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74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74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山倒海的万岁声一浪高过一浪,巨大的呼啸声音,更震慑得那些观礼的使节们说不出话来,很多人不自觉的全身颤抖。

    七大军的大将,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杨御蕃、卢象坤、曹变蛟、万俊杰等人喜悦中带着傲然。

    锦衣卫阵前的李廷表更是情绪激动,八年了,锦衣卫的这些兄弟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站在世人面前了!

    “万岁!万岁!万岁!”

    待呼声停止,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吴忠手捧圣旨,宣布新皇登基,论功敕封,大赦天下!

    “特此论功敕封,授孙应元为靖武侯,封征北大将军!”

    “授黄得功为靖南侯,封征东大将军!”

    “授周遇吉为定西侯,封征西大将军!”

    “。。。。。。”

    四路大军主将皆授明军中军衔最高的大将军衔,除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封侯外,李廷表、曹变蛟、高邦、杨其礼、李少游、万俊杰等将领皆受封伯爵。

    文官中,授浙江巡抚杨廷麟、税务部尚书程国祥等最早追随朱慈烺的众臣为伯爵,杨士聪、李岩等人则是入了内阁。

    封赏结束后,在孙应元的指令下,数千名由将官组成的仪仗军阵全部单膝拜倒,面向承天门上的朱慈烺,众口齐呼立誓:

    “余誓以诚,秉承先贤,令行禁止,奋勇当先,忠于吾皇,精忠报国,武平天下,澄清寰宇!”

    紧接着,李廷表率数千名锦衣卫仪仗军阵同样单膝拜倒,齐声立誓:

    “余誓以诚,秉承先贤,巡查揖捕,以为社稷,忠于吾皇,奉事唯一,赤胆忠心,矢志不摇!”

    “忠于吾皇,吾皇万岁!”

    这些将官和锦衣卫的脸上满是狂热和激动的红光,他们撕心裂肺的齐声大呼,如山崩如海啸一般。

    周围那些观礼的各国使节震撼的目瞪口呆,就连崇祯太上皇也被此情此景深深的震撼了。

    朱慈烺的心情亦是激动,他接受了众将的宣誓,稳稳的坐在了早已准备好的御座之上。

    这一坐,就是八十余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566章 神烈山阅兵

    这些只是登基大典的一部分,到了巳时,新皇还要在神烈山大教场上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历朝历代,登基大典虽有一些军队列阵参与,却决不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式,然而天武皇帝是什么人?行事岂能寻常路?

    自朱慈烺组建东宫卫队以来,一直从各个层面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矫正自宋以来,中国社会重文轻武、仰又抑武的环境,这才有了如今这些精兵干将。

    朱慈烺注重加强军队军纪和士兵的思想教育,提高军人的待遇,和阵亡、受伤、退伍之后的各种保障。

    他希望以后能在大明树立全社会、全民族的尚武精神,努力培养出军队的荣誊感和责任感,向近代军队转化。

    杨廷麟等新一届内阁大臣们也都清楚,天武皇帝是靠军队起来的,大明的中兴也建立在天武军强大的武力基础上,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更是国家安定的保障,只有国家安定了,文官们才能放开手治理国家。

    内阁对此没有异议,其实即便是有些内阁大臣心中有想法,也毫无卵用,在强势的皇帝面前,内阁大臣就是秘书,皇帝势弱,内阁大臣才是权臣。

    阅兵地点选在了外郭城的神烈山脚下,距离紫禁城只有数里的距离,那里地广人稀,能容纳数百万人,数年前朱慈烺就着手开发那里,在周围广建大学、军工研究院等。

    巳时初刻,车驾司就会同锦衣卫,分设各种卤簿仪仗,依次陈列,万余人浩浩荡荡前往神烈山大教场。

    皇帝的卤簿仪仗浩瀚如海,最前面有一面大纛,还有一面北斗旗,左右有龙旗十二面,布旗六十四面,各旗图案分别为日、月、风、云、雷、雨、江、河、淮、天马、天禄、白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旗。

    又有金木水火土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非常炫酷,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火铳护卫。

    在朱慈烺所在的龙辇前后,分布着大量的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等布黄麾仗。

    还有虎豹各两头,驯象六头分布两侧,随行人员更是高达万人(历史上天子仪仗无定员,嘉靖皇帝出巡是八千人),排场非常的大,真正可谓是天帝巡视。

    沿途的道路上,皆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避免扬尘、坑洼,在洪武大街两侧,站满了围观的百姓,沿道都摆满了香案,熙熙攘攘的百姓们正在香案前下拜叩首,高呼万岁。

