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勇卫营自然不能与戚家军相比,戚家军四千战兵,自成军起百战百胜,共斩敌首级十五万级,乃是两个世纪来东亚最强军队。
戚家军从尸山血海中走出,那种所蕴含强大杀气的军容,还不是目前勇卫营所能相比的。
西直门大街两旁的百姓交头接耳,热情高涨,京城居然还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坐镇,很多人心中都放心了,看来守住京城没问题了。或许不但守城,便是击退建奴都没问题。
当大军走过之时,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冲着这支军队大声叫好,潮水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面对着百姓的呼喊称赞,勇卫营整齐的脚步声却丝毫没有改变,他们高昂着头,目不转睛,行进的落脚依然是那么的整齐,这更引起了众人的热情。
第四十六章 城下挑衅
朱慈烺带着勇卫营来到了西直门前,守城的京营二把手英国公张之极听闻后连忙赶来,拦住了他们,劝说朱慈烺不要出城。
黄得功对张之极行了个礼,然后不悦道:“老国公,您就回去歇着吧,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我们年轻人来。”
张之极指着黄得功怒道:“黄闯子,你死不死不关我的事情,殿下要是出了丝毫差池,你有几条命够赔的?”
朱慈烺见二人准备杠上了,摆了摆手道:“好了,仗是一定要打的,不过本宫也不打无准备的仗,我已派人去侦查奴贼的动向,相信用不了就会有回复,到时候再出城杀个痛快!现在步兵登城,骑兵原地待命。”
朱慈烺在此之前就已经传令夜不收,加强对京畿周围的侦察,以便能尽早发现清军的动态。同时又下令京营各部提高警惕,加强九门值守人员不分昼夜全天轮值。
朱慈烺在京营二把手英国公张之极的陪同下,他登上城楼,拿出望远镜,调了焦距,向城外看去。
只见远处有数百名百姓正在向城墙边逃过来,后面追赶他们的是一队清军,有人挥动着武器,也有人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射向前方逃走的百姓。
被驱赶的百姓中,不断有人被射倒在地,一阵阵惊呼、哭喊和惨叫声传来,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清军得意狂笑声和听不懂的满语。
城头上的勇卫营将士们也被清军的暴行激怒,一个个都义愤填膺,纷纷擦拳磨掌,想要出战。
朱慈烺对清军的到来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自从执掌勇卫营以来,自己就一直以抵抗清军的入侵为目标来备战,现在正是检验准备成果的时候了。
勇卫营中有很多士兵是来自九边的精锐,在此之前和建奴打仗那是家常便饭,因此毫不惧怕。
黄得功怒道:“殿下,下令让火炮打死这群王八羔子吧!”
孙应元立刻阻止道:“不可,万一伤到前方的百姓,对殿下名誉不利。”
黄得功一拳砸在城垛上:“那怎么办,就看着这些畜生在我们面前虐杀大明的百姓吗?”
朱慈烺心里何偿又不气愤,但他没得到敌军情报之前,绝不会贸然出兵,万一清军有大军在附近,趁着城门大开的时候攻杀进来,那就翻天了。
即便打退了敌人,估计等不到第二天,他就被温体仁一党弹劾,皇太子的位置都可能不保。京城的安危,这是崇祯皇帝的底线,他碰不得。
当这伙清军靠近距离城墙二百步的时候,就不再前进了,同时紧紧的跟着前方的百姓的身后,显得很谨慎。(古时一步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
这伙清军有大约三百名,为首一人身着明盔明甲,盔头上插有两支飞翎,背上有达背旗两杆,左右各有一各士兵,各打一面飞虎镶白边大旗,看来是一个牛录章京的样子。
其余大多数都是身披铁甲,头带缀看一团红缨的铁盔,胸口有着护心铜镜,手执马刀长枪不等。每个人身下的战马都驮着不少东西,那是他们劫掠的财物。
孙应元在城头指着这群清兵道:“那个牛录章京身后的几个银甲应该就是白甲兵,戴尖针皮帽是战兵,其他的都是守兵,这支奴贼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精锐,不容小视。”
朱慈烺知道,建奴的八旗制度将士兵分为马兵,战兵和守兵三个等级,和骑不骑马并没有关系,但要求极为严格,守兵以下才是辅兵。
每一级别的士兵,待遇地方相差都非常大,每三年一次考核,可以往上晋级。马兵可以算是清军中的精锐了,马兵之中还有更优透者,称为白摆牙喇兵,也称为白甲兵。
八旗军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一个牛录最多只有十几个白甲兵,少的只有三四个白甲兵,因此白甲兵在八旗军中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在明军与清军对战中,往往几十个白甲兵就可以完败数百明军。
在城下,其中一名白甲兵纵马上前,双手抱着马脖子,转到战马的另一侧,一个翻身又跨上了马背,秀着自己的马术。
同时对着城头举起了手里的长杆虎枪,发出了一阵得意的狂笑,并且大声说了几句满语,神态之间,显得很是嘚瑟。
清军高超的马术足以说明这些年来,清军屡次犯进大明疆界,所向披靡,并非饶幸。
城墙上一个年轻的京营士兵被这狗日的白甲兵给激怒了,忍不住对着那个白甲兵射出一箭,结果射出的箭只飞出八十步左右就插在了地上。
那名白甲兵看见后立刻拍着马背大笑,而在他的身后,数百名清军也都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一面向城头指指点点,互相用满语说着什么,显然是在嘲笑明军。
“丢人!”英国公张之极用马鞭抽了一下那名放箭的士兵,同时口中怒骂道。
朱慈烺见到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点了点头,随后对英国公张之极道:“让弓箭手对着下面射箭。”
张之极立刻道:“殿下,距离太远了,根本射不到啊,白白打击我军气势。”
朱慈烺皱着眉头道:“废什么话,执行命令!”
