛细嫩光洁的面容一阵僵硬,身体一动不动如白玉所铸的玉像,愣了片刻后,才低声道:“奴家明白了。。。。。。”

    朱慈点点头,道:“嗯,继续作画吧,别画那朵兰花了,画那种大红大紫的牡丹吧。”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37章 血洗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中,罢考的士子将江南贡院中祖师爷孔圣人的牌位请了过来,以侯方域为首,对着孔圣人进行“哭庙”。

    侯方域振臂道:“皇太子欺世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于不顾。。。。。。”

    “哭庙”是江南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当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来自殷实之家、中产阶级的读书人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监察力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每每聚集文庙,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仗着人多势众的“哭庙”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视而采纳。

    侯方域是金陵四公子之一,本身文采出众,在江南士子中很有号召力,经他振臂一呼,立时有同样感到危机的士子们走到了一起。

    南京礼部尚书朱继柞虽好言相劝,但终究不起作用,士子们将孔圣人的牌位都请了出来,朱继柞身为读书人,担心被骂成武人走狗,不敢轻易处理,只得任凭数百位江南士子集会哭庙。

    在侯方域慷慨激昂的演说后,立时有士子跟着高呼,道:“皇太子的摊丁入亩新政,实乃夺民之财,此举天怒人怨,大明将暗无天日!”

    “大家也看到了,当兵的根本不敢对付我们,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