    朱慈烺在江南的治理深得人心,普通百姓们有饭吃,有钱赚,孩子有书读,少了贪官盘剥,赋税也变少了,不少百姓出自真心拥护新皇登基。

    仪仗大队浩浩荡荡前往外郭城内的神烈山而去,一直走过洪武门,出了正阳门,满街的呼喊声才停止下来。

    新建的神烈山大教场,旌旗如海,丝竹和步鼓声敲响,伴随着激昂的鼓乐,无数披着盔甲,头戴帽儿盔的军士,按照各军顺序踩着鼓点入场。

    行走间,一片整齐的铁笠盔晃动,飘扬红缨的铁盔似乎就是无穷无尽的蔓延,放眼望去,滚滚如潮,有若铁河长流。

    教场的周围,同样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站满了民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些年轻人手中挥舞着布店售卖的小型军旗,一些少女则是挥舞着各自的香帕丝巾,气氛极为的热烈,一片飘扬如海。

    百姓们早已看到告示,都知道新皇将在近日举行盛大阅兵和出征仪式,他们早早的赶来聚集于此,目睹出征将士的雄姿,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

    很快,三军将士尽皆入场,于高耸的点将台前列队肃穆,等待天武皇帝驾临,数万龙武军骑兵也尽皆下马,静待马旁肃立。

    三十万大军列阵大教场中,人潮如水,火枪如林,旌旗似海,一望无际,人数虽多却列阵整齐安静,无数密集的头盔与铠甲耸立,凌然的铁血之气蔓延,散发的气势仍然非常惊人。

    在中军位置,天武军尤为显眼,他们的军名与新皇年号一样,自然最引人注意。

    天武军每名士兵都配有头盔和三层重甲,手握神器和鼎步枪,他们森严站着,个个眼神坚毅,寒风中一动不动,充满百战沙场的自信,亦是显示出百战老兵的素质。

    呼啸的寒风中,忽然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鼓乐喧天中,密密的天子御驾抵达神烈山大教场。

    黄伞下,朱慈烺走出龙辇,手持天子剑,翻身上马,神情庄严。

    此时他身穿一套专门用来检阅军队的御用盔甲,盔甲并不沉重,鎏金盔甲上面雕刻着几条五爪金龙图案,身后披着一件长可极地的大红披风,整个披风面上是一条盘龙纹饰,看起来非常威武。

    当朱慈烺策马出现在点将台前时,前排的所有将官全都下马单膝跪下,静候皇帝经过,他们高呼道:“万岁!”

    朱慈烺在大教场中策马而行,一路过去,列阵诸将士俱跪,他们山呼万岁,最后更汇成连绵不绝的呼喊之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现场立即被引爆,大教场周围人群跟着军中节奏发出了激动的尖叫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阵天崩地裂似的呼啸声,鼎沸的人声将军中的鼓乐声都掩盖了,火红的旗海拼命挥舞,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以崇拜的眼神看向那道飘逸的身影,激动的涨红了脸。

    此情此景,同来观礼的太上皇朱由检同志心头剧震,直到现在,他才直观的看到,朱慈烺的实力竟是如此的强大!

    面对这种山呼海啸似的声浪,点将台一旁的观礼台上,各国使臣、外国商队、士绅地主,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如此浩瀚军威,他们哪里见过?个个心头既激动,又恐惧,涌现出无力感,有些不知所措。

    史上最大的永乐大阅兵,来观礼的使节达二十七个国家之多,那一次大阅兵,明军所展示的军事实力震惊了亚洲,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

    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大明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扬言要灭明的帖木儿帝国,自那后再也不敢放肆,终明一朝向大明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六十多次。

    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更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浩瀚的铁甲海洋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明亮的冷光,军阵中的将士,同样热血沸腾,个个脸上闪烁着神圣激动的色彩,身为如此强军的一员,人人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朱慈烺策马在军阵旁穿行,面对旗海飘扬肃立崇敬的将士们,还有那无数激动尖叫的大明臣民,他的心中涌起自豪。

    这就是自己的资本!

    这次阅兵式,朱慈烺要向所有人展示大明军威的浩荡力量,一改世人眼中明军松散无能的印象,让所有人知道,这里的军队,才是大明真正的精锐,可横扫世间一切!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567章 御驾亲征

    朱慈烺登上高耸的点将台,面向北方的神烈山孝陵,行三跪九叩头礼,继而转身面向军民宣读《讨贼檄文》:

    “朕祖洪武扫荡群夷,克复中原,开三百年之丕基,造亿万姓之厚福。”

    “此诚三代以来之盛主也,不幸至朕登基之时,闯贼猖獗奸党开门致有京师之变,妄图篡我之朝,窃夺神器!”

