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林书院中立时传来一阵阵愤慨之声,人人义正言辞的声讨朱慈烺的恶政,更有人大骂其不配为大明储君,即便将来为帝也是昏君、暴君,让大明永坠黑暗。
“商人要罢市,我们也要罢课,我们要联合所有儒学书院,共同抵制商税,抵制所谓的新式教育,恢复儒学的地位!”
“对!砸烂那些所谓的大学!”
新式教育刚刚出台,还未正式施行就引起了传统教育的抵制,慑于江南贡院事件,士子们不敢大规模的表现反对,担心被清算。
此时朱大典遇刺,有人率先反对新政并出手,立即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各个阶层憋了许久的火药桶终于要集体爆炸了。
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各界纷纷响应,万众一心,全部向皇太子朱慈烺施压,这注定将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民变行动,也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惨烈事件。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59章 杀税监、大乱起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南直隶各府风起云涌,先是常州府和苏州府的店铺相继关闭,商业生产停止了大半,轰轰烈烈的罢市抗税运动正式开始了。
各州县百姓惊骇慌乱下,掀起了抢购的风潮,到第二日所有店铺全部关闭之前,米的价格己经翻了一倍,飙升到五两银子一石。
罢市后,还有些商人私下贩卖粮食,不过暗中出售的价格却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一石,而且还在涨。
在恐慌情绪的传染下,又值年关,常州府、苏州府诸如布盐茶材各类货物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最后有价无市。
很快的,罢市风潮蔓延到镇江府、扬州府、应天府等南直隶诸府,各地抢购成风,只有凤阳府的情况好些,涨幅不大。
短短数日,南直隶诸府市面一片萧条,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商人罢市要持续多久。
罢市开始后,苏州府各地的机户开始全面罢织,这马上就断绝了每日聚集在玄妙观前等待织户雇佣的数干机匠的生路,同样,几千名染工也因为染坊关门而顿时处于失业状态。
二十八日起,各府街道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示威人潮,上万名无赖青皮被有序的组织了起来,在各城各街聚集,一路高呼抗税口号。
他们听说游行一天可以赚二钱银子,一个个游手好闲之人全都来了,连乞丐们也都洗干净脸装成工人涌入人潮,一个个装成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仿佛朝廷收了他们几万两银子的税。
各个街头到处贴满了大字报,有维护治安的当地官差前去维持秩序,无不被愤怒的人群围殴攻击。
那些负责税收的官员更是倒霉,大股的工人和青皮无赖闯入他们的办公税点,不断的投掷的瓦砾攻击他们。
十二月二十九日,新年前一天,数千名工人聚集在苏州城东北的菱门附近,推选商人支持的老机匠武大有为首领,随后进入城中丝织业工匠的行会所在地玄妙观道院,举行了誓神仪式。
万历年间苏州的抗税运动也是在这里誓神出发的,取得了很大的战绩,虽然工人首领葛贤当了商人的替罪羊被处死了,但他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推崇,还写了《五人墓碑记》赞扬他们的精神。
武大有知道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凉,但他丝毫不惧,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因为富商们答应众筹三万两作为抚恤,让自己可劲的造,闹的越大越好。
既能让后代衣食无忧,又能留名青史,武大有没有任何遗憾与恐惧。
誓神仪式结束后,武大有立即将参与者分作十队,每队由最胆大的一人率领,持蕉扇为号,其他人则手执绞棍跟随其后,开始攻打各地的税收站。
苏州城东多为丝织业工人及机户的聚居地,城西则分布着众多地方名流的住宅,也是当地官府行门所在地。
苏州城内驻有约四千余名官兵,还有五千名天武军,大都分布在城西南的官府衙门区,武大有不敢与天武军正面冲突,其行动路线完美避开了城西的天武军驻地。
武大有在收税站前高呼:“为民除害,打死税监!”
在苏州的税收衙门,奉命前来收税的小太监黄建波成了民变的第一个牺牲品,他没有万历朝织造太监孙隆那么好运,直接被愤怒的人群乱棍打死。
武大有取出别在腰间的丝布瞧了一眼,上面书写着每个需要惩罚的税官的姓名及住址,看完后他立即率领大队人马包围了下一个税官的住宅,并纵火焚之。
来不及逃走的税官及家人被活捉帮在大街上,很快就被愤怒的人群殴打致死。
随着局势的恶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惩罚税使委官及其爪牙的行动中来。
几个没有支持罢市的商人更是被重点照顾,从街头被打到街尾,其店铺也被砸毁一空。
一名税监善于易容,凭借着祖传的手艺好不容易突出重围来到了知府衙门,恳求苏州知府派驻军镇压。
苏州知府一口拒绝了,并义正言辞道:“军队是用来抵御外寇的,并非镇压良善之民!”