“是!”张之极立刻安排弓箭手射击,同时心中腹诽,这东宫就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还瞎鸡儿指挥。
京营的一批弓箭手一通乱射,城头上下起了一片箭雨。然而,一支支箭簇仅仅插在了距离清兵几十米开外的地上,顿时引起了城下清兵一阵阵笑骂声。
清军见城中的明军不敢出战,越发的大胆,在城外追逐着百姓向前突进。
百姓们被清军追赶,特别看到城头放箭后,不仅没有停下,反而改变方向更加的卖力往前冲,想要冲到城门前。
清军也不着急去追,慢悠悠的追在后面,时不时的搭弓射箭,射向逃跑的百姓。
不过当清军达到那片“箭林”前就停下了前进,这是明军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外,他们依然很谨慎。
数百名骑着战马的清军对着守城的明军吹着口哨,说着满语大肆的嘲笑,不断的发出挑衅。
第四十七章 装逼者死
数百名骑着战马的清军对着守城的明军吹着口哨,说着满语大肆的嘲笑,不断的发出挑衅。
就在这这群清兵对着城上明军大肆嘲讽的时候,他们忽然见到城垛口处伸出了一排黑洞洞做铳管,对准了了他们。
然后只听道一连串爆豆般的雳霹声响转来,转眼之间城头上就被大量的烟雾笼罩,但马上就又被清风吹散。
城下的清军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死了几十人,随后城墙上又出现了第二轮、第三轮的射击,如此周而复始、轮流射击,枪声始终没有停下来。
几轮打击之后,城下的数百清军精锐极度的混乱,瞬间被干掉了一半,剩下都是在第一轮射击的时候就迅速调转马头往回跑的。
朱慈烺在下令让京营弓箭手射击的时候,就已经传令勇卫营两千火枪兵登上城墙,分成五排,在清军进入火枪射击范围的时候,一排一排的上前射击。
清军步弓的射程是六十步,明军京营中这些老爷兵已经八百年没训练过骑射了,即便从城头仰射,也才勉强达到六十步。
甚至有一些废物只射出三十步,只有个别的能射出八十步。
不过在朱慈烺眼中,这些废物兵此时表现出的废物样子恰恰帮助了他。
勇卫营火枪兵装备着大明最先进的鲁密铳和燧发枪,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左右,这批清军精锐至少穿着两层重甲甚至可能是三层重甲。
朱慈烺估算着,起码要进入八十步之内,勇卫营的火枪才有可能打穿他们的三层重甲,因此朱慈烺一直都在耐心的等着机会。
终于,在等到这批清军所有人都进入到离城墙七十步左右的距离,这才下令开枪射击,果然一波清掉了大部。
城墙上立刻暴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一波干掉了二百多名清兵精锐,这个战果可是不小,同时也能出一囗恶气。
而在城下,剩下的几十名名清军大吃一惊,魂都吓飞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明军有火器,不过在他们的印像中,明军的火器跟烧火棍没两样,不是炸膛就是在射程外提前放枪,几乎没有让他们接近了再开枪的先列。
有十几名清兵不加思索,立刻催马上前,想要去抢回牛录章京的尸体。
那个倒霉的牛录章京因为穿的最明显,被专门照顾了,在第二轮射击的时候就被打爆了脑袋。
这十几名清兵的举动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就在他们刚刚靠近牛录章京尸体的时候,城墙上的勇卫营又是一轮射击,十几名清兵几乎是同时从马背上摔倒了下来。
城墙上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反过来开始嘲笑清兵。
而城下剩余的几十名清兵人人都露出了惊恐之色,再也不复先前的骄狂,同时下意识的控马后退,一直退过了二百步的范围,才停止了下来。