    “闯贼弑忠臣死者千余,宗室遭残,亲族亡者万余,百姓亦是苦不堪言!当此时也,地裂天崩,山枯海涸,如此逆贼,我世不共戴天之仇也!”

    “朕上承天道,下顺民意,于此之时,统兵百万,御驾亲征,廓清中土,光复大义,使日月重光,河山再造!”

    自古至今,出征讲究师出有名,而朱慈烺这份讨贼檄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李自成烤掠百官、宗室、百姓的罪行一一揭露,将大明军队包装成正义之师,借广大舆论扼杀李自成的退路。

    历史上的李自成也是因为烤掠失去了民心,山海关大战后一路逃回京师,又逃到陕西老家,又被清军一路追到了湖广的根据地,然而再也没有百姓愿意响应他,甚至传闻李自成被两个农民一锄头敲死了。

    为了留住崇祯的面子,朱慈烺在檄文中将闯贼陷京师的写在了自己登基之时,又把被烤掠至死的宗室和大臣美化了一番,激起天下士人的愤慨。

    当然了,他也吹了个牛逼,统兵百万!

    宣誓结束,鼓乐齐鸣,在宏大的武舞曲中,三十万大军齐唱《清海宇》。

    “拔剑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

    “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跨蜀驱胡,万里山河壮帝居!”

    歌声响彻云霄,迎风飞卷,朱慈烺与众官感受着如此震撼的力量,均是不由自主的随之歌唱,连太上皇也肃穆吟唱。

    汉家乐章,自周朝就一直流行,大明朝无论是上朝还是设宴,皆需奏乐,无论是文乐还是武乐,都备有固定的十几首,军人官员人人会唱,就连普通百姓都会哼上几首。

    一曲结束,朱慈烺看着下方铁流无尽,列阵整齐的将士,心中激荡,一撩大红披风,猛然拔剑斜指向天,对着下方数十万将士喝道:“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

    朱慈烺一挥手,连续三道凌厉号炮声响起,音乐演奏《眷皇明之曲》,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御林军,也就是勇卫营。

    真实的历史上并无御林军这个军种,纵观二十四史,都没有御林军的记载,人们只是把皇帝禁卫军通俗的称为御林军,相似的只有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唐朝时也有左右羽林军。

    朱慈烺登基时便将勇卫营更名为御林军,他要让这传说中的御林军,真正的做到装备精良,能征善战,攻无不克!

    一面高达两丈的巨大旗帜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以战车拉载,这是御林军的龙旗,也是全军最高最大的纛旗,旗面一丈,金绫为边,鲜红的旗面中绣着巨龙纹饰,在风中猎猎飞舞。

    御林军方阵前方,徐盛满脸严肃,冷声喝道:“上刺刀!”

    一片锵锵声作响声中,寒光闪耀,尖锐的三棱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昭示着御林军的锋锐。

    “上肩!”

    徐盛喝令着,又是一片整齐的金属哗哗声。

    “前进!”

    五千御林军衣甲鲜眀,每人手持一支插着三棱刺刀的和鼎步枪,斜抱胸前,以齐步走的姿式横跨三军前阵。

    在经过点将台之时,御林军全部换成正步走,火枪也变成斜举向前的姿式,队伍整齐,动作统一,脚步铿锵有力,汇成一片整齐的行进声。

    路过点将台时,徐盛侧脸面向朱慈烺,洪声道:“吾皇万岁!”

    五千御林军齐声高呼道:“万岁!万岁!万岁!”

    朱慈烺拔出佩剑,向他们致敬!

    第二个入场的是天武军,一色的头盔,一色的甲胄,一色的和鼎步枪,几乎是盔甲的世界,红色的海洋,他们脚踏着大地,发出整齐的轰响。

    天武军步兵方阵大步行进,整齐踏地,所有人将和鼎步枪紧靠在左肩上,右臂用力甩动,手臂有力。

    路过点将台时,领军的靖武侯孙应元同样面向朱慈烺,呼喝道:“吾皇万岁!”

    天武军人人脸上满是激动的红光,全军连喝三声:“万岁!万岁!万岁!”

    万岁声响彻天穹,接下来便是靖武军,后面又有天雄军、定武军、安武军,一个个方阵似乎无穷无尽,源源不断而来,

    雄壮的方阵行进,军靴踏在地上的闷响,敲击着各人的心脏,那种力量,让人感到震撼,这种力量,让人感到振奋!

    场中旌旗如海,步兵、骑兵、炮兵,他们兵甲鲜艳,军容齐整,步调如一,操着响亮的口号,带着肃然的气势,每走一步,都好似山摇地抖,气势非凡,列国使节俱惊。

    在步兵方阵后,便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龙武军入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