年轻的税监大怒,道:“他们杀死朝廷命官,这还是良善之民吗?这分别是谋反!”
知府丝毫没把这位太监放在眼里,呵呵笑道:“本官对流寇的谋反也有些耳闻,攻击县衙府衙的那才叫谋反,这些人并没有攻击衙门,如何说是谋反?”
税监心中一凉,他完全明白了,这些地方官员早就与士绅和商人勾结,现在自己说什么也没用了,他决定去西城向天武军寻求帮助。
正在此时,知府衙门的捕头匆忙来报:“不好了,大人,外面有成千上万名工人将知府衙门团团围住了,他们正要求大人将藏匿的税监交出去!”
税监鄙视的看着知府,暗道现在强乱者已经包围了衙门,属于谋反了,看你还有何借口不出兵。
知府脸色一白,在思索了片刻后,对税监道:“民变之人越来越多,众器难犯啊,若是派兵镇压必将是抱薪救火,本官无奈,也只得委屈公公了!”
税监跟见了鬼一样,惊呼道:“你什么意思?”
苏州知府一摆手,对捕头道:“周捕头,将这位公公押到衙门外杖责二十棍,以息民愤。”
税监脸色铁青,指着他怒道:“咱家是当今圣上点名从内宫监外放侍奉皇太子的,更是太子殿下亲自委任的苏州税监,你敢打我?”
知府呵呵一笑,对那周捕头使了个眼色,便转身往后堂而去。
税监尖叫着被周捕头拖了出去,刚到衙门外还未动用杖刑,就被武大有率众棒击而死。
税监事件后,苏州知府忽然“生病”,呆在知府衙门内不再冒头。
商人罢市已经进行到了第四日,大年三十这天,由于各地的百姓们数日来买不到粮油食盐,也是起了一阵阵骚动。
南京城中的情况虽好一些,但也是物价高的离谱,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年货过年,百姓们惊慌下都将目光投向了紫禁城,希望刚巡视回来的皇太子能有个处理的办法。
朱慈的新政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压力大大减少,赢得了江南众多百姓的支持,他们对朱慈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够尽快平息动乱。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60章 谋划兵谏
大年三十的傍晚,天色渐渐发暗,南直隶各州府没有一丝往年节日的热闹。
崇祯十三年的最后一天,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完美的落幕,而是像这片昏暗的天空一样,令人心情沉重。
巡视回来的太子仪仗一进入正阳门,便立刻引起了多方关注,所有人都在猜测着皇太子该如何应对。
令人惊讶的是,皇太子回宫后便再也没有了动静,也没见他召见任何大臣商量应对之策。
简单的用过了晚膳,朱慈站在文华殿殿门前,抬头仰望着缓缓飘落的雪花,笑道:“瑞雪兆丰年啊,过了今天就会有大收获了。”
吴忠取来一件厚实的裘袍轻轻披在朱慈身上,暗道外面已经炸了锅,小爷居然还有心思谈笑。
他没有朱慈那种平静的心情,有些担忧道:“小爷,商人大规模罢市,当务之急应该是商人们重新开市,否则物价飞涨,小爷在民间的声望会有损害,不如召李岩他们商议应对之策?”
商人罢市,他们损失极大耗不起,但百姓同样耗不起,时日渐长,必然会民怨沸腾,到时皇太子安抚民心的一系列政策都会付之东流。
朱慈摆了摆手道:“不急,那些反对新政的各地士子们,不是明日就要在栖霞山举行金陵大会吗?让他们到齐了先开会再说,人家好不容易举办这次盛会,本宫作为南京城的主人,自然不会怠慢了他们。”
吴忠一时间没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他思绪一转,猛然间背后冷汗直冒。
。。。。。。
魏国公府,灯火通明。
正厅之中,魏国公徐弘基斜躺在楠木大椅上,他将身体往后靠向了椅背,好似极为悠闲的舒展着筋骨。
看了一眼厅中围坐着的一群勋贵,徐弘基开口道:“太子那边还是一点动静没有吗?”
灵壁侯汤国祚笑道:“如今整个南直隶闹的那么大,只怕那年轻的太子已经懵了!”
忻城伯赵之龙哈哈一笑,道:“平时魏国公叫我们等,说实话还真有点想不通,现在看起来还是国公爷英明,终于让我们等到这一天了,只要国公爷此时振臂一呼,立马就能掀翻了他这条船!”