而有不少侥幸还活着的百姓也趁着这个机会,向城墙边飞奔而去,只想离清军越远越好。
朱慈烺从城头上看去,只见那几十名清军还在城下徘徊,显然是不甘心就这么败走,但又不敢靠近城墙。
朱慈烺清楚,清军有个传统,必须要把战死的士兵尸体带回去,特别这里还躺着他们的领导牛录章京。
朱慈烺道:“既然还不走,就用大炮轰他们一轮,给他们加加餐。”
城头一些京营的炮手接到命令后开始放炮,结果不是打远了就是打偏了,压根连清兵的边都没碰到,看得朱慈烺一阵皱眉,英国公张之极也是满脸涨红感觉丢人。
朱慈烺刚准备杀几个京营的兵震震场子,再调勇卫营的炮手上来,这时候,他接到李廷表派人送来的一份情报。
情报中说,清军攻下昌平后,又兵分为左右两路大军,主帅阿济格领着大军南下向良乡一带进军,阿巴泰则是向顺义和密云一带进发。
其中甲喇章京谭泰率军率三千人马为阿济格南下大军盾后,这三百人的骑兵队伍就是谭泰下一个牛录的人马,前来城下挑衅试探,看看明军有没有南下追击的意图。
看完情报,朱慈烺冷冷一笑,道:“区区一个甲喇就想盾后,还派出一个牛录的建奴在城下挑衅,真是不知死活!”
朱慈烺知道了,清军此次入关应该还是老传统,抢粮抢钱,再劫掠一些人口回去,并不打算攻打北京城。
历史上清军的六次入关,除了第六次从山海关入主中原,前五次说白了就是来抢劫的。
即便前几次有能力拿下北京城,他们也不敢拿,因为皇太极清楚,即使他们损兵折将拿下了北京城,也取代不了大明朝。
反而会让大明迁都南京,重新建立朝廷,那样对他们来说非常的不利。
建奴只有不停的入关劫掠人口和财物,充实自己的实力,才能不断拉近与大明的实力差距,从而才有入主中原的本钱。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战略意图很准确。
这时在城外徘徊的几十名清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很是着急。忽然见西直门庞大的吊桥放下,城门大开,从北京城中杀出数百骑人马来。
这些清兵没想到明军居然冲了出来,他们已经被城上的火铳打的胆寒,加上明军人马众多,他们立刻调转马头纷纷跑路。
数百名勇卫营骑兵疯狂催着战马向他们杀奔而去,紧追不舍。他们收到太子殿下的命令是,哪怕这群狗日的跑到辽东,你们也要追上去砍死他们!
朱慈烺自然不会让勇卫营的骑兵冒险,因为他得到情报,最近的清军大队人马还在几十里外,加上这几十个清军不少被火铳弹药擦伤了,并且战马携带大量财物,完全足够勇卫营骑兵在这群清兵逃回大营前追上。
朱慈烺命令勇卫营出城将逃到城门前的百姓带入城中,同时让勇卫营中的老兵带着没上过战场的士兵去收拾战场,清缴战利品。
主要是让他们去见见血,动手砍几个脑袋,适应一下战场的气氛。
那些没上过战场的士兵,在老兵的演示下,纷纷对躺在地上哼哼唧唧,还有口气的清兵上去就是一顿补刀补枪,虽然像是在痛打落水狗,好歹也算开张了。
也有一些士兵第一次动手杀人,由于心情紧张,难免多桶了几刀,不少人一边捅还一边念叨,让你他娘的吓老子!让你他娘的装逼!去死吧!
※※※※※※※※※※※※※
注:本书中的建奴、鞑子、奴贼、东奴等称呼都是指满清,不是我个人对他们鄙夷才这样叫的,是历史上就这么称呼,因不同人的习惯称呼不一样。
鞑子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的称呼。建奴是建州女真,是满族前身。
第四十八章 诛杀成国公
对于一些老兵来说,收拾战场就是捡钱,清兵战马上驮着的大量财物不说,被打死的清兵身上几乎都私藏了抢来的银钱,这可便宜了勇卫营的将士。
不少边军出生的勇卫营老兵职业病又犯了,把清兵身上能扒的东西全都扒光了,然后一刀砍下头颅当做军功。
黄得功指着一个勇卫营老兵道:“你他娘的是不是穷怕了?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