一个个勋贵也是一人一语说道:“听说圣上对皇太子极为不满,甚至曾传出在祭祖时说过废太子的话,要是能擒贼先擒王制住太子,再报知朝廷,也算是大功一件。”
“没了皇太子这杆大旗,天武军人马再多又能如何,只要朝廷许下几个爵位,几个统兵大将还不乖乖受封?”
一群勋贵连连点头,心中舒适无比,等待多日,今日终于可以反击了!
徐弘基呵呵笑道:“我原本的意思还得等一等,然而现在看来,任何事情都没有十成的胜算,有个七八成就得干!蓄而不发待其时也,现在是时候了!”
怀宁侯孙维城叫道:“国公爷尽管布置,我等必以您马首是瞻,一起将太子赶出江南!”
徐弘基点点头,表示很满意,说道:“诸位应该清楚,要是没有军队,无论我们怎么折腾,最终还是得败在他的手里,因此只有兵谏,才能使太子低头!”
诚意伯刘孔昭道:“如何兵谏啊?天武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啊,他们虽分散在南直隶各府,但依然有将近两万人马驻扎在城中啊!”
徐弘毅微微一笑,道:“太子在南京的兵马分为三部,内城小教场、皇城驻地,紫禁城亲卫,我已得到消息,天武军驻扎在皇城的李少游部已经被秘密调往栖霞山了,应该是太子担心读书人的金陵大会发难,想控制事态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驻扎在内城的天武军调走!”
安远侯柳祚昌不解道:“那我们要如何调走他们?南京守备可是无权调动天武军啊!”
“简单!”徐弘基说着将桌上的烛火轻轻推到,立时在桌上腾的窜起一团火焰。
刘孔昭抚掌而笑,道:“妙啊!如此我们掌握的南京京营还能以救火之名入驻南京城!”
徐弘基的长子徐子胤担忧道:“父亲,驻守紫禁城中的勇卫营不可小视,我们若是兵谏,如何解决掉他们?”
徐弘基品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的说道:“紫禁城中的人马,为父已安排妥当,无需担心!”
抚宁侯朱国弼拱手道:“魏国公老成谋国,我等佩服!”
“佩服!佩服!”
。。。。。。
崇祯十四年正月初一,卯时一刻(大约凌晨五点),南京城内几个售卖烟花的商铺“意外”走水,发生一连串的炸响,随即亮起了大量的火光,引起了周围居民的一片恐慌。
等应天府的衙役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去救火之时,只见城中几条箱子已经陷入一片浓烟火海之中,不只有多少房舍淹在其中。
站在巷口,感受到灼人的热浪,应天府府尹心下一片冰凉,火势如果真控制不住,那自己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
应天府府尹焦急道:“人手不够,快去上报军机部和魏国公,请他们派天武军和京营官兵来救火!”
过了两刻钟,又有衙役来报,皇城外的筋子巷失火,且火势无法控制住,有越烧越大的趋势。。。。。。
筋子巷失火?府尹心中顿时凉透了,那里靠近紫禁城,一旦火势蔓延到皇城和紫禁城,那自己的脑袋可就要搬家了!
“肯定有歹人纵火!”想了一会儿,应天府府尹决定进宫汇报情况。
当他来到抵达筋子巷外,但见火浪已经明显的溢出浓烟,如毒蛇吐信一般向外扩散,府尹惊骇无比,心知火势已成,向扑灭那是妄想了。
留守军机部的高邦已经带着人马前来救火,他疾言厉色呵斥府尹道:“你的人都干什么吃的?到了这般境地,如何还不去拆房拆屋,挖出一条防火带来?”
应天府尹大叫冤枉,他早就交代了属下衙役们构置隔离带的,谁曾想这帮兔崽子敢抗命不从。。。。。。
见府尹大人凶狠的看过来,几个衙役立时跪在地上哭诉,言说这福建到处都是富绅权贵,自己区区一个皂隶哪有这等担当和魄力去拆他们家的屋子啊,刚敲几下门就被家丁门给打出来了。
二人进宫说明了情况后,朱慈并未深究失火的原因,当即派出了勇卫营前去救火,只留下数百人留守宫中。
朱慈已经望去远处腾起的火光,知道火势不小,若不及时扑救,整座城被烧毁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即便知道这可能是一场阴谋,他也不得不派人去救火。
有了数千天武军的加入,拆房拆屋的工作便进行的极为顺利,若有敢不从者,高邦可没有应天府衙役的顾虑,不由分说令甲士架了人便走,然后就开始强行拆除隔离带所规划的房屋。
当南京城中的火势被扑灭时,天已经大亮,新年第一天的正旦朝贺如期举行。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61章 勋贵逼宫(一)
每年正月初一正旦这日,朝廷都要举行极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